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知青淘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

[复制链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9
291#
发表于 2016-4-29 08:48:50 | 只看该作者
共同经历遇爱妻,
并肩奋斗同心意,
教师生涯真奉献,
教学成就骄傲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292#
 楼主| 发表于 2016-4-29 16:04:47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4-29 08:48
共同经历遇爱妻,
并肩奋斗同心意,
教师生涯真奉献,

替老同学感谢龙行超版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293#
 楼主| 发表于 2016-4-29 16:12:34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八十

十年知青生活回忆(五)
王男

农村代课教师

记得那是1973年的8月下旬,经过几番努力,我和她终于被派到新宾县苇子峪公社草盆中学当代课教师。

我们带着县教育局的介绍信、知识青年转点关系证明和比较简单的行李,一大早由市里坐郊区汽车,颠簸了一个上午,到了公社所在地,到公社教育站报到。尽管那天是星期天,但由于县里事先打好了招呼,虽然整个公社大院无人上班,但收发室同志看了我们的介绍信告诉我们,教育站的站长一大早就在办公室等我们了。站长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告诉我们,草盆学校是一个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原来教八、九年级数、理、化的老师是沈阳的知识青年,打他们走了以后一直无人上课,所以学校以及当地学生和家长早就盼着能有老师来接课。站长还说,你们俩这回来了,就把这所学校的八、九年级救活啦(这话还真不假,后来我俩离开,学校的八、九年级就合并到别的学校啦)。并且告诉我们由于路途远,今天已经去不了啦,先在公社住下,等第二天一大早,生产队有大车回去,就把你们捎过去。住处已经安排好了,就在公社唯一的招待所。教育站的干事王老师还热情地答应帮我们把知青关系办好。
第二天清早,天刚蒙蒙亮,王老师就将我们送上了生产队的大车上,安顿我们坐好,大车就出发了。这儿真是山区,市里正值伏天,而在这里,我们没穿棉衣硬是感到寒气逼人。大车不紧不慢地走了一上午好歹到了草盆,这时我俩才注意到,这个地方真不愧叫草盆:四面环山,只有中间一块平地,真像一个大大的盆一样。我们被安排在大队食堂吃饭。其实所谓食堂,平日就住校的老师,再就是一个从市里走“6•26道路”来的张大夫四个人吃饭。后来知道,张大夫是医学院要毕业的大学生,还没毕业就被打成“右派”,在抚顺的一家合作医院工作。“文化大革命”中,把他们的医院和所有像他们这样的大夫全都下放到农村(即所谓“6•26道路”)。这对于农村倒也算一件好事情,老百姓有个小病小灾,不用出大队也能看到大夫。张大夫人很憨厚,是一个地道的知识分子。他告诉我们,他们医院一共三个人,除他以外还有两口子,男的是一位中医大夫,女的也姓张,是一位助产士兼护士。
由于已经停课好久了,我们一到,校长就要求我们尽快上课。我教八、九年级的物理和化学,她教八、九年级的数学。对于我来讲还算是轻车熟路。对她来讲虽然好久没有摸书本了,但好在一方面她的学习底子好,另一方面我俩还可以互相研究,所以没有几天我们就开始上课啦。
回忆起那一段生活,应该说还是很惬意的。白天我们几乎全是和学生在一起。山区的孩子纯洁朴实,求知欲很强,总是围着我俩问这问那的。看着他们一个个天真可爱的面孔,我们俩也是愿意将自己仅有的知识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他们。山区日落得早,有的学生每天得走二十几里山路来上学,所以每天下午三点学校就早早放学了,放学以后,学校里就剩下我们俩人和住校的另一位老师。那位老师也姓王,他是一名在县里较有名气的老教师,他教语文。每天放学后,王老师就带着我俩南山、北山、东山、西山地逛山、采山货,每次回来总是满载而归、乐趣融融。山区的人很朴实,不论是学校的老师、领导,还是生产队的社员、干部,见到我们都十分的友好,他们都认为我们是有知识的人,很敬重我们,总是老师长、老师短的。渐渐地,我们开始熟悉这个地方和这里的人了;慢慢地,我们也喜欢起这个地方和这里的人们了;慢慢地,我俩也渐渐地将我们自己融入到山里人中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294#
 楼主| 发表于 2016-4-29 16:13:03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八十一

十年知青生活回忆(六)
王男


成家立业扎根农村
当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慢慢地就会把这个地方当做自己的家一样;当一个人在一个人群中生活的时间长了,慢慢地就会把周围的人当做自己的朋友和亲人。
我们俩到草盆一晃就有一年多啦,慢慢地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习惯了当地的生活,熟悉了周围的人,和他们的关系也渐渐地融洽了。好多人都劝我们俩:你们俩结婚吧,多好的一对呀,以后的生活一定差不了。其实就这个问题我们俩也经常讨论。结婚吧,就得有一辈子在农村的打算。当然终有一天我们可以由代课教师转为正式教师,在当地来讲,生活不会太差,但回城的可能就几乎没有了,真是不甘心一辈子当农村人。但眼前的事实是我们回城的可能简直太渺茫了,更何况即便是回城,生活也不会比现在的状况好到哪里去。每当和我的学生谈到我们俩终究要回城时,学生们的眼里就会流露出一种依依不舍的眼神。在这种眼神里,我感觉到,学生需要我俩,草盆需要我俩,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需要我俩。这种需要无时不在影响着我俩对“去”和“留”的选择。渐渐地,我俩开始讨论结婚的问题了,并开始筹备结婚事宜。
刚好中央出台了一个知识青年在农村安家落户的政策,每名知识青年在农村安家发给安家费300元钱,而且一切知青待遇不变。我俩就是600元。这些钱在当时也确实解决了不少问题。我用300元钱买了一间半草房,用剩下的300元将房子做了一下修整,地面打了水泥,炕墙镶上砖,锅台也抹成水泥面,屋里也吊上纸棚,我自己糊上漂亮的墙纸。当一切都准备停当的时候,我站在屋子中间,环视着四面墙壁。我知道这将是我成家立业的地方,在这间屋子里,我将要担负起一个男子汉所要担负的一切责任。此时此刻,我感觉到屋梁似乎不是架在四面的墙上,而是架在我的双肩上。我暗暗地下了决心,我一定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我一定要撑起这个家!别说,这一间半的草房让我这么一修整,还真有了新房的模样。
学校为我们俩举办了一个在当地来讲比较像样的新式婚礼。全校的老师每个人都从自己家里拿来一些菜。这个拿来一些白菜,那个人拿来一些豆子,有的还背来一些土豆。尽管都是由自家菜地里出的菜,却使得我们俩的新婚宴席显得十分丰盛,每一样菜蔬都包含着同志们对我们俩朴实的祝福,看得出来,所有的人已经把我们俩完全当作他们中间的一员了。
当人们渐渐离开以后,新房里就剩下我们俩人的时候,我俩面面相对,我看见她的眼里流下了两行热泪,我知道她的泪水里不仅仅含有幸福,还有辛酸和苦涩。我理解她并不情愿将我们的婚礼办在农村。我用手擦掉她脸上的热泪,轻轻地对她说:从现在起一直到永远,我会以我的全部付出换来你的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102

帖子

35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4
295#
发表于 2016-4-30 08:19:24 | 只看该作者
王男的回忆录写出了他的真实经历,表达了他的真实感情。他没有无病呻吟,也没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他有思想,肯发愤,有作为,下乡四年无虚度,克服了许多困难,攒下了厚实的教学知识功底,令人佩服,他可称为一高中老三届精神的够格的代表。在这里,我替他谢谢版主的认真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9
296#
发表于 2016-4-30 08:30:58 | 只看该作者
双双去当民办师,
成为支柱作支持,
终成眷侣爱情果,
土房整新过日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7#
发表于 2016-4-30 10:52:14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4-27 20:53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七十六

十年知青生活回忆(一)

很熟悉的知青生活,真是耳熟能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8#
发表于 2016-4-30 11:21:44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4-27 20:57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七十七

十年知青生活回忆(二)

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9#
发表于 2016-4-30 11:35:23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4-28 21:02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七十八

十年知青生活回忆(三)

我认真地读王男的文章,我的脉搏与我男一起跳动。我的感情与王男的喜怒哀乐一起变化。由苦变甜是王男的努力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0#
发表于 2016-4-30 11:45:24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4-28 21:06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七十九

十年知青生活回忆(四)

国家领导人看似距平民很远,可是一个领导人,决定了平民的命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9-18 13:10 , Processed in 1.216802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