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皇城龙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烟往事

[复制链接]

851

主题

44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600
2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3:10: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皇城龙狼 于 2015-12-8 13:12 编辑

最令人垂涎三尺的贮藏库----周冷飞的箱子
    说起北京知青周冷飞给予我印象最深的除了“粪坑捞手表”的故事以外就是他从北京带来的一个大大的橘红色行李木质箱子,看到这里读者也许会问:一个普通的知青行李箱子有啥垂涎三尺的啊?其实我用“垂涎三尺”这个词汇一点都不夸张,不是羡慕箱子的结实也不是贪恋箱子的美观而是垂涎箱子里的五花八门且永远也吃不完的食品。
    周冷飞带来的木箱子可谓是北京知青当中分量最重的一个,我们刚到兵团的第一天,在双山火车站装卸他的箱子时就已经领教过了,四个壮劳力的搬卸工才能把他的箱子抬上汽车,当时还记得一个搬卸工嘟囔了一句:怎么这么沉啊?是不是把北京都装来了?
    当年兵团连队的生活比起北京那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很快我们北京知青肚子里的油水就耗尽了,好像过了一个多月后的一天,周冷飞悄悄把我和李奇叫到他的宿舍对我们说他有好吃的犒劳我们,只见他从被窝里掏出一个铁盒子,借着昏暗的煤油灯我仍清晰看到盒子上面的标签:猪肉松!啊!这可是在北京都很难享受到的美食啊!!那晚我们三人大大的解了一次馋,好像从来没有吃过如此美味的肉松。后来回到北京的几年,记得我最爱买的食品就是肉松,但是已经再也没有当年周冷飞拿出的肉松味道了。
    当时,知青的行李箱子及大件包裹都是集中放在连队的一个小仓库里的,每次周冷飞都是自己去找管理员要库房钥匙取箱子里的东西。半年后冬天的一个傍晚,他叫我一块儿去取东西,我提着一盏煤油灯随他进入了冰冷的库房,当他第一次当着我的面打开箱子时,我眼前被映入眼帘的五花八门各色齐全的北京小食品着实给惊呆了...大白兔牛奶糖、山楂片、猪肉松、奶粉、麦乳精、炒面、红糖、酸草糖块、糖精等等好吃的一应俱全,占据了大半个箱子,足够他吃半年的。当时市场很多食品都是凭票供应且很难买到,但是周冷飞家境毕竟特殊,所以能够带齐如此紧俏的食品,让我绝对想不到的是居然满满一箱子都是好吃的,在那个年代中这绝对是最大的奢侈了。“随便拿”。周冷飞十分仗义的对我说,我也就不客气了,记得装进兜里最多的就是“大白兔奶油糖”,回到宿舍悄悄的分给孙鸿翔、白力俩人吃,大家吃着奶糖不光是嘴里甜甜的心里别提有多美了,那可是真正的享受啊。
    从此,每每想到周冷飞的橘红色木质箱子就垂涎三尺,当然了,周冷飞让我悄悄的享受了好长一段时间,直到箱子里的干货越来越少,周冷飞家里寄来的包裹也越来越少,补充能量的数量远远不能再满足我们俩人共同分享了为止。



齐京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44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600
2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3:11: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皇城龙狼 于 2015-12-8 13:12 编辑

最关心我们的上海知青大姐----张懋贞
    上海知青张懋贞长我们北京知青几岁且又是副连长,所以在我们眼里她就是一位大姐式的领导。我们到连队那天的晚上第一见到的,也是迎接我们的第一位知青和副连长就是她,可能是这个原因吧,对她的印象尤为深刻和特别。
    张懋贞那身打着整齐补丁已经洗的发白的黄军装永远都是那么洁净,梳着的两个小辫显得人很精神干练,一口夹杂着浓浓的上海口音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加之也是知青的身份让我们倍感亲切,朴实无华、和蔼可亲、真诚可信就是张懋贞身上感染给我们的综合印象。
    那时,我们北京知青虽然年龄是最小的,但是男女生从不说话的封建思想非常严重,我的印象中,我在兵团的近两年中好像没有和同城女生说过话,尽管我心里非常在乎或者说喜欢她们,但是封建的底线让我从未跨越过,至今想起来都还会有丝丝后悔和遗憾,毕竟我们北京女孩在连队中的漂亮绝对数一数二的,尤其我们同一个宿舍大院的女生无论长相还是气质都应该是我最喜欢的类型,可是,那个时代人性就是如此的虚伪和胆怯。话题扯远了,或许就是这个缘由吧,大大方方能和大我们几岁的上海女知青交流就感觉到自如轻松无所顾忌,更何况张懋贞还是连队的领导,有啥心里话和委屈完全可以直言不讳的向她倾诉。
    记得在北京“赴兵团的动员大会”上,一个军人代表信誓旦旦的说,到了兵团会发给全套棉军装还有棉靴和棉帽子,当时在北京我有一顶非常时髦价值20.5元的皮帽子,听说到了兵团就会有电影里曾经看到过的狐狸皮棉帽时我就毫不吝惜的把皮帽子留给了弟弟,可是那个发棉帽子的谎言一直骗到我第一次北大荒冬天的到来。还是白力给了我一顶破单帽将就了半个多月。
    有一天气温骤降,大雪纷飞狂风大作,我坐在马车上双手捂着耳朵抱着斧头正准备进山去伐木,恰巧碰上张懋贞,她看到我穿的如此单薄,就关心的问我怎么不戴棉帽子?我照实回答“没有啊。”“那就先戴我的”她边说边立即摘下自己的棉帽子硬塞给我,还未等我推让回去她已经转身跑了,她那稍有外八字姿态的跑步身影渐渐被风雪遮住的印象我至今都难忘。我清楚记得当时女生的棉帽子都是大号的,因为要把辫子包进去,所以我戴着她的帽子几乎在脑袋上晃荡,虽然有点滑稽但是确实感觉到了温暖,心里也暖暖的一股感激之情油然而生....第二天连指导员于瑞书找到我说:“听张连长说你没有棉帽子?今天批你一天假去20号(离我们连队最近的一个农村供销社)买帽子”。“我不认识地儿啊?”“那就找一个人领你去。”我最后选了白力和我去买帽子,白力也很高兴,既可以不干活还可以去逛一下农村供销社买点东西.....
    还是那个冬季,我每天上山伐木的棉鞋都会被积雪完全浸湿了,晚上回到宿舍烤干了这双唯一的棉鞋第二天再穿上,鞋里没有毡子垫只有一副从北京带来的薄鞋垫。不知怎么就让张懋贞知道了,有一天她特意问我怎么不买一副毡子垫啊?我说等下月开工资后再说吧,她接着就从书包里拿出一副毡子鞋垫让我试试,我实在不好意思当着她的面脱鞋,因为我们男孩的鞋臭不可闻,我好像既没有谢谢也没有推辞就接过来了,感觉只要是张懋贞送的东西就心安理得的接受不会有丝毫虚伪的推辞。回到宿舍一试才发觉鞋垫小了一号,记得还是周景阳帮我把毡子垫给浸湿后用木板使劲的敲打生生给拉长了一号,每每穿上带有毡子鞋垫的棉鞋就有一股热乎乎的感觉,甚是温暖...



齐京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44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600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3:12: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皇城龙狼 于 2015-12-8 13:16 编辑

最会算卦的二劳改----杨凤遂

    据“下雨不愁”的忆文记载着这样一段:“连队有四个从兴凯湖转来的刑满就业人员,在那个极“左”的年代,他们的身份和经历我们很快就知道了。陈XX,军统特务,和老婆儿子一起转来,一家人都很老实;马XX是起义人员,刘文辉的警备司令,和老婆一起来到连队,老婆是广西人,一天到晚唧唧喳喳得说,我们叫她“老妖婆”,刚解放,她把公安局的牌子挂到棺材铺,把棺材铺的牌子挂到公安局,罪名是“无理取闹”。另外俩个人,四十多岁还是单身,北大荒称之为“老跑腿子”。一个叫杨XX,广东人,据他自己讲,解放初因盗窃倒卖铁路制服大衣被判刑;贾XX,北京老乡,解放前是混迹在天桥前门一带的“地痞流氓”。”


    我今天要讲的就是来自广东的二劳改犯杨凤遂。我在三排的那段时间里,不知怎的杨凤遂对我非常关照,夏天每次我们下地里铲地还是收割黄豆、谷子他都会挑着水不辞辛苦地专门为我多送几趟水,而且特别爱给我讲许多他以前的故事,我也是爱听故事的人,所以每每他开口畅叙尤其是讲到他年轻时的靓帅和多么能干的时候,就会眉飞色舞的得意忘形,他似乎总会自我陶醉的沉浸在以前的辉煌之中,我作为一个专注的倾听者,对他来说可谓是相交恨晚的感觉。

    一天,我铲地第一个铲到了几公里长的地垄地头准备休息,只见杨凤遂挑着水桶已经在地头树荫下等着我呢,他递给我一缸子水后随即从兜里掏出了一幅旧的发油的扑克牌,说:“我给你算一卦?”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就看到他那双狡黠的目光闪现着祈求,好似在不允许他这种身份的人乱说乱动的这片土地上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让他肆无忌惮说教的对象一样,我当然同意了,不是出于同情而是出于好奇。


    54张牌在他的手里俨然就是一个人的一生,张张代表着的含义几乎涵盖了人生阶段的所有事件,每张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是严谨的不容信口胡言,至于排序的结果就会从他的嘴中念念有词的复述出一生的所有.....10代表着的金钱会让你心境惶恐,8代表着的婚姻会让你想入非非,7代表着的大灾大难会让你心惊肉跳,6代表着的顺心顺意会让你求见若渴,12代表着的异性挚友会让你鞭长莫及.....昏天晕地的被他“忽悠”了一番,几乎被他手中的卦牌搞的我五迷三道,直到有人铲地到了地头来找水喝,我俩才作罢。


    傍晚,我们又悄悄的聚在山林边缘的一块空地上,这次是我主动向他求教用扑克牌算卦的手法、影射、规则、方法、秘笈、诉牌、结论等等一系列“技术”,一定是我虚心求教的虔诚态度感化了他,几乎合盘托出了他的所有盖世秘笈教授给我。其中给我算的最准确的一点就是:“你不出两年就会离开东北”。果不其然,应印了卦中的定意,我很快就曲线救国似地离开了北大荒。

    后来我用这种法式给周围的许多人算卦都得了鬼使神差般的印证,说不清楚也弄不明白,总之就是闲来无事逗人一乐。

齐京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44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600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3:17:36 | 只看该作者
最豪爽仗义的富拉尔基知青----李卫国

   提起富拉尔基知青的李卫国那绝对是我见过的最豪爽仗义的东北汉子,瘦瘦的身材透着精明能干的劲,犀利的眼神往往令人对视的时候不愿留驻,敏捷的身手也算是好斗的一类,说话的干脆劲容不得你分辨,兴奋起来的时候无论啥时候他都会手舞足蹈的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展示自己的意愿,爱喝酒抽烟,喝酒一定叫上几个人一起喝,抽烟也是分给在场的烟民们,几位特爱蹭烟的知青最爱凑到他跟前,一准会蹭到一颗烟抽。别看他平常大大咧咧的,但是从衣着上却非常讲究,总是一身军绿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还学着北京知青的样子把口罩掖在上衣第二个纽扣下面,露出的白色带子套在脖子上,一顶军帽是他的最爱,为了证实他的军装是真的,曾经煞有介事的向我展现军装扣子的八一字样,其实凭着我对军装的了解,早就看出那身军绿是假的了,但凡有八一字样的军扣都是彭德怀时期的斜纹黄色军装,那才是军队子女最为炫耀的。

   记得我们北京知青刚到连队,一天我们在操场上打篮球,他跑过来对我说:“我们富拉尔基的和你们打场比赛怎么样?!”我们答应了,当场就开战,上半场我们赢了,下半场一开始我就觉得不对劲了,他和焦万喜、张振东、韩喜利、王殿伍全都撒野似地冲撞我们,我上篮的时候还被王殿伍伸腿绊了一跤,摔得我半天都没有爬起来,苑克伦的眼镜还被韩喜利撞飞了,显然在这种野蛮动作的干扰下,比他们小几岁的我们绝对不是个儿,力量失衡的较量只能是最终我们以大比分落后的结果而告败。此时,李卫国却站出来大声宣布:“和北京队战平!下次再战。”然后拉着我的手问我摔伤没有,是不是还疼?其实输赢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李卫国公平的对待和处理了这件事,用一种诙谐的方式向我们道了歉。东北汉子豪爽大气的性格使我们成为了朋友。

   我和白力误杀李树山家吃麦子的小猪后,遭到了李树山的报复,把我的台灯和从北京带来的灯泡全砸了,我带着知青去李树山家去打架,李卫国跑来劝我不要闹,当晚他买来红酒和点心给我和白力解闷,其间李卫国告诫我:“有缘屋檐寄居,无缘不可仇记。”这句朴实的一句话让我终身难忘且一直是如此待人的。

   一次,我和李卫国上山伐木,顺山倒时的树桩恰巧砸到了我的腿上,当时划破的棉裤渗出了血,是李卫国第一时间跑过来移除开树桩,很专业的用他的大头鞋鞋带帮我止住血,从他的破棉袄里掏出一把棉花帮我包扎住伤口,然后一路背着我下的山,还一连滑倒过几次,我多次要求自己走他都不干,他就是这样趿拉着没有鞋带的大头鞋一直走到连队,我趴在他的背上感动的眼泪止不住的流....

   多少年过去了,当听到李卫国因患骨癌英年早逝的噩耗,我拿着朋友报来的信,虔诚的默默的为我的好战友----李卫国致哀!愿他在天国安宁吧!

齐京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44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600
2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3:18:26 | 只看该作者
个儿头最矮的小马倌----王鑫德

   我们连有一位个儿头最矮的马倌,他就是富拉尔基知青王鑫德。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个不太合群的知青,或许是他的工作原因吧,几乎每天都是单独和一群马在一起,我甚至都没有和他说过话,但是每每远远地看到他矫健的翻身上马驰骋在大草原的样子就非常佩服,不到一米五的个儿头却十分抢眼球,我挺喜欢他的,可是当拿起笔来却不知从哪写起好,幸好田滨前几日专门写了他的故事,今天就偷个懒把田滨的故事转发给大家,需要说明的是:我写“小马倌”的名字是王鑫德,与田老师的王金德有一个字相差,但是我坚持的“鑫”字未必就是正确的,只是我叫他习惯了,也就不想再改了。总之我脑海中的小马倌萦绕着太久了,借着田滨的文章让大家知道我的战友----小马倌。


   田滨文章如下:

   王金德是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知青,个头不高,1.5M左右。与大多数富区知青一样做事有主见,好多连队的事他都能说明白。我到十二连的时候王金德是连里放马的驭手,大伙都叫他小马倌。连里那群马有二十多匹,是没有选上干活的马和马驹以及怀了驹的母马。王金德骑一匹灰白色的比其他的马矮小的马,名字叫做‘小狗子’。晚上收工时,只见他双手高高地摇着鞭子,嘴里吼着马们能听得懂的语言,赶着马群浩浩荡荡地回来了。我很担心他从马鞍上摔下来,但是看‘小狗子’跑的非常稳,很能懂得主人的目的,四蹄快速地捣着碎步,围着马群跑来跑去。我当时特别羡慕王金德骑马的技术和放马这份工作。
    王金德就这样独立的工作,归连队后勤排,他不用领导操心。但是连里农忙会战的时候,他也要参加,虽然个头矮小,但是身体匀称结实,手脚利落灵活。七零年收黄豆时,他扛着80公斤的麻袋上三节跳板,看不出有多吃力,而我在连里一次也没有扛过这么重的麻袋。有一回他前边的人将黄豆撒在了跳板上,被王金德不小心踩在脚下,脚下一滑,人就倒了,随着麻袋倒栽葱摘了下来,人们一片惊呼,说时迟那时快,但见王金德在瞬间双脚勾住跳板,一个收腹的体操动作又翻了上去。这手绝活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他没事一样接着干。
    有一年麦收时节,一挂四匹马拉的大车停在麦地边上,赶车的老板子没在跟前。王金德可能到车上取东西,结果他将拉车的马给弄惊了,四匹马拉着王金德狂奔起来,人们眼见着王金德被颠得倒在车上,从辕马后边掉了下去。这下可人们吓的够呛,王金德非受伤不可。马车又跑了一段路,没见到王金德。当马车的两个轮子骑在一到壕沟时,才见到王金德躺在沟里,人们跑过去将他扶起来,并没有受伤。原来他从车辕那儿掉下去后迅速用双手抓住了车轴,被车拖到沟里才松手,躲过一劫。
    下雪以后,山上会飞来一种叫做苏雀儿的鸟,与麻雀大小差不多,但在腹部的羽毛有一部分是红色的,叫得很好听,能在鸟笼子里养一阵子。而麻雀是养不住的,几天就气死了。王金德找来高粱杆,许多竹筷子,用高粱杆儿做龙骨,将筷子劈成细棍并修光滑,扎了一个很大的滚笼。分上中下三层,上层在笼子的中间是一个独立的笼子,用来放几只会‘唱歌’的鸟,是用来吸引同类用的。中层装了两个很灵活的翻轮,鸟一踩上去,就会掉下去,当然掉到第三层,宽大的用来装捉到的鸟的笼子。王金德用这个滚笼捉了很多苏雀儿,大部分送人了。记得我们住在大宿舍最东北角那间屋子,有司务长范立群、加油员付增会、王金德........,他将几十只鸟散放在小屋里,没人时它们飞来飞去,叫个不停,有人时就落在角落或是搭毛巾的铁丝上。到处方便,鸟粪哪都有,有趣的是早晨起床范立群眼镜上也落了鸟粪。
     王金德是一个非常有情趣快乐的人。

齐京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44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600
2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3:19:36 | 只看该作者
最雷人的一句: “做一个党外的布尔什维克”--上海知青严晓云在全连大会上的发言;

最倒霉的一人:
  在冒雨抢收麦场的当口,放在炕上存有钱财的小箱子失窃了--孙明海;

最悲催的一事:
  晚上,上了趟厕所,挂在皮带上的手表不慎掉进茅坑里了----周冷飞;

最遥远的行军:
  用了二天一夜从查哈阳徒步行军至火烧沟,脚上磨起了三个大水泡...

最恐怖的一夜:
  行军途中入住当地老乡家与一口漆黑的棺材同屋睡了一夜没敢闭眼...

最惊悚的站岗:
  深夜站岗亲眼目睹了疑似“特务”在后山方向发射了一颗信号弹...

最肮脏的工作:
  掏粪坑积肥料,恶臭伴随着呕吐却还要挥汗如雨憋着气息的干着...

最惬意的远行:
  跟车去五大连池拉水泥,在五大连池游泳捞了一堆河蚌回连美餐...

最劳顿的夜班:
  夜里坐着“优特”去青龙岗拉石头,大石头着实把手掌磨掉一层皮...

最难过的周期:
  月末来临时,囊中羞涩的我要忍饥挨饿断烟戒酒盼着发工资的时日...

最愿干的活儿:
  用钐刀打水草那种潇洒劲伴听着“刷刷”的声响,成就感油然而生...

最低廉的行贿:
  没有花一分钱仅为军务股股长打了一车柴,签字批准我离开了兵团...

最黏糊的手艺:
  满手托着黏糊糊的泥生生摔在模子上把四周的角落揣实,脱成砖坯...

最过瘾的玩火:
  深夜耕地把一跺跺的麦秸点着取暖,看着地老鼠到处乱窜很是开心...

最恐惧的钟声:
  一阵急促的钟声伴随着“宿舍着火了,救火啊!”心中顿觉恐惧...

最埋汰的行囊:
  一床一年多都没有拆洗过的棉被又黑又硬的打成了可谓最脏的行囊...

最爱唱的歌曲:
  方长林教会我一首歌也是我最爱唱的:手拉手儿,迎着朝阳,登上深绿色的车厢...

最常演的角色:
  在连队演出样板戏时,我最常扮演的角色就是座山雕、鸠山、刁德一...

最悠闲的时光:
  劳动一天后最悠闲的时光就是躺在炕头上吹奏口琴、讲福尔摩斯的故事给大家听...

齐京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44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600
2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3:20:32 | 只看该作者
最漂亮的连队文书---王霁环

   提起王霁环,连队里无论是老职工还是知青,没有不认识她的。高高的个儿头着一身臧蓝色咔叽翻领装显得格外苗条,一件淡粉色的衬衫领衬托一张白净略带红润的面孔显得无比秀气,会说话的眼睛一眨一眨的很是亲切,也许是文书的职业吧,总是干净俐落的装束和两条大辫子的样子在城市来的知青堆里也显得特立独行般的典雅庄重,好似大家闺秀。其实,她是当地老职工王敬考的女儿,也是木匠王怀昌的妹妹。

   我一直在农业排劳动,几乎没有机会和王霁环接触,大部分印象就是远远的背影或是远远的侧影,惟一的一次近距离接触就是1970年的冬天,内蒙同学来信要我寄点东北特产,张振勤告诉我说王敬考家里有榛子和蘑菇、木耳等自采的山货,有时会悄悄卖给需要的知青。

   一天晚上,我和白力去王敬考家去买榛子,记得刚进门就见到了王霁环,我们说明了来意,她十分高兴的把我俩让进了屋子,她把父亲叫出来,我和王敬考说好了价钱,算了一下自己兜里的钱数就要了4斤榛子、2斤木耳,王敬考说怎么不多要点啊?干脆都凑5斤吧?我不好意思的说,带的钱不够,就买这点吧。王敬考拿出了一杆秤给我称好了4斤榛子倒进我带来的一个口袋,然后转身去屋里去取木耳,此时站在一边一直没有插话的王霁环却突然用双手捧了满满一大把榛子装进了我那只还没来得及扎口的袋子,我完全没有反应过来,只见王霁环使劲地朝着我和白力摆摆手,不要我们声张......此时的王霁环距离我只有一尺之遥,她那双透彻明亮的眸子一眨一眨的好似传递着同情心与恩慈,这时我才注意到王霁环没有穿着制服而是一件紫红色的毛衣,在煤油灯的光照下鲜艳夺目,那晚,她善解人意表现出的心地善良加之外表的美显得更加楚楚动人。

   多出的一捧榛子在邮寄包裹时才知道足足重出了2两多,也就是这经意间的一捧,让我记住了这位心地与外表同样美丽漂亮的当地女孩。一面之交的王霁环即刻印制在脑海中,至今未忘。

齐京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44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600
2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3:21:31 | 只看该作者
日记本上记录的最值得纪念的日子----1969年8月25日

   翻开当年的日记本,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就是我离开北京奔赴北大荒的那一天---1969年8月25日。日记是在来到北大荒的第二年的8月25日写的,今天晾晒出来,回忆45年前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据此日记可以清晰的看到记载的离开北京的时间是1969年8月25日11时04分

齐京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44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600
2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3:22:16 | 只看该作者
最坚决的一次拒绝---批判会发言
   1970年10月18日(日记记载),连队唐家启指导员通知我要我写一篇针对富拉尔基知青郑福生和上海知青余晓明打架事件的批判稿,还要我在大会上发言,被我毫不犹豫的当场拒绝了!

   这是我来到兵团第一次当面拒绝一位连指导员下达的命令。

   结果是在1970年10月21日(日记记载)那天,批判会如期进行了,记得有三位战友发言,被批判的两个人都不服气,最终是一个人被当场宣布予以处分(记不清处分的是谁了),同时在大会上我被指导员批评为:“最不讲革命斗争性的人”,那可是在我入团的前一个月发生的事情,我当时就想过,大不了我不入这个团呗,也不能做批判战友的违心事情。

   事后,我还是光荣的被大家评选投票通过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事实证明了我的“拒绝批判战友”的行为是得民心的。

   今天晒出这段日记,与战友分享我当时的真实想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齐京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44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600
3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3:23:53 | 只看该作者
最爱低声哼唱的手抄歌曲----靡靡之音

   三首当年从北京带到兵团的手抄歌曲,所谓的“靡靡之音”,是我最喜欢哼唱但是从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声唱过。

   我甚至不知道歌曲的名字,也不知道歌曲的出处,更不知道歌曲的作者,知道的就是我从心底喜欢那忧郁的旋律折射着我当年的境遇,喜欢起伏的旋律带给我的舒缓与惬意,喜欢歌词描述出的情感深处那根敏感的神经所带给我的震撼,喜欢那情窦初开懵懵懂懂的心迹荡漾在当年恰如其分的得到共鸣时的渲染,我因为喜欢会偷偷地在铲地拉开人群时才敢大声吟唱,我因为喜欢才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用口琴吹奏那优美的旋律,当战友询问是什么歌曲时,我的回答仅仅是诡异的一笑.....

   因为喜欢所以它几乎陪伴我走了整整四十五载......因为喜欢才保留至今,更因为喜欢才会借此知青网平台与荒友分享。

   今天展现出来只是告白:当年的北京男孩就有一批是这样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齐京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3 04:53 , Processed in 1.123202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