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4208|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知青“抱团享老”宣言

[复制链接]

74

主题

198

帖子

28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8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16:28: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呼吁:变被动“养老”为主动“享老”
中国已步入老龄社会的中国,养老问题形势严峻。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养老基础设施、行业发展仍存在许多亟待完善之处;也就是说,我们正好遇上了“多子女的尊老孝老传统已被淡化,伺候老人的机器人还没发明出来”的年代。时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像一把双刃剑,在提升社会总体生活水平的同时,却在许多方面也降低了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尤其,对于我们绝大多数老知青来说,由于被动的受“上山下乡运动”、“独生子女政策”、“下岗待业体制改革”等多重影响,造成老知青在进入老年阶段之后,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家庭帮手上,形成极大的困境。
怎么办?怎么办?!难道就这样无奈等待,难道就这样甘心命运的作弄?不!绝不!我们这一代知青从来不屈服命运的摆布。我们要倡导一个新养老理念,变被动“养老”转为主动“享老”,我们希望借这次讨论,呼吁老知青们主动享受生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激活人生,探索人生新活法。我们要为自己创建一个快乐的晚年生活环境,这既是有利于为国分忧、为子女减负;也是我们老知青共建知青文化养生养老家园最后的梦想
北京迷影时代创始人李曼华认为,“在习惯于使用‘养老’词汇的中国,‘享老’是一个新鲜词。但随着国人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巨变,享老是大势所趋。”享老应该也是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成果给老人们的一个回报。
关键在于当今如何把被动变为主动。
其实,“变被动为主动”动力归根结底在于养老观念转变问题,所以,我们在谈论这个“转变”之前,应该把以下三个最基本的关于养生养老的观念书梳理一下
一 、如何思考和看待即将面临的养老问题
不少人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原始的惰性习惯。他们舍不得离开城市,安守于现状,把养老的希望寄托于子女,至于以后的事,随势而去,各自由命。认为这就是现实。
   但是从现实出发并不等于从实际出发,前者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状,后者包括了这个事物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二只狼来到一片草原,一只狼失望离开了,他只看到草,还有一只狼高兴地留下了,因为他知道有草必然会有羊群。”至于羊群后面有没有猎人,那是仁见仁智的后续故事了。
许多所谓预料不到的事物,其实是在量变的过程中。量变是缓慢的,所以看不到将来,可问题是质变是一个飞跃的瞬间,当这个瞬间来临时,我们可能已经是束手无措了。养老问题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不妨来试想一下20年以后的趋势
1、从平均年龄结构和健康状态变化趋势来看,20年后80岁的人在老年人群中还是属于腿脚可以的小弟妹,但是由于第三代却已经成长为成年人了,由于传统的大家族已经成为过去式,老人在小家庭环境中里的作用和地位发生极大的变化,甚至可能被看成为一个“多余”的人。
2、从亲近关系来看,子孙由于他们所处社会竞争和生活观念的变化,尤其是现代电子信息社会月新日异的发展,已经与80岁老人隔阂距离增大,老人们非但不再是家庭中生活经验的权威,可能就是一般的沟通交流也会成为家庭最无语的人(即使老人守得住寂寞,想只抱抱刚出生的第四代也会被家人视为危险的动作)
3、从居住环境变化来看,不断发展的城镇化趋势,使城市将成为拥挤不堪的汽车尾气世界,而乡村却向环保型城镇化发展(包括现代医疗条件和高科技民用设施),城市里的现代生活节奏和各种信用卡、购物卡密码、先进的居家电子设施等会搞的老人家眼花缭乱。
4、从养老的心态和需求来看,老人们已经不满足“三饱一倒”的孤独生活和电视、手机的视听世界。而可以直接倾诉的老朋友、老热人,甚至是老故事将是他们的最爱。
5、从社会养老服务发展来看。由于服务业人员的极为短缺和报酬(工资)的提高(西方服务业工资早已高于产业工人),个体服务的昂贵价格和无法预知的服务质量(态度)将使老人大伤脑筋,甚至屡受精神折磨。
6、从自然规律进程来看:一方伴侣的仙鹤,将使健在的一方倍加寂寞和孤独,夜雨萧萧、亡魂缠绕之时却是青灯孤怜,无倾诉之人,只能“心緖乱如麻,空怀畴昔时。” 明知心绪黯然必将有害身体却又无可奈何。儿孙辈纵有赡养之心、却无相伴之情。古人云:久病无孝子,那时,即使腰缠万贯有何用之?
二、不要把养养生老当作临终的最后一段
把养生养老即仅仅当做一个生命末端治理,或将养生养老等同于临终的最后一段时期。那就错误地理解了养生养老的基本理念,也不是我们抱团共建知青文化养生养老家园的主要目的。我认为养生养老应该是退休以后开始的人生中一个重要时期,“养生养老” 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掘将退休后的人内在养生需求,提高物质(包括环境)和精神上的快乐享受并达到长寿的可能。所以养生养老不仅仅是需要人照顾时才想到的需求,而是在“腿脚灵便”时就应该规划的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和精神享受的需求。如果我们能将“养老”看作是“享老”,就应该如同我们计划几年内要游遍哪些大好山河一样,去认真规划了。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怎能把最自在的,也是最后的一段旅程,不去做精心的规划呢。
三、        养生养老其实也是一种生活必须的消费。
人到老了时候,最终谁也逃脱不了这个消费需求。区别只是在于被动或主动、有计划或无计划而已。在改革年代,我们中间有许多人曾经有过被动下乡下岗、被动入市、被动买房经历。在养老问题上,我们再也不能被动任人摆布了。当然,这个消费或需求是根据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喜好和相应的经济条件来选择决定的。所以选择性可以多种多样的。无论是哪种选择,养生养老养也应该有与时俱进。传统的养老基本上是晒晒太阳、看看电视,聊天治病、三饱一倒,最多在空调等硬件上做些改善。而现代养老最重要的是要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而精神上的需求远不是提高一些物质条件就能满足的。尤其在心理健康、情感快乐等方面与社会环境、人际关系、文化氛围、兴趣爱好、体质性格等有很大的关系。而所有这些关系,离不开一个快乐的群体。因为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孤独的人,能有健康的心理、快乐的情趣。
梳理了以上三个观念之后,我们不难理解为何要提出变被动为主动主张,提出变养老为享老的口号。
那么如何变呢?养老观念的转变仅仅是第一步,我们还有许多事需要去努力。诸如经济物质、心理素质、身体条件、家庭条件等等,限于篇幅,我这里仅就如何抱团养享老,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我认为,就目前大多数知青实际情况来看,抱团享老是最有效的办法。
首先,从经济上来看,既然享老是一种生活必须的消费,那么就像当今流行的团购一样,以抱团的形式来集体购买养老产品,成本必然大大低于个别消费。
其次,从政策上来看,国家目前许多锦上添花的补助政策绝大多数倾向于一定规模的养老方式,也只有规模才能解决养老配套问题;养老文化氛围问题;安全保障等问题。只有抱团才能享受到一些个体所无法得到的政策扶持
再次,从享老的本质来看,享老需要有一个快乐的群体,而知青这个特殊的群体,不仅有着共同的经历、相似的故事,更是由于经过十多年后知青生活的相处相随,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已经成为忘年的群体,知己的盟友,成为享受快乐缘由。
第四,从知青文化氛围来看,知青群体与其他自发性群体最大的去别就在于知青有着自己特殊的“知青文化”,只要有知青抱团享老的基地,就必然有知青文化的展示和发展。
第五,从社会认同和社团援助来看,知青历史既是一段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历史,群居的老知青村就是一个活着的历史部落。这个活着的历史部落,无论在艰苦创业、勤俭节约、关心集体、为国分忧、敬老爱幼等基本道德理念,还是在与时俱进、敢于担当等社会责任感方面都是活生生的故事,必将到社会的尊重和启迪。所以,在若干年之后,仍将社会团体、慈善机构的、新闻媒体的关注和资助热点。
第六、从知青群体的特点来看,后知青群体不仅仅来自于各社会领域、各阶层和有着各种技能、专长及爱好,更重要的是知青们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精神,一定比其他群众性社会团体更有能量在晚年发挥作用,无论是琴棋书画、健身垂钓、歌舞写作等享老生活中所需要的各种爱好、特长都能在这里找到知己和老师。
可见,知青抱团养老事业上,既是老知青们一个刻不容缓的刚性需求。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都是那个特殊年代的必然延续的结果
我们应该看到,数十年的知青文化活动和各种各样知青团队,知青这个群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养老这个问题上,我们岂能放弃这个亲如兄弟姐妹的大家庭。如果我们放弃了这些,散沙一盘、各自为政,或只是几个称兄道弟小团伙。那就与社会普通人群一样,毫无优势可言。在养生养老的趋向上也只有无奈的等待国家杯水车薪养老资金中分得一点的命运。 当然,如果我们把现在可以预料到的事情,非要拖到真正面临的时候再去解决。恐怕我们已经失去了最佳的时机。到老抱佛脚。不如早谋略!!
所以,我们呼吁:趁我们“年轻”,还有一点能力的时候,还没有老到不得不由他人来任意摆布一切的时候,我们该有抱团享老规划和作为。
行动起来,变被动“养老”为主动“享老”,这就是我们老知青的享老宣言!


来源: 老知青“抱团享老”宣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41

主题

7万

帖子

38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80024
推荐
发表于 2015-11-12 21:59:30 | 只看该作者
呀!老朋友啦,看到你就想到了哈尔滨,想到了伏尔加庄园,想到了热情好客的哈尔滨知青,想念你们!知青养老是件知青们都关心的事,希望经常交流信息。欢迎常来发帖!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5

帖子

105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3
推荐
发表于 2015-11-17 11:37:53 | 只看该作者
抱团养老好我支持其实就是开几家养老院一些有特色特定人群的养老院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5
沙发
发表于 2015-11-11 07:52:33 | 只看该作者
有创意的想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41

主题

7万

帖子

38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80024
板凳
发表于 2015-11-12 21:55: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198

帖子

28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810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3 08:34:35 | 只看该作者
屹梁梁,龙行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1

主题

8万

帖子

4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35855
6#
发表于 2015-11-13 18:09:35 | 只看该作者
养老之地有医保链接吗?有医院吗?有特殊病医院吗?
退休工资低,看病·穿衣·吃饭·住够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0

主题

2226

帖子

8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83826
QQ
8#
发表于 2015-11-17 16:58:01 | 只看该作者
“抱团享老”,这个提法甚好。
    知青,作为一个松散的群体,确实到了考虑怎么“养老”的时候了。我们这一代人,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让两个年轻人照顾四个老人,加一个(现在可以是两个了)孩子,也是在是一个大问题。如何把自己组织起来“自助养老”,这个问题09年在北京赴云南的知青中谈过一阵子,后来在赴滇知青之中,又提出了建立“知青社区”的动议,但都没有结果。我认为原因有一下几点:
一、“自助养老”:现在我们是六十岁上下,可以互相帮助,相互照顾,但过了五年、十年如何?况且,咱们这一代人,年轻时都是“拼命干革命”的主儿,谁不是落了各种各样的“病根”。另外,当年提出的那个“养老院”费用不低,一家人(老两个)入住要缴纳五十万的抵押金,说是要返还的,但大家心里还是没有底。况且,知青手上有那样的积蓄的人还是不多的。所以,那个动议,自然而然就被淡化了。
二、“知青社区”:这个也是议论了两年了,大家倒是想住到一起,相互关照。但买房子是一大笔钱啊。虽然,开发商一再压低价格,但就工薪阶层来说一两百万元,还是难拿出来的。
   其实,我想,还是像现在这样,大家勤走动,多联系,一方有困难大家来支援。今年,我们一个战友去世,留下女儿还在上大学,几天之内,大家就募集了两万多元,给了还在上学的女孩儿一个稳定的生活。
   再一个“享老”,提法我举双手赞同。但,现在那个知青不在为第三代“操劳”,除了已经在“改开”中掘的“金矿”的少数人外,大多数人都还未跨进“小康”之门。“享受”还只是奢望之中。少数上没有老、下没有小的知青,现在倒是可以抓紧机会,走出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还可以跨出国门,看看域外风情。这还得是腿脚好的、没有病的。
    所以,我认为,现在对知青来说,以什么形式“养”或“享”老,不重要。关键在于把身体保养好,多话几年,等待养老金的进一步上涨、调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享受生活,安度晚年。
同学们,努力啊!好日子还在前头。
欢迎来到《彩云之南》——我的第二故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5
9#
发表于 2015-11-18 07:53:41 | 只看该作者
慢慢来吧!困难多多!矛盾多多!然而毕竟前景还是美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198

帖子

28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810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8 08:48:05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抱团享老对于我们是一个新课题,没有可以参照的方式,企业没有,政府更没有,我们在一步一步探索,但我们要敢想,有了想法才能去做,知青经济条件有限,中高端养老只限少数人,大多数知青只能是最基础的养老,目前山东盛泉集团的基础养老费用在全国来讲也是最低的,半年以上每月1000元一个人,且养老公寓的环境也很好,所以我们比较认可盛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7-2 00:11 , Processed in 1.216802 second(s), 2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