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北山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了难忘的纪念

[复制链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721#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0:02:37 | 只看该作者

      由于刚下过大雪,公路上什么车也没有,行人也轻易见不着一个。路到是不怎么滑,但是走起来真是费劲,必须高高的抬起腿,每走一步会留下一个深深的脚印,我们俩才走出了古县街身上便冒了汗。我深一脚浅一脚的踏着积雪,当我们走到七里坡的半山腰时,我回头看看,向前看看,到处是一片银白色,当时真有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过雪山的感觉。看到这样的景色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雪”,我对景会说:“我给你朗诵一段毛主席的诗词好不好,说的是大雪的事,你爱听不爱听?”景会说:“中,只要是毛主席的话、毛主席的诗我都爱听。”于是我冲着空旷的田野大声的朗读着:“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可能是受到这首诗词的鼓舞吧,我俩走起路来有劲儿多了。
      从我们村到洪洞火车站大约有八十里路,如果路好走,象我们这样背着五十多斤东西顶多有十个小时就到了。可是这大雪天一个小时也就能走七里路,到洪洞最少也得用十三个小时,这样算起来离火车开车的时间顶多剩两个小时,时间是比较紧的,我们必需快一点赶路。逮柱穿的雨鞋腰比较底,走不了多远就得把灌进雨鞋里的雪倒一倒,后来走着、走着来不急倒雪,雪就化在鞋里了,鞋壳里又是雪又是水,真够逮景会受的。可景会一点怨言也没有,只是一个劲儿的低着头背着东西往前走。每走一段路我就要求逮柱把东西放下来由我来背,可他总是说我不累背得动,说什么也不换,直到他实在使不上劲了才让我背一会儿。我们走得这条路,路过的村子很少,渴了想找口水喝都不容易。过了晌午了,我们走到了一个叫姚店的大村,过了这个村就到了洪洞的地界了,离火车站还有一半的路程。我们又渴、又饿、又累,正好路边有一个小饭馆,我们赶紧走了进去,这回可得好好的吃顿饭了,顺便也可以好好的歇歇脚。饭馆里没有一个吃饭的人,只有一个既是大师傅又是服务员的人。饭菜很简单,主食只有烧饼和面条,菜是炒土豆和萝卜,我们还算运气好,赶上有煮好的猪下水。为了赶时间,我们没要炒菜,啃着烧饼嚼着猪杂碎,狼吞虎咽的吃起来,赛虎的待遇和我们一样,我们吃什么就给它吃什么。说实话,那时我们真是饿得前心贴了后心,我吃了四个烧饼喝了两碗汤面,景会竟然吃了六个烧饼喝了三碗汤面,赛虎也不含糊比我吃的还多呢。吃饱饭歇好了脚顿时浑身有劲儿了,我们不敢耽搁急忙抬腿赶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722#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0:04:11 | 只看该作者

     从我们村到姚店基本上是上坡路,从姚店起全是下坡路,而且走的都是村子之间不宽的小路。到了下午,出来的人多了,雪地里被踩出了一条条的小路,这样的路很滑,还不如踏着雪好走呢。为了防止摔斤斗,我和景会时不时的相互牵着手走,可就是再小心还是摔了几次跤。还差二十来里路的时候,天渐渐的黑了下来,我们只好一边打听路,一边摸着黑走,好不容易我们才走到了洪洞县城外的一条马路上,在一家饭馆落了脚。据说这里离火车站只有不到一里的路,我看了看饭店里的钟,差十五分钟不到九点。我想反正也没多远了,时间也来的急,就在这里吃顿饭得了。这个饭店也不大,这个时候了也没什么人吃饭。我们背着东西走了十四、五个小时,真把我累坏了,我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再也不想动弹了。景会到底是从小在农村摸爬滚打出来的一条硬汉,他却没觉出有多大累,觉得这点路对他来说不算什么,比这个又苦又累的活儿他干得多了。他放下行李包替我去买饭,不用说我们又一次把肚子添得饱饱的。吃完饭我刚要起身,觉得两只脚一阵阵的酸疼,我脱下雨靴一看,袜子湿露露的,再把袜子脱掉,立刻令我大吃一惊,两只脚被汗水沤、被冷风冻的都变成紫红色的了,十个脚指甲盖都和肉分开了,脚指甲盖全都松动了,要是再走下去恐怕都要掉了。我赶紧把鞋里的水擦干净,又换上一双干净的袜子,这才感到好受多了,我忍着疼、忍着累一步步的跟着逮柱向火车站走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723#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0:06:08 | 只看该作者

      洪洞火车站是个小站,旅客候车室很小,只有十来个长椅子。我们进去时有十来个人在里面,售票的窗口前点着一盏灯,但窗口紧闭着。我连忙敲了几下,但不见动静,我再使劲的敲了一会儿,售票窗口终于打开了。我迫不及待的说:“我买一张到北京的车票!”,里面的售票员说:“对不起,这趟车的车票早卖光了。”我脑子嗡的一下子大了许多,大声的反问:“怎么会没票呢?”售票员看我急扯白咧的并没有冲我耍态度,反而心平气和的耐心解释:“我们站是个小站,上车的人少了还好办,人多了就麻烦了,这些天上车的人特别多,我们这个站一趟车也只能卖十来张票,今天的车票上午就卖完了。我跟您说吧,要想保险还是到临汾上车去,那里一般都能上得了车。”
      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这要是走不了那可就麻烦了。洪洞离临汾有三十多里路,既使这会儿马上走也来不急啊!我急得在候车室里转来转去,怎么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景会看我着急的样子,一个劲儿的劝我别找急,他说:“不管怎么着咱们也到了火车站,这总比在家等通汽车的时间节省多了,要是到临汾上车咱就乘黑走,实在不行咱再等下趟车呗!”我想了想,虽然到临汾上车保险,可是还得走那么远的路,实在太累、太辛苦了,我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是耐心的等下趟车吧。我对景会说:“你也把我送到了,你就在椅子上好好的歇歇脚,等天一亮咱们在一起吃顿好饭,你就带赛虎回去吧。”景会说:“反正我回去也没什么事,我把你送上车才放心,带这么多东西你一个人也不好上车啊!”我左劝右劝,可景会不管我说什么,他就是始终坚持把我送走才行。
     走了这一天的大雪路,我们俩又困又乏,靠在椅子上没一会儿就打起了磕睡。尽管我困的要命,可我心里有事怎么能睡得着呢。睡梦中我还在想,难道真的没办法走吗?我突然脑子一转想出了一个进站的办法,从车站的正门进不去,难到从别的地方就进不了站了吗?车站又不是封闭的一定可以绕进去。想到这里我再也睡不着了,赶紧叫醒了景会。我抬头看了看挂在墙上的表,这时已是快十点半钟了,离火车到站的时间还差四十多分钟。我们快步的走出车站,没一会儿到了路口,眼前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街,我断定这条路是和经过这里的铁路是平行的,我没有犹豫领着景会向北走。大约走了一里路,还不见有拐向铁路方向的道,看来这边不好绕进车站去。于是我们又掉回头来往南走,果然在火车站南边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拐向西的路口,我们摸着黑往里走,眼前一个大门,大门敞开着没人把守。我俩偷偷的溜到里边,我借着院里微弱的灯光向四处巡视了一下,这里似乎是车站的货场,再往前走就是站台了。为了防止被人发现,我俩不敢作声,找到了一个墙角悄悄的躲了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724#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0:07: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6-1-29 10:08 编辑


     车站里有值班的人,不时见他们走出来巡逻。估计火车快到了,我俩从黑处走了出来。这时,一个工作人员向我们这边走来,想躲已经来不及了,我们索性等他过来。他问:“你们是干什么的?”我说:“我们是坐火车的。”“上哪儿?”“上北京。”他仔细的端量了我一下说:“你是北京知青吧?”我说:“是。”“有火车票吗?”“没买着。”我看这个人还行,不会太刁难我们,就把绕进车站的事如实向他说了。他和我们说,这些天上火车的人特别多,票查的也特别严,没票恐怕上不了车。我倒没在意,他没把我们轰出站我就踏实了,等车来了再碰碰运气吧!
      我们又等了好长一段时间,火车还是没来,我估计可能是列车晚点了。在那个年代,列车晚点可以说是家常便饭的事,你再着急也没用,我们只好耐心的等待。大雪过后的天气显得格外的冷,加上又有四、五级的北风吹着,我俩被冻得哆里哆嗦,浑身一个劲儿的打寒颤,这里没有别的御寒的地方,我们只好跺跺脚来回的走一走。就在我们冻得特别难受的时候,我们看见有一伙人拿着行李顺着站台走动,还看见几个车站职工在做接车的准备工作,我想火车肯定是快要进站了,于是我们俩赶紧从黑暗的角落里快步的走了出来。按照以往上火车经验,中间的车厢人比较多,而靠近两边的车厢人相对少些,由于我们是躲在车站的南面,所以只能在离车尾较近的车厢上车。不一会儿,从远出传来轰轰隆隆的火车运行的声音,人们立马全神贯注的拿好随身携带的东西准备上车。这时车站的喇叭响起了广播声:“各位旅客请注意,开往北京方向去的列车就要近站了,列车在本站停车三分------”列车到站了,我们朝着车门快跑。车门打开了,一个列车员从车上下来,我向车门望去,只见车门口的人挤的满满的,一个下车的乘客也没有,上车的也就我一个人。我二话没说就向车上蹬去,列车员赶紧阻拦,嘴里大声的说:“票。”我急扯白脸的说:“我没买上票,到车上补票还不行吗?”“不行!你没看车上那么多人吗!没票等下趟车吧!”我无可奈何的退到了一边,眼睛向前面的车箱望去,只见每个车门都有列车员把守,看来这车是很难上去了,我不禁心里凉了半截。正当我灰心丧气准备打退堂鼓的时候,突然眼前一亮,我望见列车的最远处的一个车门敞开着,车下没有人,我想这也许是最后的机会了,我急忙招呼景会拼命的往那节车箱跑去。跑到车门前,我一个箭步蹿上了车,景会背着行李也很快赶到了,他把行李举起来,我迅速的接了过去。我还没来的急和逮柱说上几句道别的话,列车慢慢的启动了。我赶紧把车门拉过来,可是车把手似乎是坏的,怎么也关不上。我也先顾不上关门了,睁大眼睛向车下望去,逮柱在向前跑着,右手不断的和我招手,赛虎也一边跑、一边朝我这边嗷嗷的叫。列车开起来了,逮柱被远远的抛在后面,可是赛虎却撒开腿拼命跟着列车跑。车走远了,赛虎也看不见了,我真为它担心,千万别追了,再跑可真要了它的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72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0:10:03 | 只看该作者

      这节车门的过道里只有我一个人,我一手抓住车把手,身子转过来向后看。这时才发现我上的这节车箱是列车的第一节,前面就是火车头,我歪着身子向那边看了看,只见一个司炉工正在往锅炉里添煤。我转过身子又向车箱里面看,里面挤的全是人。我使劲用手拧了拧门把手,门一点也不动,看来是锁着的。我冲车箱里扯着嗓子喊:“把门开开!把门开开!”里边没有回应,我又使劲的敲打着门,这时才看见紧靠门口的一个人冲我摆了摆手,回答:“开不了门,服务员不在这儿。”看来我只能在车门的过道里呆着了。要在这里呆着,必须想办法把车门关上,可是不管我怎么弄门就是关不上,手里没工具,也没办法修。如果让这个门随便的咣噹着,容易出危险不说,这一路还不把我冻死啊!想到这里我一肚子的怨气。可是回过头来一想,要不是碰上这个破门我还上不了车呢!走不了,那后面的事情更麻烦了,想到这里我心情好多了。我把背包带解了下来,试着用它来拴门,最后好歹算是把门拴住了,但是留下了不大的一条缝隙,冷风一个劲儿的往里灌。俗话说,针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风,何况这是一条缝呢,火车开的那么快,车门里有多冷可想而知了,我耐心的忍受着寒冷的侵袭,一直等到列车开到了太原,我才挤进了车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72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0:12: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6-1-29 10:15 编辑


                                    七十八

     我在村里填写完分配工作表时,在第一时间里把分配工作的喜讯写信告诉了父母,并表示有空要回家过年的念头,所以我这次突然进家门父母一点也不感到意外,他们见到我后都高兴的咧着嘴笑。听我爸爸说,接到那封分配工作的信后,老俩口高兴的几夜都没睡好觉。特别是我母亲见到熟人说不了三句话,就把我分配工作的喜讯告诉了人家。因为那个年代几乎家家都有插队的,一听到有分配的信儿即为我们高兴,同时又为自己的儿女着急。我的父母为了表达对我分配工作的祝贺,特意给我买了一块瑞士梅花牌手表,这种表是瑞士的三级表,那时是非常高级的,可以说一般人家是绝对买不起的。我这块梅花表的表盘是黑颜色的,有夜光,而且带日历,价值二百一十五元。工作以后我才知道,全县除了我以外,只有县武装部部长带着一块梅花表,但他那块价钱是一百九十五元,没我这块高级。为了买到这块好表,我父母可算是费尽了心机,二百多块钱可不是一个小数子,光攒这笔钱就用了三年的时间。有了钱还得有三十张工业圈,那个年代只有有工作的人一个月才能领到一张,别的象家具、用具等用工业圈的东西都不买,也得攒上两年半。我父亲对我说:“别的有用的东西我没给你买,为什么我偏偏费了那么大工夫要给你买这块好表呢?我的意思就是告诉你世界上什么最珍贵,那就是时间,你已经二十四岁了,我象你这么大早就成事了,我希望你要珍惜时间,早早干出点样来给我看看。”我知道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他特别期望我能三十而立。父亲的心愿使我倍受鼓舞,我心里暗暗下了决心,一定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期望,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增长自己的才干,无论干什工作都要干得出色,给父母脸上增光。
      在插队期间,我这是第三次回京探亲,而特别碰巧的是到京的这一天正是我们插队三周年的纪念日,后来从和发给我寄来的招工调令书上签发的日子看也是十二月二十八号,这个日子对我来说又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整整三年的插队生活终于结束了。从此,我有了城镇户口,有了国家职工的身份,我即将开始新的城镇工作和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727#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0:16: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6-1-29 10:22 编辑


      我和孟祥青分配工作后,其他同学也陆陆续续的离开了谢家庄,找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步入了新的生活环境。由于我在县里工作,所以每个人离开村的情况我都清楚。
      一九六九年十二月,王淑玲办病退回京。
       一九七一年十月,张京平通过他的父亲调到西藏那曲地区交通局。
       一九七一年十二月,我和孟祥青分配到古县工作,我分到粮食局在永乐粮点当保管员,孟祥青分到北平供销社当统计员。
      一九七二年二月,毛芹芹被推荐上了北京医科大学。
      一九七二年三月,于国华通过他父亲调到四川万源县的三线工厂。
      一九七二年九月,吴宝荣被古县组织部纳干,安排到茶坊公社担任妇联主任兼团委副书记。
      一九七三年三月,米青海分配到临汾钢铁厂当工人。
      一九七三年四月,张红分配到阳泉煤矿当了井下采煤工。
      一九七四年七月,张凤茹被推荐上了北京大学。
      一九七四年八月,曲国胜被推荐上了本省的中专。
      一九七四年十月,曹兴华分配到古县宝丰铁厂当了勤杂工。
      一九七五年一月,李殿英办病退回京。
      一九七五年七月,魏士霞、顾美玲、王荷莲、李芙蓉和姚桂荣一起分配到临汾纺织厂当了挡车工。
     一九七五年十月,最后一名知青马可群分配到古县宝丰铁厂当工人。
     我们谢家庄的十九名插队知青,分配在山西省工作和学习的有十三个,其中:上中专的一个,在本县工作的五个,在县外省内的七个。直接回北京的有四个,其中上大学的两个,病退的两个。此外,在外省工作的两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728#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0:23: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6-1-29 10:30 编辑


     我们谢家庄知青点存在了长达七年的时间,自始至终过着集体的生活,我们这个集体是一个组织性、纪律性很强的集体,是一个团结互助、同甘共苦、自强不息、坚毅奋进的集体。我在村里整整呆了三年,每每回忆起这段插队的往事,我思绪万千、感慨颇深,有付出之艰辛、有成就之欣慰,有荣耀之快乐。
      插队期间,我们谢家庄的知青,平均住村时间在二百七十天以上,平均在村里和集体户的劳动时间在二百二十天以上。我们居住的窑洞是社员和我们知青一起打的;小片地是我们自己开的,自留地、小片地的庄稼和蔬菜是我们亲手种的;猪是我们养的、鸡是我们喂的,集体灶上从始至终没收知青一分钱的生活费。我们经受了五黄六月收麦的艰辛和收获大秋作物的劳苦,我们真正成了自食其力的地地道道的农民。
      插队期间,我们知青和农民兄弟一起战天斗地,修建了一百三十多亩地高标准的大寨田。我们插队的前一年,粮食产量五万六千斤,我们插队以后粮食产量逐年大幅度提高,第三年粮食产量达到十一万二千斤,整整翻了一番。一天的工值,从四毛钱提高到四毛五分钱。我们知青的到来没有给村里增加负担,反而使村里的农民生活有所改善。
     我们村插队知青的表现赢得了村、公社和县的赞誉,成为全县知青点的先进典型。在七二年四月召开的全县知青工作会议上,与会人员到谢家庄知青点参观,当时担任大队团支部副书记的知青代表吴宝荣介绍了我们知青点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在七四年三月召开的全省知青工作会议上,我们知青点的曲国胜被评为全省的先进个人,我们知青点的先进事迹和曲国胜的照片在山西日报和北京日报刊登。
     艰难困苦的插队生活使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曲折和坎坷,然而它却磨练出我们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品质,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博大胸怀,树立起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观。有着十分艰难困苦生活经历的插队知青,再遇到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再遇到多大的生活压力不能承担呢?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人生难得的一笔巨大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知识青年来了,我们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辛勤耕耘着贫瘠的黄土地。知识青年走了,我们把自己的汗水、泪水以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这片热土上,我们会经常思念居住过的村庄和那段难忘的生活,因为这里是我们永远的故乡。


                                           全书结束

                                二0一六年一月二十九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9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644
729#
发表于 2016-1-29 13:46:24 | 只看该作者
北山峰 发表于 2016-1-29 10:23
我们谢家庄知青点存在了长达七年的时间,自始至终过着集体的生活,我们这个集体是一个组织性、纪律性 ...

·

t01a384798297af8c64.jpg (29.8 KB, 下载次数: 7)

t01a384798297af8c64.jpg
北京知青、老三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730#
 楼主| 发表于 2016-1-30 06:13:0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雾梦 发表于 2016-1-24 08:00
雾梦插队时候也是管理知青大灶。五个知青点,25名知青在大灶就餐。没有管委会,只是雾梦一人管理,大队 ...

  雾梦你好!你的正直、无私感动了你为之服务的知青。干司务长很不易,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我的母亲今年也是九十三岁高龄,家有一老胜似一宝,我们都快乐,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4 00:30 , Processed in 0.199012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