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1017|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回忆我的母亲(之二)----激情岁月

[复制链接]

370

主题

742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73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16:38: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激情岁月 于 2017-2-27 23:38 编辑

                      回忆我的母亲
                         (之二)
                          ------激情岁月   
         (四)平生第一次挨打
      由于母亲的精心教育,我们都成了学校的佼佼者,成为了母亲心中的骄傲。母亲对我们的教育就是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当然这种说服也是很严厉的,不容置疑的。这就是母亲在我们心中的权威,是不容挑战的。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很少打我们,其实挨母亲的说比挨打更厉害,有时说的你无地自容,恨不能有一个地缝钻进去。还不如挨两下打来得痛快。
      这一生,母亲只打了我一次,那件事使我永生难忘。事情不大,但我记忆犹新,至今难以忘怀。
      那是1963年的夏天,当时我正上初二,一天正赶上学校上半天课,下午在家休息。我到家吃完饭就拿着自制的渔网到公园网鱼去了。这也是我很久就想做的事,捕几条鱼给弟弟妹妹们玩,但一直没有机会实现。
      当时我家就住在抚顺劳动公园附近,公园东南侧两个湖面交界的地方有一座水泥锣锅桥,桥只有十几米长,桥下面有一条不大的水泥坝,水从坝中的一个小口流出来。坝里面有一群小鱼有手指长短在水口附近忽上忽下游来游去,就在眼前。你一网下去,鱼就跑开了,一会又上来了,这些鱼精明的很,很不容易捕捉。我就想办法先把网放到水下,等待鱼游上来时猛地往上抬网,但很多情况下一条也捞不到,但越捞不到就越想捞,越想捞越捞不到,我的犟劲也上来了,费了半天劲,好不容易才捞到几条小鱼,放到随身带的玻璃瓶中,就这样我完全被这群小鱼吸引住了,不知不觉时间飞快地过去,待我又网到一条鱼往瓶里放时,却发现瓶里的鱼一条也没有了,原来不知是谁趁我全神贯注捞鱼时,把我的鱼全都偷走了,真憋气,是谁这么缺德?害得我一个下午只捞到一条小鱼,真丧气,白忙活半天了。我抬头一看,不好,天已经完全黑了。我还没上托儿所接弟弟呢,晚饭也还没有做呢,这下可完了,我撤腿就往家里跑。到家里一看,母亲已经把弟弟接了回来,妹妹也回到了家里,母亲正在厨房做饭。看到我拿着瓶子和渔网,母亲就什么都明白了,拿起床上的条帚疙瘩,照我后背就打了两下。我一声没吭,赶紧躲到一边哄弟弟妹妹们玩去了。过后,母亲耐心地跟我说:我不反对你玩,,但是要把该干的事按排好了再去玩,不能因为玩,而把正事耽误了。这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使我至今难以忘怀。
      是的,事情之间有大有小,做任何事都要先分清主次,要讲究先后次序,不能乱了次序,不能以次代主,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而且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玩而耽误正事,这是必须遵循的做事原则。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五)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一点不假。
从打我记事时起,我就没有见过我的父亲,他也从来没有来看过我,也不知他长的什么样子。我也问过母亲,她只是说,由于感情不和,离了。因此我从小受到的只有母爱,而没有父爱。
      当我五、六岁时,外祖母瘫在炕上不能动弹,母亲又忙于上班,白天不在家,外祖母就坐在炕上指挥我如何做饭,放多少米,放多少水,煮多长时间饭能熟;饭锅开了要把锅盖掀开,不能捂盖子;怎么劈柴,怎么生火,怎么点炉子,什么时候放煤坯;怎么和煤泥,怎么打煤坯。我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就开始学会了劈柴、点炉子、做饭。
      在我十岁那年(即1958年),外祖母去世了。经人介绍,母亲与一个中学体育老师结了婚,这样我们的家就从东洲区搭连街搬到了新抚区东公园街的一栋三层楼房的二楼的一个单间里,房子是继父所在的中学给的,一个单元有四户人家,合用一个厨房和一个卫生间。只有暖汽,没有煤气,每家一个炉子做饭,烧木柴和煤球或煤炭。不久,母亲又生了一个小弟弟,加上我和妹妹,一家五口人,那时一家人的生活也还算不错,两个人上班,养活三个孩子,也还算过得去,虽不算富裕,但也不愁吃不愁穿。但这样的日子没过上几天,继父就因与邻家女主人的妹妹因乱搞男女关系而被捕入狱,被判刑六年。这对母亲来说,简直是晴天劈雳,家庭生活的重担全压到她一个人身上,还要背上一个犯人家属的恶名。但是母亲异常的坚强,这样的打击并没有击垮她,我从没看见母亲掉过一滴眼泪。母亲的刚强感染了我们,当时,我正在小学六年级,我也以全优的成绩考入上一级中学。
      这时的我,也承担起家庭顶梁柱的角色。我每天早上四点钟就要起床做饭,通常是蒸一锅玉米面发糕,再熬点玉米面粥,吃点咸菜做为早饭。母亲带弟弟上班(弟弟放学校托儿所),我送妹妹上学后,再自己上学去。母亲的工资大部分由我来掌管,我每天除了上学外,还要买粮,买菜,买劈柴,买煤,做饭,还要到母亲的学校托儿所把弟弟用手推车接回来,这样母亲下班后可以自己乘车早点到家或出去到学生中家访,学校工作没干完也可以继续再干一会,而不必急于回家。
      当时家里最费力气的是买煤。要到煤场去先开票,然后跟送煤师傅到所选的煤堆前装煤,到门口过磅,再领送煤师傅把装煤的代车推到家楼下卸下,剩下的就要把买来的煤用脸盆一下下端到二楼的厕所旁的角落里,我每次都是买五百斤,全都要一盆盆的端到二楼去。好在这样的活大约一个月才能有一次,咬咬牙也就挺过来了。
      每天接弟弟的活因为用手推车倒还不算累,但每天来回要一个半小时,因此也不轻松,有时赶上弟弟不听话,不愿意坐车,偏要从车上闹着下来,那就费时间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到家。
      弟弟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抽筋,一抽筋口吐白沫,手脚乱蹬,好不吓人。现在人们都知道那是缺钙引起的,吃些钙片就好了,但当时不知道,每次一发作都把我们吓的够呛,担心他有什么大的毛病。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每天放学回家时都要边走边拣树枝,好拿来回家点炉子用。当时我所在的中学离家大约要走15分钟,路两旁都是种的榆树墙,我每天边走边找枯树枝夹在腋下,回到家基本够点一次炉子用的,同行的同学有时也帮我拣,这几乎成了我的习惯。
      1963年的时候,正赶上国家遇到三年自然灾害,粮食供应量一下子减少了,家里生活一下子陷入困境,因为家里就母亲一个大人,孩子是按年龄段定量,粮食定量显然不够。为了解决困境,冬天我曾到劳动公园搂枯树叶子,回来用水一遍遍地煮,去掉若味后,再剁碎掺上豆面蒸菜团子吃。
      夏天时,为了多吃点青菜补充粮食不足,母亲领着我与其他几个女老师一起,利用星期天走很远的路到农村的菜地里,顶着烈日给人家拔一天草,换点青菜吃。一次干完活回来的时候,路过一片西红柿地,看到地上有个掉在地上的西红柿,趁别人不注意,我赶紧拣起来塞进嘴里,三口两口咽了下去,感觉那西红柿真是太好吃了。
      为了保证粮食够吃,母亲领我们实行了计划用粮,以保证粮食能吃到下次买粮。当时家里用方形洋铁桶装粮。每次买来米和面都先倒在报纸上,然后用小碗一碗碗的量进桶里,看看有多少碗,再算计一下每天每顿应该吃多少,因为每顿的用量是个常数,再加上每一碗都是平碗,所以每个月都能略有剩余,这就保证了每个月都不能断顿,每天都能有饭吃。
      当时每个月的食油供应量是每人三两,家里四口人,每月只有一斤二两。当时家里有两个油瓶,一个小的能装一斤多油,一个大的,可以装3斤多油。每月买来的油就装在小油瓶里,做菜时我是尽量少用,尽量省着用,这样每个月下来,还都能节省一点下来,节省下来的油就装到大油瓶里,这样大油瓶里的油渐渐多了起来,时间长了竞然积攒了有多半瓶。那一天,正好是星期日,我和母亲约定改善一下生活,决定炸一回大果子吃。发好的面,对好面碱和明矾,又切成一个个手指大小的面条,锅坐在炉子上,我就去拿大油瓶,可没想到,就在我拿起大油瓶的一刹那,油瓶突然断为两截,摔到地上,顿时,豆油洒了一地,我和母亲急忙拿来碗用勺子往碗里盛,虽然是地板地,但油还是撤了大半。我和母亲是又懊悔又心痛,一年的心血付之东流。事后,我和母亲分析,可能是因为油瓶放在暖汽管子边,每次拿油瓶时碰到暖汽管子,时间长了,瓶子可能产生了裂痕,这次拿时正好断裂了,导致豆油全洒了。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再拿油瓶时我就分外小心了。
      那几年,母亲带着我们几个孩子,真是含辛茹苦,历尽心酸。但关在抚顺青台子狱中的继父,不但不关心母亲和孩子,不体谅母亲的艰难处境,不检讨自己的无耻行为,不反思他给家里带来的无尽的灾难,反而是来信一再要家里给他送好吃的,好穿的。母亲一开始还让我去青台子看过他几次,他不但不领情,反而变本加利要这要那,母亲终于看透了这个人的本质,下定决心毅然和他离了婚。
      在高中住宿期间,很多同学一到周末就把自己的脏衣服,床单,被褥拿回家去洗,而我的衣物从来不往家里拿,都是自己洗涤。
      下乡时,由于鞋用的费,我就买部队淘汰下来战士穿过的旧军鞋,两毛钱一双,虽然有的地方已经破了,但是补一补还可以继续穿。下乡期间,我的衣服破了自己补,鞋破了自己掌,被褥脏了自己拆洗,青年点里过年过节改善生活都由我来掌勺,这些都得益于母亲从小对我的影响和教诲。
      即使是现在到饭店吃饭,我也是吃多少买多少,吃完饭我的碗碟也都是干干净净的。看到一些年青人到外面吃饭,动辄没吃几口就扔掉了,有时满桌的饭菜没吃多少就全扔掉,心里真不是滋味。坐吃山空,不懂得节俭的人是不可能过上真正的幸福生活的。
      节俭是个宝,生活离不了。艰苦的生活,加上母亲的言传身教,使我们从小就懂得了节俭的道理,即便在现在物质生活特别丰富的年代,也不敢有丝毫的铺张浪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928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231
沙发
发表于 2017-2-27 20:31:04 | 只看该作者
       坚强的母亲,懂事的儿子。母亲的言传身教,儿子是受益匪浅~  为母亲儿子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7-2-27 22:18:52 | 只看该作者
老铁,你一定也会像母亲教育你那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因此,你的孩子也会很优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0

主题

742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738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23:02:54 | 只看该作者
雾梦 发表于 2017-2-27 20:31
坚强的母亲,懂事的儿子。母亲的言传身教,儿子是受益匪浅~  为母亲儿子点赞 ...

真诚感谢雾梦版主的点评,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0

主题

742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738
5#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23:04:1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知青张希伟 发表于 2017-2-27 22:18
老铁,你一定也会像母亲教育你那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因此,你的孩子也会很优秀。 ...

谢谢希伟兄的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6#
发表于 2017-2-28 06:42:47 | 只看该作者
铁华继承了母亲的一切优良品质,永远是生活的强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756
7#
发表于 2017-2-28 08:56:55 | 只看该作者
慈母教导自有方,
儿子乖巧帮大忙,
点点滴滴记得清,
如今再来说短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0

主题

742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738
8#
 楼主| 发表于 2017-2-28 09:05:08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7-2-28 06:42
铁华继承了母亲的一切优良品质,永远是生活的强者。

谢谢老战友的夸奖。近来还好吧?外孙女一定给你增加了不少负担吧!够你忙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0

主题

742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738
9#
 楼主| 发表于 2017-2-28 09:06:07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7-2-28 08:56
慈母教导自有方,
儿子乖巧帮大忙,
点点滴滴记得清,

谢谢龙行版主的点赞,向您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5

主题

5987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721
10#
发表于 2017-3-2 19:43:20 | 只看该作者
你那么小就承担那么多家务责任,现在这么大的孩子还在父母跟前撒娇,什么都不会做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0 22:30 , Processed in 0.257014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