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76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常情缘 四 5

[复制链接]

209

主题

114

帖子

5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16 07:27: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5

    过了几天,一天清晨,田齐听到高音喇叭里开始播放“致蒙山师专党委和革委的一封公开信”,信中讲了将学校迁往济南的种种理由,呼吁校领导接受工农兵学员的要求,把学校迁到济南去。餐厅大门两旁和主干道两边建筑物的墙上,刷上了标语“纠正省革委原负责人的错误决策,将学校迁回济南!”“支持‘上管改’,力争回济南!”“学校不迁,抗争不停!”“不迁回济南誓不罢休!”“我们要到济南上学!”标语落款分别是中文、数1、数2、物理和化学。
      这个阵势出乎田齐的预料,他怎么也想不到,凌云他们竟然采取文革初期的方式,让人感觉似乎一下子回到了几年前。
    孙宏义找田齐:“‘上管改’想发动第二次文化大革命啊?”
    田齐无奈地说:“谁知道他们竟然这么搞。”
    孙宏义说:“我要发动临沂同学反击,刷标语反对迁校。你字写得好,我去准备纸笔,你来写。”
    田齐说:“先别着急。他们第一步走得不好,咱不如静观其变,先看学校怎么应对。”
      “可郑高原刷标语用了‘化学’落款,好像咱全班同学都支持迁校似的,其他班标语也冒用班级名义,这怎么行?”
    田齐说:“你是班长,可以要求郑高原把落款改一下,在‘化学’后面添‘部分学员’几个字,他们不肯添就把班级落款涂掉,这样有理有利有节。这件事要尽快协调其他几个班都去做,免得校领导和全校师生误解。”
      孙宏义连说对对对,转身去找郑高原,紧接着又去联系那几个班的班长。不出半个小时,大多数标语的落款都改了过来,个别落款在改之前已经被人涂掉,还出现了反对迁校的标语。
      午饭时,孙宏义挨个通知班委,午饭后到教室开会,并通知田齐和郑高原参加。团支部也通知了全体支委。
      田齐来到教室,看到杨爱华、余老师、邵书记和科主任周立德老师都在教室里。周老师身材高挑,相貌英俊,戴一付近视眼镜,言谈举止温文尔雅,是个典型的绅士型美男子。他三十多岁,北大化学系毕业,原是郯城县中学副校长,组建蒙山师专时被临沂调过来,担任化学科主任兼党支部副书记。他已经给同学们上了十多天的无机化学课,无机化学课程的前半部分是基本理论,后半部分是元素知识,周老师讲理论课,内容深入浅出,嗓音柔和动听,很受同学们欢迎。孙宏义告诉田齐,周老师也是江苏人,跟你是老乡。后来田齐跟周老师熟悉了,才知道他家在南京北边的六合县,六合隶属南京,田齐是在南京出生的,所以跟周老师的关系又近了一步。
    余老师看班干部都到了,便说:“中午临时召开全体学员干部会议,传达上午学校党委和革委扩大会议的精神,下面请周主任讲话。”
    周老师走上讲台,用他特别的柔和嗓音说:“今天学校发生的事情,同学们都知道了。上午学校党委和革委联合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精神有两点,要求各系科尽快向同学们传达。第一,‘上管改’委员会提出的迁校建议,学校将向地革委和省革委汇报,等候地革委和省革委的答复,学校本身无权就是否迁校作出决定;第二,学员中形成同意迁校和反对迁校两种意见,党委和革委要求持不同意见的同学努力克制,防止矛盾激化,共同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同学们都是从基层推选上来的优秀青年,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在座干部是学员中的骨干,要向同学们多做解释,不让事态进一步扩大。”
    按照常理,除了教学工作等纯业务会议,学校党委和革委的会议精神应该由邵书记传达。这次邵书记没有传达,田齐估计是一种回避。“上管改”委员会在公开信中提出的理由之一,是干校老师们来蒙山后遇到的困难,还举了一个老师做例子,说了他的家庭情况,尽管没有说出名字,但了解情况的人都知道说的是邵文章,搞得他非常尴尬和被动。现在他无论怎么表态都显得很不合适,只好在公开场合不发言、不表态,沉默应对。
    杨爱华也有点不安。她原来赞成迁校,又觉得愧对沂蒙老区,心里很矛盾,现在被“上管改”这么一闹腾,惭愧部分便占了上风。
      大多数同学并不希望学校乱套,党委和革委扩大会议的精神传达后,同学们很快冷静下来,迁校风波没有进一步升级。孙宏义告诉田齐,凌云他们曾酝酿罢课,但没有人响应。过了几天,田齐没看到郑高原,问孙宏义,才知道郑高原跟凌云他们去济南找省革委了,又过了好几天才见到他。
    肖玉笛到教室告诉杨爱华:“中文那个陈建国到宿舍找你,说你家给捎了东西,俺们让他放下,他不肯,要当面交给你。”说完,看了一眼旁边的田齐,目光有点耐人寻味。
田齐发现杨爱华在答应的同时,脸上现出一丝隐隐的不愉快。
    他碰到郑高原,问:“你们去省革委,省里怎么说?”
    郑高原沮丧地说:“省革委让我们找教育局,就是原来的教育厅。教育局的人让我们坐了两天冷板凳,说局长副局长都不在,想见得等。等到第三天,一个副局长才露面,先把我们批评一通,说我们不珍惜上大学的机会,用文革初期的思维和方式来要求迁校,动机和形式都是错误的。他们说省里迁出高校的决定不是哪个负责人的决策,是根据中央战备部署作出的,北京已经迁出了十几所高校,连中国科技大学都迁出来了,山东才迁几所?所以已经迁出的不能迁回济南。我们说起干校老师的困难,这个副局长说,能比到大三线⑷、小三线去的同志更困难?还有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的同志们,跟他们相比,你们那点困难算什么?
      “凌云对那位副局长的训斥很不满,站起来争辩了几句,副局长生气地甩手就走。我们知道再争取也无济于事,只好返回学校。”
    迁校风波偃旗息鼓,田齐在风波前夕退出“上管改”,可以说走了一步正确的棋,但他却高兴不起来。每当看到邵书记忧郁的眼神和杨爱华愧疚的表情,心里就产生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注释
        ⑷三线:指三线建设,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央为加强战备、改变我国生产力偏重东北和东部沿海而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往我国西南、西北等地迁移或新建了上千座大中型军工、工矿企业和科研院所。东部一二线省份也在省内腹地建设省属军工企业,俗称小三线,山东的小三线就在沂蒙山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沙发
发表于 2021-3-16 08:16:15 | 只看该作者
迁校风波闹一阵,
没有结果自退身,
学校提前做工作,
要求不要乱势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2-7 20:48 , Processed in 1.232402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