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知青淘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

[复制链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241#
 楼主| 发表于 2016-4-14 21:03:03 | 只看该作者
江苏地子 发表于 2016-4-14 17:16
继续关注联载、、、

再次感谢好友支持!我会努力做好连载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242#
 楼主| 发表于 2016-4-14 21:23:09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六十三

我的七年知青生活(二)

张荣清

大队为了丰富社员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成立了文艺宣传队。我们一些有才艺的同学被吸收参加,并很快成了骨干力量。偶尔搞点演出活动,很受大家的欢迎。广场南面有个不大的舞台,舞台前面有两个用铁线吊起的大棉球,蘸上煤油后点燃,形成了两个大火球,照得台上、台下灯火通明。没有多彩的灯光,没有布景,没有音响,就靠着二胡、锣鼓等几样简单的乐器,也能把演出搞得有声有色。业余演员们一招一式,有模有样地学唱样板戏、男女生二重唱。表演者洪亮的嗓音、声情并茂的动作、眼神等,都赢得了台下观众热烈的掌声。演出活动使农村晚上枯燥、沉闷的生活有所改变,也使我们这些孤身在外的知青在接受再教育的同时也享受到快乐。
俗话说,人有旦夕祸福。1971年夏季的一天,上午干完活,吃过中饭,我在陆春久大爷家休息,突发腹痛,揉、压肚子也不管用。在炕上来回翻滚,额头上直冒汗。陆大爷看到我痛苦的表情很着急,跑向生产队说明病情,队长及时派出了马车。患难时刻见真情,几个同学放弃了挣工分的机会,坐上马车,陪我到邻近的赵屯公社卫生院看病。医生问诊后,让我吞钡做了个胸透,胃部未见异常,只好给我打止疼针和消炎针。我清楚地记得,打针的护士对我说:没有小号的针头了,只有大号的了,你忍着点。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我又能说什么呢?为了治病、止疼,只好忍着吧。好在注射完后不久,疼痛症状得到缓解。当晚,按照医生的要求,我被留院观察治疗,同学也陪我在卫生院呆了一夜。这是我记事以来的第一次住院,又是在异乡,让我难以忘却。第二天,临出院时,我问医生:我到底得的是什么病?医生回答:可能是胃痉挛吧。没有明确的结论,没有就没有吧!不疼了就行。这次生病就医,使我对贫下中农和同学的感情加深了。我非常感谢队长和陆大爷为我张罗出车,非常感谢车夫和同学送我去卫生院。
勇敢面对挫折,磨炼坚毅的性格
实话实说,从下乡的那天起就幻想着有一天,和同学们一起回城。依据是报纸上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每个革命青年的必由之路。我想,既然都要来农村锻炼,那城里也需要接班人,我们就有轮班都回城的可能。然而,按百分比的留城和1971届毕业生的留城,彻底打破了我的幻想。下乡第二年时听说,青堆子化肥厂招工,当个烧锅炉工人都要求双眼15的视力,几乎把我们这些高中生都排除在外。此后,每年都有几名同学进城念书、当工人,每次都没有我。静思一下,是自己表现不好吗?不是。而是那些先期回城的同学比我更优秀。

1972年秋,又有几名知青回城工作,离开前陆。我们这些留下来的“骨干”情绪低落,干活也没了劲头。大队领导发现了问题,并及时请“五•七”干部——原中科院沈阳林土研究所朱济凡所长给我们作报告。在那个忽左忽右的年代,朱老的一句:苦闷不是社会主义的!说完他笑了,我们也跟着笑起来。朱老现身说法,用自己老伴的亲身经历教育我们。他说:她是1932年参加革命工作的,资历很深,一路顺畅、步步高升,比朱老还高一个行政级别。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来了,一夜间,她变成了“反党分子”、“走资派”、“反革命”。受到了“造反派”的打击和折磨,一时想不开,自杀了,还多了一条“自绝于人民”的罪状。朱老颇有哲理地说,人生旅途不要指望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遭遇挫折要勇敢面对,战胜困难,走好自己的路……
朱老的报告使我深受教育,多少年来一直激励和影响着我,去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我在此后的入党、念书、工作、提拔等各方面,都不是那么顺利,也会出现波折。但不管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我都能够正确对待,坦然处之,可谓受益匪浅。我在性格上、接人待物上,更显得宽容大度,与世无争且自我感觉良好。
离开前陆大队,迎来了知青生活的下半程
回城的事变得遥遥无期,而父母的年岁越来越大。在好心的邻居及亲友的帮助下,1973年4月,我调到离家只有一岭(北大岭)之隔的会元公社马金大队四小队。当一辈子农民也要找离家近一点的地方,这就是我当时的想法。临离开前陆时,我借来一个120照相机,给社员们照了一些相,也给自己在三队队部前、青年点前照了相。留下这难忘的记忆,这里就是我生活了四年多的地方,青春的最好时光是在这里度过的。
马金大队是抚顺近郊的蔬菜队,也有一些水稻、大豆、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我每天早4 ∶30从家里骑自行车上班,和社员们一起从地里摘下菜,装上马车,运往市里蔬菜调配站。划价后,再送到各蔬菜供应点。当时城里居民生活也很困难,几乎买什么都要票证,买蔬菜也是凭本限量的。干了几个月的农活,虽然起早贪黑劳作,但在离家很近的地方务农,很是知足,心情也好。
在整个会元公社的知青中,高中生寥寥无几,也许因为我是抚顺一高中的学生,“鹤立鸡群”,我很快便受到重视。大队有意让我当代课教师的想法还没落实,公社就急调我去当报道员。大队在给我记几个月的一等工分后,提出要让我回马金大队效力,公社领导没同意,决定留我在公社机关,当无指标的“黑干部”,并每月为我开33元的工资。在农村有这样的收入很可观的。心情激动之余,想起了在前陆的日子:记得是1971年,劳累辛苦了一年,挣了三千三百多工分,到年底算账,扣掉口粮、烧柴、棉花等款项,就剩下19块6。就要回家过年了,正赶上五队老霍家杀猪,我就让他给我称了196元的肉。到家后打开塑料布,手提这条猪肉,我告诉妈:“这就是你老儿子一年的工钱啊!”高兴的同时,感觉有些苦涩。

在会元公社机关工作的日子里,离家又远了一点。我是每周回家一次,在机关食堂吃饭,住在公社武装部。我的工作就是为全公社的春种、夏锄、秋收、冬天的农田基本建设及计划生育、教育、征兵等工作写些材料。有时还要为公社广播站提供广播稿。还经常陪公社领导到各大队摸摸情况,督促检查工作。
1974年春,公社派我到金花大队蹲点,和社员们同吃、同住、同劳动。那一年风调雨顺。秋天,金花大队获得了好收成,亩产量有了较大提高。年底的一次全民所有制企业招工,原本以为,凭业绩也应让我回城当工人。而公社领导为我谋划的是:分套房子、把父母接来、找个对象、要个指标给你变正式干部,在农村干一样有前途。这次招工根本没有我的份儿,我只好尊重领导的意见,继续在农村干下去。好在工作、生活各方面都挺好,我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又一次错过了当全民工人的机会。
在公社领导教育帮助和关怀下,1975年8月我光荣地入了党。不久又派我去抚顺人民广播电台农村部学习、实践。当时,新宾、清原县也各只有一名学员,可见领导是有意培养我这名农村“干部”的。就在我去抚顺县夹河公社小林实习的时候,又一次招工开始了。公社领导考虑到我的年龄、家庭实际情况,又看出我没有“扎根”的意思,就同意了我的回城请求。
1975年9月15日,我这个农业战线的“老兵”终于转业了,回城当上了一名大集体的基建工人。七年来,为了这一天,我在农村使劲表现,不怕苦和累,多挣工分。冬闲时也不能在家多呆几天。有一年,我还留在青年点过“革命化春节”。为了这一天,我谢绝了所有关心我个人婚事的社员、队长、五七战士、公社干部、书记。我清醒地知道,一旦在农村成家,那将给自己回城带来很大的麻烦。
回忆我的农村七年历程,感慨万千。在前陆,除了干农活,我还参加了打井办电,参加了改造盐碱地、开辟水稻田的劳动,参加了修建沟盘铁路等劳动。这些都是改变农村贫困、落后面貌的劳动。可以自豪地说:我和我的同学都为前陆人能用上电、吃上大米做出了一份贡献。在会元,我和金花大队社员一起参加抗旱、修梯田;和公社领导一起,冒雨到砖台水库参加防汛。付出的同时,也有了自己的收获:劳动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魄;痛苦磨练了意志和韧劲,失败、挫折使我变得更加坚强。有了在农村工作七年吃苦挨累的经历,回城后无论干什么工作,在我的眼里已经没有任何困难了,这就是我的最大收获。这样的精神财富,是一辈子也花不尽、用不完的。

2014年12月20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主题

241

帖子

788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788
243#
发表于 2016-4-14 23:12:4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756
244#
发表于 2016-4-15 09:03:49 | 只看该作者
下乡七年经历广,
经受磨练吃苦长,
记忆犹新到如今,
都是哭笑不得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245#
 楼主| 发表于 2016-4-15 10:19:53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4-15 09:03
下乡七年经历广,
经受磨练吃苦长,
记忆犹新到如今,

多谢龙行版主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246#
 楼主| 发表于 2016-4-15 10:20:12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六十四

在1993年师生联谊会上的演讲节选

秦世家
抚顺一高中二年一班学生、学生会主席;1968年为北镇县青堆子公社前陆大队知青,三年后抽调抚顺师范学校学习、工作;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专业函授班、抚顺石油学院管理工程专业干部专修科、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专业、辽宁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同等学历);相继在市教育局、市文教办政治处、抚顺石油学院工作;2006年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岗位退休。


欣闻田文昌同学主持编辑抚顺一高中“老三届”同学的回忆文集,心情非常激动。我想起1993年7月24日,原学生会和四区机关工作的同学,曾筹备组织过一次一高中“老三届”师生联谊会,以纪念我们离校下乡25周年。那天前来参加联谊活动的有六百多位老师和同学。大家久别重逢,互叙心声,处处洋溢着同窗手足之情,情景特别感人。在那次活动中,我作为筹备组负责人,曾做过一次主题演讲。从那以后,又是21年过去了,同学们由青年至中年;又由中年步入老年。这次通过征文出书,以文相会,意义更是非同寻常。我找出1993年联谊会上的演讲稿,加以整理,拿出来与同学们分享,希望勾起大家对那次活动的回忆,更加珍惜同学之情、师生之情、母校之情。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我们老三届同学从1968年离开学校和老师已经25年了。昔日青春送走了蹉跎岁月,三中全会迎来了锦绣前程,但是始终没有忘记母校老师。我们敬爱的老师,卅年耕耘培桃育李,历尽千般苦;昔日学子,廿载风雨茂叶繁枝,备感师长恩。请允许我代表老三届同学向各位老师深深地鞠一躬,道一声恩师您好!
在抚顺第一高中学习生活期间,我们师生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同学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许多领导和老师说:希望有生之年能够与老三届同学见上一面;许多同学说:人到中年,希望老三届同学相聚一次。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加强同学之间的联系,为振兴抚顺服务,在部分领导老师同学倡议下,由原学生会和在四区机关工作的同学组成了师生联谊会筹备组。在筹备过程中,刘伯行、张庆先、张长江、王运凡、李吉安、孟祥富、李世服等同学和18个班的联络员做了许多具体工作,为这次联谊会的召开做出了巨大奉献。
抚顺第一高中是抚顺地区著名的高级中学之一。从1953年建立到1968年的15年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全市人民关心支持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努力,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和学风,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不愧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摇篮。当我们步入令人羡慕的省重点高中——抚顺第一高中的时候,正是风华正茂的年代。学校良好的教学设施,完善的政治教育,严格的教学管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老师呕心沥血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教学思想,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为人师表的高贵品质;学生为祖国而学习的崇高目标,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尊师爱校的思想品德,团结进步的精神风貌,这些都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抚顺第一高中特色的团结、求实、严谨、创新的优良校风和学风。这种校风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为我们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为我们科学知识的积累创造了条件。回首往事,老师的音容笑貌经常浮现在我们眼前,谆谆教导经常回荡在我们耳边,严谨治学的作风激励着我们攀登,无私奉献的精神鼓舞着我们前进。我们为在这样美好的学校度过青春年华感到荣幸,我们为受这样好的老师的教导而感到自豪。感谢党、感谢人民、感谢辛勤的园丁,你们为我们提供了优良的成才环境。昔日,抚顺第一高中老三届的学子,可以自豪地向你们汇报,我们没有辜负你们的期望和嘱托。抚顺第一高中的建制虽然没有了,但是第一高中的校风、学风、传统和精神深深地扎在抚顺这块土地上,而且通过新的一代继承下来,发扬光大,从这个意义上说,抚顺第一高中永存。
1966年6月,历史把我们带入了“文革”的劫难之中,我们这些阅历很浅、社会经验甚少的学子是受害者,一些同学受错误路线的影响,有些过激言行,曾经伤害了领导、老师和一些同学的感情,多年来深感内疚和不安,好在“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1968年,我们“上山下乡”到了北镇县,虽然许多人失去了继续深造的机会,但是具有良好素质的学子却能在暴风骤雨中锻炼意志,在农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在生产劳动中增长才干,正像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孟子所说:“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又说:“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1970年以后,我们同学有的上了大学,有的进了工厂,有的到了机关,在各条战线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事实证明,第一高中老三届的学子具有对国情比较了解,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共命运的优势;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较强的特点;具有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一人有难、众人帮助、互相支持、共同进步的美德。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条件,把我们锻造成了承前启后的跨世纪的一代。
改革开放使抚顺这座依山傍水的城市日新月异,抚顺的巨大变化,也渗透着第一高中学子的心血和汗水。让我们发扬第一高中的光荣传统,把聪明赋予萨尔浒,把智慧献给锁阳城,为建设家乡献计献策,为振兴抚顺建功立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给母校谱写新的动人诗篇,为“四化”弹奏新的最佳乐章,为抚顺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给母校和老师增添新的光彩。
祝愿各位领导、来宾、老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祝愿各位同学、朋友家庭幸福,心想事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756
247#
发表于 2016-4-16 09:12:29 | 只看该作者
二十五载重相聚,
感慨发言表主题,
回顾众友同经历,
更忆校史激动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248#
 楼主| 发表于 2016-4-16 11:15:42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4-16 09:12
二十五载重相聚,
感慨发言表主题,
回顾众友同经历,

感谢龙行超版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2534

帖子

74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37
QQ
249#
发表于 2016-4-16 13:11:03 | 只看该作者
一高同学毕业后,曾搞过2次全校性的大型聚会。一次在1993年,也就是毕业离校25年后,参加600人;一次就是去年召开的《励炼华年》出版发布会,离校已经整整47年,参加300多人。秦世家是当时在校时的学生会主席,在两次活动中都发挥了重要组织作用。在93年的聚会上,作了主旨发言。这个发言,回顾了抚顺一高中办学业绩,畅叙了师生情谊;概述了一高同学不寻常的经历和对社会的贡献,在全校师生中起到了凝聚和激励作用。在毕业几十年后,还能聚集这么多同学,并共同出版一本大型回忆文集,不能不说是个石破天惊的壮举。
张庆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2534

帖子

74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37
QQ
250#
发表于 2016-4-16 13:24:30 | 只看该作者
张延涛 发表于 2016-4-14 23:12
感谢历练年华的知友们为知青留世一部丰富的知青历史。我也是插队知青,68届初中。贵帖的大部作品我都看了 ...

张延涛同学的诗歌,感人肺腑。你下乡到贵州,我们下乡在辽宁。地域虽不同,但经历大体相同,你们可能比我们还要艰苦些。都是知青,互相关心,互相安慰,互相勉励,在知青网上共度一生难得的好时光吧!
张庆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1 05:50 , Processed in 0.224013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