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15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青自学成教授5 上山下乡油灯伴读自学各种知识和外语

[复制链接]

24

主题

56

帖子

29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83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12:17: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开心 于 2016-3-30 11:56 编辑

知青自学成教授5
上山下乡油灯伴读自学各种知识和外语

下乡后我发现铲地的农忙季节很少能挤出更多时间读书:天长夜短,而且天不亮就起床,看不见苗儿才收工,吃完晚饭都早已累得浑身发软、困得抬不起眼皮来,只想睡觉。可是不看点书又很难受,那唯一的办法就是挤出时间看一点书了,而且唯一能挤出来的时间是吃过晚饭后。
那时候集体户就靠一盏手提的烧煤油的马灯照明,要想自己读点书,只能自制油灯。我就搞到一个带有螺旋口白铁皮盖子的小药瓶,用钉子在盖子上扎个眼儿,另找一块长条的小白铁皮卷成筒儿状,当中插上一段球鞋带儿当灯捻儿,从瓶盖穿过去,这就制成了一盏小油灯。开始我还找拖拉机手要了一点柴油,但发现油烟子很大,看一会儿书鼻孔就被熏黑了,对别人也有影响,于是就自费到供销社买一点煤油。有了小油灯,晚上读书就一直没有间断过,农活儿再忙时间再少也要多少读一点书,尤其是俄语版的书,否则俄语就会荒废。
夏秋之际农活虽然挺忙,队里还经常在晚间组织开会搞“挖肃”运动,就是“挖内人党黑根儿,肃乌兰夫流毒”。
庆幸双泡子绝大多数社员是汉族,没有发现“内人党”,但运动还是要搞,晚上的会还是要开的,这又占去了不少时间,读书就更难挤出时间了。到了晚上,有些知青已经是既没有心思也没有精力读书了。看到我还读书,有的知青就干脆说:“还点灯耗油儿的,有嘛用?快睡觉吧!”
由于多年形成了读书的习惯,不摸摸书还真的挺难受的,我常常搭上一句腔儿:“看上几页就睡!”可是一旦读进去,就舍不得放手,往往还是比别人晚睡半个多小时。
1968年到了冬季打场的时候,上午九点和下午三点左右各吃一顿饭,一天就吃两顿,这可有时间了。当时还吃着商品粮,也不必挨饿,身上也还很有劲儿。早晨天刚蒙蒙亮,我就从炕上爬起来,先用冷水擦全身,然后往南顺着公路跑八里地到平安堡再返回。清晨气温都在零下十度以下,而且北风凛冽,这既是体育锻炼,也是意志磨练。太阳一杆子高左右的时分,集体户开饭,饭后去场院干活儿。下午吃完饭大约不到四点钟,一直到晚上睡觉前,都可以读书。
冬季当地有“猫冬”的习惯:打完了场,分了红,就忙过年,然后整个正月和二月大多数人都不干活儿,整天打扑克,玩1、2、3,就是赌博,赌注只有一分、二分和三分钱。这两个月我也干农活,只要想干,生产队还是能安排的,像什么送粮、拉咸盐、收拾场院的零星活儿也总是有的。因为刚来半年,那年冬季知青差不多都没有回天津。我们知青有的参加了地方现代剧团,我不感兴趣,没参加演出,倒是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对我来说,主要还是干农活儿,读书,或到贫下中农家中串门了解村情,或者参加大队召集的会议。这一阶段能挤出较多的时间,所以读书也最过瘾。
那时书的来源很有限,除了自己带到农村的书之外,只能从知青和社员中借阅有限的书。我们双泡子是公社所在地,还有小学、卫生所、供销社、信用社、拖拉机站、变电所、种子站、626卫生工作医疗队等,也能借阅一点书。总体说来,书籍异常贫乏,基本是一只井底之蛙。唯一和外界接触的方式就是听收音机。1969年分红后我花费六十多元买了一台可以接收短波的半导体收音机。要知道,双泡子大队每个劳动日才能分到分五角至一元钱。辛辛苦苦干一年,扣除分的口粮、烧柴之外,也就能分一百元左右,六十元可真是挺大的一笔钱了。大队给每户,当然也包括知青集体户,都安装了“话匣子”,就是有线广播,但是除了新闻外,主要播报的是现代戏和通辽县广播站的寻物启事,像什么敖力布皋公社敖宝营子大队丢失了一头图古色毛驴等,有看到的请和县广播站联系。对自学没多大启发。我一直坚持听北京台俄语广播,除了了解一些信息外,还能练习俄语听力,不至于荒废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短波节目还是有一些值得听的有价值的内容的。
我带去了既有中文版又有俄文版的书籍主要有:《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语录》,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联共(布)党史》,胡乔木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剧本《红灯记》,斯大林的《论列宁主义基础》,全套《中共中央评苏共中央给苏联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公开信》1-9评,红旗杂志社论《列宁主义万岁》,《克雷洛夫寓言》等。实事求是地说,对俄文版毛选和毛主席语录我确实做到了细心认真地精读,读到了精熟的程度。
俄文版书籍主要有:《列宁传略》,《斯大林传略》,小说《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小说《我们的村庄》等;
中文版的书籍主要有:范文澜编著的《中国通史简编》,从旧书店买到的《世界通史》,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列宁的《哲学笔记》,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自然辩证法》,《回忆马克思和俄格思》,《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红岩》,《跟随周副主席十一年》,《毛泽东同志的青年时代》,《逻辑学》等。
在农村的大多数读书时间是从事读书和对现实的思考,其实,就是读两本书:有字的书和无字的书,探求文革走向,求索国家发展的未来,揣摩自己的命运的发展空间与可能。用自己的脑袋瓜儿细心思考外部世界,认真学习钻研社会变革的规律,积攒本领和能量,精心耕耘自己的命运。我我自制的那盏小小的煤油灯一直伴随着我,给了我无限的温馨和安慰,直到1992年冬离开通辽赴烟台前才依依不舍地扔掉。
下乡期间坚持自学,为我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记得好像是1970年冬季我没有回天津,而是和集体户的一位高中同班同学刘志远一起给集体户看家。那时候我从来不写任何日记,只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也仅仅是原文抄录书中的重要段落,清一色的都是马恩列斯的著作,没有自己的任何体会和评论。不是马列毛著的书,从来连摘录和读书笔记也不做,只用脑袋瓜儿记住就行了。那年我们集体户养了19口猪,不能没人照料。这正是读书的好时光。除夕之夜,北风刺骨,气温降到了零下二十多度。集体户的北墙壁都挂满了冰霜。午夜后鞭炮声依稀可闻,我毫无睡意,穿着厚厚的棉衣,带着狗皮帽子,伏案读书。百感交集,竟然来了诗性,哼出了一首词(哼出后从未写在纸上,而是记在心中了):

天净沙知青
华盖苦菜鹑衣
劳形励志挺脊,
耕命悟道守礼。
爆竹依稀,大漠夜读冰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722
沙发
发表于 2016-3-30 09:27:49 | 只看该作者
上山下乡不放弃,
油灯陪伴读得细,
中文俄文都抓紧,
笔记只把马列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56

帖子

29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83
QQ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3-30 16:22:5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版主的诗歌点评和总结,是我感觉十分温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9 13:32 , Processed in 0.214013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