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连长怎么会知道我在无锡市太湖边的一个岛上的疗养院呢?询问下来,原来他是他儿子、媳妇从苏北接来马山过年的。
说来话长,我们1969年下乡来到苏北农场。江苏生产建设兵团组建后,我们连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友谊农场调来一个徐姓副连长,一家子,老婆儿子女儿四个人。儿子和我们差不多大岁数。我在后勤排放牛啊、养鸡养鸭的,懵里懵懂6、7年过去,我们连一个女知青副指导员成了徐连长家的媳妇!后来知青大返城,女指导员的老公(徐连长的儿子)虽然不是知青,也随大流一起“知青大返城”。那时有条政策,本地知青的家属(男的也可以是家属么!)随知青一起返城,只可以在远离城市的马山区落户就业,所以他们就在19 80年落户在了那里。我们的那个女知青,当时在农场已经做到了农场法庭的庭长,丈夫也在农场中学做老师了。知青不管在农村做到什么官,“我们要回家!”挂冠而去的知青不要太多。知青回到城里,一切从头开始!
毕竟有文化,又都是党员,徐连长的儿子、媳妇从基层做起,到我1993年被“挂职”下到马山时,徐连长的媳妇已经是区里的“妇联主任”了,儿子也在区里的一个中学做教导主任了。我一到新地方,要建立“人脉”,就去找“我们的韩指导员”报到!所以徐连长到无锡马山就轻车熟路找到了我。十年的知青情,把老军工也“情到了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