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77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后的“知青”部落一一郭铁流

[复制链接]

143

主题

1471

帖子

485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27 16:0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3年6月21日,陕西延安南泥湾镇桃宝峪村。一个门前挂着“延安风华北京知青林”牌子的小院里,传出阵阵的“京片儿”。小院居民都是地道的北京人。40多年前,他们曾作为知青来到陕北延安,如今都已经是退休的老人,却再次来到这个小山沟工作、生活,或许是为了继续实践着当年知青的生活,或许是为了寻找着曾经的青春记忆。

  63岁的林树彬吃过早饭立即赶往牛场,他要和牛场雇工一起将100多头当地著名的秦川牛,赶到5公里外的后山上去吃草。这几天连续下雨,道路泥泞湿滑,牛群不好控制,林树彬和工人们清早碰头,商量路线以及大家的分工。林树彬原来的家在北京西城区,退休前是延安某机械厂干部,退休后来到“延安风华北京知青林”开始负责养牛,几年下来,谈起养牛经已经是头头是道。林树彬说自己回到北京家中,呆不了几天就想延安,北京对自己来说有一种心理上回不去的感觉。

  早晨最忙的是61岁的傅和平,一大早她就安排人,到玉米地去除草。这里种有300多亩玉米,每年产量在15万斤以上,这些玉米除了部分留作家畜饲料外,还供给酒厂生产“老知青”酒。安排完地里的活,傅和平还要赶到100多公里外的一个豆腐厂,拖回联系好的一车豆渣回来喂牛。傅和平原来的家在北京东城区东单边上,她回忆说,一出门就能看到古观象台。从延安卷烟厂退休后,一边是在京工作的儿女,一边是青春年华播撒下身影的陕北延安,最终留下来,成为现在这个“延安风华北京知青林”的创始人之一。性格开朗加上是女性的缘故,傅和平担任着许多统筹方面的工作。

  周福生最近一直在琢磨,如何将原五七干校的大礼堂翻修利用起来。这个大礼堂年久失修废弃多年,屋顶上还破出一个大洞。“延安风华北京知青林”所在地包括八路军炮兵学校旧址,西安市委五七干校旧址、280多亩山地森林、300多亩玉米地。其中五七干校旧址的60多孔窑洞已经整修出来,建成了能接待100多人的客房,如今这里成为延安干部学院的培训基地,每年都有许多单位的人来到这里参观、学习。

  今年61岁的周福生的老家在北京牛街,他是“延安风华北京知青林”主要创建人和实际领导者。2003年初,凭着知青们凑起来的10万元,周福生租下了林校的280亩地,利用四座山的地块,开始营造知青纪念林,栽上了刺柏、侧柏、红叶小菠等纪念树,同时建立纪念碑。周福生说:“刚开始我们设想,要建设一片知青林让在延安插队过的北京知青、西安知青认领纪念树,创造条件吸引有能力的北京知青为延安第二故乡做贡献。我们利用启动资金,造林、建碑,同时想办法解决走路、住宿问题,我们要建一个知青农庄。

  如今的“延安风华北京知青林”,不仅是延安北京知青的一个据点,还成为国内有过知青经历的人们一处向往的地方。每年都会有各地的知青前来住上几天,大家一起吃饭唠嗑,说说相互都容易理解的话题。还有不少知青会在这里住上很长的时间,无偿参加各种劳动,回味当年的生活。周福生认为,有过知青经历的人,刻骨铭心,永远不会淡忘。无论是非功过,不管当下世人如何理解,如何评述。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的一生,这是值得纪念并告诉后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沙发
发表于 2017-6-28 08:11:49 | 只看该作者
延安有片知青林,
几名知青心血凝,
当年青春挥洒处,
如今念想依然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12-16 05:20 , Processed in 0.152009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