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感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读典,不知水平浅。 近日借的一册《林语堂文选》本欲想借这位文学大家,给自己粗糙的思维贴上一点薄金,在聚会闲聊的谈吐中,增加点文化的滋味。 可是,由于自己的文化功底欠佳,竟然大部分看不懂文章所云若何。 究其原因大约是《文选》的文体是半白话文的之乎者也,读起来有些似懂非懂,不得要领。 许多的引经据典大多是古文的原句,还有夹带着外语的原文等项,就更不得而知了。 而且文章中用的词句,也大多是当时语言环境下的词句,仅读其音,不知其意。因而,绝无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那样的文句,让小可一目了然。 当然,也不是一无所获,就文中有关信仰的论述,自己读后的感觉,似乎觉得大体是在说。佛教的融通图存,儒教的积极媚权,道教的弃世逍遥,还有基督教的宽宏大度。 由此说来,小可的信仰,大约偏乎于道教的范畴里,因为至下岗以来,小可原有循规蹈矩的信仰,忽如变成谋生的绊脚石,焦虑的生存状态,使小可苦闷至极。 至今仍有人在说,不媚权力说话,吃亏啊。 就在经济,精神生活都需要寻找出路的时候,小可在地摊上发现了一本《庄子》,就是《文选中》归类到道教的典籍文章,于是就在似懂非懂的读书中,成为道教的信徒了。 当然现实条件下弃世是不可能的,逍遥也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的,只是由于有了这种类道教的思想,对自己眼前的囧境有了相应的解释,有了解释,思想也就有了出路,从而减轻了苦闷的心情,于是身心轻松多了。 由此小可认为,人的精神食粮十分重要,须臾不可缺失。 还有在《苏东坡传》中,小可读道这样的文字;“在那个年代,不但韩琦,欧阳修曾留下有关妓女的诗,甚至端肃严禁的宰相如范仲淹,司马光诸先贤,也曾写此类情诗。再甚至精忠爱国的民族英雄岳飞,也曾在一次筵席上写诗赠与妓女” 由此,是小可深刻的领悟到“食色性也”的普遍意义。因此对方兴未艾满世界的夜总会,洗头房,高级会所的存在,也就不足为怪了,只是现代人的食色有些直白,没有古人来得那么含蓄,优雅,那么有文化的韵味而已。 但是,这就是人之本性,且古来有之。且多是成功人士的雅趣轶事。 由此想来,之所以大多数的庶民百姓没有如此的雅兴消遣,不是他们不爱好,而是是他们没有成功,虽然觊觎那些高档的消魂享受,且由于自己无福享受,而愤愤不平。但是体内原始的七情六欲,还是需要发泄的,所以群人在有闲无钱的时光里,只得无奈的以小巷总理的身份,混迹于街头巷尾的调侃之中了。 当然草民的闲情轶事,缺乏文化的浸润也就难入史册了。 哈哈,且记之; 读书消闲混时光,草民果腹即小康。 大家文章看经典,似懂非懂闻墨香。 道教儒学本土造,基督耶稣传外邦。 精神食粮随机选,浑然无处不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