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2560|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知眚在延安的贡献(一)

[复制链接]

14

主题

162

帖子

10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8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7 13:4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延安地区县委书记对知青的回忆
时间:2013-05-27 来源:新浪博客
北京知青为延安地区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近三万北京知青到延安插队,使延安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北京知青带来了不同于当地的言论,思想,做法,像一股强劲的春风,把中国首善之地北京的文化思想,风俗习惯迅速传播到陕北的每一块土地。

       雷增寿是1972年12月从陕西省委组织部调到陕北延川县委的。当时的省委书记李瑞山说,陕北基层缺干部。于是,在富裕的关中地区生活和成长,在省城西安工作的雷增寿就服从组织的需要到延川县委担任副书记。那时的延川县很小很穷,五分钟就从城东走到城西,窑洞顶上的大片荒草在寒风中摇曳,全县只有一个显得很寒酸的小饭店,没有大城市常见的公共汽车,县委只有一辆小车。五个县常委兼职各种工作,雷增寿是省委派下来的专职副书记。

       当时的县委书记是申昜,与申昜搭班子让雷增寿学到了许多东西。他十分好学,18岁入党,大荔师范提前毕业进入大荔县委组织部工作,60年调到县委研究室,跟着县委书记下乡调研,写了一本有价值的调查报告,被调入省委组织部,有了更大的锻炼平台。他为省委许多重要的会议写简报,代表省委到基层做调研,20多岁的雷增寿能吃苦也能干,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熟悉了机关工作和党委工作,能在基层扎下去与群众同甘共苦,受到了群众的拥护。由于熟悉情况,他的写的材料内容翔实,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实事求是,得到当时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习仲凯的赞赏,将其材料常常通报全省。派这样一个成熟的干部到延川,会用一股子拼命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完成各项任务的。

       县委副书记分管行政,知青和妇联工作。那时到延川插队的北京知青已经经过了3年多的锻炼,在老书记申昜的领导之下,他们不仅习惯了在延川的生活,还出现了一批出类拔萃的先进人物。申昜是工农干部,朴实,踏实,深入群众,平易近人。他特别关心这一批从北京到延川插队的知识青年,他理解北京知青,支持他们对当地的建设各种想法。老书记常说,这批孩子远离父母,从优越的首都北京到条件艰苦的陕北插队,肯定会有许多困难和矛盾,我们要多了解他们,多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支持他们的正确做法,让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一. 县委支持下的赤脚医生先进典型
       申昜书记领导下的延川县知青工作抓的有声有色,那里出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北京知青,孙立哲是全省最著名的北京知青,丁爱笛是第二号人物。雷增寿上任不久带孙立哲和丁爱笛两人参加省上召开的知青会议,两人都做了发言。从延川到西安,除了开会之外,县上还希望给这两个先进典型更多的一些支持,就问孙立哲,你还需要什么?孙立哲当时是全国著名的赤脚医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了四门外语,他在农村一边行医,一边继续自学。孙立哲说,他希望得到一些医学专业的外文书籍。于是,雷增寿就让他自己在西安南大街的外文书店选择了他所需要的专业外语书籍,县政府知青办为这600多元的书籍付了款。这事一笔巨大的开支,当时县委副书记只有行政22级,每月工资58元,而孙立哲一次购买的专业书相当于县委副书记10个多月的工资,但是为了孙立哲的成长,知青办给予了应有的支持。

       孙立哲用针灸治好了老乡的病,成了远在延川贫瘠山庄的“神医”。老乡们纷纷找孙立哲看病,他自学医学,掏钱买药给老乡治病,有求必应,使当时缺医少药的农民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北京知青在农村做赤脚医生,想方设法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得到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中央的肯定。他所在的延川县关庄公社的关家庄建立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窑洞合作医疗社,北京支援了知青办的这个农村医疗单位,当地财政帮助他们不断地完善各种医疗设备,从北京来的知青不断加入其中;很快就把关家庄合作医疗社建设得很有规模。那是一个比县医院小,比地段医院大的乡间小型医院,成为了当时农村医疗体系的模范单位,前来求医的农民翻山越岭,数不胜数。

       对于这样自学成才的赤脚医生是否合乎规范,当时也有很多质疑。延川地属延安地区,延安地区是当年毛主席领导的革命圣地,党中央在此工作生活了13年,不仅培养了大量的革命干部,而且形成了一些特殊的人文景观。共产党的宗旨,共产党的传统和理念深深扎根在人民心间。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会得到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对待前所未有的新生事物,县委领导一贯的原则是实事求是,书记申昜不断地给县委各常委介绍孙立哲的事迹,让他们了解赤脚医生的工作情况。孙立哲走遍山乡为老乡送医送药的事迹感动了县委常委,他和他的医疗组在永平公社做手术时常委们都到了场。看到孙立哲认真周到地为老乡治病,看到他的手术和治疗效果,县委常委们都心服口服。经过专家的鉴定,县委认为他的手术仅次于县医院的水平。
前排右五起是县委副书记雷增寿、全国著名的外科专家黄家驷和赤脚医生孙立哲等人在关家庄大队合作医疗站前的合影(靳之林 摄)
       孙立哲的事迹轰动全国。全国著名的外科专家黄家驷也率队到关家庄合作医疗社考察孙立哲的外科手术,在手术过程中,由于电力不足,他亲自为孙立哲打手电,经过他的考察和鉴定,他认为孙立哲的手术水平已经达到外科住院医的水平。在关家庄的日子里,这位著名的外科专家不但和年仅22岁的孙立哲成了忘年交,而且邀请他参加黄家驷主编的《外科学》中担任编委。

       在延川的岁月里,孙立哲用无私的精神服务于农民:看小病从来不要钱,从不外推上门求医的病人,他尽所有的力量努力救治患者的行医态度得到县委充分肯定,大力支持。对于这样自学成才的北京知青,很多医生不服气,他们毕业于正规的医学院,有严格训练过的技术,他们看不起土窑洞里成长起来的“土医生”。县委说,他们的确技术不错,但他们只待在城市大医院里不下来,广大农民看病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山高路远,救治不及时,许多患者死在送医院的山路上。孙立哲送医送药,为老乡们竭尽全力,在偏远山区第一次建立了比较正规的医疗单位,由于这批致力于乡村医疗建设的北京知青存在,解决了农民看病的大问题。

       县委对孙立哲的支持,是对北京知青为陕北农民服务的肯定,弘扬了北京知青的“以知识服务于广大农民的志向”,通过这个典型,极大地推动了全县的农村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提高了知青社会服务意识的自觉性,在北京知青里形成了良好的风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5
沙发
发表于 2016-12-18 08:58:12 | 只看该作者
知青从京赴延安,
县委书记笑开颜,
扶持知青做大事,
突出事迹力支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75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0907
QQ
板凳
发表于 2016-12-18 21:11: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我老伴把一条胳膊都贡献给伟大的延安建设了!打那以后就再没有延安的哪位官长能记得这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62

帖子

10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84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9 12:03:26 | 只看该作者
党项人 发表于 2016-12-18 21:11
我老伴把一条胳膊都贡献给伟大的延安建设了!打那以后就再没有延安的哪位官长能记得这事了 ...

当官的是不记得的,同事们还是记得的。相聚时常有人说起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75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0907
QQ
5#
发表于 2016-12-19 13:06:36 | 只看该作者
袁晓忠 发表于 2016-12-19 12:03
当官的是不记得的,同事们还是记得的。相聚时常有人说起呢。

是的是的,老百姓是忘不了的。当官的那只能记得能给他们钱和权的插队知青。那是一个也忘不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6

主题

1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1408
6#
发表于 2016-12-19 20:02:54 | 只看该作者
党项人 发表于 2016-12-19 13:06
是的是的,老百姓是忘不了的。当官的那只能记得能给他们钱和权的插队知青。那是一个也忘不了的! ...

     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干部已经不是毛主席那时候的干部了,当干部的目的也不一样了,您就包涵包涵一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208

帖子

425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52
7#
发表于 2016-12-19 21:59:06 | 只看该作者
说1972年延安只有一个小饭馆是胡扯。我吃过饭的餐馆就5个以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8#
发表于 2016-12-20 11:04:06 | 只看该作者
此一时彼一时,不必计较了。过都过了的事情。就让他们都过去吧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75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0907
QQ
9#
发表于 2016-12-20 14:43: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先乡后城 发表于 2016-12-19 20:02
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干部已经不是毛主席那时候的干部了,当干部的目的也不一样了,您就包涵包涵一 ...

哈哈哈哈!谢谢朋友。这事呀,就是不包涵能怎么着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75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0907
QQ
10#
发表于 2016-12-20 14:45: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石建华 发表于 2016-12-20 11:04
此一时彼一时,不必计较了。过都过了的事情。就让他们都过去吧

谢谢朋友。这事的确不能计较。因为计较也没用。只怪俺不是近平岐山嘛。或者当个部长主任能给延安整大把大把的银子,那就忘不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7-16 03:53 , Processed in 1.279202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