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75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常情缘 四 1

[复制链接]

209

主题

114

帖子

5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15 07:27: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临沂往西四十多公里有一个蒙山县,县城北面有一座小山,形如扣钟,故名钟山,也叫钟罗山。山前有几百亩缓坡,原先是一个苹果园,蒙山师专就建在这片果园上。
      从基层选拔招收的大学生,称为工农兵学员。蒙山师专招收的这批学员,有下乡知青和回乡知青,有兵团⑴战士和复员军人,有厂矿工人和民办教师,分中文、数学、物理、化学四个专业。除数学专业是两个班,其余专业都是一个班,每班四十人,一共二百人。田齐录取在化学专业。他中学时各科成绩都很好,论兴趣则倾向于物理,爱好半导体无线电什么的,现在分到化学专业,虽说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但觉得一是要服从分配,二是好不容易获得上学机会,不管学什么他都愿意。
    教室是一排带走廊的苏式教室。化学班的班主任是余仲祥老师,三十多岁,身材修长,脸庞瘦削,说话慢声细语。他对田齐说:“我看了你的材料,你字写得好,中午能不能在黑板上写‘欢迎新同学’几个大字?我们下午开班会,大家互相认识认识。”
      吃完午饭,田齐来到教室,看到讲台上放了一盒彩色粉笔和一个黑板擦。他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和宽,用手拃着分好格子,再用单线条轻轻划出笔划中线,然后直接在黑板上写空心美术字,在班会开始前写完了最后一笔。
      班会上,余老师指定一位临时班长,是一位年龄较大的莒南同学,叫孙宏义,党小组长是从兵团来的女生,叫杨爱华,他们两人临时负责班级工作。余老师又将全班同学分成六个组,指定了临时组长,让各组同学在组长主持下互相介绍。田齐是四组组长。
      班会结束后,余老师叫住田齐,说学校后天举行开学典礼,校团委要你在大会上作为学员代表发言,介绍自己到沂蒙山区上山下乡的事迹。田齐连忙推辞。余老师说,你们大队和县知青办给你的评语很好,档案材料里还有县知青大会关于你的一篇发言稿,团委几经挑选,最终确定让你发言,就不要推了。田齐无奈,只好勉强答应。
      余老师说的那份发言稿,田齐知道是灵子的,想不到被县知青办放进了自己档案。
      晚上,田齐来到教室写发言稿。他这几年陆续写过一点东西,主要是沂蒙山区青年男女的婚恋故事,但只是记录稿,没有进一步加工。曾经想给报社写几篇稿子,可自己初高中都偏重数理化,尽管语文和写作也不错,可对投稿还是缺乏信心。认真写的只有那封申诉信,由此引发的命运波折,他将终生难忘。这次上学,本打算尽量低调,默默地读几年书,想不到学校让自己在开学典礼上发言。一入学就如此高调,不是一件好事。但既然答应,就不能反悔,只能把发言的基调降低。想过后开始动笔,直到十二点才写好,第二天上午交给余老师,余老师看了说行,但还要给团委看,把发言稿留下了。
      傍晚余老师把发言稿还给田齐,说团委已经通过,明天下午准备发言。
      开学典礼的会场在大餐厅。大餐厅坐落在校园后边,居高临下,正对着校园最前边的大门,一条主干道从餐厅门前小广场的台阶直通大门口。值日班级的同学已将餐厅里的大餐桌全部移到东头,西头的主席台有半人高,宽敞的台面上摆着一排桌椅。同学们搬着教室的椅子,排队来到会场,整齐有序地坐到用粉笔给各班划定的位置上。老师们分别坐在本学科班级的后边。
    大会主持人先简单地说了几句,然后由学校党委何震山书记和革委会宁远主任讲话,接着是部门领导、教师代表和学员代表发言。田齐是两名学员代表之一,两人发言各有侧重,他是事迹汇报,另一位则是表态,强调“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田齐听了有点不以为然。
    过了一个星期,同学们互相认识得差不多了,余老师召开第二次班会,正式选举班委会。余老师采取的选举办法,是给每位同学发一张32开白纸作选票,让同学们各自推举五名班委会成员,然后在黑板上唱票。同学们很赞成这种不预设候选人、充分发扬民主的选举方法。
    随着唱票进行,票数基本集中在三个人身上。这三人的最终得票是:孙宏义40票,杨爱华、田齐各39票。田齐缺的那一票,是他没有在自己票上写自己名字。票数集中的原因,应该是孙宏义和杨爱华临时负责班级工作,热心为同学服务,大家对他们已有初步了解和基本认可;自己则是因为在开学典礼上发言,受到同学们关注。
    票数统计结束,余老师在讲台上说:“校团委已经考虑田齐同学的安排,就不进班委会了;杨爱华同学是班级党小组长,也不用进,其余五位票数靠前的同学组成班委会。等一会五位同学碰下头,确定一下分工。”
      分工结果,票数最多的孙宏义正式成为班长。
      孙宏义是六四届高中毕业生,比田齐大三岁。他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当过生产队会计、民办教师和联中教导主任,在民办教师期间入党,这次上学前已经在公社担任两年不脱产的团委副书记。
      两天后,校团委通知田齐到团委办公室开会,这是校团委新增五名学生委员的首次会议,每班一名新委员。田齐走进团委办公室,发现新增的五人都是男生,感到有点欠妥。会议快结束时,团委书记问大家对开展工作有什么建议。田齐想了想,将自己的感觉说了出来,提议增加一至两名女生委员,如果委员人数有限制,愿意把自己换成一位女生。
      第二天,余老师告诉田齐,校团委经过研究,决定接受田齐建议,从化学班换一位女生委员。余老师抱歉地说,本来可以让你进入班委会的,但班委会已经组成,前天团支委也选出来了,只好让你继续当组长,等班委会和团支部换届时再说。田齐心想,要是真想当学生干部,就不在团委提这个建议了。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少先队、班级和学生会的干部都当过,上高三时从学生会退到班里当了班长。现在经过文革和下乡,什么学生干部也不想当了,只想好好读几年书。尽管不当学生干部,可班级工作、为同学服务,需要出力还是会出力的。
      余老师和杨爱华都是化学科党支部委员,支部书记邵文章老师提议把田齐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联系和帮助他的任务交给了杨爱华。杨爱华是干部子女,父亲文革前是省里一个厅长,但她没有干部子女常有的骄娇二气,在兵团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有时男生都畏缩的事她也往前冲,到兵团第二年入党,第三年提干,入学前已是连队副指导员。田齐在四组,杨爱华在六组,联系和帮助有点不方便,余老师便将田齐调到六组当组长。
      六组有六个同学,四男二女。四个男生都是临沂来的,分别来自临沂地区四个县;两个女生是杨爱华和肖玉笛,肖玉笛是济南来的知青。

注释
⑴兵团:指生产建设兵团。山东生产建设兵团组建于1970年,纳入若干国营农场和劳改单位(生建厂矿和劳改农场等),分3个师、14个直属团,接纳了一大批城市知识青年。1974年底兵团建制撤消,隶属单位交还给原属部门或所在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沙发
发表于 2021-3-16 07:56:13 | 只看该作者
进入学校又一景,
大会发言不随心,
如今不愿当干部,
只想学些真本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2-7 20:13 , Processed in 1.123202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