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70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常怀龙纪实文学——“知青往事”《原错》第二章

[复制链接]

79

主题

101

帖子

32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4 19:53: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自序】
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我童年时代的解放初期,中国只有四亿多人口。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大约已有6亿人口。当时社会尚未两极分化,还没有贪官污吏,没有盗贼娼妓。诗人毛泽东曾称其为“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其实历史上的“舜尧”时期中国还只是奴隶社会。但当时就已出现《易经》《黄帝内经》《山海经》《诗经》《道德经》了,且尚未“礼崩乐坏”。据说中国史前文化里并没有宗教或律法,但民风淳朴,社会秩序井然,画地即可为牢。不知是不是真的那样?为什麽当时的社会秩序会是那样?而后来的社会秩序完全不一样呢?我始终搞不懂也弄不明白,到死也不可能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
1958---1962年】
1956年到1961年在滨海市上小学。当时的滨海市区:“总路线万岁!大跃进万岁!人民公社万岁!”的巨幅大红布条横贯闹市街面。“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标语口号贴满大街小巷。
人们身上的衣服破旧不堪,多数打着补丁。街上任何食品和生活物质均极其匮乏。但凭票排队购买供应物质的场面井然有序。人力小板车、三轮车、挑担的货郎、卖油柑糖葫芦的、磨剪子菜刀的、补锅的、补雨伞的、卖麦芽糖的、卖茯苓糕的小商贩安详淡定,慢条斯理地遍布各个角落...
当时滨海市最繁华商业街只有两条,那就是从30年代开始就已经很热闹的三民路和著名的共和路。当时这两条路上有布店、裁缝店、木屐店、食杂店、米店、茶叶店、煤炭店、酱瓜店、坊间说书场、当铺、旧衣服收购销售店、小茶馆、老虎灶、小人书摊、附近还有剧场、电影院...
【闪回2016年  冷清的三民路、噪杂、拥挤、脏乱、破落不堪的共和路】
这两条狭窄的老街迄今还在,但早已洗尽铅华,渐渐变成这个新兴的现代化城市中藏匿在高楼大厦背后阴影里的贫民窟了。
滨海市老市区里至今还住着大约二十万年近古稀的共和国同龄人、老知青以及尚未全部被拆迁到郊外廉租房里的老市民和他们的后代。
全国各地此类城市的原住民仅占现在每个城市人口大约十分之一。这些老市民们多数人成了当代中国社会里不知不觉中被悄悄边沿化了的弱势群体.我家六个兄弟姐妹和六家人的后代,一直都是滨海市这个中等城市里买不起商品房,还住在老街小巷的贫民。
【闪回:1958---1962年】
当时三民路和共和路这两条相邻而又平行的商业街尽头的海滨码头特别热闹;入夜,熙熙攘攘的地摊上,总有挂起汽灯打拳头卖狗皮膏药和卖蛔虫药的、有耍猴戏的、有当街卖唱的艺人、有一堆堆在街边巷口摇着蒲扇纳凉的小市民...
五十年代末的南方农村:村村都有“人民公社万岁!”的巨幅标语。到处都是生产队集体劳动的场面:修水库、夯堤坝、除草,收割的田野、赶牛车纳公粮、犁田地、挑担子...池塘边的捣衣女、一路谈笑风生的赶集的村姑、水稻田边踩水车的场面、红砖红瓦小四合院、鸡鸣狗吠、鹅叫牛哞;好一派“四海无闲田”的太平景象;春夏季节里,田野上的庄稼一片绿油油,秋天里稻米成熟了,到处一片金灿灿...
【闪回:2016年 旅游胜地滨海市风景区 这里平均每天有10万来自全国的游客】
当时那6亿人口除了小孩,多数成人现今已经作古了。现在的13亿人多数是那6亿人口的后代。中国已经不是当时的那个中国了,人民也已经不是当时的那些人民了。但《原错》所要诉说的,却是那个只有6亿人口的新中国“共和国同龄人”,“上山下乡知青”年轻时代所经历的真实故事。
现在的年轻人或许会问: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社会已经飞速发展了,时代变迁很正常,干嘛非要为上一代人留下什么文字记载?拍什么电影呢?历史老人的声音简直就像是秋虫的哀鸣,谁有耐烦细听你们过去那点陈年烂芝麻的小事破事?
但我在想:历史长河流经的轨迹是永不重复的。每代人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代人的命运都会留下不同时代的历史的履痕。我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也是曾经“上山下乡”的“知青”,如实记录我们这代人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里的真实阅历,并留下有研究价值的铁证,是一代知青对历史、对社会、对后代义不容辞的责任。
虽说是“百思无解命运事,万言难尽世间情”。虽然近百年来中国社会问题太复杂了,社会发展变迁太大了。谁能说得清什么呢?虽然我不会写小说更不善于编故事,我怎么说呢?我只请允许我把个人毕生的心路历程和现实经历,毫不掩饰也毫不添枝加叶地全部展现给读者。希望读者能从中获得“管中窥豹”之阅读效果,引发对这段历史某些深层次的文化思考。
1)
辛苦遭逢取一经   身世漂摇雨打萍
我的童年)
【时间:1918---1952年  地点:马来亚安顺地区】
名门望族由盛转衰被称为“家道中落”。穷苦百姓的家庭本来就像水中浮萍,只能随应时代风云变幻和历史浪潮动荡,任凭雨打风吹,始终漂流零落。
文天祥的“辛苦遭逢取一经”恰是我毕生心路历程和命运结局的缩影。“身世漂摇雨打萍”恰是我全部现实遭遇的真实写照。
民国期间,我祖父从故乡滨海市郊外的农村随同难民潮漂洋过海到马来西亚讨生活。1958年客死南洋。父亲从小在祖父小小的自行车修理店里帮衬。
母亲娘家的祖籍地也是滨海市附近的农村,母亲1926年出生于马来亚安顺一个贫困的侨工家庭。1942年日据时期她才16岁,外公莫名其妙地失踪后不久,外婆也得霍乱病死了。因孤苦伶仃,就稀里糊涂地嫁给了隔壁邻居的我父亲了。
当时父亲也才21岁,是马共地下党员。在接连生下了我大姐二姐后不久的1947年底,经常在乡下打游击的父亲悄悄把母亲和两个姐姐藏匿在一个偏远的“深山巴”里,母亲从此远离了安顺的城市生活。
“新家”安置在人烟稀少的原始热带雨林边沿的一间当地土著称之为“阿答厝”的破旧简陋小木屋里。小村庄除了寥寥三四户当地土著以外,周围有许多野生的大象、从容出没的懒洋洋的大蟒蛇、木屋前后有许多大树、树上有许多猴子...
22岁的母亲怀着我,挺着大肚子、和5岁的大姐、2岁的二姐,在深山里过着极其艰难的自生自灭的生活。
1948年3月20日深夜,我就出生在那间“阿答厝”里。据说我出生时的姿势是“菩萨降世”,所以“倒踩莲花”;是脚先出来,头再出来的极其危险的大难产,差点要了母亲的命。母亲是自己单独一人在小木屋里昏黯的小煤油灯下经历了难产的鬼门关,最后还是亲口咬断脐带才生下了我。
我出生后都一个月了,父亲还在到处打游击。就在我满月的那天晚上,父亲不知怎么得知生了个儿子的消息,悄悄潜回家里才一会儿,刚刚抱起我还没来得及看清楚,小木屋就被包围了。
父亲被捕后受尽严刑拷打,一直关押到1949年中国临解放,马来亚政府才在他背上烙了个“驱逐出境”的钢印把他遣送回中国。并永远不允许他再回马来亚。
自从父亲被捕后,也就是从我满月那天开始,从小患有先天性哮喘病的22岁的母亲便带着两个姐姐和我,在马来亚原始热带雨林里经历了长达五年的自生自灭。这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的母亲来说,是多么难以想象的生存劫难!
母亲生前曾经多次告诉过我,我8个月大的时候,家还住在马来亚深山老林的那间小木屋里。门口有棵大樟树,树上有一大群猴子。那天我在屋里睡觉,小木屋的窗户用一根木棍撑开着,母亲到邻居串门。才刚和邻居聊了一会儿,那群猴子就从窗户爬进屋里,把我抱到树上去了。
猴子们在树上把我像篮球一样传来传去,母亲急得大哭大叫!幸亏后来村里的土著们拿出了很多棉被,大家跑到树下把棉被撑开,一些人拼命敲锣叫喊,猴子吓得哇哇乱叫,最后才把我给扔了下来,刚好扔在棉被上...
谁小时候会有我这么特殊的经历?虽然当时我还没有记忆,但我相信当时一定受到了严重惊吓,并相信一切有形的经历,都会造成某些无形的后果。
长大以后我知道一切原因的前面都有无数原因,一切结果都是后面所有结果的原因。知道一切现象的发生都是合乎逻辑亦即必然的过程。知道每个人都是在有既定结论的处境下生活着的,除非他具备天才的思想和超脱命运轨道的特殊智慧和能力。
我当然完全不具备,所以我一生恰如著名诗人舒婷在《也许》中所说的那样:“也许道路开始就错了,结果还是错。”
我相信人一生下来就有“原错”与“原罪”。相信每个人的天性、贤愚、善恶、思想、价值取向、道德品格、个人命运,无不深受遗传基因、早期教育以及生存环境的深刻影响。
虽然童年时代我们多数人并不知道命运为何物,更无法看清什么叫社会。但多年以后,当我们已经远离了那段故事,成了回忆者,便会比当时明白了许多。任何人回忆起童年的往事,都会有恍如隔世的感慨,就像我现在这样。
但要看清自己一生的现实道路和心路历程是怎么走过来才形成今天如此这般的状态,就必须回头把自己的经历重新回忆梳理一遍,并弄明白一系列过程之间的因果关系。
回忆是必要的,回忆未必只是恋旧,也未必说明人已经衰老。回忆是为了弄明白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因为活要活得明白,死也要死得明白。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每日18点更新)。。。。。。。

苟利国家生死与,岂因祸福避驱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沙发
发表于 2017-6-5 08:34:47 | 只看该作者
生在马来深山间,
曾被儿子抢去玩,
父亲被捕母艰难,
自幼遭难多危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540
板凳
发表于 2017-6-6 08:56: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17-6-6 08:57 编辑

苦难的童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101

帖子

32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8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21:34:16 | 只看该作者
我是常怀龙,是下乡13年的厦门老知青。在此谨以这首拙诗,表达我非常感谢中国知青网所有支持新手上路的版主和网友们对我的热情扶持!   
            《遍地英雄下夕烟》
             -----中国知青群体掠影----  
                              常怀龙                        

苦海咸涩、惊涛荡涤。高空总是、风云诡异。
谁曾相依为命、抱团披沥、整个时代、悲壮风雨?

最令齐心在意、患难青春岁月、群体共同穿越、人生雪山草地。
迄今聚首常促膝、天下知青本一家、命定就是亲兄弟!

耿耿于怀说经历;俺们今生谁愿意?
忍看“风流终被雨打风吹去”!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著书立说、告诉后代。文化活动、多行善举。

悲且壮哉!遍地英雄下夕烟。
即任残阳已西下、暮色苍茫中、晚景渐凄迷。
我辈依旧、满怀理想、团团心结;情切切、长依依....
苟利国家生死与,岂因祸福避驱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32

帖子

21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8
QQ
5#
发表于 2017-6-11 23:12:31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明晚再读其他的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主题

6308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601
6#
发表于 2017-6-14 15:59:14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佳作,感慨万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12-16 03:36 , Processed in 0.228013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