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知青淘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

[复制链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221#
 楼主| 发表于 2016-4-12 20:39:57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4-12 07:38
问天问地要青春,
文革风暴知青人,
只恨当年流逝去,

“问天问地要青春”,说得好!点睛之笔。谢谢龙行超版的诗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222#
 楼主| 发表于 2016-4-12 20:44: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知青淘吧 于 2016-4-13 11:49 编辑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六十

我为老三届插队知青点赞

吴长厚

五十年前
知识青年
下乡上山
五十年后
作为老三届的一员
我拿起笔来——
为老三届插队知青点赞

尽管年代的离去可谓久远
尽管历史的印记模糊黯淡
但是当年的老三届
那一群群带着书卷气的
莘莘学子
那一届届风华正茂的
少女少男
是那样坚毅
是那样儒雅
是那样纯真
是那样果敢
像一排排棱角分明的石雕群像
矗立在五十年后的
我的眼前
这一切激励着我
——我要为老三届插队知青点赞

提到知青的由来和渊源
现在的青年人
只知道生产建设兵团
在黑龙江,新疆
可能还有云南
——我因此而心寒
——我因此而感到不安
殊不知
插队知青是一支百万大军
他们是中国知青的原型和主线
他们“与贫下中农相结合”
他们“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他们是融在农民堆里的
人民公社社员
五十年后
我再一次要求自己
竭力留存这段中国知青史正版
——我要为老三届插队知青点赞

他们离开了父母和姊妹
失去了家庭的亲情和温暖
失去了学习深造的机缘
失去了城市的优裕和清闲
他们到农村插队
转眼间成了农民中的一员
和农民同样吃苦
和农民一起种田
他们撑起了
史无前例的清苦而纯真的
精神家园
五十年后
我再一次告诫自己
要记住这段情感经历
——我要为老三届插队知青点赞

当年的老三届插队知青
本是满载着希望的翘楚俊贤
却有人妄说知青是国家的累赘
却有人污蔑知青是“文革”中的劣顽
插队知青的实际行动
把那些奇谈怪论一一推翻
请看老三届插队知青
他们踌躇满志、气宇昂然
他们是一心报国的
热血青年
他们吃苦耐劳
他们卧薪尝胆
他们的手掌上
磨出了一层层老茧
黑红的脸上
淌着一道道热汗
他们没有心怀抱怨
他们从未甘于沉沦
他们从不畏惧困难
他们立下的志向
可谓鸿鹄之志
不移不变
五十年后
我再一次提醒自己
不要忘记当年的
苦辣酸甜、荣辱升迁
——我要为老三届插队知青点赞

他们应国家之召
他们遂国家之愿
他们不得不放下了
曾经预选的理想和志愿
把黄金年龄作为插队务农的
起跑线
在那个广阔天地里
他们含辛茹苦、披肝沥胆
把自己的青春
默默奉献
他们常坐在生产队的土炕上
和社员们说笑聊天
他们常和大爷、大妈
睡一铺炕、吃一锅饭
他们过的就是农民的日子
他们的青春
随着高粱、红稻、穗黄
而慢慢消磨、消散
他们的青春
升腾到夜空里
化作繁星点点
五十年后
我一次又一次
唏嘘感叹
我在心里呼喊
归来吧,青春
——我要为老三届插队知青点赞

今天
老三届已步入暮年
五十年前的故事
仍然徜徉在每个人的心间
而今国运昌盛,百姓泰然
那些说不清理还乱的历史时段
也不会流转重演
回城后
他们重拾理想、重整旗鼓、重塑家园
学业、事业、家业功倍事半
他们大器晚成、功名斐然
虽然他们青春短暂
但是他们终于等来了
能够安享的晚年
五十年后的今天
我能看到的是
一个个老年人才有的眼神
和一张张极尽沧桑的脸
我已到古稀之年
我要抓紧仅有的一点时间
为他们的短暂青春点赞
为他们的蹉跎岁月点赞
为他们的多彩人生点赞
我要为
老三届插队知青——
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发表于 2016-4-12 20:55: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国知青张希伟 于 2016-4-12 20:58 编辑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4-12 20:44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六十

我为老三届插队知青点赞

我们必须为老三届插队知青点赞,(她)他们把农村磨练的意志品质,在后来的各个建设的岗位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224#
 楼主| 发表于 2016-4-12 22:22:5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知青张希伟 发表于 2016-4-12 20:55
我们必须为老三届插队知青点赞,(她)他们把农村磨练的意志品质,在后来的各个建设的岗位上起到了巨大的 ...

希伟说的对,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226
225#
发表于 2016-4-13 07:51:10 | 只看该作者
插队知青应点赞,
直接来到乡亲间,
同吃同住同劳动,
经历风雨成就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226#
 楼主| 发表于 2016-4-13 09:22:28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4-13 07:51
插队知青应点赞,
直接来到乡亲间,
同吃同住同劳动,

谢谢龙行超版对 我们的理解和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227#
 楼主| 发表于 2016-4-13 11:51:27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六十一

一行诗句引出的麻烦

张希伟
原抚顺一高中二年一班学生。1968年下乡到北镇县青堆子公社陆家大队三小队。1970年8月参加“八三”工程施工。1971年9月录用为输油站工人。2006年6月退休。

怎么也没想到摘抄一行诗句,能惹出这么大的的麻烦。
那是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十年动乱”时期,我被红卫兵的“上山下乡”运动裹挟,来到辽宁西部的北镇县青堆子公社陆家大队三小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和其他下乡青年一样,当时浑身热血,充满激情,深感自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因此,到农村后我在写给母亲的第一封信的封皮背面,写上“猪圈岂生千里马,花盆难栽万年松”的诗句,借以表达我离开母亲温暖的照料,投入到广阔农村锻炼成才的决心。
当时,知青邮信都送到生产大队队部办公室,由大队部派人统一交邮局。我信封背面的一行诗句被队长看到了,认为这行诗句很反动。说我将农村比作猪圈,养不了千里马;说我将生产队比作花盆,培育不出参天大树。完全曲解了我的本意,并上纲上线地说这是阶级斗争新动向,派民兵连长调查此事。之后的几天里,逢会我必受批评,并要将我交给公社“群众专政队”组织处理。
后来,我们带队的“工宣队”人员会同我校革委会人员,出面证实:该同学思想一贯要求进步,是我们学校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写的那行诗句确实是从报纸上摘抄下来的。并将所摘抄的那张报纸交给大队部,这才平息了那场灾祸,使我幸免于难。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在信封背面写什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228#
 楼主| 发表于 2016-4-13 22:43:30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4-13 11:51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六十一

一行诗句引出的麻烦

那个年代,为了一句话或者为了随手画出的一个图案,而蒙冤入狱以致搭上性命的不知有多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226
229#
发表于 2016-4-14 08:35:03 | 只看该作者
明明只是抄段诗,
竟被歪曲出差池,
好悬打成反革命,
差点进了群专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230#
 楼主| 发表于 2016-4-14 11:08:43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4-14 08:35
明明只是抄段诗,
竟被歪曲出差池,
好悬打成反革命,

一次惊险的遭遇,是那个年底所特有的。谢谢龙行超版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20 12:05 , Processed in 0.109007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