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长篇小说《我的创业队》,历时二年多的时间终于完成了,本以为这下轻松了,可以放纵些日子。然而放下手稿却全然没有那种舒坦释然的感觉,相反心里却有一种莫名的黯然和失落。 四年的知青生活和经历,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一部分,虽然是小小的一步,但是它毕竟是人生路程的起点,是生命中最闪光最靓丽的那段青春时光,令人终生难忘。 创业队的环境和面貌,像一幅幅老照片常常掀开我那尘封已久的记忆,让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那条孤直的小路,那趟草泥房的宿舍,那个轱辘把井,那片桦木林,还有那些朝夕相处的知青战友。这些个难忘的场景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中,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忘记,每每想起仍然是历历在目,栩栩如生。 抚远,我们把它寓为第二故乡,在那片荒蛮的土地上曾留下过我们的泪水和热血,是我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初始形成的地方。是我们由学生身份转变为知青身份的历史时刻和转折点,如此重要的人生里程碑,我们怎能轻易地忘记哪。 二零一九年七月份,我们再次回到了第二故乡——抚远,参加“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五十周年”庆典活动。来自天南地北的知青云集在抚远,当年还是些刚刚迈出校门的学生,天真烂漫,风华正茂,可如今却已是两鬓斑白,面带风霜。 抚远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街道纵横,饭店宾馆星罗棋布,火车,汽车,飞机构成了立体交通网。从前那个闭塞荒芜的小县城俨然变成了一个美丽的现代化都市,当年县里的那条主干道,现已变成了偏僻的古驿道而被人遗忘,静悄悄的车马稀了。 四十多年了,重回故里,又嗅到了那熟悉的气息,见到了那么多当年的知青老战友 。曾经天真稚嫩的面孔已被沧桑岁月所取代,但是那熟悉的声音却没有改变,仍然能让我们想起昔日的故事,不禁感慨万分,让我想起了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的那首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第二故乡的巨大变化令人吃惊,当年渔村似的房舍已不复存在,就连一处触景生情的旧址都见不到。原计划准备回到创业队去看一看,因为那里修路没有成行,深感遗憾,听说那里的房子早就拆除了,所有的树林子也都伐掉了,那里又组建了一个新的村庄。 短短的三天时间里,我们四十多人相聚在一起,推杯换盏互叙情缘,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嗑,分别的时候更是依依惜别。此情此景震撼心扉,知青年代的那些往事又在我的心里汹涌澎湃,激起了我要把这段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尽管文笔有些幼稚描写的也不那么完美,但却是我最真实的经历和感受,亦是我生命中最珍贵最难忘的记忆。 当年我们从事着最落后的农耕劳动,面朝黄土背朝天,在那里我们尝试了痛苦和艰辛,学会了生活的自理,懂得了人间的冷暖。我们哭过、笑过、有过憧憬、有过迷茫。我们伐木收割,春夏秋冬,风霜雪雨。创业队里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充满了人世间所有的情感“喜怒哀伤乐”。有伤残的,有跳井的,有上吊的,有打架的,有搞对象的,森林大火,吃黑瞎子肉,杀猪没杀死竟然还活了。这些个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那时我们还很年轻,所经历的事情都是那么的新鲜和震撼,在我们幼小的心田中泛起过骇人的波澜,虽然不算什么惊天动地,但足以让人胆战心惊,触及灵魂深处。 当我伏案书写的时候,记忆中的往事活脱脱地展现在笔端,我的心情也随着故事的发展,时而高兴得舒坦愉快,时而难过的潸然泪下,整个情感深陷其中,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近二年多的时间里,我的整个身心都沉浸在创业队那段知青生活的岁月里,那些个人那些个事,时时刻刻都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似乎顺着时空隧道又穿越回了当年的创业队。放下书稿,那种浓厚火热的知青生活突然远离而去,还真有点恋恋不舍,以至于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空落落的感觉。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位六八届老知青写的一首诗,非常形象逼真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现摘录几句: 、、、、、、 我们曾经战过天 我们曾经斗过地 但那全部是在昨天, 我们不再是家庭的支柱 我们不再是社会的中坚 我们即将退出舞台 我们今天是在谢幕 这是我们对社会的最后一次呼喊 、、、、、、 他把“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五十周年”的庆典活动,说成是祭奠,祭奠我们曾经逝去的青春,是我们对社会的最后一次呼喊。我觉得非常贴切,真实地描述了我们这一代老知青目前的心态。 2022年3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