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知青淘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

[复制链接]

273

主题

8927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217
761#
发表于 2016-8-7 00:03:58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8-6 21:49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220

路在脚下(八)

    路真的是在脚下,知识就是储备——天道酬勤;有了储备,等在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204
762#
发表于 2016-8-7 09:26:41 | 只看该作者
工厂经历也难忘,
车间四年逍遥强,
五保房屋住几年,
工人大学受益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763#
 楼主| 发表于 2016-8-8 10:02:31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8-7 09:26
工厂经历也难忘,
车间四年逍遥强,
五保房屋住几年,

多谢龙行超版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764#
 楼主| 发表于 2016-8-8 10:07:42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221

路在脚下(九)

张重辉

参加打击经济领域犯罪
1982年我们毕业了。多年后证明,我们这些学员是合格的。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成为各车间的技术骨干,许多人在车间都是领导班子成员了。入学前我们这些人绝大多数是生产一线的工人,现在学习完成,都想找一个合适的岗位,于是都各找门路。我在厂里无一个门子,也就听任分配。我心中想,起码能回车间当个电工吧。但结果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校长周继远第一次找我谈话,问我毕业后有什么想法。我说服从组织分配,个人没有什么想法。他听了不置可否,没说什么。过了几天,他又找我去谈,问我去“经打办”可以不。经打办,就是打击经济领域犯罪办公室的简称。那时全国正在开展打击经济领域犯罪运动。按民间说法,这是个整人的单位。在十年动乱中,我这种出身的人一直是被整的对象,从来未曾想过这种地方会让我去。这回既然让我去,我就去吧。后来我想,这种地方,现在已经不吃香了,有门子的人都往技术岗位去,谁也不愿意去搞政治了,所以就让我去了。
在经打办,我办了一个案子。分配我与一位老同志老郭一起办案,当然是我跟他干,听他领导。但后来我想这个案子如果没有我,也就办不下去了。那时外单位经打办在查一个案子,那个案子涉及市燃料公司。在查燃料公司的案子时,办案人员发现在煤场的拉煤记录上,我们厂买煤的车中有外单位的车,于是就把相关材料转给了我厂。
我和老郭就负责调查这个情况。一开始,老郭对这个案子感到没有头绪,说这里搞不出什么名堂。我对他说,还是要到煤场去了解第一手材料。我们厂每年要从煤场拉几万吨煤,用于厂住宅区的几个锅炉房和厂内后勤用煤。这些煤是由厂总务科负责的,与生产用煤不是一个渠道。另外我厂的生产用煤主要是无烟煤,不用这种烟煤。每年进煤都是季节性的,即在秋天进煤,用于冬天锅炉。而进煤也都是在燃料公司的演武或二道等几个固定煤场,查起来应该不算困难。
我们先到煤场找到运煤的原始记录,抄录了新抚钢厂拉煤的登记。登记上有每个车的车号和拉煤的吨数。由于我厂有自己的车队,本厂车队的车号我们也了解,这些车号基本是相连的,因此其中夹杂的外单位的车也就很明显了。
一开始,老郭对这些车号没太注意。我建议先把这些拉煤的不是我厂的车的车号拉出单子,一共约五十多台。这些车拉的多为两吨煤。一台载重四吨的车为什么只拉两吨?应当查一查。我们就到交通管理部门去查这些车号的车主。车牌分黄牌和蓝牌,黄牌是货车,蓝牌是小车。所以有的车号反映出两台车,如果头一台车我们找到后一看是小车,还要接着找第二台。找到车后,还要找当班的司机,查清那天是给谁出车了,是否去拉煤,拉煤是给谁拉的。
经过几个月时间逐台车的落实,我们终于搞清楚了。原来住平房的居民每年在冬天快来临的时候,各家都要买煤,准备过冬用。而当时买煤对一个普通人家是件大事。好煤是不大好买的,于是我厂总务科负责买煤的老王就成了能人。认识他的人求他在煤场买点块煤,他满口答应,并收了人家的钱。在厂拉煤的时候,让人家找车去拉,从厂拉的煤车中夹带着就拉了。当然买煤的人不知道,以为是他老王从煤场开票拉的煤,而实质上是老王盗卖厂里的煤,总计一百多吨,每吨他收了人家二十元。事情搞清楚了,材料送交区检察院,后来他被判了刑。
老王是个工人,原籍山东,大概是1958年进厂的。第一个妻子离婚了,又在厂内找了一个女工,生活较困难。如果不是我认真,他的事是不会被发现的,也就是说是我把他送进了监狱。与这些年来那些腐败分子的大肆侵吞国家财产的现象比起来,他是有点倒霉。
这个案子办完后,我离开了经打办,去了厂计划科。在经打办,我还有了一个额外的收获,这是以后才体现出来的。当时厂里在干部岗位上的人,除了国家分配的大学生外,绝大多数是所谓的以工代干。我在经打办也是以工代干,可是后来要把在一个时间点以前的以工代干人员转变为正式干部。我在经打办就是在这个时间点前,所以后来就转为了正式干部了,这为以后的工作调动打好了基础,当然这是后话了。

走上管理岗位
老王的案子基本清楚后,我就离开了经打办,到了计划科。那时计划科的科长是赵庆儒,副科长是田国贞。田国贞是我在高中时的同学,他把我要到计划科,让我负责经济责任制。
经济责任制是首都钢铁公司创造的,在改革初期是企业的一个很成功的经验,就是把企业内部的各部门的责任与经济利益挂钩。因此如何把企业内部的各部门的责任划清、量化,这对于长期大锅饭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个新的工作。我到计划科不久,就让我到首钢去学习。
这是冶金部举办的一个学习经济责任制的学习班。在首钢举办,全国各钢铁企业都派人参加。那次我厂派了三个人参加——技术科的林仁灿、650车间的田工程师和我。技术科的林仁灿是“文革”前的研究生。那时我们厂有三个东北工学院的六五年研究生——赵玉森、崔福兴和林仁灿。赵和崔那时都是副厂长了,而林是技术科科长。
这次进京,是我自串联后的第一次进京,也就是十六年后的进京。那时北京已经与1967年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与以后的年月发生的变化比较,还是差得远了。1988年我到法制局后,经常进京,每一次进京都发现北京又变了。
学习班在首钢办了几天,日程安排得很紧,期间也组织了一次游玩,到香山。从北京回来后,我与田国贞就开始了全厂内部经济责任制的起草工作。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即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健全生产、销售、技术、财务、劳动等各项专业责任制和领导干部、技职人员、工人的岗位责任制,确定各岗位的考核标准,并通过全面的经济核算来考核经济效果;实行经济效果同职工经济利益直接联系的劳动报酬等。我们厂采用的形式主要是指标分解,计分计奖。
我们把各车间、各科室的工作指标进行分解、量化,再逐个到各车间、各科室去谈,进行讨价还价式的谈判,最后把草案报厂部批准,批准后就下发实施。每个月我负责考核各单位的指标完成情况,按此来分配各单位的奖金。那时厂里的奖金是由上面,也就是由市体改委按我们厂的指标完成情况,核定我们厂一个月的奖金。我再按各单位的指标完成情况,核定各单位的奖金额度。后来人们告诉我,我手中的权力是很大的,关系到各车间的奖金,说我不会用自己手中的权力。
在计划科工作期间,除了负责经济责任制外,我还兼了全厂统计员学习的数学课辅导。那时的统计员中绝大多数是没有经过专业学习的,所以市统计局按照国家的要求,举办统计员学习班,要经过考试核定统计员的职称。其中有关数学课的辅导,就由我来承担。我经过三年的电专业的学习,数学底子是很好的,辅导这门课是有把握的。这个班办了几期,我也当了几期的辅导教师。由于这个原因,国家第一个教师节的时候,我还得了一张活动的门票,带女儿和外甥参加了在劳动公园的游园活动。
由于厂的奖金额度需要经市批准,因此我经常要到市体改委去。一次在体改委遇见了晓王,他是我高中的同班同学,在体改委工作。我们闲聊天时他告诉我,我校同学任勉励在政府政研室第一产业处任处长。而勉励我是很熟悉的了,在农村时我在大队当报道员要经常去公社,他那时调到了公社工作,也就经常见面。我在体改委办完事后,就去政研室找勉励。那时他是第一产业处的处长,他坐着圈椅,面前大写字台。我说你这地方真不错。他听了后笑了,说不错你来不?我说来。就这样我们闲谈了一阵后我就回厂了。哪知第二天,他给计划科打电话找我,问我昨天你说的话算数不?我说什么话?他说你要到我这来啊,我说算数。就这样他开始到我们厂去调我了。那时从工厂到机关不困难,只要一边要人,一边肯放人,就可以办手续了。于是我先同科长谈了我要走的想法,说去的目的是为把我爱人的工作解决掉。那时她在矿建筑公司工作,劳动强度大不说,地点不固定,全市到处施工。我想把她调到我厂,可是那时我厂的效益好,想进来的人多,进不来。这样科长就同意放我了。还要经厂长批,因为计划科归厂长分管。厂长也是问我为什么走,我说了理由。他说给他一周的时间考虑。一周后,他说我真不想放你走,但是我厂的效益好,要进的人多,厂决定厂内职工家属一律不进,所以只好放你走了。就这样我离开了工厂,走进了机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765#
 楼主| 发表于 2016-8-8 10:10:02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222

路在脚下(十)

张重辉

杂忆篇
遥远的记忆——江苏同里
1946年,我出生在江苏省吴江县的同里镇。我的幼年和童年的一部分就生活在这里。我离开同里已经多半个世纪了,对于这个美丽的水乡,我还有一些遥远的记忆。
我是1950年跟随母亲离开同里来到东北抚顺的。在解放初期,东北建设需要人才,到上海等地招聘技术人员。我父亲就是那时随招聘团来到抚顺矿务局的。他来后不久母亲就带着我也离开同里到了抚顺。到抚顺半年多,抗美援朝开始了。抚顺要疏散人口,母亲就带着我又回到了同里。在同里住了半年多,经历了土改后,我们又回到了抚顺。此后再到同里,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大串联中。那时我自己又回去了一次,以后就再也没回去过。
同里,一个著名的古镇,如今的著名旅游地。但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个十分安静的地方。至今在我的脑海中还只有门前的小河、河中的小船、河上的小桥,以及雨水打在河面上的点点水花,还有打着彩色纸旗的游行队伍、“初七初八冬冬咣”的庙会等。彩旗的游行,今天想起来是庆祝解放吧,而“初七初八冬冬咣”是那时称当地庙会的通俗说法,或是孩子的说法。究竟是几月初七初八,我记不得了,而母亲尽管仍健在,可是已经患上了老年痴呆,我也就无法弄明白了。
那时家里有父亲、母亲还有一位太太,这是我对她的称谓。她是我父亲的婶奶,也就是我祖父的婶娘。父亲从小父母早亡,是由她寡居的婶奶带大的。我叫她太太,这大概是曾祖母的意思吧。太太膝下无儿女,是她把父亲和他的姐姐也就是我的姑妈带大的。我出生时姑妈一家已经在上海了。父亲也在上海工作,平时不在家。因此在我的记忆中,同里的家中是很冷清的。除了我和母亲、太太外,还有一个女佣人,我叫她王家姆妈。
大概是在我三岁的时候,太太去世了。那天有许多和尚来念经。和尚们站成排,一块布放在肩上,不知怎么一来就披在身上了,后来长大了才知道那是袈裟。那天晚上,我在楼上睡觉。睡醒后要下楼,找不到门了,急得大哭。但后来我对母亲讲这回事的时候,她说那不是太太去世,而是太太“起寿”。人死了以后,家里要摆寿台,上有牌位,牌位上书写先考(妣),牌位放在灵位中。三年后起灵台,把牌位烧了,叫起寿。太太起寿时是1950年,我们要到东北去,所以要“起寿”。
我的外祖父家也在同里,我记得我也曾去过。有一次好像外祖父的一个什么心爱之物被我放在什么地方了,大人们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后来在水壶中找到了。总之,那些还属幼年的事情,已经很少在脑海中留存了。
对同里记得较多的,还是土改时的印象。1950年11月,由于抗美援朝,我和母亲被疏散回到了同里。那时我四周岁,按中国老百姓的说法是五岁。我们先到上海,住在姑姑家,因为要过年了,姑父说在上海过年吧。而过年时,我又赶上出麻疹。正好姑父是儿科医生。过年以后就赶上了土改。家乡来人,让我母亲回去参加土改。我的家庭成分被划为地主,而且按当时的政策,我父亲叫“其他兼地主”,也就是说在土改时按地主,一段时间后(大约是半年吧)就按其他职业对待了。政策是这么说,实际上一直是按地主成分对待的。这影响了我们家,包括父亲、母亲、我和妹妹、弟弟,这种影响一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结束。土改时对地主是要斗争的。同里是地主窝,大地主多的是,像我家这种小地主也就不显眼了。但母亲还是被叫去“交待”。交待时,地上画了两对脚印,一对脚印边写着“坦白从宽”,一对脚印边写着“抗拒从严”,叫你自己站进去。母亲识字,当然站到写坦白从宽的脚印里了。这些我是没看见,但当时听大人们说的,我就记在心里了。
在我的印象里有这样一个场景:在一间屋子里,有几个大人坐着,似乎很紧张,说是枪毙一批恶霸地主。这印象不知是真的还是听母亲说的,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但当时枪毙一批恶霸地主对地主们来说确实是个很叫人害怕的事。在我们家院里一起住的,还有一个叫二公公的,他是我外祖父的哥哥,也是个地主。有一次他说我摆弄了什么东西,我还说过他“你是秃头地主,我们家是其他兼地主”,似乎很懂事。这些都是后来母亲经常说起的。
土改时,要我们家交出什么东西,可能是钱。母亲说没有,于是允许我家变卖家什。我记得好像是卖了一些银器铜器之类的。卖的时候,我看见一双银筷子,很喜欢。这时有一个人说,就给戌官留下吧。戌官是我在家乡的小名,因为我属狗。后来听母亲说,这个人是组长。那个时候,母亲还被叫去倒马桶,但只有几次。后来不知怎么,还让母亲去参加会议了。参加会议是人民群众的事,地主是没有这个待遇的。因此母亲能去参加会议,我也很觉得自豪,见人就说我们也去开会了。过了半年多,我和母亲又回到了抚顺。
再到同里时已经是1966年了。那是在文化大革命红卫兵串联的时候,我到了一次同里。由于到东北耽误了上小学,我在文化大革命时刚好是高三毕业,串联时已经20岁了。那时我没有像年青的同学那样到韶山、延安等革命圣地去,而是回到了故乡看看。先是到了上海,看望了姑姑一家,又到了苏州看看大舅和二舅两家。在这两地分别住了一些时间。我又从苏州乘船到同里,回到我的出生地“寻找过去的影子。”
到同里后,一切幼年的景象又浮现出来了。毕竟我离开才十五年。只是觉得一切都变小了。到同里下船后,我打听到新驳岸怎么走,我知道我家的地址是新驳岸17号。有人告诉我到新驳岸要穿过同里镇。结果所谓的穿过同里镇,只用了十几分钟。我找到了自己的家。这里当时由王家姆妈住,他们夫妇接待了我。不管怎样,我也曾是这家的“少爷”。他们对我很好。我在这儿住了两天,王家老伯领我到茶馆喝茶,还领我参观了一个花园。当时我没记清叫什么。回到抚顺后,母亲对我说叫宁家花园,后来听说正式的名字是退思园。
从1966年我回到同里看看后,就再也没回去过。尽管我多次出差,但都没机会回去。现在退休了,有时间了,也有钱了。但开始是由于家有高堂,后来是小外甥缠身,我还是不能出远门。看来只好等将来有机会再到同里了。

好婆和孃孃
1950年我随母亲从苏州的同里镇来到抚顺。那时我只有四周岁,是个孩童。来了以后很生疏,不认识人。我在家乡时认识的小朋友没了,这里的小孩还欺负我,叫我是“小馒头”。以后我才知道,是小蛮子,他们叫南方人为南蛮子。我至今不明白,为什么东北这个不怎么开化的地方的人把江南人叫蛮子,从文明的角度上讲,他们可野蛮多了。刚来时他们说话我也听不懂,只觉得他们说的话特别快。这句话还不明白,那句又出来了。以后在学习外语时,我想起了刚到东北时听东北话的感觉了。那是因为听了一句话后还要在脑子里翻译一下,这一来就觉得人家说得快了。当然东北话可比外语好学多了,不多久我就可以和院子里的小孩子交谈了,王宝丰就是其中的一个。我和他从那时起就在一起玩,一起上小学、中学,直到现在都是晚年了还有联系。
我们家来抚顺后,先是借住在父亲的一个同事家。不久后就搬到南台了。南北台是日本人留下的住宅区,大都是两层小楼。一个小楼分四个住宅单元。日本人住时是住四家的,我们则是一个单元分给了至少两家。还真是他乡遇故知,我们搬进了二楼,在一楼就传来了熟悉的同里话。一看原来是母亲本家的一个姑姑,也许是远了一点的本家。这样我就叫她好婆,也就是奶奶或姥姥的意思。好婆是和她的女儿、女婿住在一起的,这两个人都是知识分子,是解放时分配来的大学生。女儿在一个研究所工作,女婿在石油一厂工作。按照我们家乡的叫法,我叫好婆的女儿为孃孃,也就是姑姑;叫她的女婿为阿叔。阿叔也是我们同里人。同里是个小地方,人都认识,阿叔的父母和我父母也都熟悉,他们也来过抚顺探亲。我们来的时候好婆家只有三口人,后来生了三个孩子。大的是女儿,我只记得她的小名叫小辽辽,下面两个都是儿子,老大叫拓疆,老二叫卫疆。
开始的几年里,我们两家走动得很频繁,因为就住楼上楼下。几年后他们家搬走了,搬到了新屯,我们也就见得少了。不过每年也是要走动走动的。他们为什么搬到了新屯,我不知道,现在看起来是因为孩子多了,南台的一间屋子住不下了。而新屯分的住房大些,因为我随母亲去过他们新屯的家。
在我的印象中,孃孃年轻漂亮,而叔叔高大英俊,好婆则是个慈祥的老太太,总是穿着一件大襟衣服,冬天是黑色的,夏天是白色的,脑后挽个发髻,总是不停地做活。有一次我衣服上的一个扣子掉了,我要自己缝上,针从下面往上穿时,总是找不准扣眼,缝一针要试几次。好婆看见了就拿了过去给我缝了。她是一针就准,很快就给我缝好了。我对母亲说,好婆怎么用针这么准呢?母亲说好婆过去就是靠针线维持生活的,针线活能不好吗。与好婆交流是有点困难的,好婆的东北话学得是东北人听不懂,南方人也听不懂的。当然慢慢也就熟悉了,可是当熟悉了,我们也分开了。
到1957年,阿叔当上了右派,后来孃孃就到四川了。那时抚顺有不少人到四川,是去支援建设的。她是带着自己的母亲和两个儿子走的,阿叔带着女儿留在了抚顺。后来听我的父母说,孃孃是要求进步的人,为了入党,和阿叔划清了界限,离了婚,所以才离开抚顺到四川的。由于好婆走了,加上当时的政治气候,我们家与阿叔也就没什么来往了。
文化大革命过去了,阿叔的右派问题也解决了。他后来到了我市一个工业局工作,可能是搞技术工作。不过我只是听说,没见到过他。听母亲说,他这个人也比较死性,不怎么会来事。好婆和孃孃的情况,我们是一直没有消息。二三十年后,到了90年代,孃孃的大儿子叫拓疆的,从四川回到抚顺来看望他的父亲,也顺便来看望我父亲、母亲。拓疆讲了他们到四川后的一些情况,这时我们才知道,好婆已经死了,而且是上吊自杀的。因为她的女儿一直对她母亲不好,认为是她母亲的地主成分连累了她的进步,把自己的母亲逼死了,而孃孃到现在也没能入党。
我听母亲说,好婆是个可怜的人,虽然嫁给了地主,但是这个地主有了二房后,就把她们母女赶了出来。是好婆靠做手工维持生活,并供这个独生女儿上学的,不想落得这个下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766#
 楼主| 发表于 2016-8-8 10:12:26 | 只看该作者
雾梦 发表于 2016-8-7 00:03
路真的是在脚下,知识就是储备——天道酬勤;有了储备,等在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
...

感谢雾梦版主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767#
 楼主| 发表于 2016-8-8 10:12:46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8-7 09:26
工厂经历也难忘,
车间四年逍遥强,
五保房屋住几年,

多谢龙行超版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2534

帖子

74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37
QQ
768#
发表于 2016-8-8 20:48:25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8-8 10:10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222

路在脚下(十)

所谓的“阶级斗争”不知伤害了多少好人。
张庆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2534

帖子

74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37
QQ
769#
发表于 2016-8-8 20:49:59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8-8 10:10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222

路在脚下(十)

我去过同里,那里比苏州还美。
张庆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2534

帖子

74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37
QQ
770#
发表于 2016-8-8 21:11:59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8-4 19:46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216

路在脚下(四)

那个年代,生活困难还算小事;怕的是说错话,上纲上线,一辈子可就完了。
张庆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19 14:01 , Processed in 0.198012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