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石建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弯弯的石板路

[复制链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121#
 楼主| 发表于 2017-5-2 15: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建华 于 2017-5-2 15:19 编辑

                            放弃报考技术员

              原成都市32中初67级5班下乡知青石建华                             
       1979年9月,总公司机关开始进行文化大革命以后的第一次技术职称评定,据说当时的政策是不拘一格,只要能完成文化考试经过考核成绩合格,都可以评定。我也去报名考试。文化考核过了以后,又做专业考试题,我当初想我虽然是初中生,但我经过721工人大学的学习,专业试题我看过了,也不是很难。在当时的专业考试属于开卷考试,在哪儿做试题都无所谓,关键是能按时交卷并通过专业答辩。
       一天,我正在办公室里忙里偷闲地做着专业试题。机关技术职称考评委员会的一个主任委员推门走了进来,看到我正在做考试题,就对我说:“这次解决技术职称,主要是针对文化大革命期间,应该晋升职称的技术人员。小石,你是做预算工作的,预算属于经济类干部,不属于技术类干部,再说文化大革命那几年,你还没有做专业技术工作,即使是你考上了也不可能给你评定职称。”
       我没有接他的话茬,但是心里的确很不服气。既然不可能给我评定职称,为什么你们还要给我试卷要我做试题。心里顿时产生一股老大的怨气。这不是安了心拿我当猴耍嘛?看着那个主任委员走出合同预算科的办公室,我双手把即将完成的试卷撕成了碎片,扔进了办公室门背后的废纸筐。
       事情过了数月以后。       处长突然问我:“你为什么没有报名参加技术职称考试?”
       我说:“报了,只报了一半就废了。”
       处长奇怪地说:“报了一半就废了是什么意思?”
       我就把那天机关技术职称考评委员会的那个主任委员对我说的话,以及撕毁试卷扔进废纸篓等都如实地告诉了处长。
       处长一听就气得直跺脚,指着鼻子骂我:“你这个笨蛋,他一个机关技术职称考评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在开会评定职称的时候只能算一票,他和我是主任委员,你为什么不来找我呢?事情过都过了,现已为时太晚,谁也没法救你了。以后不论有什么事情,你要事先跟我们讲,我们好给你出主意。你要弄明白,你是属于我的编制,是归我管的,就要听我的,我们只能为你好,绝不可能整你冤枉。”
       1980年春天来临,总公司机关又在进行技术职称考评工作,这一次是按照冶金工业部下达的标准进行考评。建设工程预算属于经济范畴,我们做预算的只能报考经济序列的技术职称。
、   请看下一节《第一次感到文凭的重要》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122#
 楼主| 发表于 2017-5-2 15: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建华 于 2017-5-2 15:23 编辑

                       第一次感到文凭的重要

              原成都市32中初67级5班下乡知青石建华   
      1980年春天来临,总公司机关又在进行技术职称考评工作,这一次是按照冶金工业部下达的标准进行考评。建设工程预算属于经济范畴,我们做预算的只能报考经济序列的技术职称。我原来一直没有技术职称,只能从报考经济员的技术职称。
       经济员的起点是具备文化大革命以前高中毕业的,按从事本专业两年以上,具备文化大革命以前初中毕业的,按从事本专业五年以上。根据我的工作简历,按专业工作时间两年的条件是够了,但文化程度就成了问题。
       当年7.21工人大学只能算是业务培训,不能算文凭。那么我的文化程度从法定程序上讲,只能勉强算是初中毕业。假如在这个时候我能有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就完全可以顺利地解决我的技术职称问题。很可惜,根据这个标准,这一次职称评定,我肯定是没有指望了。
       当时我感到我怎么就这么倒霉?干工作的时候我就算骨干,事情永远做不完,评定职称却总是与我沾不上边,心里产生了一种无法平衡的埋怨情绪,谁都不能怨,怨谁也没有用啊。
      要怨也只能怨我自己生不逢时,命不好活有啥法呢?我就只能认命活该倒霉。当年要我们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时候,我们就算是知识青年,必须下乡,不论你何种原因,你不愿下乡,他们就会天天上门来动员你下去,非得给你戴上大红花,敲锣打鼓地把你弄到下乡去,才能算完事。
       现在要评定技术职称,我们的文化程度又不够了,不仅不能算知识分子。就连初中毕业都算不上,所有的这一切,包括厂办七二一工人大学,通通都不算数了。因为我们这些老三届是属于文化大革命中毕业的。
      说起毕业证,从66年到78年,全国所有初中和高中学校,两千多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他们中间无论是谁,都没拿到过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
      事到如今就是说,在法定程序上的规定条文来说:我现在的文化程度连初中毕业都算不上。就技术职称评定而言,与我文化程度的具体条件之间,就连报考经济员的资格都无望。两者的距离是拉越来越大了。
       1980年夏天,处长给我交办一件事,要我到五冶三公司材料科审核一下他们的建设工程材料价差。
       请看下一节《第一次材料价差审核》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123#
 楼主| 发表于 2017-5-3 18: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建华 于 2017-5-3 18:51 编辑

                             第一次材料价差审核

              原成都市32中初67级5班下乡知青石建华  
      1980年夏天,处长给我交办一件事,要我到五冶三公司材料科审核一下他们的建设工程材料价差。
       我到了五冶三公司材料科,找到了材料科长。
       没想到我刚把我的来意告诉他。三公司材料科长突然对我发火了:“我把所有的材料采购合同都给你,你爱怎么调就怎么调。我的人工作都很忙,不可能老跟着你,反正我坚持所有的材料都必须调整价差。”
       我回答:“我只能按国家规定的属于建筑工程的主要材料包括钢材木材和水泥等做调整,其他的材料凡不属于单独调整的都不在我的业务范围。就不做调整。”
       材料科长这时候拿出一本所有材料采购登记本甩到我的面前。当时马上就到中午,该下班了,我把这本所有材料采购登记本放进我的挎包里同时告诉他:“既然你是这样说,我也不想和你争论,我会把你的意见如实向我的领导汇报的。”说完就离开了五冶三公司材料科。
       回到办公室以后,我就把在五冶三公司材料科长对我们审核材料价差的意见和态度如实的向我们预算合同科的唐科长做了汇报。唐科长一听就火了:“这个材料科长太不象话了,下午我亲自去。”
      下午刚上班,我的唐科长亲自到了三公司材料科,没想到他也碰了钉子,这位材料科长仍然坚持要不论什么材料都必须要总公司都承认价差,并且要求按实际调整。
       两个科长都坚持已见,谁也不能说服对方,这一下,唐科长也发火了,拿起桌子上的茶杯狠狠地摔到地上。这茶杯一摔,就把事情就闹大了。
       有人立刻向总公司的机关党委反映了。结果唐科长在党内受到了严厉批评。理由很简单。在工作中,党员科长和非党员科长吵架。不论谁有理无理,首先是党员科长挨批评。要处理也得首先处理党员科长。
       我的科长回到计划处,向处长如实做了汇报。
       过了几天,五冶三公司的刘经理到计划处来办事,处长就拿出我带回来的那本所有材料采购登记本,在封面上写:“刘老九,你家里的扫把是不是也要在这里调价差?”
       刘经理陪着小心地说:“你别这样写呀。我知道,是我们的人毛病多,话没有说对。我代表他们给你道歉做检讨,行不行?”
处长在他的办公室里大喊一声:“石头,你马上过来。”
       我到了处长办公室。
       处长把那本所有材料采购登记本交给我:“你好好地给我严格审查,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我接过来立刻回答:“坚决完成任务。”
       那位刘经理说:“我会支持你工作的,请放心。”
       几天以后,我按照有关文件的精神把这个材料价差的审核任务顺利地完成了。把审核结果返回了三公司材料科。那位科长对我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后他对我的工作是相当配合的。再到他那里审核材料价差,我的工作效率是很高的。
       1980年夏季,我的小弟弟从成都七中高中毕业准备考大学了。他的同学们都进入了紧张的复习,惟恐自己会因高考失误而遗恨终生,我弟弟则和别人不同。       请看下一节《小弟弟在高考期间》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7-5-3 18: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建华 于 2017-5-3 19:03 编辑

                       小弟弟在高考期间

              原成都市32中初67级5班下乡知青石建华
      1980年夏季,我的小弟弟从成都七中高中毕业准备考大学了。他的同学们都进入了紧张的复习,惟恐自己会因高考失误而遗恨终生。
       我弟弟则和别人不同。人家这几天根本就不翻书。哪怕第二天上午就要进入考场开考了,也不见他紧张,晚饭后他竟然去打球去了。一直等到天都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了,他才意犹未尽地回到家。
       我要他抓紧时间,翻翻书,再复习复习。他头也不回地答道:“我晓得了,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负责。你不用管我。我心里有数。”
       三天的高考,我小弟弟平平常常地过去了,这几天很多考生都到处托人打听自己的考试成绩,争取早点知道自己的考试分数。以便好做下一步打算。而我得小弟弟好像一点儿都不急。
       当时我为了安慰他,就背着他,在五冶企业内部的职工大学替他报了一个名。作为万一他高考不理想时,作为替补上大学的候补方案。不能让他产生落榜的失落感。
      高考已经过去10天了,高考的成绩单还没有收到,眼看五冶职大的考试就要开始了,我这才告诉他并征求意他的意见,问他是否愿意去参加考试.
没想到他一脸的不高兴,一句话就把我给顶了回来:“谁要你去给我报什么五冶职工大学?你凭什么就能说我没有考起?”
       我的确是为他着想,但也的确不了解他的学习状况,也弄不清楚他在高中的成绩究竟状况如何。于是在他顶了我这句话以后。我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又过了难熬的二十多天,高考的成绩通知发下来了。我弟弟考试的成绩相当不错。按当时的高考分数算,几乎是考了满分。这一下我们都放下心了。
   在填志愿的预定程序,先要进行体格检查。
他的身体、状况应当没有什么,但在眼睛上存在一个问题。大概是属于我们家族的遗传。我们兄弟三个,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色弱的毛病。报考大学,在很多专业上都受到限制。
我的妻子为了让他在检查色弱时能够顺利过关,特意向五冶医院的医生借了一本医院检查色弱专用的工具书,拿回来交给小弟弟,要他仔细背那本书上的图案。小弟弟接过来,在一张纸上认真地记录着:“第一页是汽车、第二页是苹果……”
又过了两天,身体检查完了,小弟弟回到家里一言不发。
我焦急地问他:“体检结果怎么样?”
他低声细语地回答:“体格检查,除了眼科检查色弱一项以外的其他都是合格。”
我感到不解地问:“你不是都已经可以背下来了吗?”
他低着头无可奈何地回答:“人家拿出来的检查色弱专用的那本书,根本就不是大嫂拿回来的那个版本的书,版本完全不同,页码图案序列排法完全都不靠谱。”
我们全家都笑了,而笑的又是那样无可奈何。
既然如此,只好听天由命了。我的小弟弟也拿不定主意要上什么专业的大学,妈妈说不明白。爸爸在上海宝钢分指挥部工作,当时不在成都。我从来没有进过正规大学的门,什么大学好,妈妈和我是一点儿都不在行,在这一点,爸爸就是在家,估计他也不会有什么高招儿,对于高考后如何填报志愿,我们根本就提不出任何行之有效的建议。
在这种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我弟弟把他的好几个同学聚集在我们家里,采取抽签打卦的办法,拿出几张成都市教育招生系统发的招生目录大全,全部摊在桌子上,他们几个考得分数都是高分。选校基本没啥问题。
于是他们每个人身体背向桌子,手里握着一根火柴,逐个把火柴抛向举空中,再到招生目录大全上,火柴头落到哪里,再查一下是否有色弱等方面的限制要求,如果没有,就记下来。经过几次打卦后,确定了大学的几个志愿,在此基础上,把这几个大学志愿排列顺序。填入高等大学入学志愿表。几天以后交给了成都七中学校的老师。
终于在8月中旬,我的小弟弟收到了华中工学院电厂热能动力系的入学通知书。9月上旬就离开我们到武汉报到上大学了。
1980年年终我第一次一个人做全公司的基地建设年终工程结算表。
请看下一节《80年的年终结算表》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125#
 楼主| 发表于 2017-5-7 13: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建华 于 2017-5-7 13:54 编辑

                           80年的年终结算表
      1980年年终我第一次一个人做全公司基地建设年终工程结算表。
      首先各工程公司报送的基地建设工程结算表进行核对,把未列入年度计划的项目剔出。
       第二,结合工程形象进度实际完成情况,对结算表中的所有数据反复核对,检查表内的每一个数据都进行核对,特别是材料价差科目的核对。在各工程公司所报的单位工程结算表,经过数次反复核对无误的基础上,做全公司基地建设年终工程结算汇总表。
      当时我们还没有电脑,所有的数据都是通过用计算器和算盘,依靠人来计算的。经过一个星期的艰苦努力,总算是大功告成。
      我把全公司基地建设年终工程结算汇总表。完成后交给科长审阅,科长看了一眼,马上拿笔就签字同意了,再交给处长审阅,处长做了几条原则上的指示,我也根据处长的指示做了必要的调整。又请科里的老师们帮我挑毛病。再做修改。最后处长审阅后签字。我认为完全做好之后,就盖上公章转到财务处了。
      两个小时以后。财务处的李锦纶会计师推开我们合同预算科办公室的房门,直奔我的办公桌前,面目表情相当严肃地对我说:“小石,你做的表里数据有问题,必须要修改。”
       我认真地请教:“李老师。能告诉我哪儿有问题吗?”
       会计师说:“你的总数与分项合计上数据有误差。要修改。”
       我接过表格,翻了翻总表和分项合计表,回答:“应该说没有问题。”
       会计师接着说:“问题也不是很大,就是在最后小数点后的第二位上总表和分项合计上不一致。究竟是7,还是2。相差0.05元。”
       我们的科长对财务处的会计师说:“五六千万元的结算,六七十页的表格数据就差0.05元,这又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你们自己调一下不就行了吗?”
      李会计师严肃地说:“财务的规矩是一分也不能差。谁出的错就必须得由谁来纠正。”
      科长对着我苦笑了一下说:“小石头,你别看着我,我也是没有办法,你还是好好地给改改吧。”
       没法子,我只得坐了下来,翻开那些一页一页的分项合计表,三十多页有上千个数据,一个一个数据地查。两个小时过去了,问题还是一点线索都没有找到。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这时候,我们科里的一个会计师赵老师说:“到底差得到多少?”我苦笑道:“只差0.05元。”
      赵老师说:“我跟你说一个窍门。不就是差在最后一位小数吗?你就只检查最后一位小数。把各分项合计中所有数据的最后一个尾数做加法。再检查一下。”
      我实在是没招了,只得按赵老师所说的办法。果然查出了原因:各分项与合计数据都没有出现问题。那么就是总表出了问题。我继续查总表,最终查出了出现问题的原因。
      在定额管理费的最后一行合计上,将0.07手误写成0.02。问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再成问题了。
       当然结算总表必须要重新修改了。
       80年年初,处长到北京冶金工业部出差。回到总公司机关,就在处里召开了一次处务会议。
      请看下一节《建房与征地争议的处务会议》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126#
 楼主| 发表于 2017-5-7 13: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建华 于 2017-5-7 13:56 编辑

                       建房与征地争议的处务会议
      80年年初,处长到北京冶金工业部出差。回到总公司机关,就在处里召开了一次处务会议,按照以往的惯例,冶金工业部每年都要给五冶调拨给五冶总公司一部分建设投资,用于解决修建65厂完工以后施工单位陆续从厂内往外搬迁的费用支出,五冶就利用这部分资金来修建住宅宿舍和生产基地厂房。把原来住在65厂区和宿舍的五冶生产及办公用房住房和职工逐步搬出来。把腾空出来的生产和办公用房及宿舍交还65厂。
从61年到80年代,由于历史遗留的原因,五冶承建65厂的同时,也在65厂内也搭建了很多生产和办公用房,绝大部分工程完工以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65厂当时没有招收职工,很多的五冶职工都搬进了65厂的职工宿舍,时间很快十几年就过去了,在此期间他们一直没有催促五冶搬家。到了80年代钢铁元帅要升位了,他们65厂的生产要大上了,必然要招收新职工,新来的职工必然需要住房,65厂开始大规模地要求住在他们厂区,和占用他们宿舍的五冶各家单位和个人搬家。五冶各家单位和个人要搬出来,必然需要地皮和生产生活用房。所以五冶总公司每年都要修建生活住房和厂房,搞建设所需要的投资就由冶金部拨款。
      今年冶金部又拨款了。当时的五冶总公司机关里上上下下地形成两条针锋相对的意见,第一种意见是按过去的常规,修建生产和生活设施,解决生产基地的设备更新,提高生产规模,通过发展施工生产,逐步解决职工住房等老大难问题。第二种意见是利用当时土地价格比较便宜的条件下大量购置土地,占据大量地块,以解决以后建设生产和生活住房的场地和地皮。要搞生产和建设职工住房,必然需要土地资源。
      计划处所有的人都参加了会议,经过两天来从理论到实践的反复激烈论战,最后终于以举手表决的方式做出了决定。通过了第二种意见,今年暂不修建生产和生活用房,把冶金部今年拨的投资都用于购买土地。处长把这个建议报送总公司领导和党委,最后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表决付诸实施。这就是今天大家都看到的,成都市新华公园对面,五冶的双林路住宅区,能够建设到如此宏大的规模,有了得以实现的基础。
       1980年的冬天,五冶的双林路住宅区地皮落实了以后,基地建设逐步走入正常序列。图纸设计完成,施工现场开始进入具体施工。施工图预算审核摆上日程。
       请看下一节《双林路住宅区预算审核开始》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127#
 楼主| 发表于 2017-5-7 13: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建华 于 2017-5-7 13:59 编辑

                           双林路住宅区预算审核开始
       1980年的冬天,五冶的双林路住宅区地皮落实了以后,基地建设逐步走入正常序列。图纸设计基本就绪,施工现场开始进入具体施工。最初的民用住宅楼是6层,层高为2.8米,每栋楼各自分别按3个单元和4个单元两种户型设计.80年先开4栋基础。
      有四个工程公司进入现场,每个工程公司先做一栋宿舍基础。从这里五冶总公司开始初步引入了竞争机制,提出了要求:说是以后哪个工程公司干得又快又好,以后就要他多干一些,谁干得不好,就把他赶出去。不要他再干五冶内部的基地工程。
       四个基础四种设计方案,结构布局等完全不同。施工图纸发到合同预算科,科长把图纸叫给我,安排我先算一下工程量,编出预算初稿以备与工程公司核对预算的时候使用。接受了任务之后,就开始进入角色。我首先在桌面上摆开施工图纸,拿出设计规范等相关依据,还有笔和纸,开始计算。我以前也没有学过建筑制图。这一回就从建筑制图的基础知识开始。按部就班地从点、线、面、体的平面图,左视图、横截断面图等计算出混凝土基础垫层、混凝土基础、钢筋、砖砌体基础、和混凝土地圈梁、土方挖土及回填土等工程量进行反复计算,然后运用《四川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1978年版)等相关文件,并使用当时的材料预算价格,我已经可以初步确认每个住宅楼类型基础的预算造价和建筑材料的大致需要数量。
       时间又过了两个星期,有关基地施工的各工程公司预算也相继编制完成,陆续报送到预算科,到这里与我核对。通过具体核对工程量,我看到我的计算结果与工程公司预算员的计算结果大体上相似,心里也就有点底了,这说明我的计算思路与客观实际基本接近,所有工程量计算基本上是正确的。这个结果已经得到了基层预算员的认可。
      在审核预算中,我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列举了大量的计算式以及相关文件,拿出了充分的书面依据,说服对方接受了我的意见,剔除了多余的工程量后。按统一的分部分项子项名称和定额内容费用组成,在统一计算步骤的基础之上,确定了这四个类型的宿舍基础工程造价。经过我们核对后的预算双方签字盖章后正式生效。
      基础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反映出一致的意见:预算科审核的工程施工图预算与实际施工的成本大体相似。基本上符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的典型实例分析,和来自几个工程公司预算员的工作交流,基本上摸清了他们的计算思路,通过这几个工程基础的实际研讨,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对于我今后的预算审核业务发展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也为我以后几十年的工程造价管理积累了实战经验。
      1981年夏季,成都地区遇上了近50年未遇的特大雨水,我门的办公大楼底层都进了一尺多深的雨水,我们五冶公司双林路住宅区整个施工现场都被雨水淹没了。
       请看下一节《共青团员在抗洪第一线》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128#
 楼主| 发表于 2017-5-7 13: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建华 于 2017-5-7 14:01 编辑

                                 共青团员在抗洪第一线
       1981年夏季,成都地区遇上了近50年未遇的特大雨水,我们总公司的办公大楼底层都进了一尺多深的雨水,我们五冶公司双林路住宅区整个施工现场都被雨水淹没了。整个场地聚积了近半公尺的雨水,由于当时施工现场的排洪沟与外界没有配套连接,雨水不能正常排到施工场地以外的市政管网。整个现场都泡在水里,后续施工生产已经无法开展。
       面对这个严重问题,五冶总公司的领导非常着急,准备开会讨论下一步应对的具体计划。我得知这一情况,立刻找到当时总公司的团委书记,向他提出了一个建议:发挥共青团员的突击作用,要他向五冶总公司的领导主动请战。把五冶总公司成都地区所属各单位的团员充分调动起来,以各单位为主体,成立共青团员抗洪突击队,力争在一天之内完成排除五冶的双林路住宅区施工现场内全部积水。
       总公司的团委书记同意了我的建议,但他并没有马上向五冶总公司的领导做汇报,而是直接动员了成都地区五冶所属个单位的共青团团委和总支。成立了共青团员抗洪突击队。
       在星期天一早就全部开赴双林路住宅区施工现场。开始了紧张有序的抗洪战斗。现场所有的共青团员自带铁锹开挖排水沟。一千多人遍布了整个施工现场。一面面的红旗在烈日下格外显眼,义务劳动的场面相当壮观。每个共青团员的身上衣服上都沾满了泥浆和土块。大家干了整整一天,终于把现场内的所有积水都通过我们挖出来的排洪沟,排入了施工场地以外的市政排水沟网。当看到施工现场里的全部积水退出了施工场地。我们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大家的心情都是非常愉快的。
      星期一上午,五冶总公司的领导在工作例会上还在为双林路住宅区施工现场排出洪水的施工力量调拨进行讨论时,现场指挥部的同志马上汇报。双林路住宅区施工现场雨水淹没的问题,在总公司团委组织突击下已经解决了。总公司成都地区团委所属各单位的青年突击队,已经把淹没现场的雨水全部引入了市政排水沟网,现场可以考虑继续正常施工了。五冶总公司的领导高兴地说:“这一次共青团员的抗洪突击作用太及时了。”
       1982年春天,五冶总公司决定在双林路住宅区修建一栋七层楼的家属住宅楼,这是文化大革命以后的第一次,要修七层楼的建筑物。
       请看下一节《一次合理化建议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129#
 楼主| 发表于 2017-5-7 14: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建华 于 2017-5-7 14:11 编辑

                                一次合理化建议
       1982年春天,五冶总公司决定在双林路住宅区修建一栋七层楼的家属住宅楼,这是文化大革命以后的第一次,要修七层楼的建筑物,有的部门领导为了稳妥起见。在设计上采取了比较保守的设计方案。图纸已经发到有关处室和施工队。基础施工已经开始实施。
       按照当时的工作程序,我已经把该单位工程的施工图预算审批完成,交给处长最后定板。处长把预算看了好一阵,抬起头来问我:“同样是住宅楼工程,这个单位工程的平方米造价为什么比其他的单位工程造价高出一大块?”
      我回答说:“按设计出来的施工图纸计算,这个单位工程的工程实物量就是比其他单位工程的量要大一些。虽然说造价就是比较高。但我已经核算过,所有的工程量都有足够的计算依据。预算我已经审核过,除了少数的计算错误已经得到纠正以外,大部分的工程量计算依据都完全符合计算规则,取费标准和价格都符合规定,预算本身没有什么问题。”
      处长思索了一阵,然后用一种征求意见的方式对我说:“你能不能仔细地在施工图纸上找点线索,挑点毛病,提点儿合理化建议,想办法把这个住宅楼的平方米造价降下来?”
      处长这么一说,我心里已经虚得没底儿了,犹豫不决地回答着处长的问话,言语中充满了明显的不自信,丝毫找不到一点儿底气:“我没有学过工民建专业,建筑材料力学等很多方面的东西我弄不明白。对于建筑设计我从来没有系统学习过。这个我来完成困难太大,恐怕难以完成。”
       处长笑了,他和蔼地对我说道:“我知道你没有学习过建筑设计方面的东西,要你马上达到什么专业上的水平的确有困难。虽然说你不懂土建专业,但是也可以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来挑一挑设计图上的毛病,应该没有问题吧?你已经来了几年了,看的图纸也不算少了。在这方面应该说是没有问题的。”
      我依然犹豫地回答:“那我就试试看吧。”
      处长这时候站起来走到我面前,拍了拍我的肩膀,轻言细语地说:“你不要紧张,仔细地看看图纸,问题总会得到解决的,我相信你的能力,你一定会完成任务的。”
       我心事重重地回到我的办公室。面目表情早就被我的直接领导----合同预算科两位科长看出来了,他们关心地问我怎么回事,我把刚才在处长办公室里,处长和我谈话的内容原原本本地叙述了一番,科长们都笑了。
       唐科长一边笑一边说:“按照处长说的意思,你应该知道怎么办了吧?”
       我满脸疑惑地摇摇头。
       郑科长接着说:“你把这个工程的施工图纸先找出来,再另外选一套另外的住宅楼的图纸。基础图对基础图、平面图对平面图、断面图对断面图。逐项数据一个一个地对照检查。有了对比分析的数据,就可以看出毛病。找出了毛病,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有了。”
      我这时候才算心里有点底。知道我该怎样完成任务了。
      主意已定,我立刻开始,说干就干。当即翻出两套相关的施工图纸,在办公桌上摊开,按照科长说的办法,仔细地搜索每一组数据。
       终于有所发现:该工程与其他的住宅楼在外形上基本差不多,该住宅楼工程为七层,其他的都是六层。这个工程只比其他的住宅楼高出一层,却把所有的承重墙厚度都设计370mm,比起其他住宅楼的承重墙厚度明显增加了50%。由此而产生的墙砌体、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以及钢筋用量上都显著增加。结果必然导致平方米造价的增加。
      问题找到了以后,为慎重起见,我又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发现该工程基础已经施工,主要关键工序按设计要求已经基本完成。第一层的钢筋绑扎已经开始。我曾经征求过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的意见。他们也和我有一样的看法,对建筑物设计的保守做法保留一定的意见。此时此刻这个住宅楼的合理化建议我在心中的腹稿大体上已经基本形成。
      回到办公室我整理了一下思路,设计为七层,基础肯定地说要比六层的基础从理论上讲是要大一些,何况基础已经施工完毕。就按该建筑基础原设计方案不变,七层比六层高出一层,那么从第二层开始到第七层,也算是六层,基本负荷与其他的住宅楼基本符合完全相同,都可以按六层的结构进行修改,在理论上应当是没问题的。
      把这个住宅楼的把所有的承重墙(除第一层以外)厚度全部都修改为240mm,与其他住宅楼的承重墙体厚度调成同等厚度,在逻辑上讲应该是可行的,这既可以照顾到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避免出现材料浪费。而且在二层以上(包括二层)每户还增加了接近3平方米的净使用面积,还可以节约工程造价。
      这个合理化建议的想法方案确定以后,我向科长提出建议,征得两位科长的同意后,马上着手进行计算。
      按照上述的基本思路,经过实际计算,在每平方米造价上按当时的建筑预算定额及其相关规定,可以降低3.95元,建筑面积3664平方米,节约投资1.45万元。最后以文字和表格的书面形式向处长做了详细汇报。
      当然,我没有用个人名义,而是以合同预算科的名义写出了合理化建议,在这个建议上我只是一个具体的执笔人。处长看到我交给他的合理化建议书以后,高兴地说:“我没有说错,你会完成任务的,我现在不管你是用什么名义写出来,关键是你能写出东西就行。”话音未落,他就拿着这份合理化建议走出了办公室。
       一个小时以后,技术处情报科的李科长来到我的办公室,拿着我写的这份合理化建议书对我说:“你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我们都看过了,内容很好。就是与合理化建议的标准格式对应不上,你最好再按照公司的标准格式重新搞一个正式表格。”
       我答应了他的要求。重新写了一份,按正常程序,逐个地找相关部门的业务人员、科长、处长以及主管经理签署意见。
       几天以后。按当时的评定标准和程序,机关财务科给我拿来了120元合理化建议的奖金。我把它全部交给了科长。
      两位科长笑着说:“奖金是给你的,你收了就是,就不要上缴了。”
      我说:“这个合理化建议是在你们二位科长的指导下完成的,再说我也是用合同预算科的名义写出来的,绝不可能一个人自己把它全揣起来。这奖金怎么分配,得由领导们决定。”
       唐科长说:“你要这样说,那我们两个科长也确实不好定,我们真还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你干脆交给处长,由处长来定吧。”
       三个小时以后,科里的会计师赵老师从市里办事回来,一进办公室的门,交给我一个黑颜色人造革(当时算是比较流行的三倒拐样式)的公文包。郑重其事地告诉我:“这个文件包是处长奖励你的,同时还给你30元奖金。120元奖金除了你的这份,剩下的就给处里的其他同志每个人发一支钢笔。”
      在当时我的月工资是按三级工的工资标准(44.5元/月)。这一下子就发给我30元的奖金,在当时对我来说,这也可以算是一笔巨款了。
我们处长以后就经常对别人讲,我们的设计师们太保守了,搞出来的住宅楼设计,就连我们的初中生都糊弄不过去。
      1982年春节以后,五冶计划处正在开会学习政治,机关办公室送来一份文件,大家纷纷拿来进行传阅,我接过文件看了看标题:是关于文化大革命中的66、67、68届应届(过去称为老三届)初中毕业生文化程度复查和确认等内容的。
       记得在69年元月份,仅成都市区而言,就有十几万人首批上山下乡,69年和以后的若干年内,全国上山下乡的人数就更多了,起码要有一两千万人,绝对不是少数。我相信以后国家肯定会要有个明确的说法。
      这个说法整整迟到了13年啊,国家有关部委总算是给我们这批老三届初中生来了一个说法。
       请看下一节《关于初中毕业生文化程度的确认》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130#
 楼主| 发表于 2017-5-7 14: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建华 于 2017-5-7 14:18 编辑

                            关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确定
      1982年春节以后,五冶计划处正在开会学习政治,机关办公室送来一份文件,大家纷纷拿来进行传阅,我接过文件看了看标题:是关于文化大革命中的66、67、68届应届(过去称为老三届)初中毕业生文化程度复查和确认等内容的。文件很长,相隔的时间太久远了,原文我记不清了。但大概的意思是有以下两点:
       1、文化大革命中的66、67、68届应届初中毕业生因为文化大革命停课三年,他们该上的课程都没有上完,毕业也都没有拿到毕业证书,所谓的初中毕业文化程度没有得到科学的论证与核实。必须经过必要的文化考核,合格后正式发给证书予以确认。
       2、文化大革命中的66、67、68届应届初中毕业生参加工作8年以上,并且在1978年以后参加过文化考核和专业业务培训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的。可以免于文化考核。由当地教育部门颁发书面的确认初中文化考核合格的证书。
      我是初67级的初中毕业生,说是毕业,其实只读了两年,因为我在读初中是读的是半工半读。就是说,在这两年中真正实际上只读了一年书。接着就是文化大革命停课三年,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两年,从农村广阔天地回到城里,在五冶机修厂当工人五年。整整10年没有摸过课本。就是原来的初中的那点老底恐怕早就已经忘的差不多了。
      虽然说以后我又在五冶机修厂721工人大学学习了两年多时间。但由于当时五冶机修厂721工人大学办学期间,由于当时历史上的原因,没有完善办学的必要备案审批手续,办学时间不到3年。距离大专的学制时间也不够。所发的大学毕业证书根本就未得到四川省和成都市教育部门的承认。我的书算是白念了。
       所以按这个文件的规定我必须要参加这次初中文化程度考核,待合格以后才算是被法定程序认可初中毕业的文化程度。这对我说实在是太冤枉了。
      初中毕业的文化程度考核时间按照文件的规定时间是在82年6月份进行,复习时间很长。下班回到家里,我把弟弟们的教科书翻出来开始复习。虽然当时单位上也发了复习提纲。习题做起来也不难,难就难记忆力不行,多少年没有摸的文化课本,现在重新再学,也记不住了。当时都三十一岁了,翻着书看,仿佛什么都明白,什么也读不进去,合上书脑子就是一片空白。就像人家常常说的那句话“三十多岁的人,理解能力是强,但忘起来也很快。”
      俗话说:计划没有变化快。过了几天,处长拿着一份文件走进了我们合同预算科的办公室,开口就问有没有人愿意到长春冶金建筑学校学习预算参加培训的。说着就把这份文件顺手放到我的办公桌上,有急事便匆忙离开了。
      我拿起这份文件反复地思索着:
      在长春参加预算专业培训,预算专业正和我的专业工作正好对口;
      时间是四个月,正好符合成都地区初中毕业文化程度考核中的免考条件;
       培训地点是在东北的长春市,培训结束以后还能抽空时间回我的东北老家辽宁抚顺去看看。
       这个参加长春冶金建筑学校预算专业培训的机会对我目前来说是一举三得。于己于工作都非常有利的,更关键的是合理合法地躲过了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书面考核。
       于是我赶紧向两位科长提出申请:要求去长春冶金建筑学校学习预算参加培训,两位科长也都很支持我去参加系统的预算专业培训。并且代我向处长转达了:我想去长春学习预算培训的想法。同样也得到了处长的支持和批准。
      从82年4月到7月中旬,我在长春冶金建筑学校参加了为期近四个月的施工图预算编制与审核业务培训。到了82年9月,我拿到了一张由《成都市工农教育委员会》颁发的承认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证书。以后再填写任何表格的时候,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在文化程度一栏填上初中毕业。
       1969年1月我从成都市的32中学离校下乡到82年9月。时间整整过去了13年零8个月。才得到一纸法定认可的初中文化程度的文字依据文件。只能算初中毕业。
      悲哀呀悲哀。
      1982年4月,为了得到这一纸免试承认冲中毕业文化程度的证书,我不得不从大西南的成都赶到了东北地区的长春市,在长春冶金建筑学校的预算一班参加专业培训。
      请看下一节《长春冶金建筑学校的课堂里》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1 01:17 , Processed in 0.211012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