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满祥 于 2016-9-1 20:12 编辑
聚 会 随 想
32团20连 作者王满祥
20连的北京知青,每年不知要举办大大小小多少次战友聚会。尽管每次聚会的时间、地点、内容、名称有所不同。但是,都特别受欢迎。
新春团拜会,是连队众多聚会之一。战友们更是把它视为盛大的节日。它也是出席人员最为集中,欢聚气氛最为热烈的日子。所以,大家都非常重视它,殷切期盼它!
仔细想来,而今之所以战友们能够亲亲热热地在一起相聚,我认为是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吧!那就是“三有”。
“三有”:有缘、有情、有幸。
‘有缘’。在当年,由于历史的机缘,使我们这些16—19岁满腔热血、意气风发的各地城市青少年,走到了一起。共同踏上了北大荒这块肥沃的黑土地,走进了马鞍山,成为20连的一名兵团战士。我认为,这是我们能够不断进行团聚,最为重要的客观历史基础。
有人说,“兵团,从来不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它们是一代人对青春的一次特殊告白。”① 这也正向一首歌中所唱到的那样:“在你的江河里,有我的血液。在你的果实里,有我的生命。”② 这无非是对广大知青与那片黑土地,生死相依关系,最为经典的诠释与描绘。
‘有情’。那是因为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牢牢地植根着一个“知青”的情结,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激荡着浓浓战友的情愫……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管世态如何风云变幻,也不管世人对那场知青运动,以及整个知青的命运,如何进行评价。然而,北大荒那段日子,是我们广大知青,人生最为难忘的经历,它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真实历史,是我们广大知青,所亲身体验过的实实在在的艰苦生活。
历史赋予我们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知青”。所谓“知青”,它是“特殊年代,特殊的人!特殊的群体,特殊的魂!特殊的经历。特殊的情!特殊的欢乐,特殊的名——知青!”③ 在那个时代,我们经过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艰难岁月。这段岁月,使我们建立起了两小无猜的亲密关系,叫“战友”。“战友,是一种别样的情,有永远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旧,道不尽的喜悦,说不清的感觉,诉不完的忧愁。”④
战友们多年来所凝聚的身厚情感,是促使我们大家热心团聚,强大的内在动力。
‘有幸’。是因为在我们身边,活跃着那么多极为热心,并钟情于为大家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其中,包括连队知青志愿者委员会成员,摄影组成员,视频编辑、信息发布成员,活动筹备组成员,文艺小分队成员,以及会务组的成员等。这正是保障我们大家,能够不断举行一系列活动的有利条件与关键所在。
过去,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曲折,…跨过了太多的沟坎,…承担了太多的责任义务,…饱尝了太多的苦难,一生付出却不求回报,一生劳累却毫无怨言,…在(知青)的人生字典里,没有索取,只有奉献……” ⑤
而今,我们大家每次都如此兴奋的来团聚,每当大家欢聚在一起时,都会非常亢奋。因为,战友们通过参加这些聚会,总能从中获得不尽的快乐,总会给大家带来许多珍贵的记忆,以及使大家对未来充满更加美好的憧憬……
注释:
①《那片地,那些人,那般青春!》来源是红色边疆荒友家园;
②《北大荒之歌》的歌词;
③《知青》诗作者 孟繁贵
④《战友送》此诗由蓝桥提供;
⑤《孩子,我想对你说》诗作者李德良。
2016年2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