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石建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弯弯的石板路

[复制链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111#
 楼主| 发表于 2017-4-27 16: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建华 于 2017-4-27 16:29 编辑

                              午间救火

                 原成都市32中初67级5班下乡知青石建华
       1977年春天的一个中午,我们放学后,大家都拿着饭碗到食堂吃饭,走在半路上,经过一个很大的鱼塘边,突然发现鱼塘对岸的坡地上,一户农民的茅草房顶上冒起了一股又一股很大的浓烟。
      有人在声嘶力竭地大喊:“快来人啊!快救火啊!”我们看到这场景,又 听到求救的喊声,大家都向着正在冒着浓烟的茅草房奋不顾身地冲了过去。
就在这时候,茅草房的房门已经从门缝里向外冒出了股股浓烟,我顾不上那么多了,用尽全力猛踹一脚,踢开房门就便一头钻了进去,把屋子里的东西,一件一件地往外搬,其他的同学也接着冲了进来,帮着往外搬运稍大一些的家具。
      还有几个同学用手把横在门框周围冒着明火的稻草和枯柴扔出门外,不大一会儿的功夫,明火开始大了,屋内的东西开始冒起明火了,我们继续抢着搬运东西,屋里的浓烟夹着明火,屋子里的浓烟熏得人张不开眼,呛得人喘不过气来。炽热的火焰烤热着我们的身体火辣辣地疼。
      正在这时候,消防队的战士们赶到了,一个带着头盔的消防战士手里端着消防水枪,一脚踢开房门,气喘吁吁地站在门口,对着我们几个在屋里的人大声喊道:“我在掩护你们,你们必须赶快撤出来!动作要快。”
说着端着消防水枪对着房门和我们的身后,开始猛烈地喷射着粗大的高压水柱。我们趁着这个机会,一起努力,抬着一张大方桌,在这位消防战士高压水枪的有效掩护下,从屋里顺利地撤了出来。
       这时候风助火势,火借风势,燃烧得更大了,火焰已经冲上了房顶,有几个消防战士也拿着砍刀迅速爬上了房顶,在不断蔓延扩散越来越大的股股浓烟中,冒着炽热猛烈的火焰,正在用砍刀挑开屋顶的茅草,奋力砍断房顶上正在燃烧的房檐,以求最大限度的降低火灾损失。
       过了好一阵,经过紧张激烈的救火,大火终于被控制住了。
       我们谁也没有留下姓名,悄无声息地撤了出来,来到鱼塘边,就着鱼塘的水,洗掉脸和手上的黑灰,抖掉了身上的尘土,到食堂吃饭去了。
       当然,这食堂卖饭的时间早就已经过了,案台板上的饭菜盆里只有一点点剩菜剩饭,我们勉强对付着。大家凑合着将将就就地吃了个半饱。
       当天下午,失火的那一家农民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打听到,是我们7.21工人大学的学员们首先去帮助他们救火的。全家都来到学校送感谢信, 当时就把我们的校长给彻底搞糊涂了。
       因为我们所有参加救火的人,谁也没有向校长汇报过。
       不过7.21工人大学的名气在当地周围算是打响了。周围几里范围内的农民都知道有个五冶7.21工人大学,他们都是好人。
       1978年9月,五冶机修厂7.21工人大学举行了毕业典礼。
我们经过了两年另三个月的艰苦学习,我们终于算是功德圆满,修成正果。在7.21工人大学铸造专业毕业了。我又该何去何从呢?
       请看下一节《预算工作的开端》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112#
 楼主| 发表于 2017-4-27 16: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建华 于 2017-4-27 16:45 编辑

                           预算工作的开端

                 原成都市32中初67级5班下乡知青石建华
      1978年9月,五冶机修厂7.21工人大学举行了毕业典礼。
      经过了两年另三个月的艰苦学习,我们终于算是功德圆满,修成正果。
在7.21工人大学铸造专业毕业了。我们一起进校的五十名学员只有四十八人取得了毕业证,有两名学员中途应实在跟不上学习进度,只得被迫中途退学了。
      从7.21工人大学毕业后,我回到了厂部机关的材料科。      原来的老科长已经调离了材料科,迎接我的是新任科长,他原来是二连的高连长我和他过去也认识,曾经在工作中也打过多次交道,三年前,为了一批合金钢管的硬度问题,到材料科找我师傅提意见的那位。我和他真是有缘啊。大家既然都很熟悉。工作起来顺手,业务轻车熟路,很快就重新融入了材料科的老团队。我还是跟着尚老师当徒弟,做材料计划员。因为我原来就做过材料计划,又经过7.21工人大学的深造学习,业务水平肯定比以前有了系统性的显著提高。科里的领导和同志们对我来说都很满意。
      但是我长期做材料员,老往外出差,心里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工作辛苦倒不必说,时不时的还要在厂领导和车间领导以及机关科室之间还经常受一些夹板窝曩气,不论哪个车间完不成任务,找原因首先就来千方百计找材料科的麻烦,打我们材料计划员和提料员的板子。总是说什么材料供应不及时,是影响任务的重要原因。
      在厂里机关每次召开生产会议,材料计划员和提料员没有不挨板子,不受批评。也难怪,在那个时期,中国的物资供应奇缺,相当多的缺口物资都受到国家严格的计划控制,别说是没有钱,就是有钱你也买不到东西。
      即使在市面上有你所需要的东西,如果没有国家有关部门的项目批文,你就拿不到货,同样影响车间生产,照样受批评。材料计划员的工作,不是人干的。这难度太大了。在内心深处,我早已萌生了想改行的想法 。
       有一天下班回到家里,爸爸突然和我谈起一件事:“我看你搞材料工作也实在是太累了,想不想改行啊?有人在向我打听你,希望你去搞预算,就看你自己愿不愿意干?”
     我当时就觉得眼睛一亮,张口就问爸爸:“什么是预算?”爸爸思索了一下   ,认真地回答:“你叫我说什么是预算,我用一两句话还真说不大明白,大概是比方说盖一所房子需要多少钱和各种材料需要多少,在开工以前,总得要有人事要先算个帐,编制建设项目计划等等之类的事。反正是别人要我问你,问你愿不愿意干,不管你是否愿意干,你都得表示个态度,我好给别人回个话。”
       我干材料计划员这几年中经常老在外面出差。可以这么说,我是出差都出怕了。想到这里,我问爸爸:“干预算的是不是也像材料员一样经常老出差?”
        爸爸回答:“根据我对他们的工作,所观察的情况来看,他们也出差,但好像不是老出差。”
       我就跟爸爸说:“你替我回复那个人,只要不老出差,我愿意搞预算。”
       爸爸说:“那就这么算是说定了,我明天上午就给人家回话。”
       我继续做材料员,每天工作东奔西跑,忙忙碌碌地又过了多少天,我也实在是记不清了。
       1978年10月下旬。机修厂劳动工资科来人拿着一纸调令单来通知我,要我马上赶到人民北路五冶总公司机关大楼的计划处报到。我立刻就明白:这是我的预算工作已经完全落实了。也就高高兴兴地向机修厂材料科的高科长交代了一下我的工作,做了简单的告别。告别了我的尚师傅,告别了科里的全体同事。一个人骑上自行车高高兴兴地到人民北路,到三楼的五冶机关大楼计划处报到了。
       当时五冶计划处还没有成立预算科,只有两个人的编审预算,对外称为编制组。我到编制组报到的时候,这两个人中还有一个人在外地出差,牟实钧老师给我一把办公室的房门钥匙。
       一天下午我从外面办事回来,用钥匙打开办公室的门,发现我的办公室里有好几个人在开会,其中一个身体精干的人站起来问我:“同志,你找谁?有什么事情?”
       我走到我的办公桌前对他说:“我谁也不找,我就是这间办公室的人。”
       那个身体精干的人立刻在头脑里反映过来,马上用手指着我对办公室里所有的人说:“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们组新来的小石,大家以后工作多支持,我叫郑洪礼。我们算认识了。以后就要长期在一起工作了。”
       我做预算工作的经历就从这里开始了。
        1978年10月底至11月初,五冶总公司召开了文化大革命以后的第一次经济活动分析会,在会议上,从基层工程队,工程公司负责人以及总公司各有关处室,还有总公司的领导,都围绕着企业内部目前在施工生产经济活动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广泛地大讨论。
       请看下一节《编制组过渡到合同预算科》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113#
 楼主| 发表于 2017-4-27 16: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建华 于 2017-4-27 16:51 编辑

                          编制组过渡到合同预算科

                 原成都市32中初67级5班下乡知青石建华
      1978年10月底至11月初,我刚调到五冶计划处不久,五冶总公司召开了文化大革命以后的第一次经济活动分析会。
       在经济活动分析会议上,从基层工程队,工程公司负责人以及总公司各有关处室,还有总公司的领导,都围绕着企业内部目前在施工生产经济活动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广泛地大讨论。
       到会的所有的工程公司和厂站单位,都对建筑工程的概预算造价管理发出了强烈的呼吁,一致要求总公司机关必须成立以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和概预算工程造价等为主要相关业务的科室。
       很多人在这个会议上大声疾呼:“总公司现在的这个编制组业务管理不明确,名不副实。最起码说,外单位和五冶内部都不知道编制组的业务是什么?又有谁能想得到编制组是管理预算的。他们必须大大方方地把旗号打出来。正式成立五冶总公司的合同预算科,大张旗鼓地对五冶范围内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和施工图预算实施管理。真正发挥施工图预算应该起到的作用。”
      但是也有相当多的与会人员争锋相对地指出:这恐怕不行,总公司机关的机构编制够庞大了,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提倡精简机构,直属机关无论如何不能再增加编制了。
       在这以前,为什么叫编制组?是因为当时成立这个部门的目的就是要对五冶公司范围内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和施工图预算实施管理,但是由于四人帮对整个国民经济所造成的严重破坏,搞乱了人们的思想意识。那个时候,谁要提起抓经济管理,谁就有可能被扣上以生产压制革命的帽子,谁也不敢大张旗鼓地抓施工生产。
       但是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又必须得有个部门来管这类事情,这个部门的名称还必须得要显示出它所具备的革命性,再加之预(结)算的确是要人来编制和管理。当时五冶总公司的老领导们想尽了办法,动了很多脑筋才取名为颇有革命性的名称----编制组。
       通过五冶总公司革命委员会成立以来的九年实践体会,大家都感到的确很不适应施工管理的需要。这个编制组人员也太少,职责业务不明确,连个正式的科名都没有,办公室门上没有任何标志,只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编制组”三个小子。外面来办事的人如果不注意,根本就找不到。管理起来是名不正言不顺,根本不能适应今后规模越来越大的施工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
       当时在全国范围内正在进行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正在激烈地开展。五冶总公司也就在这个历史时期召开了文化大革命以后的第一次经济活动分析会,是否成立合同预算科显然已经成为当时一个重要的议题之一。会议上各方面的人都在会议上发表了各式各样的观点,展开了激烈的大辩论。
       当时的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正好发了一个[1978](78)号文件,这个文件对建筑工程独立费和间接费用标准做出了明确。并要求在全省范围内的建筑企业建立与该文件精神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以加强对建筑施工预算成本进行控制等项重要内容。
      本次经济活动分析会在充分总结各方面的意见之后,经过综合平衡,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都已具备,总公司的领导终于最后下决心:在现有编制组的基础上进行广泛地招贤纳士,扩充编制,成立了配属计划处管辖之下的合同预算科。我就在这个时候,正式跨进了合同预算科的大门。我只有27岁。当时在五冶总公司范围内,是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最年轻的办事员,
      五冶总公司的预算工作刚刚开始恢复,千头万绪的事情交织在一起,显得错综复杂。有大量的图表需要核对和计算。包括工程量、价格构成、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税金等。为了解决大量的数据计算,我们编制组的三个人各自用着不同的计算工具。
      请看下一节《合同预算科三个朝代的计算工具》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7-4-29 17: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建华 于 2017-4-29 17:06 编辑

                            合同预算科三个朝代的计算工具

                    原成都市32中学初67级5班下乡知青石建华
       预算工作需要大量地计算,包括工程量、价格构成、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税金等。为了解决计算工具问题,我们编制组的三个人各自用着不同的计算工具。牟实钧老师用那台苏式的手摇计算机。郑洪礼老师采用祖先传下来做珠算的老式算盘,我是采用总公司第一批刚从上海搞回来的一台大功率的台式电子计算器。
      郑洪礼老师打算盘的熟练程度是相当惊人的,我们处里有很多人称他是小买卖铁算盘,他用算盘打加减法累计数据的进度比计算器还要来得快。
牟实钧老师用那台苏式的手摇计算机。上面CCCP的黑色铭牌还清晰可见。用起来结果数据准确,但就是运算速度太慢了。
      我还记得那台手摇计算机体积就如同现在的台式电脑打印机大小差不多。上面有十几排齿轮和键条。在齿轮的端头上标注0~9的符号,齿轮上部标注个位、十位、百位……  
       比如:我们要计算9876乘以2345。
       第一步把箭头指向被乘数,在相应千位上把键条条到9,百位上把键条条到8,十位上把键条条到7,个位上把键条条到6,
      第二步把箭头指向乘数,在相应千位上把键条条到2,对准被乘数千位上的9,在旁边的手摇柄连续摇转动2次。
      第三步把箭头指向乘数,对准被乘数百位上的8,在相应百位上把键条条到3,在旁边的手摇柄连续摇转动3次。
      第四步把箭头指向乘数,对准被乘数十位上的7,在相应十位上把键条条到4,在旁边的手摇柄连续摇转动4次。
      第五步把箭头指向乘数,对准被乘数个位上的6,在相应个位上把键条条到5,在旁边的手摇柄连续摇转动5次。
      计算完毕,碰一下那台手摇计算机顶部的铃。计算结果在机器下方就显示出来。等于22948170。
       那台手摇计算机在计算过程中由于是人工在操作。
       假如此时此刻有人进办公室来,向正在操作手摇计算机的操作人员打个招呼或者说句话,操作人员摇手柄的记忆,就会立刻被强行中断,忘记了刚才摇的是几下,未稳妥起见,只得再重新操作计算过程。
       我是用总公司那部台式电子计算器。当时的台式电子计算器还是使用直流电的,机器本身不带蓄电池。一旦停电就无法工作。我们办公室里只有一个软线吊灯头,配着一盏普通的25W白炽灯,办公室内的墙上还没有配置插座,只能在白炽灯头的前面加上一个插座,再通过这个插座连接这台电子计算器。
      郑洪礼和牟实钧两位老师为了核对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最终还是要在台式电子计算器上进行最终校正后完成。
       外面有很多人到我们办公室来办事,看到这种情况不由得都笑了:“这间办公室里的三个人,用的计算工具是三个朝代的。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计算工具文化悠久的发展史。”
       1979年3月,五冶四公司四队的预算员通过四公司计划科转送到计划处一份预算,是关于五冶《跳灯河家属区第4栋宿舍楼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当时该工程的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预算编制的造价为32万元。他们也没有带图纸来,这份预算很快就转到了我的手上,我也是第一次接触施工图预算。
       请看下一节《第一次审核预算》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115#
 楼主| 发表于 2017-4-29 17: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建华 于 2017-4-29 17:13 编辑

                                  第一次审核预算

                    原成都市32中学初67级5班下乡知青石建华
       1979年3月,五冶四公司四队的预算员通过四公司计划科转送到计划处一份预算,是关于五冶《跳灯河家属区第4栋宿舍楼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当时该工程的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预算编制的造价为32万元。
      他们也没有带图纸来,这份预算很快就转到了我的手上,我也是第一次接触施工图预算,别说是审核了,我过去连看都没有看过。实在不明白我该如何审核预算了。怎么办?
       我先向我们预算科的牟实钧老师求教,他打开笔记本翻了一下,告诉我一个方法,审核预算有抽查指标审核法,重点内容审查法,全面审核法。在没有任何资料或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一般可采用抽查指标审核法,在没有任何资料或具有一定经验的情况下一般可采用重点内容审核法。
      最后他告诉我:“你现在可以采用抽查指标审核法,比如就像你拿来的这样的民用住宅宿舍楼,单方造价指标只要控制在80元/每平方米之内可以考虑批给他。当然最好你还是当面再和他们交换一下意见,这样要显得慎重一些。”
      我回到我的办公桌前把这份预算中的定额编号,分部分项工程子项的定额价格组成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合计费用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进行计算核对,发现多多少少存在一些是属于人工手算的计算错误。对整个该土建工程造价也会带来了一些影响。
      话又说回来,在天天讲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那个时代,虽然说已经是到后期了,但谁也不敢把预算编得过大,一旦被别人审核出来超过了规定误差范围,那你的祸就算是闯大了。给你扣上一个走资本主义道路、挖社会主义墙角的帽子你也戴不起,那是几辈子都不能消停的事。为单位上的事情个人承担戴上走资本主义的帽子那是谁都不可能愿干的事。
       按照牟实钧老师对我说的办法,为把工作做得稳妥些,我第二天就带着这份预算在跳灯河地区家属区第4栋宿舍楼施工现场,
       经过几番周折,找到了编制这份预算的预算员。      我开门见山地向她说明了我的想法:“这份预算我已经看过了,不过我还是有些弄不明白,我这是第一次审核预算,缺乏经验,也不知道你编制这份预算的基本思路,请你给我讲一讲你的基本思路和分部分项费用构成情况。”
      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这个预算员没说二话,她马上就把预算全部收回去了,并告诉我:“这份预算编制的确是有一些问题,你既然已经把它送回来,我马上就重新编制,争取在下个星期之内重新报一份给你。”
      事情过了几天,我的办公桌上出现了她重新编制的《跳灯河家属区第4栋宿舍楼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
       我经过再次核实,该工程的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核定预算的造价为30.4万元。对方预算员也接受了我所核定的结果,我把核定的结果先向牟实钧老师汇报了,
       牟老师回答:“你核定的结果基本可以,是符合要求的,我认为可以向科长报告了。”
       于是我就向科长口头报告了审核结果,没曾想到的是:科长的回答更是超出了我的设想。他干脆对我这样说:“这样的事情以后不必向我报告,你核定完认为没有问题,就直接签字盖章发出去。”
       我有些为难地看着科长,科长笑了笑,继续严肃地对我说:“你是个明白人,应当能够看得出来,我就是要你通过具体负责办理审核预算的这些琐碎事情,锻炼你,这也是给你逐步树立威信。工作要大胆心细,放手干。你没有经过预算审核等方面的专业学校培训,目前也找不到这类专业的培训,只能从具体办事的实践中逐步增长才干。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是你专业成长道路上,目前所要走的必经之路。”                     
       从此以后,我就开始了工程造价管理的生涯。
       我在合同预算科上班以后,看到我们处室里的所有人都有坐的腾椅,只有我还没有椅子坐,在上班的时候,我只能在趁着别人出去办事的时候抓别人的空椅子坐,但时间长了也总不是个办法。
       请看下一节《靠背木椅变藤椅》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116#
 楼主| 发表于 2017-5-1 09: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建华 于 2017-5-1 09:26 编辑

                                     靠背木椅变藤椅
                   原成都市32中初67级5班下乡知青石建华
      1978年10月以后,我在合同预算科上,看到我们处室里除了我以外的所有人都有坐的腾椅,而我还没有椅子坐,在上班的时候我总是在趁着别人出去办事的时候抓别人的空椅子坐,但时间长了也总不是个办法。虽然别人都不会和我计较,但老去抓别人的椅子坐,毕竟的确也有很多不便之处。
       有一天,科长对我发话:“我给你开个条子,你拿着字条去找一下行政科的刘科长,你告诉他,就说是我说的,要给预算科小石配个椅子。”我当即就拿着科长写的纸条去找刘科长了。
       在行政科办公室里,我把我们科长写的纸条交给了刘科长。
       刘科长对我说:“请你们处长在这张纸条上写清楚:你是属于工人编制还是属于干部序列。”
      我只得把科长写的这张纸条从行政科带回来交还到科长手里,并把行政科刘科长所说的原话转告给科长。
      科长一听连连说道:“遭了,遭了,我把这件事给忘了,我马上去问一下处长。”说着就去找处长了。
      不一会儿他又回来了,低声告诉我:“已经查清楚了,你从当材料计划员开始到现在,还没有转为正式干部,应当算是工人做管理工作,用现在的话说,你属于工代干。目前只能按工带干的待遇执行。”
      我看见处长在这张纸条上注明石建华系我计划处的工代干。
      我再次来到行政科办公室里,把那张纸条交给了刘科长,刘科长看完以后,顺手把纸条往办公桌上的玻璃板底下一压。
      他仰着头,毫不客气地对我说:“工代干是没有资格领藤椅的,只能配带靠背的木头椅子。但是现在,这带靠背的木头椅子,我们库房没有货,要等三个月以后。”
      我陪着笑脸对刘科长说:“你的意思是还要我站着办三个月的公以后,才有可能给我配木椅子,我的理解对吗?”
       刘科长这时候反将我一军说:“对啊,没错,目前只能这样,你的理解没有错。我现在手里没有货,你要我拿什么给你?要不然你就先把我的椅子端走。”
      当时我明白他是拿大话搪塞我,想从气势上把我打发走,为了能有一把办公椅,好坐着办公。我丝毫也没和他客气,也就跟他揣着明白装糊涂,直接就蹬鼻子上脸,顺杆就往上爬。
       张口就答:“那好,我就谢谢你了。”
       话音未落,马上端着他的藤椅我往门外就走,眼看就要走出行政科办公室。刘科长看见我真端着他的椅子往外就走,而且已经到了办公室门口。
刘科长急忙追了过来,大声说:“哎,哎,别,别,你放下,你快给我放下,你把我的椅子端走了,那我坐什么呀?算了算了,你把我的椅子放回来,我马上给你批一把新的藤椅。我算豁出去犯一回错误。”
   半个小时以后,合同预算科的两位老科长,看着我端着一把崭新的藤椅回到办公室。他们两个乐得嘴都合不上了。
   他们还在那里一个劲地追着问我:“你小子是怎么把新藤椅搞回来的,不是说,他们不给你配藤椅吗?”
   我就把刚才在行政科办公室,找刘科长批椅子的全部经过,详细地叙述了一番。把全科的人都逗笑了。
   一位科长大声笑着说开了风凉话:“你小子胆子也太大了,真敢去端人家科长的椅子,是不是你急着想当科长啊。”
   半年以后,我正在办公室里上班,五冶四公司机械科的一个预算员进来,交给我们科长一份预算。
   请看下一节《直接费乘以115%》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117#
 楼主| 发表于 2017-5-1 09: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建华 于 2017-5-1 09:32 编辑

                                 直接费乘以115%

                  原成都市32中初67级5班下乡知青石建华
      1979年春季,在合同预算科工作半后的一天。      我正在办公室里上班,五冶四公司机械科的一个预算员进来,交给我们科长一份预算,科长转身随手就交给我:“你给审查一下,该咋办就咋办。”说完就走出办公室忙别的事了。
      我接过这份预算一看,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签证预算,就是一个零星的水电安装签证工程。工程量已经由五冶现场工程指挥部核定过。
       既然相关技术专业人员和有关领导都已经签字认可了。我只简单地对照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内容,看看定额编号及分部分项工程子项价格和相关计算是否正确基本上就可以了。
       经过核对检查和计算。直接费包括人工、材料、机械计算完全正确。
       接着核对间接费。根据实际完成的安装工程,间接费用的取费标准按照当时[1978](78)号文件规定,应当是(人工费+机械费)X115%。
      我又核对了一下这份预算的间接费取费一行,上面清楚地写着的结果是按照直接费X115%。再往后的几项相关费用不需看,都是错的。
       于是我抬起头问这个预算员:“你告诉我,安装工程的直接费包括哪几项费用,安装工程间接费的取费标准是如何计算的?”
       这个预算员大大方方地说:“直接费包括了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三大部分,安装工程间接费(人工费+机械费)X115%。”
       我拿着她送来的那份预算,指着其中间接费取费的一行问她:“是不是应当这样计算?”
       她接过去一看,自己也笑了:“我把直接费的合计结果当成人工费加机械费的和,看错了栏,填错了行。把预算弄得太大了,大得太离谱了。”
       核定结果很简单,她主动说:“我拿回去重新算,隔两天再重新报来。”
       这份预算在几天以后,她重新上报,价格和费率重新做了调整,该工程直接费所包括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三大部分,及其该建筑工程间接费等计算和书写完全符合要求。经过我再次核定无误后,签上名盖上公章预算生效。几年以后,这个预算员也调到科里,我们还真成了同事。
       1979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们计划处的领导与合同预算科的科长和牟   实钧老师及郑洪礼老师等在一起研究决定,根据当时五冶建设工程预算人员队伍的实际状况,在成都地区全公司范围内办一个基本建设工程施工图预算专业培训班。要办斑,就得解决教材问题。
       请看下一节《渡口之行》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118#
 楼主| 发表于 2017-5-1 09: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建华 于 2017-5-1 09:41 编辑

                                 渡口之行

                  原成都市32中初67级5班下乡知青石建华
      1979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们计划处的领导与合同预算科的科长和牟实钧老师及郑洪礼老师等在一起研究决定,根据当时五冶建设工程预算人员队伍的实际状况,在成都地区全公司范围内办一个基本建设工程施工图预算专业培训班。
       要开课办班,就必须要有教材。由于当时四人帮刚刚被打倒还不到三年,当时成都地区也和全国各地差不多,所有的新华书店柜台上,除了《毛泽东选集》和《毛主席语录》以外,还有的就是小学到初中的教科书和课本。其他的专业书籍根本就没有。虽然我们经过多方寻找,仍无结果。
      后来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得到一个消息,据说与我们相隔1000多公里以外的渡口市(后来改名为攀枝花市),有个冶金部所属的十九冶,他们刚刚办完一个基本建设工程预算培训班。估计他们还有可能剩下一些多余的教材。我的两位科长马上打电话与他们取得了联系。
       十九冶计划处的人当即答复:“教材倒是还有,但不知道是否符合你们的实际需要。最好你们还是派人具体来看看教材,是否能用。”  
       二位科长马上向处长请示。处长随即拍板,叫我跟着牟实钧老师,两个人一起去渡口市的十九冶计划处去看看教材,如果能用,马上订货。
       当天晚上。我和牟实钧老师就坐到了成昆铁路线上的火车卧铺车厢里,一起出发去渡口。火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运行,在第二天上午十点钟以后,到达前往昆明方向的金江车站。
       我们下了火车,出了站台,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挤上了从金江火车站通往渡口市区的公共汽车,听火车站上的列车员讲,几十年未遇的高温天气终于让我们赶上了,长途公交车厢里的人太多,挤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所幸的是这一路上,我们乘坐的公交汽车前后左右都没有玻璃,一切都是自然通风,从金江火车站到渡口市区的盘山公路上,公共汽车一路上不停地轰鸣着马达,向前沿着陡坡继续缓行,一路上不时地有人上下车,汽车走走停停。半个小时以后车总算是进入了渡口市区。
      在渡口市大桥前面一点的小街口,我和牟实钧老师挤出了公共汽车。距离公路不远的地方,我们找到一家小旅馆,登记住宿手续办完以后,已经到中午时分该吃午饭了。旅馆里当时只供应开水和热水,不解决就餐问题,我们只得到街上的小餐馆解决午饭。
       这条街上的小餐馆数量不多,到了中午吃饭时间,每个小餐馆都挤满了人,根本没有坐的地方。
       费了很多时间,走过了好几家小餐馆,终于坐下来,等到我们能端着碗吃面条时,发现由于当地的气温太高,我们用筷子从碗里把面条挑起来以后,这面条都能在碗里立着都倒不下去。
       由于这里的气温太热,小餐馆里的人也多的很,根本找不到稍微宽松一点的地方,当我们正在端着碗吃面条的时候,背后就已经有人用脚踩着我们所坐的凳子腿框,开始占上了位子。
       我和牟实钧老师只得赶紧加快速度,几口吃完面条,就连忙逃出这个小餐馆。立马回到我们已经登记好的小旅馆,到了房间里,赶紧用凉水洗了洗手和脸,打开电风扇,好好地吹吹风,在铺着凉蓆的床铺上静静地躺着休息。
       一直到下午快三点了,我和牟实钧老师起身出门,顶着火辣辣的大太阳,步行走过渡口大桥,在桥头挤上了一辆四周都没有玻璃的公交汽车,在漫天飞舞的灰尘中,沿着盘山公路上缓慢地轰鸣着向前爬行。
       汽车终于在弄弄坪公交车站停下,我们都挤出了车厢,掸了掸身上的尘土,向周围扫视了一番,很快找到了十九冶办公大楼,走进了十九冶计划处的办公室。
       在十九冶计划处的办公室,我们很快地找到了经办人。具体的经办人员把教材拿出了两套书面教材,让我们先看看,我们结果了预算教材讲义,认真地看了看教材,虽然是不那么完全适合我们的需要,但毕竟主要的大致内容都还是可以利用的。
      假设我们不利用这些教材,那只能被迫自己编教材,其结果从时间上不能保证我们按原计划正常办班的要求。经过权衡利弊以后,最后决定使用十九冶的基本建设工程预算教材。在这里订了六十套,确定了付款手续、联络方式等以后,我们完成了这次出差的任务,离开十九冶办公大楼,踏上公交汽车,回到旅馆。
      晚饭以后,我问牟实钧老师,我们什么时间回成都。
牟实钧老师一边用毛巾洗着脸,擦掉脸上的汗水,一边焦急又带着笑容回答我:“今天是来不及了,明天一早我们马上就到火车站,能早一分钟离开就早一分钟离开,越快越好。我已经热得遭不住了。”
       当天晚上到第二天早上。牟实钧老师被酷热的高温天气热的根本没法睡觉。拿个木凳子靠在门框踏踏实实地坐了一个通天亮。
       我虽然是能躺在床上,但也是被汗水打湿了好几回,半夜里每一次我从床铺上爬起来,都能清晰地看到床铺的凉蓆上汗水留下一个人的水痕迹,我跑到盥洗间用凉水冲了好几次,冲完凉随即来到凉台上去看渡口市的夜景。
此刻我才发现,在金沙江沿岸,连绵起伏的万家灯火,与重庆市区鹅岭公园所看到的山城夜景相比较,丝毫都不会逊色的。
       第二天一早,我和牟实钧老师天刚亮就离开旅馆,坐上公共汽车,赶到了渡口火车站。在渡口火车站的售票处,我看了看火车时刻表,向牟实钧老师请示:“有上午8点半的慢车,到成都需要24小时以上。有下午1点40分的快车。到成都需要16小时左右,牟老师,只有这两个车次,你说叫我买哪一车次合适?”
       牟实钧老师说:“还是昨天我跟你说的那句话,能早一分钟离开就早一分钟离开。越快越好。”      我最终只得按牟实钧老师的意见,买了上午8点半的慢车回成都。火车在上午8点30分离开渡口火车站,向成都方向正点发车了。
      由于这趟是慢车,火车每经过一站都要停。
      这一路上,从喜德车站开始一直到普雄车站的这一带。都是彝族居住区,火车每到一站,都有成群披着查尔瓦的彝族男女挤上火车,有相当多的彝族人上火车根本就不买票,他们也知道自己是没有买票,都不往车厢里走,全都都堵在从两节列车车厢相连接的通道至卫生间的门口,给车厢里去卫生间的旅客造成了困难,人不费点儿力气根本就挤不过去。
       牟实钧老师曾经告诉过我说,他常年出差在外,特别是在火车上,他已经练就了一个硬功夫,可以在火车上24小时不吃不喝也不上厕所。这一回我算是领教了他的真本事,整整24小时,他一直在座位上打座,一步也没有离开过。
      火车到达的一个车站,叫什么站名我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上来一个像是彝族的干部,从外面形象上看,他还是挺有领导者的风范。他先是很有礼貌的问我:“你旁边的位置我可以坐吗?”
      我点点头。然后他把披在身上的查尔瓦解下来,包好举起来放到我头顶的行李架上。按说人家做的完全有礼貌,言行举止都是无可挑剔的。然而就是在我身边的他,举着那件查尔瓦放在行李架的一瞬间,这个查尔瓦边上的一屡纤维丝,从我短袖白色的确凉衬衣的袖口边轻轻划过。袖子上顿时出现了一条长6公分宽2毫米宽黑色的痕迹。回到家以后尽管用了很多的洗衣粉,但这件短袖白色的确凉衬衣的袖口就永远也洗不出来了。
       火车从金江车站到成都北站,通过二十七个半小时的正常运行,终于到达了终点,渡口之行总算结束。
       1979年7月,五冶总公司(成都地区)建设工程预算培训班终于正式开课了。我们合同预算科除我以外,其他的所有人都到预算培训班参加授课。
      请看下一节《我没能参加预算办学习》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7-5-1 09: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建华 于 2017-5-1 09:47 编辑

                           我没能参加预算班学习

                  原成都市32中初67级5班下乡知青石建华
      1979年7月,五冶总公司(成都地区)建设工程预算培训班终于正式开课了。我们合同预算科除我以外,其他的所有人都到预算培训班参加授课。       按照当时我个人的设想,我也想参加这次预算业务培训,但是处长和科长都有一个想法,合同预算科绝不能因为办培训班而影响正常的业务,科里的预算审核工作还要照常进行。所以按照领导安排,我就在科里坚守岗位。负责正常的预算审批工作,没有参加这次预算理论及业务培训。
       在此期间,我曾经到预算培训班找科长汇报工作,见到了很多我在机修厂的师兄师弟师姐师妹们。其中有两个原来在厂里文艺宣传队认识的师妹,她们看见我没有参加培训班学习,有些从内心里感到很不服气,便直接去找我的科长。表示自己的看法。
      她们振振有词地向科长提意见:“要我们参加培训学习,还要考试合格后才能报名参加,为什么他小石不参加考试,也没有参加培训,就他搞特殊,可以直接做预算管理。”
       不料科长回答的更干脆:“科里的业务忙,他走不开。我们在这儿办班,科里的工作必须要有人顶班。再说,他即使是来了,也不可能和你们一起参加学习,最起码他也是来给你们讲课的。”
      在这以后。机修厂的师兄师弟师姐师妹们到公司来,找到我们合同预算科办理预算审批,他们对我都很尊重,我也是在坚持原则不变的情况下,也适当给他们一些方便。不过,他们也时常看到,我处理业务的方式方法与他们完全不一样,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与他们各不相同。总要比他们考虑的周全一些,更远一些,就都能从内心里信服我对相关业务的处理方法,逐步地我在他们心目中具备了一定的威信。
       我经常到现场工地去做预算工作和施工统计方面的检查工作,及时地了解第一手资料,也带来了工作上的方便。工作交流起来很容易达到互通情况的作用。能很快地了解工程预算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既增进了朋友之间的友谊,又促进了工作。我的业务管理能力得到了相应地锻炼和提高。
      1979年8月,总公司机关团总支委员会所属全体团员完成了总公司团委布置的创收任务,得到了总公司机关房产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完成创收额一万二千元的施工产值,
       请看下一节《峨眉之行》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12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 14: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建华 于 2017-5-2 15:14 编辑

                               峨 眉 之 行

              原成都市32中初67级5班下乡知青石建华
      1979年8月,总公司机关团总支委员会所属全体团员完成了总公司团委布置的创收任务,得到了总公司机关房产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完成创收额一万二千元的施工产值,为五冶双桥子二福利区20多栋近960多户人家的门窗粉刷油漆。全体青年和团员都得到了锻炼。同时在五冶双桥子二福利区得到了职工家属的高度平价。
      房产处的领导为了感谢总公司机关团总支委员会所属全体团员和青年。请示有关部门领导以后,决定派两辆大客车送直属机关团总支委员会所属全体团员和青年到峨眉山旅游三天。
当时我在总公司直属机关生产系统团支部任副书记,参与组织了支部全体团员参加了这一次突击创收活动,也就同车前往峨眉山旅游。处长同时给我交办一项任务。从峨眉山下山以后到峨眉67厂计划处去交80年以后的基本建设计划。经过对方核对后盖章带回公司来。
      我随团总支书记一起踏上峨眉山风景区的羊肠小道,带领六七十个青年和团员从峨眉山的报国寺开始,走在队伍的后面,我们一路收容了很多一起来的掉队人员。第一站到达洪椿坪。休息了一个晚上。还没有感觉到累。令人难受的倒是洪椿坪的寺庙里没有床铺,每个游客交五角钱给庙里管事的和尚,就可以拿到一领草蓆,然后在寺庙里随便找个地方,把席子往地下一铺开,将就躺了一晚上。人的身体直接硬躺在木地板上,硬邦邦地硌得人根本无法入睡。只能躺在地板席子铺上,望着洪椿坪大庙天井内头顶上这块巴掌大的夜空,一边无聊地数着月亮周围的群星,等待到天亮。
      第二天一早,我们手里拄着一根竹棍,从洪椿坪出发,继续向第二站洗象池,沿着一条崇山峻岭中的山间小路缓步慢行,一路上我们一起来的掉队人员也越来越多了。当我们刚刚走过九老洞口的时候,就听得前面过来的游客说起,前面有人碰上了猴群,有很多猴子拦在路上,在抢游客的东西吃,我们不敢往前走了。
       过了好一阵,又听到迎面下山过来的游客传来消息说,刚才的那一伙儿猴群已经走远了。我们才继续顺着陡峭的石阶山路,抬着艰难沉重的双腿,向上攀登着一步更比一步高的台阶。一手叉着腰,另一只手拄着一根竹竿,在山道上缓慢地转着弯,好不容易转完陡峭的九十九道拐盘山石梯小路,两个半小时以后,攀登上了地势险要的呼云亭石阶梯。
      一直到中午时分,我们一起来的六七十个人基本上总算都到达了山顶,当到达洗象池的山门前,有更多的人已经走不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迫不及待集结在洗象池,在大殿前的空地上席地而坐,原地休息。
      我看时间还早,就和几个小伙子约好,想继续前进上金顶。没想到在此刻,我的团总支书记大人却强行把我扣留下来,说啥也不让我走,一定要逼我留下来和他一起照看那些愈来愈多的掉队人员,我只得将就他了。
       从下午开始,外面开始下起了毛毛细雨,天气突然变冷。为了驱寒,赶走寂寞。我们房间里的三个人想喝点酒,吃点东西,想增加一点热量。便把门虚掩着一条缝,信步来到洗象池的大殿里买点花生瓜子,顺便观看一下浓雾笼罩着的洗象池外景。
      洗象池被波澜壮阔的云海四面包围,此刻的整个大殿,就像是云海中的一叶孤岛,周围全都是雾蒙蒙的,显得非常神秘和壮观,引起洗象池景区室外所有中外游客的惊叹不已。好一阵以后我们回到房间里。
但一进门就被房间里所发生的情况惊呆了:我们摆放在桌子上的那瓶水果酒,被三个小猴子给喝干了,一个倒在床上,另外两个倒在地板上。酒瓶滚落到桌下。
      庙里一个打扫院子的和尚也看到这场景,他的神情立刻紧张起来,三步并作两步赶到我们的房间门口,要我们赶紧把那三只猴子抬到走廊下面的山坡空地上。这可开不得玩笑。我们丝毫不敢怠慢立刻执行。不大一会儿工夫,我们在老远的走廊尽头,就很清楚地看见,一大群猴子围着那三只猴子不停地转游,又过了好一阵,那群猴子散了,三只小醉猴也不见了。
峨眉山洗象池的夜晚是非常寒冷的,我们呆在房间里谁也没有出门,躺在被子里渡过了令人难熬的一个夜晚。
      天亮以后。团总支书记和我商量了一下,决定同来的所有人全部下山,下午三点中以前全部赶到报国寺停车场。
       早饭以后,大家纷纷踏上了下山的道路。下山的速度就是比上山要快得多。将近80多里的山路,居然在2点半之前,所有的人员在报国寺停车场全部到齐了。
       经过清点人数确定全部到齐以后,他们坐大客车返回成都。
我一个人坐上了通往峨眉九里镇的方向的郊线长途汽车,向我的下一个目的地--67厂进发。二十多分钟以后,我走下了长途汽车,在九里镇街上的一个供销社旅馆住下了。
       第二天一早,我吃过早饭以后,顺着公路漫步,不大工夫就走到了67厂,进了大楼,很顺利地找到67厂基本建设计划处,见到了巩处长。我先做了自我介绍,简要说明来意。接着就把我们五冶总公司编制的《67厂基本建设计划书》交给了巩处长。
      巩处长接过去,把这份《67厂基本建设计划书》捏在手上,随即就逐行逐句,逐字逐个标点符号,反复仔细推敲。我也只好陪着这位处长大人,在办公室里一面端着杯子喝着峨眉山的茶水,一面绞尽奶汁地咬文嚼字。经过了一天半的推敲以后,他总算是放话了,吩咐他的手下,可以签上名字盖上公章。
      我留下了应该留的文件份数。放进挎包。可以打道回府,该回成都了。
这时候突然感觉,全身都不敢动了,我狼狈不堪地站在67厂基建处办公楼三楼的走廊转弯处,扶着楼梯的栏杆扶手,下楼梯的时候,一步也不能动弹往下走,只要动一下就全身酸疼得直钻心。脚跟不敢落地。此时此刻,我的腰部和小腿肚子仿佛已经不属于我自己的了。
      连续几天的爬山路,艰难的出差办事,这次所有的预定任务都已经全部完成,精神上感到无比轻松,压力一点儿都没有了。就从这时候起,几天来所有的疲倦和疼痛都找上我了。此刻我居然下不了楼梯,真的走不动了,在67厂计划处的同志的大力关照下,我终于踏上了返回成都的火车,顺利返航了。
       1979年9月,总公司机关开始进行文化大革命以后的第一次技术职称评定,据说当时的政策是不拘一格,只要能完成文化考试经过考核成绩合格,都可以评定。我也去报名考试。
       请看下一节《放弃报考技术员》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0 15:57 , Processed in 0.142008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