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北山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了难忘的纪念

[复制链接]

851

主题

44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551
601#
发表于 2015-12-11 17:45:42 | 只看该作者
天蓝 发表于 2015-12-8 16:12
大哥是老高三的知青,比我们的文化水平都高多了,您小说里就体现了您惊人的记忆力,和您高超 ...

天蓝版主说得好!
齐京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60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2 10:14: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12-12 10:15 编辑


                                      六十四

      我上初中时,正赶上我们国家连续三年遭受特大的自然灾害。当时的国家面临着百费待兴,而特大的自然灾害无疑又是雪上加霜,国家处在相当困难的境界,老百姓的生活上也遇到一道又一道的难关,家家的生活相当困苦。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是在那个年代老百姓连起码的生活条件都难以保障。不管是谁,粮食是按非常底的定量标准供应,一般的人一天的粮食不会达到一斤,特别是没有工作的家庭妇女一天的定量只有八兩。那时人们的生活自己没有任何的选择余地,都是由国家来安排的,国家供应什么你就吃什么、用什么,供多少你就吃多少、用多少。被称为主要商品的粮、棉、油、布、肉以及以它们为原料的制作品如点心,饼干,衣服,鞋子等都要凭票供应,鱼、蛋、豆腐、粉丝等副食品要凭证供应。比如蒸豆包用的果子酱吧,现在看来是个多不起眼的东西啊,可那时都被列入了凭证购买的范围,由此可见一斑了。
     别看是定量供应,但买什么东西也得排队,这成了社会上的一大景观,你就看吧,每天商店里都有一队队排队买东西的人群。想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用,你得提前早点出来排队,否则你干着急也没办法。如果当月供应的物品你没买上,不管什么原因就得作废,所以,买东西必需早排队,尤其是星期天,商店还没开门,人们倒早早的排起队来了,出来晚一点的就得白搭工夫。那时凭证、凭票购买的东西,对一般家庭来说还买的起,但对于不少生活比较困难的户来说,有证、有票的东西也没钱买,剩于的肉、鸡蛋、鱼等定量只好送给亲朋好友或邻居作个人情。对于临时发的手表、暖壶、毛线、皮鞋等购买卷,由于受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不是谁都能买的起的,但一般也不会落空,象这样的商品事先征求大家意见看有没有人买,然后再采取抓阄的办法分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60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2 10:16:15 | 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有一次学校给我们班分配了一张皮鞋卷,班主任问了好几回也没人说要,老师不舍得放弃这张卷,让我们好好和家里说说。我试着争求我爸、妈的意见,没想到一张嘴就被我妈回绝了:“你布鞋一年都得穿好几双,布鞋都快穿不起了,哪还买的起皮鞋啊!”我爸倒还冷静,他仔细算了算账看买皮鞋合适不合适。一双布鞋一块多钱,一双皮鞋五块来钱,一年穿三双布鞋也要花快五块钱,何况一双皮鞋怎么也能穿几年吧,这样一算我爸倒同意拿钱了。到了学校和老师一说,还真没有和我争的。那个年代街上很少有人穿皮鞋,我能穿上皮鞋怎能不高兴啊!虽然我有了皮鞋卷,可合适的皮鞋并不太好买,转游了好几天,才在离我们家很远的一家农村供销社买到。为了能多穿几年,我特意买了双大一号的皮鞋。同学们看着我穿着皮鞋上学,都露出羡慕的眼光,一个劲儿的说:“穿皮鞋,高抬脚,神气十足把腿翘,趾高气扬不得了!”可我高兴了没几天却感到难受了,因为我买的鞋大,走起路来鞋后跟提不起来,只好走路时尽量把脚后跟往后靠,可是没几天后脚跟磨出了血。想来想去,我想出了办法,在鞋前头塞了不少棉花,使脚后跟贴近鞋帮,只能这样凑合着穿吧。
       用的东西还好说,破了衣服可以补,坏了的家式可以修,怎么凑合都还能过的去,可吃不饱那真不是好受,人们到一起,说不了三句话就会扯到吃上去,真是肚里无粮心里慌啊!为了能添饱肚子,不管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绞尽了脑汁,特别是主管家务事的母亲为了能使粮食接上月,处处要精打细算,每天甚至每顿的粮食都要控制着吃,为此许多家庭都预备一竿小称,控制不好的家庭到了月底粮食接不上,那真的只好吃半饱或者挨饿了。那时最难过的要数母亲们了,她们过的日子是最苦的,上班的老爷们不能少吃,上学的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也不能少吃,本来定量最底的她们宁肯自己忍饥挨饿,也要尽量省出点粮食来给老爷们和孩子们吃。其实上班的父亲也和母亲一样都心疼孩子们,也会自己省一口让孩子们吃。我的母亲、父亲和许多家庭的父、母亲一样,因为吃不饱营养不良而经常出现腿肿的疾病,政府对这种病也没什么好办法医治,也就是特批供应点黄豆来缓解病状,而这特批的黄豆不是多给的,要用其它供应粮来调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60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2 10:17:45 | 只看该作者

      为了解决吃不饱的问题,人们绞尽脑汁想出了许多办法。一个叫内部挖浅,就是让有限的粮食充分利用起来,蒸馒头用的白面给把它发大一点,让它多吸收点水分;蒸米饭多放点水让它稀一点;少吃点干的多喝点稀粥。人们的生活经验使大家感到大米比其它粮食耐饥,可是每月供应的大米是有数的,而饭店是不受限制的,熟米饭也比较便宜,可有个条件,必需在饭店就餐。于是乎一些人钻了这个空子,只买米饭,不买菜,用不花钱的酱油泡米饭吃。
      还有一个叫以瓜、菜代粮。蒸包子的皮擀的薄薄的,里面的菜馅塞的满满的;把菜和在棒子面里蒸菜窝头;把菜放到粥里熬菜粥喝,这些办法家家都采用。后来人们一提起自然灾害那三年,最敏感的词就是瓜菜代,它成了那个年代最形象的代名词。
     再有一个叫走出门去找野食。一到春天万物都在发芽生长,柳树牙、扬树牙成了人们采摘的对象。一开始人们把树下面比较好摘的树牙一股垴的全掳掉,后来不好抅了,干脆爬到树上去摘。那时的柳树、扬树被人们掳的光秃秃的,只有人们抅不到的树尖才有一些树牙,人们走在树下看来看去也想把它抅下来,只是狗咬刺猬无从下嘴罢了。野菜更成了人们挖掘的目标,过去人们都知道的刺菜、曲末菜、苦末菜、苋菜和马齿菜等,一被发现就会被人们挖的精光。后来,原先不知名的一些野菜如野芹菜、野菠菜等也成了挖掘的目标。野菜不是哪个地方都有的,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碣的,知名的野菜挖的差不多了,有些人大着胆子去挖一些没吃过的野菜,结果吃了野菜中毒的事件也难免要发生。
       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到外面打野食的人更多了,许多城里人跑到郊区来掏宝。秋收过后,城里人利用节假日跑到乡下去,有的去玉米地捡丢下的棒子,有的到稻田里拾丢下的稻穗,有的拿着铁锨或掘头去挖地、刨地,捡丢在地里的红薯、花生、萝卜等。人们不厌其烦的翻着地,你翻过来我又翻过去,实在无利可图了才再换一个地方挖,甭管能收获多少,只要不空手回家就算没白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60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2 10:19: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12-12 10:20 编辑


      对我这个青少年来说,在三年自然灾害其间,也帮助父母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任,我上树摞过柳树牙、扬树牙,挖过各种野菜,刨过花生、萝卜和红薯,还挖过泥鳅。柳树生命力最强,刚一开春,它就率先长出了牙,各种野菜也陆续发了牙。我们那个年代的父母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什么苦都吃过,过惯吃糠咽野菜的日子,什么样的树叶能吃,什么样的野菜能吃都门清,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孩子们来说可就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了。
     我们最先吃到嘴里的是柳树芽。母亲把我摘来的柳树牙先放在凉水里泡两天,而后用开水把它剿一下,然后再用凉水泡一段时间就可以吃了。柳树芽的苦味特别大,如果不这样处理没法儿吃。柳树芽的吃法儿有两种,一种是凉拌,一种是作馅蒸包子。扬树芽和柳树牙的作法儿差不多,但比柳树牙可苦多了。柳树芽吃完了,不怕苦的只好又拿扬树芽充饥。我妈蒸的柳树牙包子,面皮薄的似一张纸厚,吃不了几口包子就不成个了,有的干脆在出锅时就破皮了。那时的大人、孩子都是饥不择食,还不到吃饭的时候,早就饿的牵肠挂肚的了,饭菜的好赖已经不是问津的事,能吃饱肚子就心满意足了,柳树芽的包子是什么滋味呢?没人会对它感兴趣,人们只会觉得啥滋味也没有,添饱肚子就得了。
      野菜除了苦末菜外,一般都不怎么苦,曲末菜还有点甜呢。曲末菜和苦末菜洗干净了可以蘸着黄酱吃,其它菜一般要用开水抄一下,再放到凉水里泡一会儿就行了,主要是用来作馅吃,也有拌着吃的。春天里最早能吃的野菜是荠菜,它长得特别快,见它能吃时,用不了十天半个月它就老了。接下来能吃的野菜就是曲末菜了,天再暖和些,苦末菜、刺菜也能吃了,天热了以后马齿菜、苋菜多了起来。这些野菜我都挖过,不用说也都吃过。这些野菜中只有苋菜是用手摘的,其它野采得蹲在地下挖。苋菜特别多,路边、坑边、地边到处都有,一茬接一茬的能吃到秋天,而且它的味道鲜美,是野菜中的佳品。马齿菜也很多,主要生长在庄稼地和菜地里。马齿菜吃鲜菜时只能拌着吃,可它有一股酸味不大好吃,但如果把它晒干后再做馅吃那可好吃多了。还有一般人都不知道的两种野菜我也挖过,一种是长在河边的形状类似芹菜的野菜,一种是长得类似荠菜的野菜,前者我管它叫野芹菜,后者我管它叫野菠菜。我头一次把这两种菜拿回家时,母亲怕中毒先放到一边没敢吃,后来她自己试着吃了一点觉得没事,就大着胆子让我们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60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2 10:21: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12-12 10:23 编辑


     春天和夏天可以拿野菜充饥,到了秋天野菜开花结籽时不能吃了。这时人们又想到了另一个解决饥饿的办法,那就是在农民收秋后,到地里去捡那些丢下的能当饭吃的果实,也可以叫作拾秋荒或叫城里人的小秋收吧。困难时期,别看农民是种粮、种菜的,但日子同样不好过,他们吃粮食照样有定量,有的农户一年分的口粮甚至还没有城里人的定量高呢!因此,农民们收秋比平常年景要仔细多了,城里人要捡点剩儿也不那么容易。我们住的地方属于近郊区,按照市里的分工这里的农民们主要生产蔬菜,要捡点秋剩得到十几里外的生产队去捡,捡的人多了,去的地方越来越远,我就曾经到过离家三十多里的地方捡花生、红薯等吃食。我捡一天只能捡上几斤东西,可翻地出的力气可不小,总是汗流浃背的。不过也有捡多的时候,那得看你的运气了,有的个别手脚不老实的农民利用巡夜或看秋的机会,把红薯、花生什么的先刨出来,找个地头挖个坑把它们埋起来,再找机会把它们偷回家。可是没等他们来的急下手,就被挖红薯的挖出来了,多的甚至能装一面袋子。我还真看到过这样的一幕,侥幸挖到红薯坑的人简直乐开了花,这可比什么都美,得到意外的收获他们全家不定多高兴呢!
    得外财的路数还一条,那就是掏田鼠洞和一种叫地了猅子的洞。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在稻田里挖泥鳅,亲眼看到一个大人从田鼠洞里挖出来许多稻米,这才真是发了大财了。还有一次,我去挖胡萝卜,有一个人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地了猅子洞,他顺着洞挖起来,果然找到了藏胡萝卜的库房,只见这些胡萝卜一个个光溜溜的整整齐齐排列在洞里,足足挖出来几十斤。从田鼠和地了猅子的洞挖吃的东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来因为它的洞离地都很深,挖起来比较费劲儿,另一个原因这些动物也很聪明,藏东西的洞比较隐蔽很难找到,所以能挖到洞里东西的人寥寥无几,只是碰碰运气。我和几个同学特意去挖了几次,而每次都是瞎子点灯白费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60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2 10:25: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12-12 10:26 编辑


      最难熬的日子要数冬天了,外面没有可找的东西吃了,家家户户只有吃萝卜、白菜。入冬后,各家都找地方挖地窖来储存菜,我爸爸有储存大白菜的经验,地窖挖到四、五尺深,储存的大白菜不要好的,心儿不满的二级菜就行。碼菜时菜头要朝下,地窖的四个角插上黍秸当出气孔,摆好后上面再撒上半尺厚的土,两个月以后再挖出来时,菜心长的满满的成了一级菜。许多人家特别是南方人没有储存大白菜的经验,地窖挖得浅、没留通气空、土盖的也薄,等把菜挖出来时烂的不少,那生活可更困难了,特别穷的人家,只好到外面捡人家丢在垃圾堆里的白菜根、烂白菜叶吃。生活条件好一点的家庭到农村去赶集,买一些城里买不到的生活必需品。我隔一段时间就到远离我家三十多里的农村去赶集,买一些能顶粮食吃的土豆、山药、芋头等。我赶集的那个地方野兔子特别多,每逢赶集的日子总有几家卖野兔子的,一只兔子不管大小都卖一块钱,扒下来的野兔皮还能卖两毛钱,只花八毛钱就能吃一只兔子,真够便宜的,按我家的生活条件吃野兔子还是吃的起的,既解饿又解谗。
     到了冬末春初的时节,秋天储备的菜吃完了,春菜一时还下不来,那段时间是一年当中最难熬的日子,什么解饿的办法也没有了,人们只能忍饥挨饿度日子。
      在困难时期,城里人吃不饱,乡下人更不好过,城里人总认为农民是种粮食、种菜的,他们的日子肯定比城里人好过,其实不然。我们老家也是农村的,父母本来想靠老家来救济点粮食什么的,结果老家的人不但什么都没给,反而认为城里人比他们好过。我的一个在老家的姑姑,事前也没来封信就领着她的小儿子来到了北京。那是自然灾害的第二年的春天,她们随身带的只有十几斤地瓜干和一块榨油剩下的花生饼。她们一进门我妈就急了,大声的说:“谁让你门来的?我们这点粮食都不够吃,再添上你们两口这日子怎么过啊!”我姑姑说:“你可不知道咱家过的日子,一个人一天都核不上五两毛粮,整天喝稀粥,一天也吃不上一顿干粮,孩子们经常饿的嗷嗷叫,没办法我们才投靠你们来的。”农村是半年或一年分一次口粮,我姑姑住的村分的口粮还算高的呢,附近的几个村都比她们底,最底的村一个人一天只有三两毛粮,一旦计划不好,农村就要闹春荒。连续三年过这样吃不饱的日子,恐怕难免有人饿死,我那时还未成年,有没有饿死人的事倒没听说,可奇怪的是倒听说有人被撑死的。
     在大跃进的五八年,可能是受公有制和集体化思想的影响,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办起了食堂,到困难时期这些集体食堂还都在,大家都说大锅饭蒸的饭香,大米面粥熬的稠,我还在食堂里吃过饭呢。可是不久大家觉得食堂做的馒头、窝头越来越小,给的饭菜不象以前多了,大家都认为是食堂的大师傅多吃多占给闹的。有一天,一个大师傅值班,看没人管了,肆无忌惮的大吃、大喝起来,结果竟然被撑死了。
      瓜菜代的日子实在难过,吃菜、喝粥把肚子撑的大大的,吃饭时倒是觉得吃饱了,可是由于肚里没油水,到不了吃下顿饭的时候肚里早就咕咕的叫开了。这挨饿的日子一熬就是三年,凡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会记忆犹新!我们插队知青之所以能够忍受艰难困苦的煎熬,是和困难时期的磨练分不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60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3 20:17: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这三章讲述的是青少年时代的学习和生活,年龄大点的知青会有同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9

主题

1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4679
609#
发表于 2015-12-13 20:40: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天蓝 于 2015-12-13 20:47 编辑

            困难时期,每家都在挨饿,我们现在的生活,和那个时候相比,真是好的多了,那时候的馒头,不知道有多香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6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4 20:18: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沈家围子 发表于 2015-12-8 12:41
北山峰大哥,我在海南,反倒没时间上网了,有时间一定多多拜读,请原谅! ...

  你远在海南,依然关注我的作品,再次感谢你!祝你在海南生活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7-3 09:23 , Processed in 0.189010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