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月映长弓 于 2018-9-14 20:14 编辑
泪 洒 云 溪 谷 作者 月映长弓
岁月蹉跎,时光荏苒。人的一生中,奔波与劳碌如影相随,痛苦与寂寞挥之不去。我们有太多的无奈和烦恼,有太多的伤感和惆怅,有多少往事不堪回首?又有多少记忆如过眼烟云? 一个上山下乡三十多年的女知青,一个弱女子,她的凄婉悲凉的故事,她的心路历程,如寒蝉凄切,似孤雁哀鸣。 我用心和笔写下她的诉说,不禁潸然泪下。 (一)令人难以置信 岁月匆匆,韶华易逝。见到凤菊,是在我们初中同学的聚会上。大家都是五十多年未曾谋面,久别重逢的喜悦,不禁溢于言表。握手、拥抱、嬉笑打闹;聚餐、唱歌、喝点小酒;游山、玩水、合影留念。虽然个个都是华发苍颜、两鬓斑白,却仍然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多多少少都还带着一点年少时顽劣的影子。可是凤菊给人的印象总是畏缩不前、寡言少语,并不开怀的笑容中总是带着淡淡的忧伤,虽然染了头发,却遮掩不住苍老和衰弱。 我们这个班,除了当年考取中专的几个同学外,几乎都有上山下乡的共同经历。我是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又想搜集一些知青的题材。于是,逐一问起每个人下乡的时间,有三、五年七、八年的,有十年多的,还有十五年的。我不禁摇头叹息,十五年那么久,当然是1964年初中毕业时,热血沸腾向董家耕学习,自告奋勇下乡插队落户的那几位了。 大家纷纷谈起自己上山下乡的经历,蹉跎岁月、苦辣酸甜,不免长吁短叹、倾吐苦水。我还以为插队十五年是最长的,可凤菊却摇摇头、一声不吭。我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问她,风菊万般无奈地说:“班长,我单独告诉你吧。过去了的事真的不想再提起。” “凤菊,往事不堪回首,是不是?”我看见她的眼眶里转动着泪花,轻轻说道,“告诉我,跟我说出来,你的心里就释然了。” 我花了许多次时间,听凤菊断断续续地说起她的异乎常人的遭遇:1968年第一批老三届学生上山下乡,身体瘦弱且出身不好的她本想得到些许保护,过早地嫁给了大队民兵营长。没曾想却受尽婆婆白眼、厄运连连,两个儿子接连夭折,她把幼女背在背上到深山小学代课。她不忍离婚抛弃家庭,放弃了大返城机会。坚守中又身患癌症,接着丈夫猝死。三十多年后病退,才一身疲惫返回县城...... 天啦,凤菊的命运、所受的磨难,恐怕全国的知青中也是绝无仅有,写出来有人相信吗?
(二)落难公主 凤菊本该有个幸福的童年和少年,她的祖上是中医世家。浏阳大围山山高林密,珍稀药材众多。解放前她的爷爷在大围山置有田土、房产,办有药材加工厂,在东门镇还开有药店。父亲承袭祖业,家传中医并在浏阳县城开“德昌药号”,坐诊看病并卖药,生意十分兴隆。 父母忙于生意,把哥哥凤山带在身边生活,凤菊则从小放在外婆家,虽然衣食无忧,却没有感受多少父爱、母爱。 1956年公私合营改造,她家的药厂、药店收归国有,并入浏阳“开元堂”药业公司,父亲成为药材公司职工。可是有人检举揭发他父亲有抵制、破坏公私合营的反动言行,带来了牢狱之灾。 父亲被判四年,进了监狱劳动改造。无妄之灾使母亲气得吐血,两年后死于肺痨。1961年,父亲刑满释放出来,看到家庭变故,又逢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生活拮据、心中郁结,不久撒手人寰。接着,爷爷、奶奶和外公也都在三年困难时期相继去世。 药材公司当时的领导看着浏阳这一代中医世家的败落,怀有恻隐之心,将她哥哥凤山招工进了药材公司。年幼的凤菊仍然生活在外婆家,靠姨妈接济生活、读书。 爷爷和父亲的显赫时代早已风光不再、烟消云散,破落的家庭仍然还要经受阶级斗争的洗礼。1964年社教运动划分阶级成分,主要是根据解放前三年的家庭状况来评定的。凤山、凤菊的家庭出身确定为工商兼地主,父亲坐牢还是坏分子。这在当年是最差的家庭出身,凤山、凤菊一下子被打入了万丈深渊。 命运就是这样给他们兄妹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家庭出身富豪却一贫如洗。哥哥凤山参加了工作,能够自食其力。年迈的外婆又没有工作,如果没有姨妈的接济,凤菊真不知如何是好? 读初中时,凤菊在我们班的成绩还算不错,考高中却因为家庭出身太差没有被县城的重点中学浏阳一中录取,只能去农村中学读高中。
(三)兄妹下放 文化大革命中,这个破落工商地主家庭仍然逃不脱红色风暴的席卷,遭受到红卫兵的抄家,只是没有抄到什么有价值的“四旧”物件。红卫兵们对地、富、反、坏、右的子女又不能挂牌批斗,凤山、凤菊兄妹无可奈何地受了一通惊吓。他们没有资格参加任何组织的红卫兵,只能做逍遥派。 1968年,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上山下乡运动当年主要是初、高中老三届学生。凤菊下放那是自然的,编组是按照街道居委会统一安排,她分去浏阳县东乡的高升公社。 哥哥凤山,已经是药材公司职工,却也要下放,真是无法理解。我现在能够勉强找到的理由,无非是将“黑五类的狗崽子”清理出工人阶级队伍,发配到农村劳动改造。如果兄妹俩下放在一起,能够互相照应,也还有一点人性。可是,哥哥却被发配原籍,下放到大围山。我真不知道当年让凤山下放的权贵,还有没有一点点天理良心? 凤菊所在的知青组有三男三女,他们上山下乡插队在高升公社的云溪生产队。那里地处大围山南麓、罗霄山脉北侧余脉,境内多丘陵少平原,平地海拔190米,东南西三侧均被平均海拔500米-700米以上高山阻隔,呈布袋型状态。 群山的最高峰海拔863米,山顶有一个金钟湖。金钟湖水从山顶冒出,形成绵绵不尽的小溪河。小溪河水量丰富,流贯几个公社,蜿蜒盘旋汇入浏阳河。 莽莽崇山峻岭山高林密、云遮雾障,站在山顶仿佛伸手可以触摸到云彩,俯首看下面山谷,小溪河奔流不息,故名云溪谷。云溪生产队风光迤逦,可是平整的水田很少,层层叠叠、巴掌大的梯田又多为冬水田,种不了几蔸稻谷。种玉米和红薯的山坡旱土倒是不少,奈何土地贫瘠,收成很差。知识青年们下放时,生产队的每十分工不足三毛钱,农民们的生活十分贫困。
(四)冬水田砍田埂 云溪生产队山坡连着山坡,山坡上大多是旱土,种植玉米、红薯、土豆等耐干旱的农作物。沿小溪河而下的山坡上,是有水的梯田,收割稻谷后,水田里整个冬天都蓄着水,所以叫冬水田。因受环境和气候的限制,田块一般是因地制宜而不规则,层层叠叠的冬水田是云溪谷一道亮丽的风景。 由于山区日照时间短,一年只能种一季水稻,不种其它农作物。梯田面积都很小,并且落差大,田埂一般都很高。 知识青年们是冬天插队来到生产队,第一次干的农活就是去冬水田砍田埂。 春耕开始前,都要砍田埂,也就是用柴刀砍去田埂上尤其是田埠边的杂草柴薪,以免日后影响禾苗生长。这对知识青年们来说,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生产队廖队长和社员们领着知青去干这活。这不但可以挣工分,还能将砍下的柴草捆回家,晒干充做烧锅柴,算是一举两得。 北风呼啸,气候寒冷,冬水田里,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冬水田梗边的树叶上覆着一层白白的霜。堰沟有水浸流的岩壁上也吊挂着一个个亮晶晶的冰柱。这样的天气通常是比较寒冷的,有霜的早晨感觉比其它没霜的日子更冷一些。 知识青年们跟着社员们来到冬水田,廖队长示范了砍田埂的动作和要求,分配给知青组几条田埂。男知青拿砍刀砍柴薪,女知青拿锄头铲杂草。凤菊从来没有干过农活,加之身体瘦小,一开始就显得力不从心。她在田埂上面锄草,路面基本上是干燥的,只是手掌不一会就打起了血泡。 冬水田砍田埂最麻烦的是侧坡面,人要站在水田里,挥刀砍那些长长的柴薪、杂草。双手被荆棘划伤不说,就算穿了雨鞋,往往也会整个鞋子陷入稀泥,所以农民干活时都不穿鞋。在知青组,只有凤菊是高中生,年龄最大,她看见男知青费力的劲头,就换过砍刀,卷起裤腿,赤脚踩进刺骨的泥水里,拼尽全力去砍那些柴薪。 这样辛苦的农活,这么偏僻贫穷的生产队,有两个男知青动摇了。春节过后,他们选择了投亲靠友,去了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插队,离开了云溪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