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1323|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康震—他不会做诗!!!!

[复制链接]

57

主题

206

帖子

77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79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1 07:23: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齝庐主人 于 2018-4-1 07:28 编辑

康震—他不会做诗!
       这标题乍一看,颇有些惊世骇俗!
        敢说喜爱传统文化的网友都不止一次地看过由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我的这一惊人发现,就是一集不拉地收看和收藏后又反复回放的收获。
       康震何许人!堂堂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也。在下为何,老三届知青,1968级高中未毕业生。这哪儿跟哪儿,能比吗!有资格说三道四吗!
       论理,是没得说。但往往有时候,一些事情如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不需要资格和文凭说话,而只要知识说话。话说到“知识”上头,恐怕我更没得说了。的确,光看康老师的头衔,就惊人一身冷汗,况且,康老师在<<中国诗词大会>>的出题和点评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真的是无庸我置喙。但话又说回来,我也酷爱中国传统诗词,悉心学习并付诸创作实践少说已有三十个年头,也算得一性情中人。并且自忖是学进去了的,是识得皮毛的。故而架不住有种冲动,想要说上几句。
       康老师在整个诗词大会期间所表现出的无限宽博厚实的知识储量以及融汇贯通的驾驭语言文字的本领还有他的沙画绝活,都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正因为如此,我一直转不过这个弯儿,他能不会!他怎么可能不会!最后我不得不有哪句说哪句,他是真不会,真不会写近体诗或说格律诗(注1)。
       也正因为如此,我一直在心里纠结:在大庭广众之中来说这事好吗?我是不是有点差情商?但最终还是让“百家争鸣”,“实事求是”这样一些深入我心的艺德和学术批评所应秉承的原则战胜了我的犹豫不决,在事过一年后能摒弃所有杂念,“勇敢”的站出来维护中华传统诗词的严肃性和我们对待艺术务必坚守的严谨性。通俗点,就是说一说格律诗最基本的规矩,因为这种现象不是个例,以为五个字或七个字凑成一句话,再连续缀上四句或八句就是了,非也!
       康老师到底是因为啥而被我说成“他不会做诗”了呢?这要追忆到<<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第10场的收官之时,是康老师以极佳的兴致献给诗词大会以及百人团和电视机前的朋友的“一首小诗”引发的。现照录于兹:
        大江东去流日月,古韵新妍竞芳菲。
        雄鸡高歌天地广,一代风流唱春晖。
       这本应是一首首句不入韵平起式的七绝。诗的字面意义,我们暂且不论,问题主要出在诗的平仄关系上。根据格律诗对七绝的基本要求,一是平仄有讲究,这个讲究分为1、句内平仄相间(注2),大致相当于俗话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当然这话不科学,还得根据诗文句子的实际作具体分析--有些情况是三、五都得论)。2、联内句间平仄相对(注3)。3、联间邻句间平仄相粘(注4)。二是隔句(偶数句)押韵的讲究,这个讲究是规定只能押平声韵和只能同一个韵部的字相押。以上四点都必须严格遵守,否则就是逾矩,逾矩的诗拿出来分享,是会贻笑大方的。
       首先从句内平仄相间上说,第一句的第六字应平,而这个日字却属仄。第二句的第六字应仄,而这个芳字却属平。第三句的第二字应仄,而鸡字却属平。第四句的第二第四字应先平后仄,他这里的“代”和“流”刚好调了个个儿。这就是说,按“句内平仄相间”这条规矩来衡量,他的每一句都有问题,一句都不合格。
       再说“联内句间平仄相对”,很明显,三、四两句的四字位都是一样的平声,没有平仄相对。
       还有“联间邻句间平仄相粘”,从第二句第三句的实际情况看,二字位和六字位的字都没形成“粘”,而是“对”了。因此可以极其负责任的说,此诗问题多多,或推倒重来或修改完善那是必须的。
       也许有人会说,你这是按<<中华新韵>>来衡量的吧,如果换成<<平水韵>>来对照呢?
       当然这个问题我也想到了的。因为中华诗词学会自2004年刊行<<中华新韵>>之时,就考虑到上了一定年纪和资深的前辈用<<平水韵>>已积久成习,不能搞一刀硬切,所以对声、韵的使用作出了“倡今知古,双轨并行”的明文规定。有鉴于此,我也翻检了<<平水韵>>,这首诗的关键用字在两部韵书中均适用,不存在相悖的问题。也就是说,这首诗在平仄关系上存在的弊病是板上钉钉__确确凿凿。
       如果光从理论上推演就下结论,说康老师不会做诗,我自已都觉得未免武断。那不妨从<<千家诗>>里摘取二首也来作个实打实的梳理。
       其一是唐代韩愈的<<晚春>>,这是一首首句入韵仄起式的七绝,全文如下: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这首诗的
   
       第一句是二六为仄,四为平;
       第二句是二六为平,四为仄;
       第三句是二六为平,四为仄(荚为入声);
       第四句是二六为仄,四为平(雪为入声)。
       其二是宋代赵师秀的<<有约>>诗,这是一首首句不入韵平起式的七绝,她虽首句不入韵,首联 却是一副对子(这两首诗都属于七绝的标准式之一)。全文照录: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首诗的
       第一句是二六属平,四属仄;(节为入声)
       第二句是二六属仄,四属平;
       第三句是二六属仄,四属平;(约为入声)
       第四句是二六属平,四属仄。
       这样一排列,两首诗的平仄关系都一目了然了。有关“句内平仄相间”,“联内句间平仄相对”以及“联间邻句间平仄相粘”这些规矩都是符合的,而不象康老师的诗那样,存在诸多问题。
       也许一些网友还会说,这会不会是时代不一样的缘故,而非康老师作的诗有问题。
       对于这样的好心人的假没,我还是用事实来回答。
       先来看同在<<中国诗词大会>>任点评嘉宾的汉语言文学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老师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集句创作:
       莫从子厚返文王,风物长宜放眼量。
       踏遍青山人未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我们依然将诗文搁置不论,只作平仄关系上的最基本分析。这是一首首句入韵平起式的七绝,她的
       第一句是二六为平,四为仄;
       第二句是二六为仄,四为平;(物为入声)
       第三句是二六为仄,四为平;
       第四句是二六为平,四为仄。
       放眼一看,也是该间的间了,该对的对了,该粘的也粘了,一点问题没有。尽管郦波老师是从现成的毛泽东诗词(毛泽东诗词都是依<<平水韵>>)中摘选创作的,但如果没有掌握上面说的那些个规矩,那他的集句诗也不可能像这首一样没问题。
       接下来,是要用“识得皮毛”的我的诗来再次证实跟时代天关,同时也是用事实来证明自己是有点说三道四的资格的。故而不揣浅陋,拣一首二十年前的七律诗<<游三峡见同舱客戚然感赋>>来献丑了。诗曰
        扁舟一叶下瞿夔,信步信庭滟滪堆。
        扑面江风拂乱发,抵足游客蹙愁眉。(注5)
        炊烟袅袅凌空去,水鸟翩翩逐浪飞。
        万事随缘休怨艾,身心康乐赛金偎。
       我的诗均依<<中华新韵>>(即普通话的平与仄),这首诗也是首句入韵平起式,此时无声胜有声,相信网友自己都能比较甑别了。
       格律诗还有好些个讲究,诸如单数句尾的仄脚(首句入韵除外),入韵句尾的“三平调”,“犯孤平”,弧平的“拗”与“救”,字、句的锤炼以及诗的意蕴、意境等等更为深层的讲究。平仄,所涉及的是格律诗最低层次的要求,探究她,可解决对不对,会不会的问题,却不能解决高层次的好不好的问题。
       说康老师不会做诗,这话也太过严苛。不是近体诗,她还可以是古体诗,我们的前辈和当下的诗词界在万般无奈之下也还看得见作这样的诗,但一般都标出“古风”二字加以说明,以示区别,因为“古风”的概念跟打油诗无异。当然,康老师并未说他这首诗是格律诗、近体诗,而<<中国诗词大会>>也压根儿没有涉及做诗的平仄问题,所以,如果康老师真这样答记者问,我将无言以对。那是我的错!




       为了让不熟悉格律诗的网友也能顺利的阅读此篇,故作如下简要注释。
       注1、近体诗这个概念是从历史的沿革上来划分的。史有上古诗,古体诗(亦称古风),近体诗(当代人始称今体诗,后人改称近体诗)和现代诗之分。现代诗一般是指字数句数平仄和句末押韵都无严格规定的诗歌总称。近体诗则正好相反。
       格律诗则是从诗的内在特性来界定的,跟近体诗是等同概念。
       注2、所谓平仄,就是指诗句中每个字的语音调子,她有着抑扬顿挫起伏迭宕的音律美。在<<平水韵>>(金时官韵,起于宋末金初,沿用至今。)中,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后面的上去入三声都属仄。由于近代语音发生了变化,普通话中已不存在入声字,所以在<<中华新韵>>中,四声表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前二属平,后二属仄。
       注3、说到联,不能不说到近体诗的两大类型。一个是律诗,一个是绝句。她们都主要分为五言和七言两种形式。
       律诗共有八句,依次两两为一联,共四联,也依次名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律诗中还有一大讲究,就是颔联、颈联必须是两副对子。
       绝句又称截句,是截律诗之半只有四句,就是只有两联,律诗特定的二副对子不复存在。
       “联内句间平仄相对”意指一句和二句,三句和四句,五句和六句,七句和八句的二四六字位上,当上句为平时,下句应为仄,反之亦然。
       注4、“联间邻句间平仄相粘”就是指二三句,四五句,六七句两两之间在二四六的相应字位上,如上句为平,那么下句亦应平,上句为仄,下句亦应仄。
       注5、“抵足”指舱内足抵足的二个床位。


齝者,牛牲类反刍之谓也。取其反复咀嚼琢磨,以勤补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主题

1104

帖子

653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38
沙发
发表于 2018-4-1 09:57: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当时,康老师高哦一诗,言多有失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206

帖子

77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79
QQ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4-1 10:49:21 | 只看该作者
江羽 发表于 2018-4-1 09:57
当时,康老师高哦一诗,言多有失矣。

我猜想没错,应该有许多人见到这一幕。
齝者,牛牲类反刍之谓也。取其反复咀嚼琢磨,以勤补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206

帖子

77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79
QQ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4-1 10:59:16 | 只看该作者
本文的第一句,经无数次编辑,其大小仍不能与后文等齐,不知问题在哪,还望高手点拨。
齝者,牛牲类反刍之谓也。取其反复咀嚼琢磨,以勤补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206

帖子

77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79
QQ
5#
 楼主| 发表于 2018-4-9 08:43:50 | 只看该作者
齝庐主人 发表于 2018-4-1 10:59
本文的第一句,经无数次编辑,其大小仍不能与后文等齐,不知问题在哪,还望高手点拨。 ...

这帖子怎连续发表了5次,今突然发现,遂将4帖内容清空,但好象未能凑效,不知何故?
齝者,牛牲类反刍之谓也。取其反复咀嚼琢磨,以勤补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86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975
6#
发表于 2018-4-9 15:59: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筱怡 于 2018-4-9 16:01 编辑
江羽 发表于 2018-4-1 09:57
当时,康老师高哦一诗,言多有失矣。

康教授临场发挥即兴赋诗一首,可能没有时间反复推敲和斟酌而有误,当时心里也感到很奇怪,但一转念,他又没有标明和说是七绝平水韵或是中华新韵,也有可能是七言古风。诗词集中一些文人骚客的古体诗也有个别字句出韵或不符平仄等,所以到底会不会还不能最后断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206

帖子

77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79
QQ
7#
 楼主| 发表于 2018-4-11 07:30: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齝庐主人 于 2018-4-11 09:46 编辑
筱怡 发表于 2018-4-9 15:59
康教授临场发挥即兴赋诗一首,可能没有时间反复推敲和斟酌而有误,当时心里也感到很奇怪,但一转念,他又 ...

有关用韵的问题,这有个约定俗成之规。因为平水韵使用在前,所以凡未加说明者,即为用平水韵,而用中华新韵则需加说明。

关于古风,我在文中已经提到,那也是要加以注明的,因为不是万般无奈,是不会高不成而低就去加注古风二字的,因为她无异于打油诗。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总共十场比赛中,康老师前前后后就只作了这一首诗,如果这一首诗就以古风出之,那肯定会贻笑大方的。

古诗中有出韵,也有不合平仄格律的,这一点你说得没错,我也承认,但就因为他是古人,他可以,我们今人就不行!原因很简单,平水韵是金时官韵,起于宋末金初,因而唐代和几乎整个宋代都还没用她来作为规范的韵典。那时还有仄韵的诗呢,平水韵兴起后,就只能押平声韵了,所以只能历史的来看待这个问题。

还有一个可以破例的,就是好诗,可以不计平仄词性和韵的出格。红楼梦中也有过这一说,若果真得了奇句妙句佳句,平仄,对仗不合都是使得的。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叫:不因字词害意,不因平仄害意。但这个前提已经说得很明白,不是随随便便什么诗都可以拿来做挡箭牌的。尽管有此一说,那也是偶一为之,不过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事。
齝者,牛牲类反刍之谓也。取其反复咀嚼琢磨,以勤补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206

帖子

77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79
QQ
8#
 楼主| 发表于 2018-4-13 22:08:43 | 只看该作者
齝庐主人 发表于 2018-4-9 08:45
这帖子怎连续发表了5次,今突然发现,遂将4帖内容清空,但好象未能凑效,不知何故? ...

终算把重复出现的几个帖子删掉了。
原来是点过“编辑”之后,还要依次再点左下的“附加选项”和红字“删除本帖”,这样,多余的帖子才会从栏目中消失。
齝者,牛牲类反刍之谓也。取其反复咀嚼琢磨,以勤补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2

主题

6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610
9#
发表于 2018-4-14 05:35:00 | 只看该作者
可以破例的,就是好诗,可以不计平仄词性和韵的出格。 但近体诗还是法古如古好,除非标新立异,不在这种场面出现。如:欲悲闹鬼叫,我哭犲狼笑……。属特例。学习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206

帖子

77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79
QQ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4-15 22:24:34 | 只看该作者
罗帆 发表于 2018-4-14 05:35
可以破例的,就是好诗,可以不计平仄词性和韵的出格。 但近体诗还是法古如古好,除非标新立异,不在这种场 ...

经你这么一断章,意思完全变了。而且我好象没明白你言外之意。但“欲悲闹鬼叫”一看便知押的是仄声韵,已经不在近体诗之列,不属特例!
学习啦!
齝者,牛牲类反刍之谓也。取其反复咀嚼琢磨,以勤补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11-15 02:47 , Processed in 0.199012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