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筱怡 于 2019-5-13 18:56 编辑
品尝不同的年味 萧毅(网名:筱怡)
春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环境的变化,过年的风俗和年味也在不断地变化,我这一生品赏了各种不同的年味。
小时候过年,大人们在年前就把过年的菜都烧好了,盛在大碗里可以吃好几天。我母亲兄弟姐妹多,除大年三十晚,在自己家吃年夜饭,从年初一到年初四,各家轮着请客吃饭,串门拜年、欢聚一堂。尽管吃得都是些大鱼大肉、整鸡整鸭和蛋卷、蹄膀之类的菜,但大家还是吃得津津有味。吃完中饭,大人围成一桌打麻将,小孩在一起玩耍。晚饭后,我们就到外面去放鞭炮,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 文革中过年,父母被关在“牛棚”,只有祖母和我们三兄妹在家吃年夜饭,由15岁的大妹妹掌勺。因父亲停发工资,母亲只发部分工资作为全家的生活费,吃的简简单单,显得冷冷清清的,没有节日的气氛。 下乡时过年,有一年我没回上海,留在农村过年。村里人对过年看得很重,平时省吃俭用的,辛苦一年的收入,不少花在过年用;饲养一年的鸡和猪,到了年末杀了过年吃。年前家家杀鸡宰猪,户户把米煮成饭,放入石盆,用石锤砸烂粘作一团,再做成年糕,好吃好喝的都放在了新春过大年。从腊月二十九一直到正月十五天天吃,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除夕晚,房东邀请我在他家吃年夜饭。他家平时吃饭很少有荤菜,年夜饭的菜好多了,红烧肉、清蒸牛肉、鱿鱼干、咖喱鸡、荷包蛋五个荤菜和一个虾皮汤,其余的是素菜,还有年糕和黄酒等。这是我第一次在乡下过年,品尝了江南水乡的浓浓年味。 当兵时过年,第一年在连队。小年夜以班为单位包饺子,班长亲自动手,用擀面杖擀皮子,副班长和馅,是白菜肉馅,北方兵包饺子,而南方兵做下手和打杂。大年夜吃年夜饭,热气腾腾、香喷喷的饺子装在脸盆里,全班围坐一圈,把蒜、姜捣碎、和醋、酱油调成料,蘸饺子吃。我还是第一次吃北方水饺,感到特别香。大年初一休假,到驻地小镇上溜达,观看当地老乡跳秧歌。有各种化妆、行头和道具,高跷、舞狮、大头娃娃和旱船等,丰富多彩。充满了东北民俗节日的特色。 第二年在团部,除夕晚,机关兵集中在后勤食堂吃年夜饭。平时吃饭,都是高粱和米饭参和的二合米,每人只能分一碗素菜。而年夜饭有粉条烧肉、白菜炒肉、鱼和土豆丝,四盆菜一桌,一桌四人,每人一瓶啤酒,大米饭管够,个个都吃饱喝足了。年夜饭的粉条烧肉很好吃,而鸭绿江的北方鱼鱼肉很粗,嚼起来跟肉差不多,没有南方的鱼肉鲜嫩。 第三年回上海探家,当时上海的年货都要凭票供应,还要排队购买,母亲派我和妹妹去买年货。一大早,我就换上便装,和妹妹来到了菜场,卖菜按不同种类分设多个摊位,各摊位早已排了长队。我和妹妹各排一队鱼摊和肉摊,其他摊位只好放个篮子代人排队。好在母亲让我俩带上了小凳子,我排的鱼摊,一直等到下午三点才来货,总算买到了带鱼。这年春节在家里过年,年夜饭又尝到了母亲烹调的年味。 最后几年过年,在部队机关餐厅吃年夜饭。除夕的菜肴品种比平时丰富得多,鸡鸭鱼肉蛋都有。反正是用饭票,我和几位好哥们各点两个菜,围座一桌,蒜苗烧肉、油炸鱼、鸡丁和炒鸡蛋等,美美地刷一顿,畅饮白酒,一醉方休。 返城后过年,我发现菜肴的刀工和烹调等精致多了。过去年夜饭红烧大鱼大肉和大锅鸡、蹄髈等,改成了炒鱼片肉片和炒山药、冬笋、木耳、香菇,以及白宰鸡等;盛菜的大碗、砂锅也改成了盘子。菜的种类更多了,味道也更好了,年夜饭吃得更香了。 赴香港学习时过年,每逢佳节倍思亲,特别想念远在上海家中的老母亲。除夕晚,去好友哥哥、闽南同乡家吃年夜饭。主人夫妻俩和女儿盛情款待我,鱼肉鸡蛋,四荤两素一汤,港菜烹调、美味可口。在餐桌上,我总算赏到了久违的绿色菜蔬。在香港,蔬菜要从国内运过去,价格比鸡、蛋和水果都贵,平时在学校吃饭,少见蔬菜,最多是汤或面条汤上浮一片菜叶点缀一下。我在校午餐主要是吃鸡,晚上回学者公寓,就到超市买水果吃。当时香港尚未回归,过圣诞节张灯结彩的好热闹,节日气氛要比春节浓烈得多,回归后可能过年的年味渐渐浓了起来。 母亲走后过年,除夕晚都到上海的妹妹家吃年夜饭。妹夫平时喜欢研究烹调技术,烧菜手艺不错。每年准备年夜饭都大显身手,烧出各种美味佳肴,我们吃了后个个赞不绝口。 近年来过年,吃年夜饭的模式又有了改革,事先在酒楼预订年夜饭。除夕晚,兄妹亲戚会聚一桌,交杯换盏,欢声笑语,不醉不归。过去在家里吃年夜饭,掌勺的人不能同大家一起进餐,总是吃不上热菜热饭,洗锅碗瓢盆的人也忙得够呛。这下好了,全家人一桌满座,吃得又好又轻松。酒足饭饱后,各自回家看春晚。 如今,过年的模式和内容等有了较大的变化,春节期间,有的全家出游,也有的全家住到宾馆吃年夜饭和过新年……。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平时不愁好吃好喝的,口味不断地变化,时兴和喜欢品野味,尝海鲜、河鲜等鱼鲜,如海参、鲍鱼、大闸蟹、河鳗、龙虾等。拜年贺岁的形式,也改为了电话、网络、电子邮件、短信和微信等祝福。串门访友等活动少了,出外旅游观光等多了。这两年上海禁止在外环内燃放烟花爆竹,惟有在门上贴春联和看春晚还有些过年的气氛。年味渐渐地淡了,不如从前那么浓郁和诱人了。 每年正月初一,是中国几千年传下来的阴历新年。春节的习俗,体现了我们过年的传统习惯和民族特色,这年味应继续传承下去,去除不合理的,存留合理的,不断改进,使之越来越浓、经久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