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知青淘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

[复制链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680
121#
发表于 2016-3-24 08:07:55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3-23 16:26
“秋意最浓青岩寺,
山林风景醉人时,
欢乐攀登林中路,

你们是先驱者!我在向你们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680
122#
发表于 2016-3-24 08:23:27 | 只看该作者
一班同学相约起,
同到海边住宿几,
欢歌笑语真难忘,
数十春秋未经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123#
 楼主| 发表于 2016-3-24 15:19:34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3-24 08:07
你们是先驱者!我在向你们学习!

先驱者怎么敢当,我们来到中知网是来向各位版主、元老和众位知友学习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6-3-24 15:19:53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3-24 08:23
一班同学相约起,
同到海边住宿几,
欢歌笑语真难忘,

多谢龙行超版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125#
 楼主| 发表于 2016-3-24 15:47:38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三十八

张春英


退休真好
我在没有正式退休之前,因为要照顾女儿的孩子,在2001年7月就不上班了!2005年5月份才正式办了退休。时间真快,一晃在家待了有近8个年头了!
这8年整中,其中前6年基本上就是带外孙子,负责他的一切饮食起居与学习。上幼儿园后接回来的大部分时间陪伴他锻炼身体,劳动公园、儿童公园、雷锋体育场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与身影。小部分时间学习一些知识,背背古诗、三字经、百家姓。这两年外孙子上了北台小学,我才有了自己的时间,真正地做到了彻底解放!
每天早晨,我送完外孙子上学后就来到劳动公园烈士纪念碑的南边小树林的空场上,当录音机响起美妙的音乐时,在谷老师的带领下,拳友们就开始打拳、舞剑、耍刀、转功夫扇……睡过午觉后,去儿童公园放声高歌,晚上6点多,跳集体舞,然后在小外孙的指导下练习扬琴……通常一练就是小半天,那种满足感与幸福感真是发自心底,常常是笑声串串。


退休真好

中午回家简单做一些家务,吃完午饭后再小睡半个多小时,然后看些书,追求一下心灵上的安闲。两点就离开家到儿童公园的大歌片下放开喉咙,随着乐器的伴奏,高唱几曲儿时的老歌,全身心都沉浸在十四五岁的快乐岁月里,人仿佛也变得年轻了,变得更有神采了!哪里是60岁的老人呀?仿佛就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歌友们也很会夸人,当我唱完了一曲,她们就会说:“哎!听你的歌声分明就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小姑娘!”我听了,别提心里多高兴了!美滋滋的。我也笑着回答说:“是的,年轻就在我心里。我会永远年轻,永远这样有活力。”唱够了!该接外孙了!下午三点把外孙子从北台小学接了回来,路过儿童公园还要玩上近一个小时,这时孩子们聚在一起玩各种游戏,我们这些姥姥、姥爷、奶奶、爷爷聚在一起谈论着生活给予我们的幸福感受……
回到家里吃完晚饭后,6点多,我又来到了劳动公园大转盘参与跳集体舞。伴着乐曲,越跳越兴奋,一天的劳累都被这美妙的乐曲和轻快的舞步赶走了!快8点,集体舞才结束。回到家里继续练我的扬琴,这是我每日的必修课程,在小外孙子的指导下,我的琴技大有长进……夜里9点,我同外孙子洗漱完毕后就各自睡下了!我躺在床上心底涌起一种无比甜蜜的幸福感,笑意挂上了我的嘴角,外孙子看后问:“姥姥!姥姥!你笑什么?”我说我笑我的美好生活!我接着说:“退休真好!!!”这是我一天基本的生活节拍和运行轨迹。但是我偶尔也同朋友、同学、亲人小聚,偶尔也外出旅游,欣赏祖国的美好山河,偶尔也看看电视连续剧,偶尔有灵感也会写上几篇小文章。冬天我也会带上外孙子在浑河打上两个多小时的冰车,夏天我也会到海边带上游泳圈在大海里畅游。你们说呢?看过这篇文章后也一定会说退休真好吧!
我的退休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有滋有味的,是充实的!是乐观的!是自由的!在这我是真的发自内心感激党、国家、政府,是党、国家、政府给每一位退休人员的人生架起了通往幸福生活的一道彩虹门,让我们充分地享受到了生活的甜美。莫道人间桑榆晚,最美不过夕阳红。这么好的生活能不令我知足,能不让我感到开心和惬意吗?我愿再活上一百年享受这退休后的好生活。我要面对世界大声喊:“退休真好!我们老年人的生活就是好!”
坚持,自然就是胜利
学习太极拳的过程,至今令我刻骨铭心。记忆的长河将追溯到二十七年以前,那是在1981年,我在锦州参加辽大历史专科函授学习,下课休息时,曾见到一位近60岁的老人在打太极拳。当时令我感到很震惊。看那一招一式真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又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那种美,刚柔适中!立即幻化成一种我心底的渴望,当老人停下休息时,我急不可待地走过去问老人打的是什么?老人回答说:“是太极拳。”啊!太极拳!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太极拳这三个字,也是第一次亲眼看人练太极拳。我要学太极拳的这种渴望变成了行动,中午休息时我就到书店买了一本太极拳的书,函授结束后,我把这本书当成宝贝一样带回了青堆子,有时间我就拿出来看一看,但是看了一段时间后,我觉得自学还是很难学会的,就放弃了,把书丢到一边,但是埋在心底的那种渴望,学习太极拳的愿望没有经过漫长的时间而消失。
转眼间过了十七个年头,历史的长河迈入了1998年的春天,我们北镇也兴起了打太极拳的热潮,我认识的几位老同志,他们每天早晨5点在北镇庙门前打太极拳。我是闻风而动,不再犹豫,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来,学练有一个月的时间,因为在去北镇庙的路上必须经过一片高粱地,这片高粱地只身一人要走四十分钟,已进入初夏,高粱秆长势迅猛,我怕遇到坏人,思量再三,只好再次打消了学习太极拳的美好心愿。
时间的列车飞速前进!又一个十年过去了!到了2008年的4月底,我送外孙子上学路过儿童公园,看到我高中时的两名男同学在打太极拳,当时我十分兴奋,立即停下脚步,和他们攀谈起来,他们说他们也刚开始学,是跟其中一名同学的爱人学,她就是谷秀荣老师,她是新抚区武术协会副主席,有6段教练员资格证书,我想这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不能再错过了!我可以实现我多年的愿望,也可以圆我二十七年的太极拳梦了!我立即加入到他们的团队中,并且买了剑、刀、扇子、棍子,还做了一红一白两套太极服,早去晚归,认真练习。但是万事开头难,那陈式的心意混元的一招一式真是太难了!能不令我生畏吗?我这位初学者很茫然,无所适从,我当时的那种感觉真比登天还难。我在心底打起退堂鼓,问自己到底是不是学太极拳的那块料?同时也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和太极拳真的没有缘分?二十七年过去了,当初我只有三十三岁,现在我已成了六十岁的老人了。难道我真的要和太极拳再次擦肩而过吗?我一次又一次地动摇着,但是由于自己是真心喜欢太极拳,真心热爱太极拳,二十七年前那一刻的震惊唤起我心底的渴望,永远刻在我的记忆之中。这种对太极拳发自心底的喜欢与热爱让我情不自禁!也给了我全身心的力量和勇气,我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自己的胆怯与惧怕。整整七个月,我默默地苦学苦练,背拳谱,看VCD碟,坚持着到了十一月底,我终于闯过了红灯,我成功了!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我自己能单独打下来了!当时我激动地流下了眼泪,高兴程度不亚于参加奥运会得金牌的人!我深知我只学会了拳架,这只是太极拳的第一层功夫,还要经过十多年的苦练,才能完成第五层功夫。
从我学会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那一刻,我感觉到了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力量悄悄地在心底升腾。我惊奇地发现在学太极拳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人生可贵的自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凭着这种自信与坚持,我又学会了杨式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武式十三式太极拳。我勇敢地穿上了外孙子的轮滑鞋,我也快乐地拿起了外孙子学打扬琴的琴竹,我又重新打开了尘封已久的书柜,开始读书,我兴奋地拿起了八年不曾写东西的笔,写下了我的感悟……
我得到的不是目的,而是过程。在回忆这些过程中是甜美之旅,仿如人生。生活中,每一件事的成功和失败都会给人留下一种感悟。在刻骨铭心地学打太极拳的过程中,铸成了我灵魂深处的自信与坚持。只要你热爱、你喜欢的东西,不管多难,只要勇敢地去面对、去追寻,只要坚持,自然就会成功!坚持,自然就是胜利!甩掉胆怯与惧怕,大步向前迈!练拳练人!拳练一生!终身不可尽其妙。
在此我也发自心底深处感激谷老师耐心的传授及无私的奉献,还有拳友们亲切的鼓励!
我愿这心底的自信与坚持将给我六十岁以后的人生之旅带来繁花锦簇,美梦成真!从此改变我的人生之路,使我真的脱胎换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发表于 2016-3-24 18:16:28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3-24 15:47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三十八

张春英

的确是“退休真好,”太极拳操人不老,“儿孙绕膝天伦乐,积极向上高情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127#
 楼主| 发表于 2016-3-24 22:10:4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知青张希伟 发表于 2016-3-24 18:16
的确是“退休真好,”太极拳操人不老,“儿孙绕膝天伦乐,积极向上高情操。
...

从蹉跎岁月中走过来的老三届应该有这样的晚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680
128#
发表于 2016-3-25 07:45:21 | 只看该作者
退休以后也充实,
忙忙碌碌很多事,
最是学拳收获大,
信心百倍进步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129#
 楼主| 发表于 2016-3-25 23:00:28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3-25 07:45
退休以后也充实,
忙忙碌碌很多事,
最是学拳收获大,

谢谢龙行超版的鼓励,退休以后就应该这样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130#
 楼主| 发表于 2016-3-26 19:01:32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三十九

吴家中学是我工作过的地方

王力行
原抚顺一高中一年六班学生,下乡到北镇县吴家公社。今年65岁,退休前在抚顺矿业集团页岩炼油厂工作,任副厂长,高级工程师。

当年下乡插队在北镇县吴家公社(现北镇市吴家乡),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是在吴家中学当老师的岁月。至今每当我想起这段经历,都会深深地怀念我的同事们和我教过的学生们。一件件往事涌现在我的脑海中,使我的心不能平静。
保送到锦州师范学习
下乡一年半,经过两次秋收和春种以后,我基本掌握了农活技术,可以说是位熟练的农民了。由于自己身体好,体力强,什么活都干得得心应手,干活不比农民差,给当地社员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1969年农村搞政治建队活动,我被社员选为政治干事(相当于生产队副队长)。四月初的一天晚上,队长商万福找我,说公社有几个去锦州师范的招生名额,生产队推荐了我,大队和公社都批准了。我当时很惊喜。如果我去了将来就可以当老师,能提前结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历程。尽管我不喜欢老师这个行当。但想到我当时的处境非常不好,爸爸被划成走资派,关进了牛棚,妈妈也因家庭出身问题被劳动改造,我家当时真是到了最低谷了。我将来会怎样呢?前途何在,弄不好我将在农村当一辈子农民,我不甘心。如果念了师范,将来或许会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就这样,我选择了去锦州师范学习。
1970年4月7日,我来到了锦州师范,被分在工业基础知识专业学习。校址在锦州西郊的商业学校,在那里我度过了八个月的学习生活。来学习的人学历不同,有高中生,也有初中生,还有民办教师。按照当时的中学教材,工业基础知识主要是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加上工业生产的设备和流程。学习很紧张,八个月把过去高中的物理、化学课的内容全部讲完。还到锦州、锦西地区各大工厂实习。我还行,学习能跟得上。苦了那些初中毕业生了,他们是怎么学下来的呢?他们能当好老师吗?
回到吴家中学当老师
最初的吴家中学在现在中学的南侧。占地约4亩,有两趟土坯垒砌的草房,共8间。有两个教室,有几个老师,学生不多。当地的人们叫它农中,也有的人冷嘲热讽地叫它“扒中”,1968年前后停办。到1970年再次办起了中学,在原校址北面公路的北侧建起了两趟16间青砖草顶平房,有6个教室。到了1972年,又建了两趟青砖瓦顶平房。面对日益增多的学生,学校勉强维持。
1971年1月初,我完成了锦州师范的学习任务,来到了吴家中学。学校里除了几名当地的老师,就是我们几个一高中的下乡学生,还有三个国家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我们一高中的有刘伯行、汪德绵、周振环、李介荣。大学毕业生比我大几岁。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了解和教学活动,我发现他们是众多青年人中的精英,是人才。由于文化大革命中的激进、好胜和家庭问题,毕业后没有按所学专业分配工作。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许大正,他在1964年上海市高中数学竞赛中获第一名,同年他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的原子物理专业。这个专业是科技大学最尖端的专业。他实在太聪明了,有几件事让我记忆深刻,并当典型例子介绍给许多人。许大正是教物理的,在一次县里数学统考时,考试刚结束,学生们在议论考试题,正赶上许大正下课,看到考卷。他把考卷拿到教研室,用了不到10分钟就做完了,贴在户外的黑板报上,让大家对自己的试卷。还有杨金龙是北京财贸外语学院毕业的,该校是培养外交官和高层管理人员的摇篮,不比清华、北大差多少。就因在文化大革命中和外国人用英语对话,就作为有问题的人分配到吴家中学。悲哀啊,那时怎么会是这样呢?刘伯行是元老级的老师,也是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是组建吴家中学的重要人物,他付出的汗水要比别人多一些。汪德绵教体育课,我教化学课。就是这些人撑起了吴家中学,把吴家中学的教学质量搞上去了。把当地的青少年培养成有学习意识、勤学上进的学生。使得在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时,吴家地区考上的人很多。能有二十多人考上了大学或中专,在县里和乡里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我在吴家中学教了三年书,我专职教化学课,过去在学校学的全用上了。我要教七年级的无机化学,还要教九年级的有机化学。因为学校的仪器和化学药品少,有些实验做不了,我就画些图来说明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得在1972年秋季县里搞了一次统考,检验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情况。我分别编写了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复习提纲,组织学生认真复习,搞了模拟考试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我的学生真争气,在全县统考时都得到很好的成绩,在县里排名上游。
在三年的教学活动中,有很多令人难忘的事。我被称为全能教师,语文课、数学课、俄语课、体育课、音乐课我都能上。有时老师因病,因事不能上课,学校领导就安排我代课,学生反映很好。
那时农村的文化生活比较落后,电视还没进入农村,放映电影的机会也少得可怜。学校为活跃农村的文化生活,安排我组织文艺宣传队。我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在文化大革命中,城市里搞的一些文艺演出形式我都心中有数,加之在锦州学习期间看过几场演出。我就按照锦州市文艺队的模式、节目内容,结合当地的新鲜事、好人好事,自编、自导、自演。这支宣传队走遍了吴家公社的各个大队,表演的节目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演出时我可忙了,既要参加乐队伴奏,还要亲自当演员,我的京剧样板戏很拿手,经常是我压轴,唱上一段。
离开吴家到煤矿工作
1973年开始,一起下乡的同学们陆续回城了。我面临着在吴家当一辈子老师而无法回抚顺孝敬父母双亲和婚姻不定的事实。我决定离开吴家中学。我回到了抚顺县,重走青春路。
1973年11月,我被抚顺矿务局招工,在东露天矿当上了一名矿工。身处一线,我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年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由于这些称号,使我超龄了还有机会报考矿务局工学院。我也很争气,以总分第一被录取,让同时入学的同学刮目相看。念了三年书,1981年8月份毕业。凭借我的基础和新学到的知识,很快掌握了矿山生产环节、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应用技术。先是在西露天矿工作,后调到页岩炼油厂工作。经过自己多年在实践中辛勤劳动,从助理工程师晋升到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从科员提升到科长、副厂长。成为抚顺矿业集团的技术骨干,出色的管理人员。
在我离开吴家中学后的七、八年间,因不同原因,汪德绵、周振环、许大正、曹武周、杨金龙、刘伯行都离开了吴家中学,回到了更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汪德绵到了抚顺劳动局做培训工作。周振环到了抚顺教育系统。许大正去美国深造,获得硕士学位。曹武周去深圳科委高就。杨金龙到天津去教书。刘伯行到抚顺市委党校任教。他们来吴家中学来得光荣,离开吴家中学走得欣慰。他们对得起吴家的父老乡亲。他们为吴家培养了那么多有文化的人才。他们为改变吴家落后的面貌献出了人生最好的年华。吴家的人们不会忘记他们,新一代有文化的人成长起来,一定能接好他们的班。
我现在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了。在我教过的学生中,有在美国定居的博士后,有在市政府工作的高层领导,有国企大厂的厂长,有市里重要部门的干部,有乡长和乡党委书记。看到他们的成长,我高兴,我自豪。
两次去吴家中学
吴家中学牵动着我的心,这些年我有机会就回去看看。1995年7月间,许大正从美国回来,到抚顺看望曾经在吴家中学工作过的老师。回忆起阔别20年的吴家中学,大家决定回趟北镇吴家。由我出车,同去的有刘伯行、许大正、汪德绵、周振环。由于当时沈京高速公路还没建设,我们只好走102国道,觉得好远好远呀,行车6小时才到达。
学校基本上是老样子。路北四趟平房,路南有几间陈旧的土坯房,村落和街道变化不大。许多老师和学生们等着迎接我们。老校长范垂礼出面接待我们。他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变化,这些年发生的事情,师资队伍的构成和学生的状况。我漫步在操场上,看到运动健身设备,想起我当年为学生们表演单、双杠动作。看到平整的跑道,想起了1972年我在公社的运动会上艺压群雄,奔驰在100米和200米的跑道上,获得两项冠军,让吴家的人们赞叹不已。走进教研室坐在我当年备课的座位,想起我为上好每一堂课,孜孜不倦地翻阅资料。走进宿舍看到炕上整齐的被褥,想起当年我和刘伯行、许大正、曹武周四人同住一铺炕上,像亲兄弟。
第二次回北镇吴家是在2007年8月,也是许大正回国之际。这次准备得比较早,规模也很大,事先通知了在吴家中学教过书的老师和被教过的学生。8月中旬的一天,我开车去吴家中学。走高速公路,两个多小时就到了。沿途观赏了农村风光。要说上次来吴家时,吴家比以前有发展、有变化,那么,近些年的变化是巨大的。过去县道都是土路,老百姓形容的是:“路难行、湿了泞、干了硬、不湿不干拔不动(粘鞋)。”这个印象是我永远忘不了的,过去在吴家最愁的就是雨后的路面。就怕天下雨,下雨后无法走路。现在好了,坚固宽阔的柏油路面,奔跑着各种汽车。不仅县道硬化了,就连村与村之间的小路也都铺了柏油路面,能把汽车开到家门口。
学校的欢迎仪式很隆重,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县教委的领导、乡领导、乡里知名人士、各届学生代表千余人欢迎我们。学校教学楼高大宏伟,电化教室设备齐全。在欢迎会的中心会场,老教师们都一一见面,亲切交谈。事业有成的学生们面带喜悦,畅谈对老师们的感激之情。我和刘伯行、许大正、曹武周、周振环都讲了话,表示了怀念之情,衷心祝愿吴家中学越办越好。
2009年,我年满60岁退休了。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是主治医师,已退休。我有一个独生女儿在美国定居。女儿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双学士学位。在美国学习11年,获两个硕士学位、一个博士学位,现在美国一家医院做药剂师。我有一个漂亮的混血儿外孙,今年5岁,每当我看见他就无比快乐,每隔两、三年我就到美国看看她们。
吴家中学是我工作过的地方,在那里同样过了几年艰苦生活。但是,我活得很快活,我觉得那是有意义的一段经历,我为吴家公社的教育事业做了一份贡献。如果说文化大革命浪费了几年光阴,那么,从我走进师范学院的大门开始,我就开始了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贡献的光荣人生。我为吴家的教育兴起感到自豪。我时常想念吴家,想那里的亲人们。想那里的水,想那里的庄稼地,想我工作过的学校。啊,吴家中学,我还会回去看看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9 04:41 , Processed in 0.124007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