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24908|回复: 84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编辑分享】萧红和萧军(转帖)

[复制链接]

850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036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28 13:43: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拥抱快乐 于 2015-4-29 06:36 编辑
萧红年轻时的照片  萧红(1911年─1942年),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是发表《生死场》》、《呼兰河传》时使用的笔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
    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她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应该说直接影响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的是萧军的出现,并走进了她的生活。

萧红.jpg (28.82 KB, 下载次数: 5)

萧红.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0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0361
850#
 楼主| 发表于 2016-9-3 12:23:32 | 只看该作者
“文革”后,丁玲恢复名誉之路并不那么顺利,她在1978年被摘下“右派”的帽子,1980年才恢复党籍,直到1984年中组部发出《关于为丁玲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她的历史问题才彻底得到平反。丁玲在医院中听闻消息,坐直身子,摘下眼镜,长出了一口气:“这下我可以死了。”
    1986年3月4日,丁玲因病辞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0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0361
849#
 楼主| 发表于 2016-9-3 12:22:31 | 只看该作者
1982年,丁玲(右三)游览桃花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0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0361
848#
 楼主| 发表于 2016-9-3 12:21:00 | 只看该作者
  丁玲被解除一切职务,开除党籍。1958年她和陈明被下放到黑龙江监督劳动。他们在北大荒汤原农场生活了5年,随后在宝泉岭农场待了6年。
    虽处天远地荒,“文革”时丁玲仍在劫难逃,她独自被关进牛棚长达两年。1970年春,她与陈明分别被押回北京,关进秦城监狱。丁玲将手纸揉成团,用毛巾扎成球,天天拿着它往墙上扔,让自己得以活动身体。狱中无人交谈,担心声带与语言退化,她便自言自语,轻声背诵唐诗或唱歌。她还在狱中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毛泽东选集》,后来多次说:“在秦城监狱,我读了一个马列学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0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0361
847#
 楼主| 发表于 2016-9-3 12:20:15 | 只看该作者
  文革中的丁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0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0361
846#
 楼主| 发表于 2016-9-3 12:19:14 | 只看该作者
                  打成反党集团,21年流放生涯
    1944年,丁玲主动申请去陕甘宁边区体验生活。她在边区写出了报告文学《田保霖》,赞扬合作社的模范人物。毛泽东对这部作品多次表扬:“丁玲现在到群众中去就能写好文章。”
    受到鼓舞,1946年丁玲参加了晋察冀土改工作队,在河北桑干河畔的温泉屯村考察,与农村大娘同吃同住。两年后反映土改生活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问世了。1951年,这部小说获得斯大林文学奖二等奖,成为丁玲一生荣誉之巅。新中国成立后,丁玲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处长、作协副主席等职务。
    但很快,丁玲就从辉煌走向了厄运。1955年秋,她同《文艺报》的工作搭档陈企霞被打成“丁陈反党集团”。这个文艺界的著名大案,1955到1957年间历经三次起伏,由批判定性到重新审理、改写结论,再到加温加码、重新定性。
    丁玲一直在写信申诉,直到1958年《文艺报》发表了《再批判》,她便不说话了。毛泽东亲自改定标题,并在按语中写道:“谢谢丁玲、王实味等人的劳作,毒草成了肥料,他们成了我国广大人民的教员。他们确实能教育人民懂得我们的敌人是如何工作的。”历史学者高华曾评议道,毛对丁玲的亲善和反感都是政治化的,超越个人关系。揪出党内的大作家丁玲,也可使全国的知识分子受到震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0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0361
845#
 楼主| 发表于 2016-9-3 12:18:30 | 只看该作者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深刻影响了此后几十年中国文艺的走向。会上丁玲遭到激烈批评,毛泽东为她说话:“《“三八节”有感》虽然有批评,但还有建议。”“丁玲是同志,王实味是托派。”丁玲晚年时回忆:“毛主席的话保了我,我心里一直感谢他老人家。”王实味没有这份幸运,他脾气差而拒不认错,早年“同情托派”的旧账被翻出来,打成“反党集团”关押了近四年,1947年被秘密处决。
丁玲在延安整风中涉险过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0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0361
844#
 楼主| 发表于 2016-9-3 12:17:53 | 只看该作者
[tr][/tr]
1942年5月,丁玲(前右二)出席延安文艺座谈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0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0361
843#
 楼主| 发表于 2016-9-3 12:16:59 | 只看该作者
丁玲对女性身份地位感触颇深,或许部分来自切身感受。文章发表一个月前,她刚与小自己13岁的陈明结婚。两人相识相恋,也是力排众议。陈明在回忆录里写道,“丁玲告诉我,在纪念高尔基逝世一周年的演出中,看到我扮演的伯惠尔,她便知道了我。”一次赴外地演出,他的胃病又犯了,“丁玲背起我就往蓝皮二等车厢上冲……”后来两人在小饭馆里吃饭,“我说,主任,你也应该有个终身伴侣了。丁玲反问我:我们两个行不行呢?我听了吓了一跳。事后,我在日记中写道:让这种关系从此结束吧!她看到后,说:‘我们才刚刚开始,干嘛要结束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0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0361
842#
 楼主| 发表于 2016-9-2 16:39:53 | 只看该作者
                    文艺座谈会后的转向
    1936年冬,逃出樊笼的丁玲奔向红色之都,到达党中央所在地陕北保安。作为第一个从国统区投奔陕北的著名作家,丁玲受到共产党人的高度重视。
    12月30日,毛泽东填了一首《临江仙·给丁玲同志》,用军事电报发到聂荣臻司令部。“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毛泽东对丁玲表现了充分的欣赏与器重。1937年1月,他任命毫无带兵经验的丁玲为中央警卫团政治部副主任。在延安,他有时也来找丁玲聊聊天,两个老乡相见十分投契。
    1941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丁玲被任命为文艺栏主编。她签发的王实味的《野百合花》与自己的《“三八节”有感》,发表后一时成为众矢之的。前者批评延安中央机关领导人生活特殊化,而后者则是她有感于当时的两起离婚事件,认为在强调男女平等的延安,妇女却遭受着不公平的待遇,为之鸣不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11-24 00:30 , Processed in 0.198012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