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雁入青云 于 2016-6-4 13:51 编辑
返城之时系知青岁月 作者:赵振岱 朋友给雁入青云讲述了一个尘封的故事。 就在前些天的日子里,偶遇当年江家屯公社知青办主任党忠孝同志。 宣化的六月天,风和日丽。 6月的一天,在宣化人民公园里,老知青王海芝偶遇同在宣化县江家屯公社古树营村插队的知青迟桂英,二人回忆往事,述说今昔。 恰在此时,又碰到了当年在江家屯公社担任知青办主任的党忠孝同志。 话题很快转到了对电视剧《知青》的评论上,作为同样关心知青的党忠孝,首先问起了大家对电视剧看法。 知青领导、老知青的思绪跨越时空又回到了那个知青时代。 在四十年前,三十多岁老大学生的党忠孝在宣化县江家屯公社担任知青办主任;十六岁的知青王海芝和迟桂英来到了古树营大队插队落户。 王海芝、迟桂英、李荣华是老三届中的老初一,1965年在宣化四中读初中一年级,1968年初中毕业。 然而,在1966年6月文革开始以后,学校停课了。初二、初三的时间卷入了文革。 那是1968年底,宣化四中的68届初高中毕业生一个不能少的上山下乡了,到农村插队落户去。 那年老初一的同学大多刚满十六岁,老高一的同学大多十九岁。 1969年2月,知青们来到了宣化县江家屯公社古树营大队插队落户。王海芝记得自己是3月5日到了古树营村的。 老初中一年级的同学王海芝、迟桂英、李荣华分配到了第七小队。老高中一年级的同学张玉兰、闫春梅、李素轩、赵红松、杜玉计也分配到了第七小队。 当时大队来不及给知青们盖住房,大队给知青号房子,知青们分散在社员家暂住。 刚到农村的时候,大队在大队部院里给知青们成立了一个临时知青食堂,大队委派社员给知青做饭。过了一些日子,知青食堂解散了。 知青们自由组合了生活互助组,自己在所住的房东家的锅灶做饭。 张玉兰、闫春梅、李素轩住在社员梁胜贵家,他是生产队的保管员。张玉兰、闫春梅、李素轩、赵红松几个高中同学为一个知青生活互助小组,以房东梁胜贵家为中心。 王海芝、迟桂英、李荣华她们三个初中同学组成了一个知青生活互助小组。 …… 这些日子,央视热播电视剧《知青》,大家的话题自然而然进入了知青的话题。 大家谈起了近日央视播出的电视剧《知青》。 党忠孝问起大家看了以后的感受。 王海芝说到,看了电视剧《知青》,打开了尘封的记忆,像打翻了五味瓶,个中的酸、甜、苦、辣、咸,值得我们慢慢回味。 王海芝想起了自己坎坷返城的心酸之旅。 回想起当年自己因病返城被阻挠,王海芝说到,那年,自己向母校宣化四中,提出了因病申请返城的报告。几经周折,送宣化区、张家口市、宣化县、江家屯乡的知青办均批复准予返城了。 王海芝到了江家屯公社办理了正式返城手续以后,回到了古树营大队。 王海芝和七小队队长、指导员说:我的返城批下来了,和小队说一下,我要回宣化城了。 然而,七小队岳指导员马上说:不能走,小队还没有在申请表上盖章呢。 王海芝又返回到公社,公社知青办靳建英说:返城的表上没有小队签署意见的地方。小队既然提出要看,那么,你拿上审批表,别给他,你拿着,让他们看一下。 王海芝说:拿着审批表又回到古树营大队,找到了七小队干部,让他们看了看,他们这才放我走。 在返城的时候,还想卡我、阻拦我和出难题。 这件事对我们知青伤害很大。 这件事对当时只有十六岁多一点的初中知青同学伤害很大。 真是不堪回首。 由电视剧《知青》唤起的知青个体尘封的岁月,充满了艰辛和困惑,也拌有欢乐和清醒。 回想到那个知青岁月,每个知青的经历、处境、遭遇等均不相同。 是属于激情燃烧,还是属于蹉跎岁月;是不堪回首,还是梦回插队;是知青岁月的受益者,还是知青时代的牺牲者。 这一切一切都不是重要的了。 重要的是知青从历史走来,走到了现在,或在职、或下岗、或退休,或…… 正如老知青王海芝评论道:是金子总会发光,诚然我们是牺牲品,但有失也会有得,我们在做出牺牲的同时也有难得的收获。 知青时代好似凤凰涅盘、浴火重生的时代。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激情燃烧的时代,在那里是蹉跎的岁月,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 本文根据知青王海芝叙述整理和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