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我一踏进报社的大门,就听老同志说,编采人员要广交朋友,当时很不以为然。心想,新闻写作与广交朋友有什么必然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特别是几十年的新闻工作实践,使我愈发感觉到交朋友的重要。新闻界有句行话:不善交际的人等于半个残废,这句话我是永远铭记在心头的。 转眼间,我已经退休,迈进了老年人的行列,如今我仍然觉得,老年人与年轻人比较,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就自己而言,本来就比较迟钝木讷,如果长时间把自己封闭起来,头脑就会更加不灵活了,久而久之,甚至会导致小脑萎缩,进而陷入老年孤僻或老年痴呆的窘境。
提高社会交往水平,是对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最起码的要求。通过广泛的社会交往,不仅可以健脑健心,而且还能够耳聪目明,信息灵通。因为尽可能地同身边的人交朋友,就会使你的精神愉悦起来;在我们的朋友中,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我们取之不尽的财富,尤其对那些愿意动动手,写点东西的人来说,更有其用之不竭的丰富素材。
黑格尔说过这样的话:老年人和小孩一样会说火是烫手的,但实际感受却不同。老年人观察问题、认识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视角,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就是要千方百计了地去关心和了解社会上每日每时人和事,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同形形色色的人交朋友,思考的触角要伸向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积累和丰富自己社会与文化的知识宝库。
好朋友是你了解外部世界的桥梁,也是你不断完善自己的标尺,一个人自己闷头学习,而不接触外部环境,好比“闭门造车”显然是行不通的。只有与朋友共同学习,相互切磋,广纳雅言,才能弥补自身的缺憾,并获得更多的知识。《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意思是说,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古今中外许多善于读书治学并且成大器者,大都十分重视结交学友,并在经常讨论与交流中获益。
从我个人的体会看,就曾有过受教于朋友帮助的经历。有一次,一位基层通讯员到报社送来一篇评论稿,主要是针砭乘务员轻视服务工作的,认为自己成天侍候人,低气,是“下九流”,看见熟人抬不起头来。我看完稿件随口问了她一句:“你知道什么是‘下九流’吗?”她沉思片刻,说:“反正侍候人的别人都说是‘下九流’。”紧接着她反问我一句:“那你知道吗?”我说:“在我的记忆中,好像有这样几句话:‘一打狗,二偷油,三修脚,四剃头,五管家,六丫头,七娼、八戏,九吹手。”我话音刚落,他又追问了一句:“那么什么是‘三教’,什么是‘上九流’和‘中九流“呢?我不由得汗颜,实在答不上来了,摇了摇头说:“这我可真的不知道了。”
通讯员离开后,我一直觉得很不是滋味儿,晚上回到家后,便翻开《辞海》《辞源》查阅起来,结果“三教”很快查出来了,可是“上九流”、“中九流”却说什么也寻找不到答案了。几年之后,我到凤上线水害现场采访,在帐蓬里遇到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酒桌上我提起了三教九流的问题,想不到,我这位朋友竟连珠炮地给我说了一遍,当时,我喜形于色,马上拿出采访本,记在本子上。心里琢磨,可算找到“它”了,“三教九流”是这样表述的:
三教:儒教、释教和道教。上九流为: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员外六流客,七烧八当九庄田;中九流为:一流举子二流医,三流风鉴四流批,五流丹青六流工,七僧八道九琴棋;下九流为:一修脚,二剃头,三从四班五抹油,六把七娼八戏九吹手。这一段话,当然是封建社会的糟粕,但作为文史的爱好者,了解“它”还是有必要的。这对我来说,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几年前的谜团解开了,我感到非常的高兴,同时,我愈加深信一个道理:就是“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出类拔萃之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之人。
老年人一定要培养一种和各种人接近、交往的本质和本领,要善于与人打交道,交朋友,使他们乐于跟我们谈心交心,说真话,在此过程中,要使同你接近、交往的人感到你是平易近人的,是诚实可靠,能加以信赖的人,只有这样,你才能通过身边的朋友获得更多的知识,给你自己的晚年生活带来更多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