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月映长弓 于 2018-11-20 15:24 编辑
第八章 学徒变管家
郑文斌这一声“妈妈”叫得声嘶力竭,竟然活活地晕死过去,把店家两口子惊得手忙脚乱。男的叫方雄,女的叫魏芳,都是淮川本地人,他们有一个10岁的独生女儿方兰香,一家三口在县城南门口经营着小饮食店。
方家小店傍晚正要打烊关门,不曾想发生了一个小孩晕眩之事。店主看那个小孩像是经过长途跋涉,风尘仆仆极其疲惫,裤子的膝盖破烂,血痕可见。他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情况?
方雄本是良善之人,赶忙把郑文斌抱起,魏芳将两张小方桌拼起来,两人合力把他平放在桌子上。摸摸鼻子尚有呼吸,方雄叫:“快拿水来。”魏芳倒了一杯温开水,往郑文斌的嘴里缓缓灌下去,又用热毛巾搭住他的鼻息,仔仔细细用热水给他擦脸。
过了一会儿,只见孩子眼角流出几滴泪,长叹一口气,慢慢地醒了过来。魏芳端起煤油灯,仔细地打量着这个小孩子。看他年龄大约十二、三岁,脸庞虽瘦,居然眉清目秀;四肢虽脏,并非骨瘦如柴;衣衫虽旧,却不是乞讨之人。
特别是郑文斌那一声“妈妈”叫得她动了恻隐之心,她决定要细细地问清楚。“孩子,你从那里来?要往那里去?”魏芳轻轻问道。
郑文斌看见她那慈爱的样子,心酸地说:“老板娘,我、我、我好饿。”
魏芳说:“那好,你先吃点东西。”她转身去拿吃的。
郑文斌挣扎着爬下桌子。饮食店当天没有卖完的东西都是现成的,魏芳端来一盘包子、馒头,还有一碗豆腐脑。郑文斌在条凳上落坐,伸手拿起一个馒头,怯生生地望望小店主人。
方雄朝他摆摆手:“吃吧,吃吧。”郑文斌也不再客气,这个从来没有吃饱过的小孩子,风卷残云般将桌子上的东西一扫而光。
魏芳轻言细语地问道:“孩子,你吃饱了吗?还要吗?”
郑文斌摇摇头:“不要了,真吃饱了。”站起身来往下深深鞠躬,“感谢店家救命之恩,小人是江西高塘村人,因父母双亡来淮川投友学徒。”
方雄道:“那你仔细说来。”郑文斌遂将家庭变故和张姓族人帮助细说清楚,并拿出张康的引荐信函。
方雄拿过信函看了一眼,见他说话不慌不忙、有条有理,问道:“你可读过书?”
郑文斌答:“读过二年私塾。”
方雄暗喜:“天色已晚,找人不便,今晚不如暂住小店。”
郑文斌点点头:“如此甚好,谢谢,谢谢。”
方雄夫妇看这小孩彬彬有礼,本性良善,晚上商量有意将他留下在店里帮工。第二天两人早起,不料郑文斌已经在扫地、抹桌,店内整理得井井有条。方雄大喜:“你这是干什么?”
郑文斌答道:“昨日蒙救,无以为报。我身无分文,吃了你的饭,我得干一天活。”
方雄试探着问:“你可愿意留在小店帮工学徒?”郑文斌像见到亲人一般,满心欢喜,倒头便拜:“师傅在上,受徒儿一拜。”自此开始在饮食店学徒。
淮川城在潇湘东部,毗邻江西,是一座有千年历史的县城。浏阳河水穿城而过,自古商贸发达,小有名气。淮川鞭炮几乎与醴陵花炮齐名,品种繁多、质量上乘,并且早已形成规模,靠生产和销售花炮为生的人占全县人口的很大比例。城里还有许许多多手工作坊,生产的茴饼、豆豉、纸伞、夏布等都非常著名,畅销全国,远销海外。
淮川城周围百里的农家子弟,很多十几岁就来这里学艺谋生,寻求生活的发展道路。按照当时学徒的规矩,学徒期一般需要三年。三年之内只管吃和住,没有工钱。学会手艺学徒期满可以独立谋生,自行开业。也可以留下来继续帮工,给付一定的工钱。
郑文斌无依无靠,孑然一身,只要有饭吃、有地方睡就行。他见店家夫妇心地善良,愿意收留,也就打消了去找张姓族人介绍的念头,安心在此学徒。
光阴荏苒,三年学徒,郑文斌既勤快又好学,深得方雄夫妇喜欢。包子馒头、油饼油条、炒面汤面、豆花豆浆、小炒蒸菜,无一不精。他本性良善、人极其聪明,在方雄的点拨下成为餐饮业的一把好手,店内店外、迎来送往、眼明手快。
方雄眼看他学徒期满,有意留用,遂把他带入地下密室,传给他方氏汤包馅秘方。三年来肉包子馅都是方雄亲自调制,郑文斌未能染指。
地下室很小,走进去冷飕飕的,原来里面存放了许多在寒冬用瓦缸预制的大冰块。方雄把新鲜猪肉皮熬成浓汁,放入冰室制成肉冻。做包子馅时,把肉冻从地下室取出来,和新鲜肉末混合在一起,再加盐及香料搅和成馅。
当需要调制成不同的口味时,按比例分别加入豆豉汁或腐乳汁,就可以制成不同的包子肉馅。这样蒸出来的肉包子才汁满味鲜,成为方家饮食店的招牌小吃小汤包。
方雄已经尽传平生所学所创,毫无保留。郑文斌对师傅师娘感激不尽,他甘心留下来帮忙打理店铺。方雄又把账目交他管理,采买原料、各方应酬乃至催收欠款,放心让他去做。几年下来,郑文斌已如大厨兼管家。把小店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方家小汤包远近闻名。
时光飞逝,历经数年,转眼间郑文斌已经成年,他不再是那个可怜兮兮、穷困潦倒的落魄少年,而是长得身高体壮、一表人才的青年。郑文斌自己有了一点积蓄,逐渐萌发了另起炉灶的想法。方雄夫妇是何等的聪明,早已看出他的心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