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2283|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主打专题片:情系临河访故里 六五老插寻梦来

[复制链接]

121

主题

131

帖子

343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43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6 00:42:2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5年8月9日将是我们北京知青赴内蒙临河集体插队50周年纪念日,经过周密策划,努力争取,我们得到第二故乡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四大班子的大力支持,决定合作组织拍摄这部主打专题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1

主题

131

帖子

343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439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00:36: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个日头 于 2015-6-17 00:38 编辑

关于北京知青赴内蒙临河集体插队50周年纪念曁
《老插足迹》
首发式活动报道
    我们北京知青赴内蒙临河集体插队50周年纪念活动从2012年10月发起、策划提出的三句话:出一本书;拍一组片子;举行一个纪念活动,可以说已基本全部实现。目前正在全力以赴为在8月9日我们插队纪念日这天举行纪念活动紧锣密鼓地做准备。活动地点筹委会几经多处考察,现已确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餐厅举行。活动主体人员以1965年8月9日集体赴内蒙临河插队的知青为主,经过深入广泛的发动,按原各公社都设了召集人和志愿者,大家积极性很高,在京的外地的凡身体条件允许都踊跃报名参加。届时将有内蒙临河四大班子领导莅临并举行赠书仪式。我们还将邀请对我们活动给予大力支持的各方面朋友代表,特别是要诚挚邀请从2012年以来对我们活动给予大力支持的四大知青网站派代表参加。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21

主题

131

帖子

343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439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00:28:33 | 只看该作者
知青上山下乡纵横谈之五  吕秋梦/文

    在知青的活动中,有人提出了青春无悔的口号,这本是个人内心的感受,无所谓对与错,没想到却引起了激烈的争议和对立。有人甚至认为,说青春无悔的知青都是二百五。
    无悔的反意是有悔或后悔。后悔也是有前题的,它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以自己做主、自己选择的权力,而恰恰选错了,造成了对自己或他人的伤害,才有后悔这一说。比如当年的红卫兵,你可以选择打老师,也可以选择不打,你却偏偏选择了打老师,如果尚有良知,当然要后悔;比如知青在农村,轻率的选择了成家,而且造成了“孽债”,难免有所悔意,再比如,现在生活富裕了,你却选择了吸毒,不后悔才怪呢。
    知青上山下乡是国家的政策,老百姓无法左右。因为知青们没有选择和决定权,也就没有了后悔的前题。如果对自己在农村的境遇不满,应该尊重个人的感受,但也不能强求别人的感受和你一样,这是简单的道理。想来想去,对青春无悔的争议,应该是伪命题。
    人生活的时代没有选择。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恰巧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和知青上山下乡的年代。当年农民的生活基本上是一贫如洗,知青的生存状态可谓艰难困苦。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年中国百分之九十都是农民,加上城市贫民,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当了几年农民,过了几年苦日子,并不是奇耻大辱,也没有必要耿耿于怀,那只是一段不可更改的历史。
    人处在青春期,充满了梦想和冲动,还时不时冒点傻气。人生的许多秘密和有趣的故事往往发生在这一时期,经常会引起人们的追忆和回味。当回首往事时,感受并不一样,有甜蜜的、有苦涩的、也有不咸不淡的。许多知青在下乡期间遭遇过挫折或被伤害,这是不争的事实。现在已经时过境迁,这一篇最好尽快翻过去。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就是有,也不能当饭吃。知青的经历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段路,虽然很重要,并不能决定你的未来,今后的路还长着呢。
    人在年轻时的理想,不可能都实现。现在我们老了,钱多了可以去旅游,钱少的可以放风筝、跳广场舞,或为儿孙做好家务,只要自己感到快乐,就是人生的成功。成功本来就没有标准,不必互相攀比,自寻烦恼。
    我不反对青春无悔的提法,是源于对人生的理解和分析事物的方法,并不代表我支持文革中的知青政策。文革中要求知青上山下乡,即使“很有必要”,也应该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进行科学的论证,细致的安排,长远的规划。文化大革命的混乱,使这一牵动亿万人心,关乎国家稳定和青年前途的大计,变成了一场仓促的、粗糙的、上下心里都没底的政治运动。接受再教育可以,有没有毕业的时候?下乡可以,没钱没房怎么结婚?类似的实际问题,并没有长远的规划,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思想上的混乱,造成了政策上的多变和管理上的被动,虎头蛇尾的结局,是必然的结果。
    对知青政策的质疑,并不妨碍我对知青群体的积极评价,这是不同层面的两码事。道理很简单,人民公社有问题,我们不能否定农民;全民大炼钢铁肯定得不偿失,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也不能责怪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积极性,把人民的热情说成是二百五。领导者的误判,政策上的失误,不应该成为丑化人民,丑化英模的依据。分析过去的错误也很重要,可以让我们吸取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尽量少犯重大的错误。中国共产党没有建设国家的经验,正如小孩学步没有不摔跤的,摔疼了要长记性,老是鼻青脸肿,长大了也是歪瓜裂枣。
    有些事是当事者迷,或当世者迷,也许经过历史的沉淀会看得更清楚。自明清到民国初期,中国大地上出现了“闯关东”、“走西口”等移民潮。我们尽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移民潮产生的社会原因和统治者的责任,但广大农民和部分手工业者,不畏艰险,不怕吃苦的创业精神,一直被后人颂扬,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上的财富。一个民族缺少了顽强和坚持是没有希望的。
    我插队的河套地区,恰巧是“走西口”人们的落脚地。从“走西口”我想到了知青,从知青我想到了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广大知青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留在了农村大地,他们用汗水、泪水、甚至生命谱写了自己的青春,难道不应该被世人尊敬吗?说知青是新中国最可爱的人也不为过。任何重大的社会事件,丑恶的现象总是如影随行。我们不能因为知青中存在许多问题就否定这一光荣的群体,也不能用今天的标准苛求一代人的艰苦卓绝。当年主动要求下乡的没有错,没有下乡或不愿意下乡的也没有错,下乡后感到失望争取回城的也没有错。错误的是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和知青政策的失误。看到有些人借知青中的问题,对知青一代人进行矮化和丑化,我心里这道坎总是过不去。这也是我写《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纵横谈》等文章的重要原因。
    俗话说,“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经济发展了,物质丰富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社会风气败坏,官商勾结横行无忌,人民权益得不到保障等新问题。有些知青中的理想主义者,感到苦闷和失望,在信仰危机的氛围中,转而到西天去取经。他们把共产党过去的现在的一切问题的根源,统统归结为制度问题。或明或暗的认为,只有实行西方的民主制度才能救中国。且不说他们取回的可否是真经,是不是歪嘴和尚,就是取回了真经的唐三藏,也只能部分的影响了中国社会,解决不了中国的根本出路。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也没有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都在改革和完善之中。
    知青问题早已成为借题发挥的平台,我也要多说几句。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制度不能决定一切,政策可以决定成败。在制度的晃子下,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时有发生,而政策更能反映制度的本质。
    封建社会在中国存在了二千多年,各朝各代的政治体制基本相同。如果统治者施行了有利于民生和经济发展的政策,就可能出现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如果推行了错误的政策,必定是民不聊生,兵荒马乱。决定改朝换代的是政策,而不是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前三十年,我们以阶级斗争为纲;改革开放以后,改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度没有变,政策变了,局面就大不一样。过去我们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出现了较大的偏差,认为知识分子不可靠,知识越多越反动。知识分子在反右斗争和文革中吃尽了苦头。知识青年也跟着吃挂落,也要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文革以后知识分子政策变了,“臭老九”立码成了“香饽饽”。遗憾的是,广大知识青年仍然是“劳苦大众”,因为他们大部分人既无知识也不年轻了。
    现在社会上有一股风,要求国家给予知青经济补偿。有些人看热闹不怕把事闹大,竟然散布补助政策即将出台的谣言。文化大革命中受伤害的人太多,涉及面太广,都要求经济补偿并不现实。知青中许多问题的合理解决,必须有制定政策的依据。首先要认可知青上山下乡的作用和历史地位。现在我们承认了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国家和民族所作出的贡献,所以才有了大陆国民党抗战老兵得到和共产党抗日老战士同样的荣誉和待遇。我希望党和政府对知青上山下乡有一个公开的表态,分清政府和知识青年的功过是非,应该包括这样的内容:
    一、充分肯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的革命热情和爱国主义情怀。正确评价他们在艰苦环境中锻炼成长的社会意义。号召全国人民永远记住知识青年在国家最困难的时期所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二、上山下乡期间,为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为挽救他人的生命,而英勇牺牲的知识青年,经核查后,应追认为革命烈士。表彰他们的事迹,优抚他们的家属。
    三、上山下乡期间,因公致病致残的知青,应参照国企职工因工负伤的规定,由国家出资解决。
    四、知青中,生活极度困难的家庭,应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通过多种形式给予救助。
    这是我美好的意愿,相信大方向没有错,何时能实现就未可知了。我真希望在大多数知青仍然健在时,给他们一个交待,也让儿孙们对前辈的这一段历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总不能象国民党抗日老兵一样,快死光了才得到公正的评价。
    有人认为,知青队伍已经分化,做为一个群体和群体精神已不复存在。再过几十年知青都没了,无可奈何花落去,只剩下了一个名称和符号。这也太悲观了。历史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符号串联起来的。抗联、八路军、都是符号,每一个符号代表了一段历史,一个群体和他们的精神。有一天知青都不在了,但知青的故事,知青的文化和精神,还会流传下去。

                                                    吕秋梦
                                                2015年2月13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3
17#
发表于 2015-7-22 07:22:26 | 只看该作者
当年河套去插队,
至今感情恋恋归,
唱出胸臆心中情,
如今再把河套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1

主题

131

帖子

343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439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7-22 00:08:51 | 只看该作者

赵雅丽:河套情

本帖最后由 三个日头 于 2015-7-22 00:09 编辑

    赵雅丽是我们北京知青赴内蒙临河65老插,后在临河乌兰淖教书,九十年代初调回北京。退休后从事歌唱,曾上星光大道,号称“中国的苏珊大妈”。这首《河套情》是她为我们北京知青赴内蒙临河集体插队50周年纪念自创,即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故将其拍摄制作成MV奉献给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3
15#
发表于 2015-7-16 07:44:57 | 只看该作者
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1

主题

131

帖子

343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439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00:12: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个日头 于 2015-7-16 00:14 编辑

关于北京知青赴内蒙临河集体插队50周年纪念曁

《老插足迹》首发式活动

    我们北京知青赴内蒙临河集体插队50周年纪念活动从2012年10月发起、策划提出的三句话:出一本书;拍一组片子;举行一个纪念活动,可以说已基本全部实现。目前正在全力以赴为在8月9日我们插队纪念日这天举行纪念活动紧锣密鼓地做准备。活动地点筹委会几经多处考察,现已确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餐厅举行。活动主体人员以1965年8月9日集体赴内蒙临河插队的知青为主,经过深入广泛的发动,按原各公社都设了召集人和志愿者,大家积极性很高,在京的外地的凡身体条件允许都踊跃报名参加。届时将有内蒙临河四大班子领导莅临并举行赠书仪式。我们还将邀请对我们活动给予大力支持的各方面朋友代表,特别是要诚挚邀请从2012年以来对我们活动给予大力支持的四大知青网站派代表参加。
    由于内蒙临河65老插积极踊跃参加,人数较多,而活动场地的特殊与限制,我们只能诚挚地邀请各知青网派代表作为特邀嘉宾,届时凭邀请函方能进入中国社科院。在此我们要特别申明的是:三年来对我们纪念活动给予大力支持并提供良好的宣传平台的中国知青网表示十二万分衷心的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073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7040
QQ
13#
发表于 2015-6-19 00:19:48 | 只看该作者
三个日头 发表于 2015-6-17 00:36
关于北京知青赴内蒙临河集体插队50周年纪念曁《老插足迹》首发式活动报道    我们北京知青赴内蒙临河集体插 ...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城关公社阳崖大队小知青  李亮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1

主题

131

帖子

343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439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23:57:32 | 只看该作者
仅祝各方各方神圣“五一”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1

主题

131

帖子

343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439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3-28 22:30: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个日头 于 2015-3-28 22:46 编辑

刘举二胡:北京有个金太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2-21 02:38 , Processed in 1.216802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