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沁塔拉草原放歌
赵建华
序三
朝露舒锦绣 晚霞缀珠玑
——素莲
2017年底,我在长征老师那儿得到了确切消息——赵建华要出书了,并且知道书名叫《大沁塔拉草原放歌》。一听书名,就让我感觉到这本书“见一叶又见方舟”的万般神秘。我为建华的新书出版万分高兴。
我和建华相识相知都源于对文学的爱好和对古典诗词的不懈追求。第一次见到她是在2016年秋季的珠海市老年大学诗词班。高挑的个子,模特般的身材,天性开朗大方的她不笑不说话。在不断的交流中,渐知她是地道的长春人,对文学特别喜好;还知道了她属马爱马,她的微信名字叫天马。这个完全具备了东北人豪爽气质的建华,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成为众人眼中的明星。
有一天,建华庄重地和我说,要请我给她的自选集《大沁塔拉草原放歌》写个序。我深怕文笔无力,不能胜任,犹豫不决。可是,当我翻看了她的好几沓书稿后,深深被她的人生经历及高水准的写作水平所打动,最终同意了。
建华将《大沁塔拉草原放歌》文集分成五大部分,从知青下乡开始起笔。分成了草原牧歌、奋斗之歌、岁月如歌、游记组歌、圆梦之歌。其写作的风格也颇有特点,在大多数的散文作品前面都安排了诗歌。
从文中可见,1970年建华下乡时才十六岁。她由长春下乡到了吉林省洮儿河青年五七战校。在大沁塔拉草原待了两年。尤其是在那儿喂马放马骑马时,和马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那天苍苍野茫茫之地,一个花季女孩青春柔情的心从此和得得得的马蹄声交相呼应。在空旷的大草甸上看到的是一片片的盐碱地,没膝深的牧草,就因如此的环境,建华的第一篇作品《草原牧歌》诞生了。
马蹄的旋律奏起了黎明的晨曲,
伴随着旭日从晨曦中冉冉升起。
草原好似好客的主人频频致意,
召唤着马儿迎着朝阳奔腾急,
放牧员手舞牧鞭心潮激,
多少知心的话儿在心海里荡溢:
是毛主席指引的前进方向,
引领我们纵横驰骋在广阔天地!
建华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真实的、朴实的,代表着一个时代风情的世界中去,让我们看到了她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的浑厚文笔。
在《牛和狼的传说》《猪骑士》《半个世纪的情缘》等作品中,都用朴实的语言真实详尽地进行了描写。《猪骑士》一文尤其出彩,她写道:“我已经骑过马,骑过牛,也骑过驴,我心里痒痒的,就想着今天我一定要骑骑猪玩!”结果,她挑选了像牛一般的大个头雄猪,冒着生命危险跨上猪背。虽然摔得不轻,好歹被猪驮着跑了五六米。她庆幸自己如了愿,真的当上了猪骑士。这就是建华的性格,她看准了目标,就如今天要出一本自己的书一样,有一股韧劲。
当年知青坎坷人生路,被她描写得淋漓尽致。比如她在《支援清沟建设》一文中有关于对蛇的细微描写:“大多是那种半米长左右,比大拇指稍粗的蛇,也有长的粗的大蛇。有个男同学睡觉,觉得凉凉的,醒来发现是一条蛇盘在他身上……”她文章的手法清丽朴实,没有华丽的语言,却字字如落笔珠玑,真实可信。
1972年12月,建华回城。从此,其人生开启了打拼的“奋斗之歌”。“奋斗之歌”收录了她的二十一篇作品。一首“工农兵登上赛诗台,霹雳声声荡尘埃。口诛笔伐批林孔,反修防修红万代”惊艳了她工作的整个单位,那时她才十九岁。在那个知识无用的年代,在没有学习条件的情况下,她竟然会出口成章,写出了在那个时代民心所向的最强音,让我实在刮目相看。2000年后退下来的她不断地有诗词作品出现。她经常利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对友情、亲情、同学情及对家乡情的祝福或颂扬。如这一首“吉林的雾凇,哈尔滨的雪雕,净月的山林,南湖的涟漪”就是她对家乡长春景色的到位描写。
2016年,赤子之心仍炽的建华定居珠海,并在珠海市老年大学学习古典诗词、歌词、散文,闲暇时还去走模特步。如鱼得水的她旧梦新梦齐澎湃。其诗词作品和散文被珠海颐和诗社录入社员作品集《圆梦》,不少佳作多次在《珠海秋韵》《精彩诗报》等报刊发表。她特擅写大自然风物诗词,如《咏梅花》:
冬日红梅雪中绽,三弄旖旎傲骨妍。
留得豪情诗意在,阅尽沧桑笑春天。
其第一句颇有“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味道。诗的第四句让我们想到了毛主席的“待到山花浪漫时,她在丛中笑”。在这首诗里,建华用二十八字表情达意,古味甚浓,堪称好诗。她还擅长写景,抒情。如《清明祭父》,催人泪下:
清明泪雨锁黄杨,尖峰山畔入梦乡。
父慈子孝天伦乐,醒后方知隔阴阳。
子欲养时亲不在,亲犹在侧孝高堂。
何必双亲成千古,泪雨滂沱悔断肠。
悠悠亲情绵绵恩,弥弥思念幕幕徜。
驾鹤三载始作赋,遥祝吾父天国祥。
建华的写作水平不断提升,其藏头诗《龙腾珠港澳世界第一桥》值得一读:
龙吟一声震九霄,
腾飞横贯港珠澳。
珠海渔女舞翩跹,
港岸同胞乐逍遥。
澳门回归几多载,
世间惊现彩虹娆。
界连三地瞬息至,
第接九洲弄新潮。
一方彩练当空舞,
桥渡五湖四海涛。
特别开头第一句“龙吟一声震九霄”恰似李白的“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气势磅礴。建华写诗的特点就是把自己的深情完全融在了诗里,不存在无病呻吟。
2016年,《珠海秋韵》刊登了《报名》这篇散文,犹如一石激起了千层浪。文中通过形象、物象及语言对话,写出来当时一票难求的报名真实场景。文中最后情节的描写也证明了日常生活中的建华,确实是一个十分单纯、善良的女人。在这篇散文中,我精心选择了文中的几句话供我们来分享她的人文情怀及写作的文采:“……等他们五六点钟来时,号已经发到六百多了。”在此她描写的报名紧俏是用数字来说话的。紧接着她描写了一个女同学要急赶回去,送要飞回美国的女儿时。文中说:“她焦急地等待着快点开始报名。同为人母的我听了,恻隐之心萌发,就对她说:你着急送孩子,要不咱俩换号吧……”她真的和那个同学换了号。
曾有一个名人说:“一个文人的成就大都来源于成长历程,文化底蕴常年地日积月累,会使他的知识层面愈加的广博,文化底蕴愈加深厚。他的作品就谨守其真,回荡着历史的音符。”在《大沁塔拉草原放歌》中,我看到了一个喜欢文学、纯朴的北方姑娘。她的篇篇作品自然而本真:是带着黑土地的气息而来,是带着东北黑土地的原汁原味而来,是带着马蹄声声催人疾而来。她渴望自己像诗人那样纯粹而诗意地生活,沿着自己的心路走进爱情、友情,走进万物万事的美丽的核心。她从容地咀嚼生活,感悟生活,从中发掘美丽的点点滴滴。现实中不管她的人生出现了什么变化,她都不曾放下笔对她的魅惑。“应有风骚归健笔”,她始终坚信,文学是她的最后归宿。
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文学是人生永无止境的追求。希望建华今后佳作频出,为珠海文学的百花园增光添彩。仅以此为序,以表达对作者的敬意。
(2018.5.4)
(作者王素莲(素莲),系珠海市作家协会会员,珠海市老年大学诗词学会会长,《精彩诗报》编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