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华 于 2019-5-6 18:58 编辑
鱼塘抢险记 —— 小小鱼塘见真情 钱华玲(网名:小华)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离开云南东风农场已近四十年了,每逢过年过节,我们知青当年在西双版纳的一些往事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 七分场的每个连队都有鱼塘。我们七连的鱼塘是单池的,位于菠萝山和苞谷山之间的公路边,原先是片沼泽地,引进山上的泉水后才改挖成鱼塘。在碧波荡漾的鱼塘里,每年放养了数以万计的鱼苗,逢年过节捕捞时却始终没有收成,因此就有了传说:鱼塘深处有怪兽和水蛇,把鱼苗都给吃了。 地处小街附近的二连驻地,是个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无论地理条件和生活设施,比起我们七连的“夹皮沟”好多了。别的不谈,就连鱼塘也是双池的,笔直的公路把鱼塘分隔成左右两池,路底下还埋着一根外径七十公分内径五十公分的空心朽木,当作地下管道,贯通左右两池,两边管道口都安装了闸门,用于捕鱼时排水。如要捕捉右池塘的鱼,就开闸把水排放到左池塘,反之亦然,因此两鱼塘的水位一高一低。每年的初夕,全连每人都能发到十来斤鱼,会当家的知青,就腌制成咸鱼悬挂在屋顶的草排上,等待来年细水长流、慢慢品尝。我们羡慕极了。 1975年的岁末,营部卫生所总结大会结束后,我遇到了在二连的朋友。 他早就听说过七连鱼塘的传说,知道我只有回沪探亲时才能吃上鱼,就对我讲:“春节前夕二连放塘捕鱼时你来一下,我送你一条,另外再看看捕鱼的热闹场面。” “好的,到时我一定来!”我欣然答应。 好不容易等到了那一天。晴空万里,和煦的阳光照射在鱼塘的水面上,波光粼粼、碧水盈盈。鱼塘的周围长着许多1米多高的香茅草,微风过处柔条袅袅、清香扑鼻,绿色细叶的藤状植物倒挂在清清的池水中,任凭鱼群穿梭游动。鱼塘的东面,二连的砖瓦房隐于茂密的皂角树和茏葱的芭蕉树叶中,远看犹如一幅美丽的乡村油画。我站在鱼塘边真是心旷神怡! 捕鱼开始了,二连的知青们都拥挤在鱼塘边的公路上看热闹,我赶紧找了个全方位的视角观看场景。鱼塘的闸门早在几小时前就打开了,右鱼塘的水大部分已被排放到左鱼塘,池塘中的鱼已经露出水面,在水里上下跳跃。 只听见二连连长(队长)一声令下;“下水!” 扑通、扑通几声,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跳进了鱼塘。他们每人手中拿着一个自扎的大鱼网,站在齐腰深的水里,注视着水中的动静。突然,不远处冒起了水泡,便把鱼网套了过去。哗啦啦,水里溅起朵朵浪花,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青鱼、花鲢、鲫鱼……纷纷地落入网中。赶紧从网中抓起鱼,一扬手扔向岸边的公路上。 知青们欢呼着、跳跃着,把一条条鱼装进了箩筐里。捕鱼的人更激动了,抖抖脑袋上的水,再用手擦擦脸,又继续干了起来。我看见鱼在箩筐里拼命地蹦跳,有的大鱼蹦到了地上,知青们喊着、追着,把沾满泥巴的鱼再抓进箩筐,用手使劲地按着不让鱼蹦出箩筐。水里、岸上欢笑声连成一片,壮观的场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这时,池塘里有不少大鱼,被湍急的水流挟带着,穿过公路地下管道冲到了左鱼塘。岸上的几个箩筐也已装满了鱼,连长招呼池塘里的小伙子们赶快上岸。走在最后的那位上海知青,突然看见一条大青鱼正被水流冲向排水管道,顺手用力一抓,没想到大青鱼来个鲤鱼翻身,从他手中挣脱了。不料脚下一滑,急流一下子把他冲到了排水管道口,水的旋涡把他的双脚卷进了管道。说时迟,那时快,他急忙用双手死死地抓住了管道口的边沿。刚才还在岸边欢呼的知青们,一下子被这突如其来的意外惊呆了,空气凝固,鸦雀无声。 “快!快!快拉住他!”连长大声疾呼。 紧张的知青们立即飞奔到管道口,有的趴在地上紧紧地拉住他的双手,有的弯着腰死命地拽住他的衣服。可是水流的冲力实在太大了,无法把他的下半身从逆流中的管道里拉出来。 僵持了几分钟,这时,有人迅速地拿来了食堂里的空麻袋,还有人飞快地拿来了屋里的锄头,奋力地挖土装进麻袋,把口扎好后扔进水中,想阻挡水流。没想到几只装满土的麻袋,竟然被急流挟带着穿过排水管道冲到了左池塘。 “快把左闸门关上!”连长急切地喊着。 可是简陋的闸板根本挡不住滚滚的急流,左鱼塘的闸板也顺水漂向了远处。时间一长,在岸上的人腰越弯越低,再要死死拽住有点力不从心了。落水知青的大部分身体已被卷入排水管道,他的脸色由白变青,嘴唇发紫,情况十分危急。如果整个人被卷进管道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只见连长奋不顾身地跳进了鱼塘,党员,团员也紧跟着跳下水去。上海、北京、重庆、昆明……来自各地的男知青也都一个个地跳进了水里。大家手挽着手组成了一道人墙,用自己的身体阻挡了急流,水终于放慢了脚步。我也和岸边二连的女知青们一道,把水中的同伴拉了上来。啊!真是有惊无险。 “小小鱼塘见真情”,为了让连队春节改善伙食,勇敢的下水捕鱼,热情相助;为了救起危难的同伴,齐心协力、奋不顾身——这就是我们知青,这就是中国50后的年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