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知青角一个战友,给我四个烤鸡蛋。回家热了后打开,见到烤糊的蛋体,突然想起了几十年前的兵团往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云南兵团,每年都要上山开荒,为了“大力发展橡胶”,各师、团、营都接到开荒的任务,要在山上砍掉树木,挖成梯田,种成橡胶林。那时,供应匮乏,连队养的猪、牛,解决不了大家的需要。正好缅甸那边“比朗”(大嫂)挑来大量的“海鸭蛋”,弥补了我们的需要。
我们在山上,没有房子,除了住景颇族的牛棚外,就是住自己搭的小棚子。那是砍几根小树做支架,再砍几根当横梁,用带叶子的树枝当顶棚,简易的房子就搭好了。棚子里在支上树枝做的通铺,三五个人就有住处了。
那时,开荒是有定额的,每人每天开六空,就是挖进去一米八、水平挖六米,算“一空”,中间再挖一个树坑,下口直径、深度、上口直径分别为60X70X80厘米,每个人每天任务是六空。缓坡还好,挖的土方少一点、遇到陡坡那工程量就大了。分任务时,要一个男生带两个女生,三个人的任务要加在一起计算。我是“文书”带着“卫生员”和后勤班的副班长,三个人一组。每天是天亮就上山,天黑才能完成任务。说远了,那时,我们对“海鸭蛋”没有概念,只觉得就是鸭蛋,纷纷掏钱购买,价格有时是1元钱15个,后来因为争抢我们这些年轻人的生意,降到了1元钱17个、18个,还用人买到了20个。可见那时的1元钱多之前。前年,我去广西北海,见到了大批的“海鸭蛋”,才知道沿海有那麽多的海鸟,能收获那么多的“海鸭蛋”。我们的棚子里住了五个人,每个人都买了不少“海鸭蛋”,大铺下面放了几脸盆。临时厨房每天也卖煎蛋饼,两个鸭蛋一份,我打饭时,就打八两饭、四个蛋饼,就着早饭剩的酸豆角,凑合着吃午饭。到了收工,洗了澡,吃了晚饭,全连年轻人,就点起了几堆篝火,一起聊天、唱歌,不知是谁,发明了,将鸭蛋埋在火堆的碳灰里,把鸭蛋烤熟,大家吃了以后,纷纷效仿,这下子就热闹了,鸭蛋埋的深的还好,埋的浅的,烤一会儿,就会炸开,只见一个一个火堆,一会儿,这边“嘭”的一声、一会儿那边“嘭”的一声,爆炸声此起彼伏,一声爆炸,一片笑声。大山里的夜晚充满了欢声笑语。
那时,苦吗?是苦!累吗?是累!早上一件蓝制服,中午已经湿透了,吃饭时拿回来,搭在铁丝上,下午收工回来,就已经晒硬了,从铁丝上取下来,竖着一放,就立在那里了,围在篝火旁边,手里要把制服揉软,有时回搓出盐粒来,掉到篝火里,炸出一朵朵火化。也是年轻,不管多累,睡一觉,第二天照旧高高兴兴的扛着锄头上山了。说到锄头,我们用的是缅甸?泰国?出的“山羊”牌,24公分长15公分宽,我们是星期天换好,不到星期六就只剩下4--5公分的锄子头儿了。新锄头刃不快,用上一天,就跟刀一样了,十公分以下的小树,只要一锄,肯定削的平平的断掉。
光阴荏苒,转眼五十多年过去了。当年开荒、种植的胶树,也该更新换代了,当年的同事也剩下不了多少了。但当时那种欢笑、打闹、歌声、……隐约还能感觉到……
2023年5月4日青年节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