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97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春53年祭 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53周年 方生

[复制链接]

2

主题

1

帖子

1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1 16:26: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青春53年祭
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53周年  方生
插队知青,和兵团知青?
插队知青和兵团知青,是知青队伍的两大支派,都是从学校出来的,好比是两兄弟,但插队知青人数要多得多,对社会的影响也大的多。当年“四个面向”中的“面向边疆”,指的大概就是建设兵团。当时全国只有新疆建设兵团,后来陆陆续续成立了很多,各省兵团成立时间为1969~1971年不等,全国共有12个建设兵团,其中新疆、云南、广州、内蒙古、黑龙江等兵团规模较大,其中又以新疆兵团为最,规模最大时达299万人。“边疆处处赛江南”成了我们一代人的战歌。各省兵团的成立,也是各省对前阶段知青仓促安排作出的调整措施吧。各省兵团在1979年全国知青大返城后陆续关闭,现在只剩下新疆建设兵团一个。有些没有建设兵团的地方,国营农场职工,待遇略同与建设兵团,也是知青的一支。
对于兵团知青,广大插队知青,是既羡慕又妒忌的。每月工资领着,食堂吃着,还有组织管着,都是神仙的日子了,还想怎么着?如果插队知青有这样的待遇,也不想回城了。电视剧“知青”里面,上海知青周萍千方百计的想钻进兵团,就是当时双方地位的真实写照。其实。插队知青的“回城”要求,几同于要求“安排工作”:有工资拿,生活有保障,就心满意足了。相比较而言,插队知青唯一的优势是有“招工”、“参军”的可能,就是说,还有回家的希望(虽然这希望几乎小到0);而兵团(含农场)知青是终身的,永远没有回家的希望。但是经过十来年的磨砺,在19771978年时,大部分插队知青陆陆续续都回城了,兵团知青心里不平衡了,他们集体发声,得到了社会的同情,呼拉拉地全体回城了。而插队知青,自己回城以后,,对于那些兵团的知青同学,总体还是抱着“物伤其类”的同情心态的,但回城以后,各自忙于安排自己的生活,已经没有集体的声音了。
相对比而言,兵团知青较抱团,有组织,能集体发声,也出了些人才;插队知青生活压力更大,各顾各,呈一盘散沙状态,没有集体发声的的能力,影响社会的能力也较弱。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至于1977年以后的插队知青,规定两年以后就安排工作的,能与我们当年的插队知青相比吗?
是青春无悔,还是青春有悔|
  19719.13事件,是一个分水岭。我们心中的偶像突然崩塌了,我们神圣的理想破灭了,我们神圣的理念被亵渎了。我们曾经像前辈的热血青年一样,热血彭拜,义无反顾地冲向生活,冲向未来,我们要为国家担担,我们要为社会担担。但一夜之间,我们知道了,我们神圣的理想,不过是个笑话;我们投入的火热的运动,不过是被人“运动”的一场闹剧,注定没有结果的。有歌唱的好:“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了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每个历史安危的节点(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年代等等)总有热血的青年挺身而出,甚至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每想到此,都不禁令人热血彭拜。我们也曾以不亚于前辈热血青年的热情,热血彭拜,我们也曾挺身而出,我们以为自己是在为社会奋斗,为国家做贡献,但最后落得的评价,不过是“想家的、没出息的一代,”岂不悲哉。但内无动力,前无出路,连基本的生活也无法维持,我们只有回到原来的出发地,才有重新开始的希望,才能找到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念。像以前在学校时的下乡劳动,过了一个阶段,就回到学校,重新开始。这次可是玩真的,预约一辈子,而且是来真的,受不了了。因此,回城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像候鸟感应到它们的迁徙地一样,“回城”,成了知识青年的本能要求。同时,“想家”,成了知识青年的基本状态。
想家与回城,成为了知识青年的标志。我想起了知青们都知道、但只能在暗地里传唱的“知青之歌”。“知青之歌”原来第四段是“想家”。“异乡的夜晚,是多么的凄凉,我坐在灯下,苦苦地思念我的爹娘”。想妈妈。这才是知青生活的真实写照。但最后定稿时,作者及权威们也许认为不太伟大,不太光辉,太太没出息了,把它删掉了。其实,我们知青,大多是这样不太伟大,不太光辉、太没出息的小人物,正是这些不太伟大,不太光辉的、太没出息的锁事,才是我们知青生活的主题,后来甚至发展成知青生活的唯一,以致酿成1979年知青(此时已经没有我们这些插队知青什么事,主要已经是兵团(农场)知青)大返城的高潮。
“知青之歌”原来第五段写的是“爱情”,最后定稿时也被删掉了。“爱情”这个词,在当年是颇忌讳的。在下去之前,我们从传闻中得知:下放的方案是:“10个五对,插队落户”,让大家产生了一股朦胧的向往。下去以后,才知道远远不是那回事。女同学中,很大一部分热衷于嫁人,曲线回城,对于身边的没有希望回城的男同学兴趣不大,也有几对结合的,结果不理想的居多。记得后来有人对李春波的歌“小芳”颇有微词,理由好像是“我们知青都是有远大理想的,洁身自好的”,怎么会有“小芳”的可能?其实,知青并不都是那么高尚,那么伟大的,“小芳”是可能有的,不然也不会有哪么些的“孽债”。毕竟,知识青年们多才多艺,能说会道的,一般都比本地青年强,会引起“小芳”们的兴趣。但“小芳”们都是很现实的,到了谈婚论嫁时,很少有人会选上整天把“回城”吊在嘴边的“浮萍”们。那些失落的男知青们,只得收起春心,整天抱着“回城”这个画饼宽慰自己饥渴的心灵。
到底是青春无悔,还是青春有悔|?这个题目有点大,我回答不上来。我只觉得,我们是被抛弃的一代,随波逐流而已,由不得我们来表示有悔还是无悔。
知青,这两个字究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还是青春的叹息,有谁能说的清楚?!
自从踏上“知青”的路,就好像上了“另册”。回家修整时(记得下去第一年,我就回家了五趟,时间合计约有两个月,那是因为下放点交通方便。哪些交通不便地方的知青,也许只能回去一趟,甚至回不了。),看到城市里还是那么多人,特别是看到那些穿工作服的青年,心里就有股莫明的不平之感,有种被社会抛弃的感觉。在农村,都说我们是城里人,迟早要回城里去的,农村人也这么看我们;回到城里,我们是下放的,不属于城市,是农村人。我们就像夹在兽类与禽类之间的蝙蝠,无所适从,什么也不是。好容易回城以后,二十好几的人(大的有三十多了)了,尚未成家,我们好像是外星人,找不到归属感,很难溶进那些少男少女之中。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有首歌唱道“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我们只能在圈子外面,分享那些少男少女的“光荣”感。只能是分享,因为我们是属于“另类”的。好容易结婚生子,溶入了社会,又迎来了经济改革的大潮,改制,下岗,打破铁饭碗,大家都忙于找饭吃,辛辛苦苦的。一晃之间,就老了,退休了,一辈子也就画上了休止符号。我怎么好像还没有正经生活过。
幸亏,我们活到了新世纪,看到了我们的国家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看到我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了。也许,这就是周总理所企盼的“四个现代化”吧!我们该满足了。我们看到了高楼林立,看到了小车如潮,看到了高速公路,看到了高铁轻轨,看到了互联网,看到了支付宝,我们看到了共和国在我们手上走向繁荣富强。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是世上最幸运的一代。啊,生活多么美好,“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谨以此文,祭奠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并祭奠我们失落于田间地头的青春。
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江西省上饶市西市中学
                            68届初中知青   方   生
                    2021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7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2024
QQ
沙发
发表于 2021-11-12 14:50:51 | 只看该作者
分享支持了!
谢守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板凳
发表于 2021-11-13 07:05:38 | 只看该作者

  向我们遥远的青春致敬
  (纪念大规模上山下乡五十三周年)
上山下乡至今已经过了五十余载,
却仍然不时地怀念这段遥远的青春,
每每想起那段难忘的岁月,
都不由得由衷地想要向她致敬。
人的青春自然不应当碌碌无为,
悄然无声的度过也总感觉欠缺些神威,
为祖国为人民进行付出与打拼,
才是铁血儿郎值得向往的矩规。
我们没有出生在炮火连天的年代,
却遇到了祖国一穷二白的艰难,
只有勇敢地去将它们去承受与改变,
才是那个时代对青春真正需要的渊源。
于是,只能去适应这个时代的召唤,
于是,只能是离别亲人投入广阔的天地之间,
于是,无论是义无反顾还是不情不愿,
我们的青春终于还是贴上了这条时代的情缘。
看起来我们的青春并不那么辉煌,
却明显为时代的进步带来了真正的曙光,
没有当年成千万年青人上山下乡的实践,
试问共和国将如何度过那一穷二白的激荡。
向我们自己的青春虔诚致敬吧,
我们当年的实践真的为祖国增添了荣光,
如此才有了共和国今天的繁荣昌盛,
也才有了我们如今幸福骄傲的晚年欢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9-23 02:34 , Processed in 0.188011 second(s), 2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