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知青淘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

[复制链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31#
 楼主| 发表于 2016-3-8 17: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十二

  故地游

盖奎忠

      1998年9月26日,是我们下乡30周年的日子。我们班部分同学和2年6班、1年4班的部分同学一起回北镇六屯。看到我们曾经生活劳动过的地方和乡亲们,变化太大了。在农村那些难忘的经历又都浮现在眼前,有感而发写下了下面的《故地游》。我不懂诗词,不通格律,依瓢画葫芦。毋庸置疑,错误很多,会贻笑大方。但这却是我的真情实感的流露,所以拿出来以博一笑耳!

一轮秋月,两行归雁,幽州古城。
登巍峨闾山,沧海红日,尽收眼底,心潮顿生。
落户六屯,秋收春耕笑问老农谁知青?
酬壮志,与天地人斗,铁骨铮铮。

打井办电安灯,驾铁牛春耕田中行。
农村要文明,建校办学,移风易俗,吾辈使命。
科学种田,治理盐碱,稻香蛙鸣不绝声。
故地游,喜乡亲生活,如日蒸蒸。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32#
 楼主| 发表于 2016-3-9 12: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3-9 07:40
三十年后游故地,
呼朋唤友一起去,
看到村庄新面貌,

谢谢版主点评,辛苦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33#
 楼主| 发表于 2016-3-9 15: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十三

青山夕阳几度红

张义
原抚顺一高中一年级三班学生。1968年9月下乡到北镇县青堆子公社西砖二队。1971年10月入抚顺师范数学系。1972年分配到抚顺三十七中当教师。1985年调入龙凤矿职工学校任教。1996年国企改革调入炼油厂。2003年退休。


       那些往事前尘,早已随流水而去。田大律师一句:“可以记录我们这一代人用青春和热血谱写的这段人类历史上所仅见的、刻骨铭心的历史”,令我不禁潸然泪下。往事如昨,重又浮现。那些不再来的青春,那些曾经的泪水与欢笑,都该铭记!
我的启蒙老师是爸爸,他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读书人,念了六七年书。爷爷过世后,因为是长子,爸退学回家打理家中事务。家里是开药铺的。后来老闹“胡子”,家道渐衰分了家。爸去私人业主那里做了账房。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总是爸爸绘声绘色的故事伴我进入梦乡。爸爸讲故事就像说书的,声情并茂。三国、水浒、红楼梦、西游、东周列国等,人物个个鲜活;刘关张、一百单八将、姜子牙、萧何、张良等都耳熟能详。还有诗词歌赋。爸爸喜欢吹箫,只记得他最爱吹“苏武牧羊”。其实,他所崇尚的就是儒家的礼义廉耻。
解放后,爸爸有了固定职业,还做过小生意。后来爸妈决定把房子卖了,在东门外买了两埫地。种了一年,就农业合作化了。因我家住在城里,不算农民。入社不收,地也白白被收走。不久,1955年末,要城镇人口下放农村。我家四口人——爸、妈、三哥和我,坐着马车,不知走了多久,来到一个村子,和一家姓贺的住一个屋南北炕。每天夜里,常有狼进村,即使小猪被叼走也不敢出屋。到了夏天,小草房的北面是一片很大的大草甸,长满了野草野花,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我每天在草甸上疯玩,总会发现惊喜,常一把一把采摘五颜六色的花,爱也爱不够。还会找一种长得很像菠菜的东西吃,酸酸的很好吃,找到一棵会高兴很久。
在乡下呆了一年,1957年初,我们一家离开了那里,来到了抚顺。
小学时代,因为总转学,一晃而过。中学三年在抚顺十六中学读书,一切顺利,一直是三好学生,表现优异,过得也很快。1965秋,进入抚顺一高中读书。学校有漂亮的教室、欢乐的操场。我最喜欢的是礼堂和阶梯教室。学校西边毗邻劳动公园,早晨可以到公园里晨读。学习生活紧张而令人兴奋,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第一学期期末,学校搬迁到浑河北岸。不知道为什么,我感到有点失望。新学期开学不久,山雨欲来。先是语文课上展开了关于岳飞是否是民族英雄的激烈辩论,正反两派针锋相对。对于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我早已扎根心中,融于血液,感到很伤心,不能理解:岳飞都不是英雄了,那历史上我们还有英雄么?哪里知道“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风暴接着来了。我不想说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期,喜剧?悲剧?闹剧?你方唱罢我登场,每一个人都表演了。到处是“牛鬼蛇神”,一切都打倒,造反有理。可是我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就与班里另一名女生署名“川浩”写了一张大字报,发表不同的看法:意思是不能一棍子把什么都打倒。结果遭遇到某某的痛批,还配了:“英熊好汉的”的漫画,讽刺我们是上蹿下跳的跳梁小丑。我很气愤。干脆加入了保皇派“红后代”。想起那个年代,很无奈,很违心。

1968年9月26日,绝对是个值得记住的日子,这一天的抚顺北站人山人海,盛况空前。老三届的同学们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大军整装待发,不知道有没有人哭,反正我没哭,家人也没送,脑袋懵懵的,似乎什么都想了,又似乎什么都没想。至于怎样上火车,下火车,怎样坐着马车到了大队,都记不清了。我班分到青堆子公社西砖大队。我与班里另外两名女生和几个男生分在二队。我与那两个女生原来关系一般,但不记得有什么矛盾,或得罪过她们。不知为什么,她们两人说说笑笑,干什么也不叫我,这叫冷暴力。那段时间很郁闷,只有去别的生产队找要好的同学聊聊。那是一段阴沉的时期,好在后来大队成立了大队青年点,一切才有所改观。
插队的地方地处平原,没有青山,更没有绿水,遍地青纱帐。干农活算不了苦,吃得饱也睡得好。三年的知青生活,弹指一挥间。
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过初恋,这方面我挺二的。S是同班男生,是个羞涩大男孩,喜欢运动。L是别班的,第一次见到L是在宿舍楼的楼梯上,我下楼他上楼。见到我,他停在转角处,盯着我看,有点肆无忌惮。虽觉得他有点无礼,但心里挺喜欢。后来在“红后代”再见到他,就算认识了。L追女孩大胆新潮,情书一封封,有时还有小礼物。我只收过一本芭蕾舞剧《白毛女》剧照的影集。很喜欢,但一定要付给他钱,其他的没收过。如果送花也许会收的,只是那时不兴这一套。
对于L的追求,开始我不太在意,也不热情。以为时间长了,对方就会放弃。下乡后,L到插队的青年点找我,我不敢单独见他不说,还赶快把他打发到S那里去。他也不知从哪里打听到抚顺我家的地址。有一次回抚顺,正好在街上遇见他。当时我吓了一跳,心想可别是上我家来。便装傻东扯西扯几句赶紧溜。不想回到家时,L正坐着与妈妈说话呢。我只好硬着头皮招待L吃了午饭后送走。虽然我不是虚荣的人,但我家的小平房与L家半座洋楼相比,怎么说也没面子,再说不想让L了解我太多。L家高干,小女子高攀不起,也不想高攀。
谁知L一意孤行。我终于昏了头,给S写了封信。意思是L追我很久,但我好像喜欢某人,该如何才好?S是聪明人,一看当然明白,便回信道:“……不要杯弓蛇影,自寻烦恼。我像春风一样,会吹开每一朵友谊之花。”S的回信让我无地自容,觉得都是L害的,便把L当做撒气的垃圾桶。无辜的L!至于我都干了什么,自己都不好意思说,像个泼妇,斯文扫地。
冷静下来,才觉得真的很过分。大错已经铸成,也没有办法。1969年底,L参军走了,虽然L早说过会参军走的,但到了真要走的时候,心里突然很不安。我不想让他认为我很差劲,那不是真实的我。我应该真诚地道歉,所以我去找他了。不知道打听了多少人,才找到他们小队。晚上见到他时,出乎我的意料。L依旧对我很热情,似乎什么都不曾发生过,还说打算到了部队后再给我写信。我向他道歉,他说没生气。还拿出那封我给他写的信。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L的大度宽容让我感动,觉得应该珍惜眼前这个人。
那个乡村的夜晚,屋里只有我和他,灯光有点暗。我靠墙和他对面站着。分别在即,有点伤感,不知说什么好,只是不痛不痒地闲聊,其他什么也没发生。L取来新发的被子让我睡觉时用。多年后我想起,连手都没拉一下,是因为彼此太干净,还是因为根本就没想到,不解风情?其实我什么都不懂的。
第二天,踏着皑皑的积雪,L送我回青年点。离别总是令人惆怅的。到了该分手的时候,周围一片无边的田野。我们也只是握了一下手。L留给我的只有那一刻掌中的温暖。
L到了部队后,我们来往通信不到一年,他却提出了分手。因为他家里对我俩的事不同意。接到信后我很淡定,分就分吧。谁知到了1972年夏,与L的关系又旧事重提。L的姨妈找到我,说了很多L一直旧情难忘的话。我去过L的姨妈家,L的姥姥也在。她们对我特别好,让我又想起了许多L的好,同意等他回来探亲时见他。后来,他回是回来了,但我并没有见到他,因为他父母仍坚持不同意。L是孝子,虽然伤心醉酒,还是遵从了父母之命。L有个妹妹在石油机械厂工作,与厂劳模王某谈恋爱,但因家里反对自杀而死,L的父母看来真的很严厉。
与L的感情经历让我很伤自尊,变得不自信。这直接影响了我以后的婚姻。
1971年9月21日,我离开农村回到抚顺,回到三年前的校园。不过此时已经改为“抚顺师范学校”,物是人非了。
参加工作后,生活按部就班地进行。接着是结婚、生子。说起结婚,那简直就是掉进了陷阱。因为太无知。婚后七年,真是应了那句“七年之痒”的成语,我离婚了。我爱上了别人。那是个上海男人,北师大毕业生。他高高瘦瘦的个子,风度优雅,见多识广,且精致温存。我痴迷他讲话的声音,其实声音真可以作为武器的,这让没见过什么世面的我,走火入魔般的堕入爱河。我无法抗拒他那温柔深情的拥抱,一个拥抱已然令我销魂。他信誓旦旦,说绝不做李甲。我离婚等他。四年多以后,社会上刘荣海、杨丽的重婚案被热炒,最后刘荣海被判刑一年。社会舆论很大。他那时住在厂里,领导对他施加了很大的压力。更主要的是,他老婆是个聪明人,不吵、不闹、也不离婚。他犹豫了。我还能怎么样?只有离开他,拒绝了和他继续保持这种关系的要求。因为我还没那么贱。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最终也不过是“始乱终弃”。还能相信爱情吗?爱已被我挥霍。他最后留给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已经决定分手了,为什么还装得那么眷恋?真假已不再重要,一切都已是昨夜星辰。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也许在有些人看来,我是只有缝的鸡蛋,所以招苍蝇。日子还得过,我只好再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脑袋真是被驴踢了。那是个粗俗的男人,不但施暴还偷窥。我所有的东西都被他偷翻过。还有其他一些不能启齿的事。只好再离。怪谁呢?只怪自己自作自受,现世报。
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单身生活,是该付的代价吧。其实找个男人或找个相好并不难,可是早已心灰意冷,直至心里长满了荒草。
今生虚度,一事无成,悔之晚矣。最邪门的是,倒霉的事儿总有份儿。七七年恢复高考,复习得很顺利,数理化什么的一看就会。可是上级规定六八届的不行。我就到学校去,想说是二年某班的开个证明。遇上w老师给拆穿了,没开成。第二年政策有变化,就没再考。后来听说有不少六八届的参加了七七年高考。那w老师干吗那么较真?真烦人。后来还是念了不少书的,只是选择的余地少了。专科证两本,本科证一本,其他的不算。那时候考什么都不觉得难,只是自娱自乐而已,没什么用处。
这一辈子,唯有独生女儿是我最满意的“作品”,是我心灵的慰藉。王姬说:“男孩子穷养,女孩要富养。”我的闺女是富养的。因为我想让她从小养成不为金钱和权势倾倒的傲骨,不计较蝇头小利。因此,虽然她在单亲家庭长大,但健康、阳光,知书达礼,举止言谈大方得体。1995年考上最后一批公费生。1999年大学毕业在宁波、上海工作。2002年远嫁海外。后来又转行考了英国的注册会计师。都说英国的会计师是世界上最难考的,我闺女还行,如今是大公司高级白领。
多少往事回眸中,也许经历了生死之后,会更懂得珍惜。2002年12月末,在广州,我从高处坠落,做了两次开颅手术。昏迷中徘徊鬼门关的时候,只觉得身体很轻很轻,思绪远去。恍惚间一条长长的时光隧道,飘荡着尘埃,是滚滚红尘吧。一个声音穿越时空在耳边响起。那是难以形容的声音,似乎已经回响了千年。昏迷中醒来后,觉得死,不一定都是痛苦的。后来经过几个月才康复。死里逃生后,我对人生真的有了不一样的感悟,人不能什么都要,否则自寻烦恼。
每一个生命都是美丽的。几十年过去了,虽然有失去,但更有收获。得失全在自己,一切都该彻悟。让我们尽情绽放今生最后的灿烂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34#
 楼主| 发表于 2016-3-10 10: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3-10 08:22
一生坎坷真不少,
命运折磨艰难道,
幸好女儿成大器,

替老同学感谢版主点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35#
 楼主| 发表于 2016-3-10 13: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十四

我经历的文革(一)


丁启明
原抚顺一高中一年级四班学生。1968年9月26号下乡青堆子公社六屯大队。回城后在抚顺油毡纸厂工作。现定居美国。


——祸起三零二号寝室
1968年9月18日,阴天。居住在学校302寝室的我,早上醒来之后,感到与往常大不一样,同寝室的其他三名同学(L、D、Z)已不见了踪影,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起的床,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时间离开寝室的。以往这个时候正是大家起床后忙于叠被、去厕所、刷牙、洗漱,忙忙碌碌、进进出出的时间。今天很是奇怪,没有听到任何声响,一个个却都不见了身影。
带着种种疑问,我洗漱后下楼去食堂吃饭,然后与往常一样去教学楼。一路上感觉有人像在跟随我,尤为反常的是迎面而来的本该打招呼的同学不是低头不语,就是侧身无言而过。因为我喜欢体育运动,尤其是经常在学校打篮球,算是一个“公众”人物。而今天从起床到现在如此多的反常现象让我心中直犯嘀咕,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莫名其妙的同时也有那么一点慌张,好像预示着什么事情将要发生。就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我已走到学校操场的中央,只见教学楼前集聚了许多人,好像正在观看新张贴的大幅标语和大字报。待我的视线能够看清标语的字迹时,一幅醒目的“打倒现行反革命分子——丁启明”的黑字大横幅贴在学校的门厅上方,名字上还用红色划了一个大大的×。这是学校最醒目的地方,在它左侧墙壁上分别张贴着“打倒坏分子——×××,打倒反动分子——××,打倒武斗分子——×××(女)”的大字标语。看罢,我立刻目瞪口呆,大脑一片空白,呆立在操场中间,恐惧、委屈和绝望一股脑涌上心头。就在我呆若木鸡时,一直跟在我身后的同学,抓住我的胳臂,对我说:“看到了吧,你现在是‘现行反革命分子’,被我们无产阶级‘专政’啦!”说完,连推带架地把我带到位于二楼的一间“禁闭室”,这里已经有两个男生和一名女生背着手蹲在不同的角落里。
没过多久,“专政队”的同学拿来四个报纸大小的纸壳板,上边分别写着“反革命”、“坏分子”、“反动分子”和“武斗黑干将”的牌子,用非常细的铁丝分别挂到每个人的脖子上面,同时郑重宣布:“一会儿召开批判你们的大会,你们要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否则就将被送到公安局关押起来。”此次检举揭发,张贴的大字报、大标语应该是秘密进行的,是突发性的,批判大会也事先没有通告,参加批斗会的人不是很多,是在学校食堂餐厅举行的。四个不同“罪名”的“阶级敌人”都挂着大牌子,站在临时搭起来的台子上接受批判。教职员工中的“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和“牛鬼蛇神”一律站立台前低头陪斗。四名“罪犯”由四人分别宣读“罪行”和“罪状”。同班同学L是批判我的唯一发言人,同时有不同的人领头呼喊“革命口号”。批斗时每人成90度弯腰,时间久了,汗水淋漓,腰背疼痛,浑身发抖,脖子上的细铁丝已将皮肤勒破浸出血来。批判会之后,四个不同“罪名”的“阶级敌人”被关押在二楼的“隔离室”,夜里躺在地上的草垫子上,没有被褥,寒冷、屈辱、泪水伴着夜晚。此后,每天三顿饭之前朗读一段指定的毛主席语录,然后面对毛主席像鞠躬请罪,其他时间就是深刻反省、深挖灵魂,检查、检讨“反革命”罪行和罪状。突如其来的“反革命罪行”和公开批判大会,使得我难以抑制心中的委屈、恐惧、迷茫和怨恨。灾难突然降临,感到前途断送,生死难料,夜不能寐,思索着上午批判大会上同学L的那种激昂、兴奋、狂躁的揭发和声讨,心在颤抖,心在流血。那“打倒”、“批臭”,带头呼喊口号者歇斯底里的喊叫,完全是想置我于死地而后快。
批判大会之后,我总算是明白了早上同寝室其他三名同学悄然起床、离去的原由了。在教学楼高高的门脸上面张贴的每个字如整张报纸大小的巨大横幅,没有一两个人当帮手是难以完成的。同学L所罗列的我攻击毛主席、攻击林副主席、污蔑革命旗手江青、反对解放军等各种“罪状”都是恶意篡改、断章取义和莫须有的,为了批倒斗臭、丑化我的人格形象,批判者还编造我与同学担架送女生治病时有摸女生的行为,以便引起同学尤其是女生同学的厌恶和反感。多年之后,一同学对我说:你是东郭先生,引狼入室,咎由自取(说明:同学L与我不在一个红卫兵组织,读书时期也不住一个寝室,“文革”之后寝室没有暖气,同学L、同学D、同学Z多次求我,而后搬进我用特殊办法冬季可以取暖的302寝室)。
9月25日,阴转多云。早饭后,一女性“工宣队”成员来到“禁闭室”对我说:你家来人看你,允许你去见他,但不许乱说,时间不许太多,同学们马上就要下乡插队啦,你有什么需要随带的物品,可以让家人给你送来。我走出禁闭隔离室,走廊中,见到的是在外地工作的姐夫和同班同学W,使我惊讶。姐夫近身,把我上下左右看了一遍,然后对我说:“你有没有挨打?是什么原因遭到批斗?我和你姐为躲避‘武斗’,一起回来的,得知你已好多天没有回家,广播中又听说你们学生马上就要下乡插队,岳母她老人家着急,特让我与你姐借我们看望我三哥之机到学校来看看你,你姐她在我三哥家等你。想东想西,万万想不到你遭到了批斗。今天见到你的同学(指W),说你已被隔离关押起来,是他领我来到‘工宣队’,得知允许你与同学一起下乡,他们才同意让我见你。”我告诉姐夫批斗时有体罚没有挨打,简要述说了因何而被批斗,周边有人监视不敢多谈。逆境之中见到亲人,悲伤、痛楚油然而生。得知姐姐在新华街(距学校三里左右路程)亲属家等我,我只好编造谎言对“工宣队”那位女同志说:母亲得知我们同学下乡插队,给我带来一些棉衣棉被等物,放在新华街一位亲属那里,能否批准我去把那些衣物取来?(或许是女性的关系)她批准了我的请求,同时严厉警告我说:你现在仍是隔离审查,还没有解除“无产阶级专政”,你要老老实实,快去快回,否则会为你增加新的罪行,加重对你的批判。在同学W的陪同下与姐夫一起来到新华街,见到久别的姐姐。这时的姐姐不知我已被批斗,姐弟相见自然是高兴得不得了。当知道我的处境之后,姐姐难以控制悲愤的心境,立马把我揽在怀中痛哭起来。不敢久留,匆匆吃上几个饺子,立刻返回学校、返回禁闭隔离室,以免生成是非。
9月26日,晴天。早饭后,“工宣队”头头来到关押我们几个同学的“禁闭隔离室”,一改以往严肃神情,和气地告诉我们说:你们现在收拾一下自己的东西,回到班级去,然后与同学一起下乡插队,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听此言,我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又壮着胆子问了一遍,得知这是真的,真的可以回到班级同学一起,我顾不得收拾什么(其实禁闭室也没有个人什么,只有不成形的认罪书的草纸),立马就跑出了“禁闭隔离室”。来到操场,微风轻吹,顿感舒畅和轻松,犹如飞出笼中的小鸟。
回到学校寝室楼。我一步三个台阶来到三零二那个曾经很是温暖的寝室,同学L及他的两个好友的被褥不见了,我的被褥上积了一层灰尘,应该是没有被翻动查看过。从褥子下翻出日记本,急忙撕成碎片,统统扔进便池用水冲走。整理好下乡的行李,来到好似离别好久的教室。教室中已有好多同学在那里等待,还有几位送行的同学家长。我那思儿心切、体弱多病的年迈的母亲,却不知我已身处逆境,就要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母子却不能相见、不能告别,阵阵心痛、阵阵酸楚。当我开门走进教室,喧嚣声戛然而止,室内顿时寂静下来。好多同学呆滞了,像看到陌生人一样看着我,我的心顿时凉了半截。我走向教室最后我上课时的座位,没有同学与我说话打招呼,只有寥寥可数的同学微微点点头。而后等待时段,姗姗来迟的同学中却有几人与我主动打了招呼,而这几位同学恰是很少到学校的同学(他们或许根本不知我已遭受批判,或许他们中有人与我一样天真幼稚,以为走出“禁闭隔离室”回到班级就已解放、自由啦)。
风和日丽,“知青”专列火车一路飞奔,来到北镇县青堆子公社,然后转坐马车,到达插队落户的六屯生产大队,天色已完全黑了下来。插队名单公布之后,黑暗之中一种不祥的危机感顿时涌上心头,发现我与同学G没有与本班同学分在一起,而是被分配到其他班级(红卫兵对立派)所在的第一生产小队。学校的“专政队长”就在这个小队,并且是“知青点”的点长。“文革”没有结束,阶级斗争仍在继续,“专政”和批判斗争仍在前面等着我。到农村后的第三天,“知青点长”就对我郑重宣布了几条规定:①每天仍旧向毛主席请罪,读毛主席语录;②除劳动以外不许随意乱说乱动,有事离开小队必须请假;③深刻反省,好好劳动改造,每月写一份劳动总结——“认罪书”;④家信要经检查之后方可以邮寄。同学们分配到生产小队之后没有安排立即劳动,我借生产队夏队长让同学们休息两天、四处走走,熟悉农村情况之机,到班级同学所在“知青点”转了一遍,也正是这一转,为来到农村不久之后的再次批斗提供了一条新的“罪状”——“四处乱窜,妄想翻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36#
 楼主| 发表于 2016-3-10 13: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十五

我经历的文革(二)

丁启明

国庆日前,多云雷阵雨。同学们在生产大队的一个房间召开了第二次对我的批斗大会。批斗会主持人(女)与重点发言人L之外的其他同学一律坐在火炕上。这次批判会的宗旨是要求参加批斗会的同学们都要发言,表明个人的阶级立场,与“反革命分子”划清界限,还要反戈一击,揭发检举一切反革命罪行,批倒批臭,踏上一万只脚,让“反革命分子”永世不得翻身。这次批判会首先发言也是重点发言的仍然是同学L,检举揭发的所谓“反革命罪行”与在学校批判大会上的发言所差无几,多出的就是提醒参加会议的同学要擦亮眼睛,“阶级敌人,没有老实认罪,还在四处乱窜,妄图翻案”,鼓动同学们要勇于检举揭发,要触及灵魂,不再为“反革命分子”的一些表面现象所蒙蔽,一定要划清阶级界限,站稳无产阶级立场。L的批判发言之后,是我的“认罪”和请罪。我从小接受共产党的教育,忠于毛主席,学校“文革”开始时我是紧跟革命形势的,我没有做出也没有说出不忠于党、不忠于领袖的事情和言论,所以在“认罪”的同时,讲明了同学L揭发我的“罪状”的原话和原意,顿时引起同学L和几个同学的不满,严厉指责我不老实、不认罪,是在狡辩,是与革命群众对抗。革命热情极为激愤的两个同学从炕上跳到地下,站到我的面前,用手指着我,狂呼口号,高喊打倒,大有不把我打到十八层地狱不罢休的“革命”劲头,更有甚者,捏造“罪状”以表积极革命,决心与我划清界限。我被批判的主要罪状是:①攻击林彪,攻击中央领导。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首次接见红卫兵,林彪、周恩来讲话,同学听广播后议论时我说:林彪普通话没有周恩来好,很多话听不清楚。而同学L说我说林彪讲话不好,是诽谤攻击中央副主席,攻击毛主席的革命战友。②“文革”时期流行小字报(传单),得知江青曾做过演员和曾结过婚,我与同学议论,其他同学也有见过类似传单,大多同学持有怀疑态度。就此事,同学L说我给革命旗手造谣,污蔑江青,污蔑中央“文革”,等于污蔑毛主席。③攻击“钢铁长城”解放军。解放军宣传队进驻学校支左,那阶段我基本处于“逍遥”时期,曾参与保护学校活动,与“军宣队”邵排长熟络了,某天我对邵排长说:解放军是保卫边疆国防的,军宣队来到学校“支左”,支持一派,必定压制另一派;号召同学停止“串联”复课闹革命是压制革命运动。邵排长没有与我争辩,他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上级命令我们做什么,我们只能毫无条件服从。同学L认为我是恶意诋毁毛主席创建和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是自毁钢铁长城。④妄自菲薄,狂妄自大,污蔑伟大领袖毛主席。某同学与我说:就你的水平和能力,你应该担当我们(红卫兵)战斗队的头头。我以为她是开玩笑或有意挖苦我,就回答说:他们两人之前就是班级干部,担当红卫兵头头比我合适,我可以在后边出出主意,他们也会听我的,这样很好,毛主席不也是退居二线了嘛(笑)。不知同学L如何得知此事,他说我与伟大领袖相提并论,是抬高自己,贬低伟大领袖,是恶意诋毁毛主席的伟大形象,是对毛主席的污蔑。⑤道德败坏,有流氓行为。某女同学摔伤,疼痛难忍,男同学自发抬担架将其送往就近的“卫校”,不行,仍由担架送往矿务局医院治疗,一路该女同学不断呻吟叫唤。见此,我为安慰减轻其痛苦,就握住她的手,让她坚持忍耐。而同学L却是说我暗中借机摸女生,有流氓行为,是道德沦丧。握手与摸女生是截然不同的行为,同学L就是以此毁灭我的人格,引起同学特别是女同学的义愤。这次批斗会是面对面的揭发批判,面对面的斗争,火药味十足,同学们大都做了发言。批斗会上,我虽然低头弯腰不能面视每个同学,但每个人的声音语气还是听得清清楚楚的。其中发自内心深揭痛批猛斗、决心与我这个“敌人”划清界限的只是少数几个人,其他同学的揭发、批判发言大都没有实质内容,不是照猫画虎就是空喊口号。批判会上唯有一人顶着压力,保持沉默,敢冒风险,不论主持人如何催促她发言表态,就是一言不发,使我深感欣慰和愧疚。她既是我的高中同学,也曾是给过我某些帮助(如缝制被褥等)的初中学妹。沉默是同情、是安慰、是信任,是勇气、更是力量,是我逆境以后支撑坚持下来的信心和鼓舞。此次批斗会之后,有同学找到她加以谴责,而她没有被淫威吓倒,反而争辩说:批斗会上所说的我难以认定哪些是反动言论,我难以表态;至于他是否说过反动言论,我没有听到;我听他说过的话没有不妥和反动的,我无法揭发;我又不能背着良心胡编乱造,所以我不能胡乱发言表态。她与同学L在一个生产小队,批判会之后的一段时间受到多次劝诫和指责,深受歧视,处于险境,但她没有懊悔,没有屈服。之后凭借她的品格和努力劳动实践,很快得到贫下中农的认可和赞同,是第一批抽调回本市学习、工作的“知青”。
这次批斗会很快在村子里散布开来,“反革命分子”的我成了众矢之的,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本队知青点一些同学和某些个别青年民兵,有一段时间对我是冷眉立目,恶语相向,尤其是那些完全不懂世故的顽童和中小学生,在街上看到我,他们是一边喊着“打倒反革命”的口号,一边随地捡起石头和土块追打我,如果当时没有老农的呵护,很难预料会产生多么可怕的后果。从此,我生活在孤独、无奈、恐惧和绝望之中,劳动或饭后之余,一个人常常来到知青点屋后,面对几棵榆树发呆,脑海中闪现的全是批斗时的恐惧情景和几个愤怒的面孔,思考的是如果继续无穷无休止的批斗,今后会不会还有生存的空间,死的念头不时涌上心头。夜里时常被噩梦惊醒,在黑暗中独自流泪。
“文革”时期,我是一个幼稚、愚忠、不谙世事的学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革命造反”和派系斗争,加之同学的年轻无知或被利用,使我遭受了严重的身心伤害,心理创伤至今难以修复,以致改变了我的人生走向。在农村由于我能吃苦,农活干得好,农民对我有了好感,境遇有所改变。在北镇下乡一年后,我带着“反革命”的“帽子”转回抚顺我老家所在的农村。我现在定居美国,不愿意回想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幸有同学准备为抚顺一高中老三届出书写志,此举鼓励我把它写出来,以期见证历史,并没有责怪同学的意思。我经历的苦难不是一高中的同学都曾经历的,但那段历史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也不会忘记,它改变的不是我一个人的命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希望社会和谐,永远不要再发生那种于国无益、于民有害的事情,所以我把我的遭遇写出来,作为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37#
 楼主| 发表于 2016-3-11 16: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庆先 发表于 2016-3-10 21:34
我和丁启明是同学。他写的是完全真实的故事。事情发生在同学之间,反映的是文革造成的罪孽。他很大度。他 ...

完全同意张庆先同学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38#
 楼主| 发表于 2016-3-11 16: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3-11 07:52
稀里糊涂被专政,
莫名其妙下乡村,
始终被人批斗中,

文革的遭遇刻骨铭心,每每忆起都不免激起心绪的波澜……谢谢龙行版主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39#
 楼主| 发表于 2016-3-11 16: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十六

楹联伴我度晚年(一)

王庆敏
原抚顺一高中一年级四班学生。1968年9月26日下乡到北镇县青堆子公社六屯大队第六小队,后还乡到抚顺县碾盘公社关口大队。1977年恢复高考,考入辽宁大学抚顺师专班,毕业后担任初中教师,后调入抚顺人民广播电台,从事编采工作。



2007年9月26日是我正式退休的第一天。这一天也是我下乡39周年的纪念日——但是我从来没有纪念过。因为毕竟在那里是苦多乐少,甚至至今也回想不出有什么快乐的事情可以回味。早晨睡到自然醒,醒来后因为不知道如何打发这一天,一时觉得百无聊赖。打麻将,不要说我不会,我们全家也没有一个会玩的;逛公园,上班的时候天天从公园里穿行,公园里面的景物早已是没有一点新鲜感了。后来在邻居的影响下,我和骑友们骑车到附近市县去骑游。但骑游毕竟是受天气影响的,刮风下雨下雪就只好呆在家里了,特别是数九隆冬,天寒地冻,更不适合上路骑行。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张报纸上看到山西省和顺县为即将落成的佛光寺征集楹联,便尝试着写了几副。其中,为伽蓝殿(伽蓝殿是寺院里供奉护法神关羽的)撰写的:“昔为忠勇薄云将,今作慈悲护法神。”竟然获奖了,还被书法家写成了字画。能在如林高手中获得一席之地,实属不易,有和顺佛光寺楹联评委回答一位获奖者的话为证,“教授好运!不用谢俺,俺是打工滴。这次征联,如同三堂会审,难度大大的,特别是经过精通诗词书画艺术的佛门大师最后审定,几幅选定的联又被撤下来,旁观都出一身汗。能够胜出真不易,的确是经过考验的”。一名初出茅庐且不懂楹联规则者能够胜出,真应该感谢抚顺一高中老师给我打下的扎实功底,特别是高中时代汪家华老师对我的鼓励,大学时代高士毅老师在语法方面对我的培养(汪家华和高士毅两位老师既是我的大学老师,也是我们的高中老师——抚顺一高中老师几乎个个都是抚顺教育界的翘楚,所以大学恢复以后,不少人都被聘请到大学任教)。虽然懂语法并不一定能写出好楹联,但不懂语法肯定是写不出好楹联的。因为楹联讲对仗,在词性方面要求比较严。其他如律诗和骈赋以及部分词曲也是如此。受到这次鼓舞,便大胆投稿,居然也撞过几次大运。比如在《古街杯》征联中竟也获得了二等奖(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这个二等奖可谓得之更加不易,因为征联者中国古街书画院院长刘育新本人既是中华对联研究院副院长,也曾担任过中国楹联学会第五届副会长兼秘书长,所以一般楹联很难入其法眼。以至于第一次评完他不满意,又推倒重来,故说不易。有了楹联做基础,又尝试其他体裁,比如骈赋和格律诗。后来给江西抚州写的《拟岘台赋》竟然获得了第一名,而当时自己甚至连什么是赋都不十分懂,只是照猫画虎而已。后来又有一些格律诗和楹联获奖,其中比较喜欢的一副楹联是给重庆园博园亭榭写的:
足随绿水,面对青山,莫将俗事留心底;
赋写黄花,诗题红叶,且约闲情到眼前。
这副楹联反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心态,所以我比较满意。评委也比较满意,但要达到这种境界是很难的。
我的作品也并非都是应征之作,有些则是有感而发,比如写给同学冯民生的:“四壁诗书画,一生慈孝情。”就是触景生情而写的。冯民生家书房里一面墙是长长的书架,里面多是高品位、上档次的精装版;另一面墙是博古架,上面摆放的是具有纪念意义的各种文玩;其余两面墙挂着字画。这种书香氛围甚至获得了身为公司高管的亲家的尊重。民生对儿子冯飞充满了慈爱,自不用多说,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对母亲的孝顺。因为早年丧父,全靠母亲一人把他们弟兄四个培养成人,所以民生对其母生养死葬,全力承担。至于“情”字,自古才子多情,不用细说。一副楹联十个字,应该是字字有据,但不知民生是否满意。因为他在文字方面具有一定造诣,是我们班同学封的三个秀才之一。三个秀才我忝列其一,另外一个是身高一米九五、从沈阳军区篮球队转业到地方的牛建春。牛建春不像文人,倒像武夫。不料这个武夫虽不显山,不露水,却突然给同学们一个意外惊喜与惊讶——前不久出了一本诗集《岁月之歌》。诗集中分别描写了知青年代、军旅生涯。重头戏在第三部分《山庄撷英》,里面描绘了他承包的小流域——牛家庄的多彩生活。他是我们班第一个出书的人。而民生数年之前就开始筹划的画册《西北行》至今尚未看见踪影。
第二副楹联是送给同学兼好友林福盛的:
男非少穆,但有儿孙陪左右;
女似徽因,岂无挂碍奔东西。
林福盛儿女双全,先后留学东瀛。其子嵩泉秉承“父母在,不远游”之古训,学成之后,回国发展,婚后育有一子,已满两岁,陪伴在福盛夫妇身边,共享天伦之乐。但我觉得好男儿当志在四方,效法前贤文忠公。故我说男非少穆——林则徐字少穆,谥号文忠。虽然子非少穆,但是福盛却可有儿孙绕膝之福;其女林琳聪慧异常,故说似林徽因,她从日本名校硕士毕业之后,留在日本一家公司做中层管理人员,车房俱有,家庭幸福。但无奈福盛心中牵挂,故与妻徐凤春多次往返于中国和日本之间。
另外一副楹联是送给同学丁启明的——这是我主动给同学写的第一副楹联。丁启明的学号在我们班也是第一号。这个一号他当之无愧,不仅高大帅气,而且学习也好。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他应该能考入一所很不错的大学。而且没有意外的话,事业也会一帆风顺——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无论是国企、私企,他都干得很好。不幸的是他在“文革”当中,不知道什么原因,竟被打成了反革命——至今我也不明白被打成反革命的根据是什么。其实也不用明白,那么多“文革”中遭受迫害的人他们谁明白?恐怕谁都不明白。很多人甚至直至被迫害致死也没有弄明白自己所犯何罪。但是丁启明是个爱较真的人,所以至今还耿耿于怀。我曾从佛家因果报应方面来做解释,不知道如今他释怀与否。我送给他的楹联是“展翅飞中美,含饴弄外孙。”
这也是写实。他的女儿从上海交大毕业后,辗转到了美国工作,她与丈夫的工作都很好,早早住进了自己家的二层小洋楼里。丁启明夫妇也获得了美国绿卡,如今一家六口、祖孙三代住在一起,其乐融融。所以我经常以此开导丁,说他虽然过去受罪,但现在享福,也算是命运对他的补偿吧。丁启明故土难离,经常飞回国内来看望亲友和同学,所以楹联出句是“展翅飞中美”,对句就不用解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40#
 楼主| 发表于 2016-3-11 16: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十七

楹联伴我度晚年(二)


还有一副楹联是写给富玉冰的。富玉冰是我们班女生三杰之一——其他两位,一位是高桂玲,另一位是贾朋。富玉冰的父亲是小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初期,小学校长的地位虽然不能与民国时代相比,但也不是现在的人可以理解的。家学渊源,她写得一手漂亮的隶书。三十多年前她曾给我写过几幅,可惜多年辗转流离,尽皆散失了。我给她写的楹联是:
白雪留丹,笔走龙蛇悬玉腕;
青鸾愁黛,功成父子鉴冰心。
富玉冰喜欢在白纸上写红字,故说白雪留丹;青鸾,镜子。1999年前后,其家中诸多不顺,惹得很有担当的她一度愁眉紧锁。在种种逆境面前,犹未忘记对孩子的教育。其中,小儿子在小学四年级即拿到了由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亲自颁发的业余六段证书,距离业余最高段位仅一步之遥——围棋业余段位最高是七段。现在他已借此获得了理想的工作。这所有的成功,都离不开富玉冰那颗纯洁的心——冰心。冰心,比喻心地清明纯洁,表里如一。说她心地清明纯洁,表里如一,还有一件事可以为证。1968年下乡到北镇县青堆子公社六屯大队不久,大队组织批判丁启明。多数人为了自保,不得不敷衍着说几句,也有个别人为了显示自己“革命觉悟”高,痛揭狠批。只有富玉冰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有人再三点到她的名字时,她始终保持沉默。而这在当时是要冒很大风险,需要很大勇气的。君子小人,高下立判。
说到另外一位女生三杰中的高桂玲,令我想起一件事。“文革”中我们班一位很注重形象的男同学,因为理发师理的发型不满意,索性剃成光头。但只有自己剃又心有不甘,便趁同学午睡的时候,在每个男同学的头上推了几剪子,大家醒来后不得不都剃成光头。算上始作俑者,一共有二十名男同学剃成了光头。一次高桂玲和我面对面坐着,她认真看了看,说:“你剃光头挺好看。”当时没有在意,后来皈依佛门,忽然想到我前生是否是僧人,因持戒不严,故又来轮回。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九年前到清原县青云寺给去世的小妹妹做超拔,当时写了一首诗:“瞻礼青云寺,超拔骨肉亲。晨钟惊宿鸟,暮鼓觉行人。渐悟佛经意,初聆梵呗音。西方非远路,全在净身心。”用的是新韵。当时自己对佛教是一窍不通,却能暗合佛家精神,不能不说是很奇妙,所以后来自己骑自行车到大伙房水库附近三慧寺皈依的时候,才说“单车三慧寺,双脚踩蹬疾。跋涉非嫌远,皈依但恨迟……”了。后来青云寺住持上宝下和老和尚世寿九十七的时候,自己无知者无畏,撰写一联托人带去表示祝贺:
三宝常住,九品池中,看大德白莲已达八千里;
六和永存,七世佛后,望高僧青云再度十万人。
联中嵌了宝和老和尚的法号和世寿,从意思上看真不错,所以受到好评。但从联律上讲,严重失律。不过自己才疏学浅,不能内容和形式二者兼顾,没有办法。三宝指的是佛、法、僧,六和全称六和敬,六和塔的名字即据此而来。
现在高桂玲随儿子就住在六和塔所在地的浙江杭州。高桂玲具有一种天生高贵的气质,但却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美人。她原来有两条粗粗的长过腰际的辫子,有一次我看见她将两条辫子盘在头上,不知道为什么一下子就把她与德国女作家安娜•西格斯那篇如梦如幻的小说《已故少女们的郊游》中的玛丽安娜联系起来。小说中是这样描写玛丽安娜的:“在跷跷板的另一头坐着玛丽安娜,我们班上最漂亮的姑娘。她那双细长的腿交叉地搁在木板上,她的棕褐色的辫子在头上盘成一圈。她的面容高贵而端正,就像中世纪玛尔堡地方教堂里的石雕的少女头像,脸上的表情是如此开朗和妩媚。人们看到她的时候很少会毫不动心或者冷淡地把她当作一朵画出来的鲜花而看待。”遗憾的是,“文革”中她第一次进北京的时候,就被剪掉了留了十几年的辫子。我想她当时一定是很痛苦的,但是这种痛苦是绝不敢在脸上表现出来的。后来她再也没有留过那么好看的辫子。高桂玲被剪掉了辫子,令我感到惊讶,但更大的惊讶还在后面。出了火车站——著名的北京站,便看见一群红卫兵押送着被剃了阴阳头——就是剃一半留一半——的人迎面而来。后来又听说烧书,烧字画,砸文物——“文革”期间毁损的文物比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毁损的不知要多多少倍。不久即听说老舍先生投湖自尽——后来又听说当年已经准备授予老舍先生诺贝尔文学奖。而诺贝尔奖是不授予死人的,评奖委员会到中国调查后确认死讯,便授予了日本的川端康成。由此看来,高桂玲只损失了两条辫子,这在当年真可以忽略不计。后来,高桂玲随兄长去了贵州的六盘水。现在她定居浙江海盐。一个儿子子承父业,做了医生;另一个儿子是教师,住在杭州。我为她撰写了:
一代佳人,怜卿远嫁六盘水;
三生宿愿,祝我早穿百衲衣。
出句写高桂玲,因六盘水所在的贵州当时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地方,所以用了一个“怜”字;卿,古代对人的敬称,见《词源》;对句写我,因她那句“光头好看”,勾起前世僧人之联想,然此生出家已晚,希望来世早早剃度,修行成佛。
贾朋也是女生三杰之一,她的父亲是一家大型国有煤矿副矿长,母亲也是医生。这在大多是工农家庭出身的我们看来,可以算作是贵族子女了。知识分子父母的熏陶,潜移默化地令她具有一种典雅脱俗的气质。虽然出身干部家庭,但她毫无矫揉造作之态,甚至比我们不少工农子女还朴素,这一点赢得了我们很多人的尊敬。因她的大家气质与才气,我曾把她比作民国时期的林徽因,送她的楹联是:
大家无俗态,少女有才情。
她的哥哥毕业于清华,姐姐也是名校毕业,如果没有十年浩劫,我想她距清华也不会太遥远。
当然,优秀的女同学并非仅富玉冰、高桂玲和贾朋三位,比如具有古典之美、如林黛玉的商秀芳,彼此接触较少;堪称才女的王雅洁,由于转到我们班较晚,当时了解不多;受到我们班长王绍福青眼相看的吕欣,我的同桌——过早凋谢的皮秀琴……都很优秀,挂一漏万,难免遗珠。
贾朋和我曾先后在同一所小学读书。另外还有一位徐伟也是小学校友。具有数理化天赋的徐伟在我们一年四班堪称佼佼者。这也许是继承了其父的基因吧——其父在20世纪曾是盘锦油田主要筹建者之一。徐伟后来也成了盘锦市一家企业的负责人。退休之后,许多单位还争相聘他去担任技术指导,最近又担当了给老年大学讲课的任务,所以他现在是退而不休。徐伟为人坦荡,既无防人之心,更无害人之意,我用十个字概括他:
少立青云志,老怀赤子心。
世上好人不少,但心地纯洁如徐伟这样的还不多见。
应征的楹联是因为名利,送给同学的楹联是因为感情,但也有少数楹联既非为了名利,也非为了感情,而是其他。
比如,怀念胡耀邦的一副楹联:
光耀家邦,一生为宦无城府;
泽施朝野,千载做人有楷模。
就是有感于胡耀邦伟大的人格而撰写的。他落实干部政策解放了多少老干部,摘掉了多少“右派分子”和地主、富农的帽子,平反了多少冤假错案,这也正是他至今还活在千千万万人民心中的原因。他是我们做人的楷模,如果大家都能像他一样,我们中国很多不如人意的事情都不会发生。我没有别的更好的方式来为他做些什么,只能以一副楹联作为他即将到来的百年诞辰的献祭。
楹联增加了我排遣寂寞的方式,给了我抒发感情的载体,让我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我喜欢楹联,今后还会继续写下去,但不会再为名利而写。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13 20:30 , Processed in 0.209012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