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1269|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菱 乡 琐 忆

[复制链接]

51

主题

145

帖子

73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3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1 06:53: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雷午寨主 于 2015-4-4 11:01 编辑

       菱角古书上又称为芰。属于一年生蔓性水生草本植物。明代李自珍写的《本草纲目》中称:菱角食能消暑解热除烦止渴, 熟食能益气健脾祛疾强身。 早在古越时期,会稽先人便已在镜湖四周的湖泊开始种菱。这儿湖泊众多,河汊湿地遍布连通,这儿自古就是种植芰荷的上佳之处,每当春夏秋季节,菱塘便和莲荷、茭白、芦苇、岸柳构成了一幅天然的水乡画卷。全唐诗中,后人至今可以见1200多年前,孟郊张籍等唐代诗人,游镜湖咏菱荷的诗篇。
                                                                                 

        
当年镜湖边素有盛名的''清甸湖大菱''''澄湾大菱'',几乎都是长着四角,果实丰滿肉身似元宝状的''大白背''与水红菱。由于所处水面都是活水,肉也特别鮮洁可口。在粮食困难''瓜菜代''的年代,煮熟的菱角,与聊以充饥果腹的狼基草根柴籽豆腐等相比,简直是一种上佳的美食。民间将它单独或分别与猪肉、豆腐、咸菜等为伍烹饪,一直是水乡传统的美食,亦是我之所好。

       从未见过菱塘壮观景色的我,上世纪60年代末那年10月,与10多名知青朋友,被送去镜湖边的那个小村插队落户那天,在机帆船哒哒轰鸣声中,见到的沿湖河汊中无边无际遍是翠绿色的菱塘,顿时间又有了一絲意外的惊喜。因为,从此可以不再为吃新鲜菱角发愁了。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亲身经历的那些严酷事实却告诉我:菱角固然好吃,但种菱,却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好玩。


                                                      
       种菱,不仅是技术活,还是个体力活。每年秋天,当菱角收获季节,由队里经验丰富的老农民负责选好菱籽(种)。在大堆菱角中,选择菱形饱满、充实、皮硬、无虫害的作菱籽。这看起来简单,其实富有技术含量的活。队里专门由任技术员的大狗公公等几个人担任,青年农民与我们知青,最多也只能充当下手。将选好的菱籽洗净,倒入七石缸内。上面盖上菱叶,到时备用。为保证出芽率,中间还须换水。利用冬闲或雨雪天,在小队间搓好围菱塘一捆捆的稻草绳。事先从供销社农资店购买好用于菱塘四面打桩,与插种菱秧所需粗细不同的毛竹与淡竹。

       育菱秧,一点不比水稻育秧轻松。春分前夕,疏松、平整好一畦畦的水田,施以基肥,做好秧田。隨即将菱籽,均匀地铺撒于菱秧田上,灌上一寸左右高的田水,促其发芽。期间,还得施一些追肥,派一些象保根这类病弱者与小孩在秧田四周巡视,防止鸡鸭鹅的侵扰。菱籽发芽后,菱角背部便会长出一缕缕翠绿色水草似的须状菱秧,长到一米多时,便可起秧。

   
        菱塘,须设在水深五六尺左右的湖中。为防偷摘与毁坏,离岸须一定距离,并预留出船只通行的航路。届时,由''天话''队长亲自指挥,用毛竹在水中打下桩,四周用粗草绳围起固定。然后将一缕缕长长的菱秧约8--10株左右扎成一束,有序放置船中。然后去湖里,将一束束菱秧,用细竹杆分别均匀地插入菱塘底泥。


       镜湖四周湖水平稳,水温适度,湖底肥沃,养料充沛,因此不须施肥。但侵袭菱角生长的虫害不少。当菱叶遍布水面时,癞虫蚰虫和叫不上名的虫害,会在菱叶上寄生。因此要及时施药治虫,加强管理。药洒、手捉竹梢打,交替进行。在蚊蝇与飞虫扑面的菱塘上治虫,景况煞是难耐。......


                                                               
           

       暮春时分,乳燕低飞,菱塘生机勃发。菱角的茎与叶,如风筝,似飘萍,接踵从湖底的淤泥里破水而出。在阵阵细雨中,菱叶迅即蔓延成片。翠叶碧水,相映成辉。进入夏季,一朵朵白里透红的菱花,在塘内怒放,蜜蜂、蝴蝶、蜻蜓在菱花边飞舞,恋恋不舍,分享花蕊散发出来的芳馨。农历八月,秋风乍起,菱角已丰滿成熟人们在镜湖翠绿的菱塘里,开始收获果实。望着一只只从水中采摘上的那绿白相间的''大白背''与紫红色的水红菱,偶尔剝一只嫩菱果放入口中,无疑会充满丰收的喜悦。滿目碧翠的菱塘里,一只只采菱小舟齐头并进。在欢声笑语间,偶尔还时不时飘来二三句高亢的绍兴大班,或是莲花落的唱腔,籍以抒发心头的情绪,减轻劳作的疲乏。......

        采菱是很辛苦的劳作。镜湖四周的采菱船与采菱人,不象''下三府''(杭嘉湖)那里女人,坐在腰形菱桶里采菱。这里采菱
都是男爷们,坐在无篷的小划船头,双腿分开,脚沉入水中,低头弯腰在菱塘作业,用手采菱后,甩入船肚里。初次下湖采菱,一天下来,从头颈与到腰椎十分酸痛,双脚已经发白起皺。出于女社员的生理特点考虑,此地不安排妇女去采菱


       湖上风大,双脚成天泡在水中,寒意重重。当在岸上田畈劳作的农民还穿着秋衣时节,采菱者为了保暖,早就穿起了棉衣。......  此时此地,只有身处其境,方会知晓种菱人的不易。至于采菱场景,更没古代
文人骚客那般乘着画舫,在镜湖上, 游湖赏景饮酒斗诗笔下生花的咏菱诗词曲赋的悠闲自得与轻松浪漫!

      在实行计划种植的年代,种植菱角,是镜湖沿岸农村,除种植水稻及大小麦蚕豆油菜籽等春花作物外,少有为上头所允许的多种经营项目之一。我所在的村,当年全大队能种菱的水面,除一些作为绿肥的''革命草''留足下航道外,几乎都养殖了菱角。70年代初某年,全村收获的菱角,除分给社员与留足菱种籽外,仅各生产队集体上集市买出的收入有一万多元。为此,那年我根据大队会计老金提供的数据,写过一篇所在大队坚持多种经营,抓好大菱生产报道,而很快为浙江电台所采用。一万多元的集体收入,这个数目,在经济腾飞的时下,自然显得微不足道。但在当年,只卖2分钱一斤菱角的年代,数量需超过50万斤。放在在菱角已买5元左右一斤的今天,将会是一笔250万元价值不菲的巨款。


                                                                     

       岁月荏苒。改革开放几十年,如今的镜湖四周,经济发展,农民富足。为了改善水质,畅通航道,除了一些池塘
河汊与田里大棚种植,当年湖畔一望无际翠绿色的菱塘,已不复存在。但每当菱角上市时节,当年镜湖菱乡的壮观景色,与生产队里戴着乌毡帽的老农们,在那蜻蜓盘旋,满目翠绿的菱塘,坐在小划船头在湖中采菱的往事,仍会浮现在脑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1

主题

4132

帖子

1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7307
沙发
发表于 2015-4-3 20:27:41 | 只看该作者
    都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看了镜湖客的介绍,才种菱角就更辛苦了。光阴荏苒,几十年过去了,当年植菱的艰辛依然历历在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928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245
板凳
发表于 2015-4-3 21:50:11 | 只看该作者
童年在北京时,雾梦非常喜欢吃菱角。从来没有去想过菱角是如何种植采摘。拜读了楼主的贴文,真是受益匪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145

帖子

73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33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4-4 06:57:52 | 只看该作者
雾梦 发表于 2015-4-3 21:50
童年在北京时,雾梦非常喜欢吃菱角。从来没有去想过菱角是如何种植采摘。拜读了楼主的贴文,真是受益匪浅~  ...

谢谢!与您同样,我从小也很爱吃菱角,但从未想过它的来之不易。''菱角好吃种菱难''----这是下乡后的体会。就象对待那句''一粥一饭当来之不易''的古训那样,只有下乡当了农民后,才有了真实的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073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7034
QQ
5#
发表于 2015-4-4 10:40: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镜湖客 发表于 2015-4-4 06:57
谢谢!与您同样,我从小也很爱吃菱角,但从未想过它的来之不易。''菱角好吃种菱难''----这是下乡后的体会 ...

谢谢上次您带的菱角。想不到还是有故事的东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145

帖子

73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33
6#
 楼主| 发表于 2015-4-4 17:54: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镜湖客 于 2015-4-4 17:56 编辑
飞宇 发表于 2015-4-4 10:40
谢谢上次您带的菱角。想不到还是有故事的东东⋯

谢谢飞宇!去年夏天锡盟之行,记得有句歌词:与你一起看草原,因为我们今生有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11-22 18:05 , Processed in 0.111007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