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知青淘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

[复制链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51#
 楼主| 发表于 2016-3-16 21: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二十三

感悟红卫兵大串联(一)

白俊山
原抚顺一高中一年级四班学生,1968年9月下乡到北镇县青堆子公社六屯大队。1971年回城,入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分到市委工作。1987年调到抚顺日报社。1998年调到抚顺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任正局级调研员。

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我们正在读高一。在“毛主席指示我照办,毛主席挥手我前进”和红卫兵“天不怕、地不怕,打着红旗走天下”口号的鼓舞下,凭借年轻好胜的任性和青春激情,在四十多天的大串联中,途经十几个省,走了大半个中国,行程上万公里。虽说是信步所至,走马观花,一孔之见,对大串联的感悟不深。一些情景也是历历在目、触目惊心,甚至终生难忘。
北京见闻
在去北京的火车上。大家的心情都很激动,有说有笑,一宿没有合眼。盼着快点到北京,好好看看文化大革命的发源地——首都北京,期待目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风采。
第二天上午,火车快到北京时,车厢里的气氛紧张起来。只听广播里高喊:北京是革命的圣地,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居住的地方。黑五类、狗崽子们,滚回去,北京不欢迎你们!还反复播放着“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造反有理”的毛主席语录歌。车厢门口的桌子上摆着几把大剪子,凡是留长发、扎辫子、烫发卷的都要主动剪;穿漂亮裙子和小裤脚管的,也都在剪开之列。
北京的大街上,更是给人窒息的恐怖感和视觉冲击。身着旧军装,头戴军帽,腰扎皮带,臂佩红袖标的首都红卫兵们,或坐着呼啸的吉普车,或急匆匆地奔走,好像在执行什么抓人、抄家的紧急任务。写着大字标语口号、画着漫画的宣传车大喇叭喊杀声震天,马路上满地的宣传单。只见两个七、八岁的孩童,敲着洗脸盆,用绳子牵着一个头顶高帽子,脖子上挂着大牌子的所谓“黑帮分子”。故宫的院子里更是花样翻新。在临时搭建的台阶上,站满一排身着五颜六色的宫服、头戴乌纱帽的反动学术权威、大学校长,口中不停地念叨:我有罪,我该死。总之,当时的北京是一片凄凉,满目疮痍,乱象丛生。这么描述,没有丝毫的渲染和夸张。
有一天,我们在王府井大街溜达。只见一名女子气喘吁吁地迎面跑来,后面有几个北京红卫兵在追赶。她看见我们也戴着红卫兵袖标,就跑进了商店。抓她的北京红卫兵对我们说:“你们在门口盯着,我们进去抓人。”不一会儿,他们抓着那名女子,在商店门口,当众把这位烫卷发的女子剪个光秃秃,然后得意地扬长而去。这件事虽然与我们没什么关系,可我的心里也有些内疚,感到良心不安。
我们在北京住在北京十九中(外交部子弟中学)。听这个学校的红卫兵讲,他们除了批斗老师、校长外,还与学校附近海淀区的农民联合批斗当地农村的地富反坏。他们让被批斗的人跪砖头,一跪就是几个小时,掉下来就挨打。在我们住校的一个多星期,被打死或自杀的有八、九人。人死了送火葬场就拉倒,不负任何责任。简直是无法无天,草菅人命!我们睡觉的教室对面房间是红卫兵抄家的仓库,里面有一人多高的两堆金银珠宝和古代字画。仓库没有门,每当晚间起夜,灯光下那两堆珠宝闪闪发光,我们却不屑一顾,一点儿没有心乱。这种心态,现在看是不可思议的。如果回来时拿上几件宝物,也是鬼神不知。当时的人就是那么傻,视金银为粪土。
在北京大串联,除了去大专院校看大字报,还有个重要任务是看毛主席,接受毛主席的检阅。毛主席八次接见外地师生和北京红卫兵,我们参加了两次,印象最深的是“8•31”那次。我们住的海淀区离天安门广场很远,半夜2点多钟,我们带着发的一根香肠、二个面包、二瓶汽水,坐着解放牌大汽车,天未亮就来到天安门广场。这时的天安门广场已是人山人海,据说有150万人。大约10点多钟,只见一辆辆敞篷吉普车由远而近徐徐驶来。毛主席站在第一辆车上,满面红光,神采奕奕。“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的声浪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我们的眼睛模糊了,怎么擦好像都看不清。跟在毛主席车后面的是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的革命家的车辆。他们的光辉形象深深铭刻在我们的脑海中。这一刻,我们真是太激动、太开心、太幸福了。

“左”的笑话
文化大革命初期,林彪大肆鼓吹“天才论”。林彪说:“毛主席这样的天才,全世界几百年,中国几千年才出现一个。”“谁反对他,就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在林彪别有用心的鼓吹下,人们对毛主席的个人崇拜登峰造极。在那“极左”横行的年代,人人自危,谨言慎行,一不留神,就可能触犯天条,引火烧身。我在大串联中就遇到两件意想不到、防不胜防的事情,险些摊上大事。
出于对毛主席的热爱,大串联中每到一地,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购买毛主席纪念章。人们也常以积攒的毛主席像章多为荣。我们在上海时曾参观过虹口公园的鲁迅纪念馆,在那我购买了几枚鲁迅纪念章。当大串联到杭州时,火车站前有一群人在交换毛主席像章。我戴的鲁迅纪念章是个比较大长方形白色的。因为别具一格,比较显眼,引来一些人围观,有个人还要用毛主席像章交换。物以缺为贵,我看那人想换的心情急切,就想多换几个。我俩讨价还价,最后那人要用两个换一个,我说至少3个换一个。正当我们激烈争吵时,一群人围了上来。有的说,你用3个毛主席像章换1个鲁迅纪念章是贬低毛主席。也有的说,伟大领袖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鲁迅算什么!更有人恶狠狠地说,谁污辱毛主席,我们就把他打翻在地……我当时很不服气,也与他们据理力争。我说,毛主席像章是买的,鲁迅纪念章也是买的,都是买的为什么不能交换?你为什么用3个毛主席像章换1个鲁迅?我正是热爱毛主席,才想多换几个,有什么不对?!这时有的人火了,指责我,你是不是黑五类?大有要批斗我之势。在这紧急关头,我们几个同学冲过来,把我连推带搡地拉出去,这才为我解了围。过后我暗自庆幸,多亏同学的帮忙,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俗话说,祸不单行。因交换纪念章尚惊魂未定,在毛主席故居韶山又遇到了麻烦。我们从株洲乘帆布篷解放汽车,颠簸好几个小时才到达韶山。大家想参观毛主席故居的热情很高,恨不得能马上就能进去。可是现实情况却给我们泼了一盆冷水。原来参观的人有好几万人,把韶山冲的小山围了个里外三层。听说得排队两天才能进毛主席故居参观。我们想加个塞,与好几个东北老乡商量,没有一个给面子的。无奈,我们只好在韶山冲转了一圈,看看外面的景象。毛主席故居前有个小土包,在上坎时我拽着地上的野草,想借力省点劲。没想到一使劲薅下一把草。这个情节,被排队的人群看个正着。这群焦急排队的人,这下可有了发泄的机会,立刻把我们围起来,对我形成了现场批判会。我接受上次杭州换纪念章的教训,没敢有任何顶撞,只有老老实实地听着。这个说,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家乡是革命的圣地,毛主席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得爱护,你拔了一把草是什么意思?那个说,你这个行为,就是对毛主席的不尊重。还有大骂混蛋的,不一而足。当时的场面,我确实有点害怕,连连说,我错了,我对不起毛主席。我的同学们也打抱不平说,他也是红卫兵,他都承认错误了,还想怎么的!再次把我从人群中拉出来,使我得到解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52#
 楼主| 发表于 2016-3-16 21: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二十四

感悟红卫兵大串联(二)

白俊山

我亲身经历的这两件事,对我的教训是很深刻的。如果不是与同学们结伴同行,有同学们的帮助、呵护,我是很难躲得过这两起“灾难”的。在“文化大革命”动乱年代,极左思潮泛滥,动辄无限上纲。特别是涉及“政治”的问题,其后果难以预测。我为自己的吉人天象感到侥幸,也感到委屈。后来参观如来大佛时,有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让我从中得到些许宽慰。
在危机四伏的大串联中,一路提心吊胆,忐忑不安。既要考虑在外奔波的“政治安全”和“人身安全”,也要防备大串联结束回学校时“秋后算账”。特别是出身不好,不是响当当的红五类,出师无名的更要居安思危。我们明知道,大串联是个短期行为,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多走几个地方,既想穿梭大学看大字报,也想游山玩水逛庙。所以,同行的同学之间就各怀心腹事,留起心眼。往往是上大学校园一起去,统一行动,到达地点后,互相甩掉,各奔东西。晚上回到住处,又像演戏似的,主动吹嘘一番自己在学校的所见所闻,以免引起别人的怀疑。长此以往,肯定会露馅的。有一次听到我们同学间大声喧哗的外地学生以嘲笑的态度对我说,你们这些人互相欺骗,说的都不对。我们都心知肚明,不这样万一哪天学校知道了,找我们要路费,你赔得起吗?实践证明,我们这些顾虑都是多余的,中央有通知精神,放宽了对大串联的限制,红卫兵也有了看看祖国大好河山的尚方宝剑。

一路辛苦
轰轰烈烈的大串联,红卫兵南征北战,跨过了万水千山。一路风餐露宿,辛辛苦苦,经受了很多考验。
为了给货运列车让路,红卫兵大串联的火车专列不但速度慢,又要站站停,超负荷运载。车厢里的人挤得水泄不通,不仅座位上挤满了人,就连过道上、座位下、行李架上也人满为患。我曾经在上下车的过道上,双脚蹬着墙,后背顶着墙,悬空五个多钟头(因为下面坐着人),这真是对人体极限的挑战。人太多,上厕所十分困难,只有少喝水或者憋着。有一次,一个小学生躺在行李架上实在憋不住了,就尿在身下的棉大衣上。时间长了,尿透过棉大衣,慢慢滴在下面桌子上的水杯里,逐渐变黄,这才被人发现。一石激起千层浪,车厢里顿时沸腾起来。大家七嘴八舌、南腔北调、争先恐后地发声。有斥责的,有嘲笑的,有同情的,有和稀泥的,也有从中取乐的。大家议论了很长时间,活跃的气氛盖过了火车的轰鸣声。
坐车的次数多了,我们也从艰辛中摸索了经验。为了减轻坐火车的疲劳,我们采取了见大城市就下,倒短换车。为了能有座位,提前到大城市的车库上车。有一次我们在上海的火车车库的列车上打开窗户睡觉。当早晨火车启动时,刷车的水枪把我们打得浑身湿透,像个落汤鸡。大家彼此笑话,真是很有乐趣。
我们曾在半夜的时候,在武昌火车站外面草地上匍匐爬行钻铁丝网;也曾为了赶火车顶着月光,从停在铁道上的货车底下钻过,致使一个同学碰得头破血流,在医院缝了十几针。这些苦累,都没能阻止我们大串联的前进步伐。大家还自豪地形容:“我们是傻子睡凉炕,全凭时气壮。”
大串联时,我们都是穷学生,囊中羞涩,上路时父母给带的钱也十分有限。因此,途中省吃俭用,把每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把钱都花在刀刃上。为多跑多看,中午常常是饿着肚子,实在挺不住,就花角八七的买碗米饭,买不起菜时倒点儿桌子上不花钱的酱油就是一顿饭。节省下的钱,我们曾大家凑钱买过6元一只的全聚德烤鸭,每人分几小块品尝,算作不虚此行。我们也凑钱在上海外滩、苏州狮子林留过合影。虽然是小小的二寸黑白照片,也让人珍藏一生。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时光飞逝,红卫兵大串联已成历史。当年风华正茂的红卫兵也已年近古稀。俱往矣,一切都已经过去,我们也不用费心去评说。与我在大串联中结伴同行的有:孟祥富、徐伟、冯民生、张书翰、牛建春、王占芳、闫修桐等七位同学。我们一起风雨同舟,见证了大串联。对这段经历进行回忆,也是为找点乐趣,笑对人生,珍重幸福的晚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53#
 楼主| 发表于 2016-3-17 11: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3-17 08:06
当年参加大串联,
全国各地跑得欢,
沿途吃苦加危险,

感谢龙行超版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54#
 楼主| 发表于 2016-3-17 12: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二十五

悠悠岁月(一)

冯民生
抚顺一高中一年级四班学生。插队下乡到北镇县青堆子公社六屯大队。1976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后在工厂做了八年技术工作。1984年到抚顺电视台工作,直至退休。

一转眼,我们那拨人离开抚顺一高中已经46年了。之所以叫离开而不是叫毕业,是因为那是一个没有高考、不要文化的时代。如果说离开学校即是毕业的话,我们的毕业是从被全部遣送农村开始的。我这几年陆陆续续写了几篇与这46年相关的文字,剖切的是我们几十年来苦乐人生的片断。今天在我们的苦难人生开始的46年前的9月26号来临之际,发在这里,聊作纪念。
打狗
今年冬天雪下得勤,天气也冷。呆在家里没事的时候,有些事情无缘由地浮现在脑子里。四十多年前做知青的往事,很多已经在记忆里淡去,现在记起的事情,不少和吃有关,因为那是一个吃不饱更吃不好的年代。
说一件打狗的事情,这件事我记忆深。大约是我们下乡的二年后,一个同学特选当兵。走之前大家要送送他,当时正是青黄不接,青年点没肉没鱼没钱。商议一番,决定打一条狗。怎么打,不能明目张胆惹事,一个同学想了一个办法,关起门打。他平时观察到,因为饥饿,常常有农民的狗偷吃我们放在院子里泔水缸里的泔水。大家商量好打狗的办法,说干就干。那时我们住的是一个一明二暗的由小学教室改成的宿舍,东西二个屋子住人,中间做厨房,男的住西边屋。当天晚上,我们把院子里的泔水缸盖严实,使狗不能偷吃,然后舀了一盆泔水放在厨房地上,把门半开着,一根长长的绳子一头拴在厨房门的把手上,另一头从窗外连到我们住的屋子。
天黑后,大家轮流监视狗的动静。过了大半夜,没有一条狗进院,大家都失望的时候,轮到我值班,两只眼睛盯着院子的大门,那天夜里有月光,院子地上的东西看得一清二楚,夜很安静,也许是夜太深了,也许狗都饿得没了力气,村子、院子一点动静都没有。正当我觉得也没有戏的时候,院子的大门口蹑手蹑脚地进来一条狗。院子是小学校的操场,很大。我屏住呼吸,看狗往不往我们的泔水缸走。狗在院子转悠一会儿,习惯地向泔水缸走来,围着缸转了一圈,缸盖得严严的,没有办法吃到里边的泔水。狗的嗅觉灵敏,它闻到了我们放在厨房地上泔水的味道,尽管它很警觉,但是饥饿战胜了警觉,这条狗还是向厨房走来。狗进院子的时候,我就告诉了那些不知道睡没睡着的同学,大家起来都趴在窗子上看,狗在门口犹豫一番进了厨房。我快速拉紧了绳子,厨房的门哐当关上了。等不及的同学拎着早已准备好的撅头冲进厨房,我进厨房的时候,已经乱作一团,那是一条大黄狗,蜷缩在锅台角上(锅台有二口锅,大锅用来做饭,小锅用来热猪食)。平时我们看到狗,都躲得远远的,怕狗。这时同学都勇敢无比,狗吓得一点反抗的意思都没有,叫都没敢叫,撅头噼里啪啦打去,都不知道谁打死的它。那口热猪食的锅也没有幸免于难,被打了一个窟窿。
顾不上锅坏不坏,大家连夜作战,一个同学拿一把平时用来修鞋的刀,把狗皮扒下来,把内脏掏出来,立刻送到后院埋掉。狗肉切成大块,放在锅里煮。煮熟后,装到一个大盆里端到睡觉的屋子里,屋子里有一张平时大家吃饭的长条桌,酒早已经准备好,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吃相都不怎么样,有的光着膀子,有的穿着裤头,有的站在地上,有的蹲在炕上。没等天亮,已经结束战斗,盆子光光的了(女同学早就被惊动,但是没有过来,我们看在同学的份上给她们留了一点点)。第二天早上,大家没事人一样下地干活去了。过了几天,事情不知道怎么败露了,丢狗的老农找我们吵了一架。前些年,我和那个当兵的同学说到这件事,他好像不记得了,而我早已经多年不吃狗肉了。
远飞的大雁
“南飞的大雁,请你快快飞……”这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一首歌。而我每每听到这首歌的时候,脑子总会浮
现一个场景、一个人。
那是四十多年前,我下乡插队到辽西北镇县青堆子公社六屯大队,一个贫穷、多是盐碱地的平原地区。记得那是风雪交加的冬天里的一天,因为太冷,又下着雪,生产队没有派活,呆得无聊,约一个同学,去当时在我们那里最“繁华”的地方——赵屯。这个地方离我们生产队大约六、七里地,是一个公社所在地,但不是管辖我们的公社,我们的公社离我们要远很多。所谓“繁华”,不过是因为,那几十米的街上有一个供销社的商店,有几家小饭馆。逢集的时候,这是我们唯一感觉到有点人气的地方,可以散散心。因为穷,当时赶集也是没有什么可买。那天,不是集,顶风冒雪去的唯一目的,是去小饭馆吃两个馅饼解解馋。馅饼一角钱一个,冬天只有白菜馅的,馅里边看不到肉,好歹油比较大,用当地产的棉花籽油烙的。对于极度缺少营养、有时候甚至吃不饱的我们来说,那已经是相当的美味了。
赵屯在我们生产队的西北方向,漫天大雪,西北风在无遮无挡的荒野吼叫,北风刮起的雪冒起一阵阵白烟,风卷着雪花打到脸上,什么都看不清。踩着雪,寻找着似有若无的路,艰难地闷头往前走,不知走了多长时间,风雪中传来歌声“南飞的大雁,请你快快飞……”是一个男声,声音从很远的地方忽大忽小地飘来,那本是那个年代一首歌唱领袖的歌,却被唱得十分哀怨凄凉。当我距离声音越来越近的时候,看到风雪中走来一个人,戴着大狗皮帽子,穿着破棉袄,腰上扎一草绳子。走到跟前,才看清是同学,一个同学校高二的同学。他下乡在大黑沟,我们一个公社的,离我们有七八里路,是北镇最南边的一个村子,再往前走,就是盘锦了。
他从赵屯往回走,说了几句话,就分手了。他继续唱那首歌,歌声渐渐听不到了,人和歌都在风雪中远去。
这个同学,在我们学校,是个名人,据说很有才气,文笔好。正因为文笔好,文化大革命中舞文弄墨出了名,可惜站错了队,被打成反革命,在学校挂牌子挨批斗,到农村接着挨斗。他让我佩服的不是他的才气,而是他有一个铁了心爱他的女同学。女同学也是我们学校的,下乡不在我们公社,离我们这好几十里路。如此的政治磨难,那个同学毫不在乎,同学谈起这件事,都不理解,像我这样的,甚至心生嫉妒。脑子想到这些的时候,不谙世事的我不知道为什么想到自己,正是风华正茂读高中做大学梦的时候,糊里糊涂的就被送到这里来了。在这冰天雪地里,一个个像暴风雪中的孤雁,不知道出路在什么地方。那首歌的歌词出现在脑子里,心中难受。暴风雪中唯一的希望,是再走一段路,就可以吃到馅饼了。注:我们都返城后,那个同学在市政府一部门工作,我和他见过多次面。得知,那个女友后来和他分手了,原因我没有问他。这里略去同学姓名。
风雨四旬苦乐人生
这半个月,一直在筹备我高中同班同学分手四十年再相聚的活动,等昨天真的相聚了,因忙于整个活动的一些琐事,竟没有那种相聚的喜悦。昨天晚上,整个活动结束,同学也已各奔他乡。我回到家中,一个人坐在沙发上,一种感伤和失落的情感才涌上心头。那一刻,我特别地希望有一个知心的同学在旁边,和他说说我的感受。我找出关牧村的专辑,《蹉跎岁月》的插曲“青春的岁月像小河……”幽婉的歌声再次响起的时候(同学相聚时我邀请了本市最好的女中音歌手唱了这首歌),我独自品味“风雨四旬,苦乐人生”(这几个字,我请我市书法家王太学写成条幅送给了这次同学会)。没有艰辛的人生经历,是无法体会“风雨四旬,苦乐人生”的涵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55#
 楼主| 发表于 2016-3-17 12: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二十六

悠悠岁月(二)

冯民生

抚顺一高中,这个学校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可是当年我们考进这所学校的时候,它是辽宁省的重点高中,也是抚顺市最好的全日制独立高中。当时,全市最好的学生汇集到这里,准备去实现他们的梦想。但是,后来的一切都没有按着我们的预想进行,文化大革命彻底结束了我们的梦想。高中没有读完,1968年9月26日,充满青春梦幻的我们被送到北镇县青堆子公社六屯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那是苦难人生的开始。在一个遥远、陌生的地方,开始了我们漫长的农村生活。当时那个地方没有电,不通汽车,那个年代大多数农村都是如此。现在想来,那时候最苦的不只是生活的艰辛。比如,吃不饱,农活很累,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屋子结冰,要戴狗皮帽子睡觉……同时,没有任何娱乐,没有任何书看,没有精神生活。比这更痛苦的是,每天都要开没完没了的批判会,每天要没完没了地学习毛主席的最高指示,被没完没了地洗脑。说话稍一不慎,都有可能飞来横祸。每天都是在无聊、单调、劳累中度过。在看不到一丝希望的生活中生活,而且是战战兢兢的生活。即使这样的生活,你也可能享受不到,不知什么时候因为一句话、一个牢骚,你在没有精神自由的时候,又失去人身自由。就是在这种昏天黑地的时空交错中,我挨过了四年。后来有机会重新读书,开始新的梦想。

我曾在《上山下乡——1700万知青的梦魇》的一文中写道,在那样一场万劫不复的文化大革命灾难面前,这些人都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们中的多少人的命运由此而改变,并不可逆转。这次同学聚会,我有很深的感受,很多当年很优秀的同学,由于失去了考大学的机会,他们的聪慧、他们的活力都被时间吞噬掉了。当然这是历史的劫难,对于每个人的人生来说,人生的艰辛还有很多。恋爱、家庭、孩子、提职提薪、复杂的人际关系等都可能不尽如人意,甚至在这些方面遭受挫折,即使你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你有较好的工作,也还是有难以预料的困难等着你。所以,人生一路走来非常不容易。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沉沉浮浮,我的同学大多步入退休的年龄,回首往事,只有那些命运的幸运儿,虽然他们也有过挫折,但总的说来,他们得到的人生快乐多于人生的苦难。今天,看同学四十年风雨人生走得如何,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那些木讷、思想守旧、和社会脱节很多的,大多是境遇不太好的;那些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合拍的,则多是事业比较顺利的。风雨四旬,苦乐人生,回过头来看,一切皆是过眼云烟,时光如水东流,蓦然回首白头,多少青春梦幻,不如佳人美酒。
注:2008年9月26日,是我们下乡插队40周年。我们一年四班举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同学聚会,分散于全国各地的同学,能回来的都回来了,邀请了当年教过我们的高中老师。此文写于活动结束之后。
逍遥法内
同学田文昌几天前发来短信,告知我12月4日,央视CCTV1和CCTV12晚上播出感动中国十大法治人物颁奖,没有告诉我详细内容。我估计他可能是入选者。
田是我高中同学,他高我一届,在学校接触不多。接触时间最长的一次是下乡后,锦州女儿河修水库,我和他都是民工且住在一块儿,时间将近半年。那个时候,他就表现出了不一样的心机和聪明。我们是干最苦最累的活,他干最轻闲的活。每天晚上我们要步行两个多小时走山路回到驻地,已经疲惫不堪的我,总能看到他悠哉悠哉地在房东院子里拉小提琴。离开农村后就没有了联系,后来知道他恢复高考后考取了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再见面已经是十几年后,我在电视台做政法新闻采访的记者。一次抚顺中级法院审理一起当时引人关注的案子,开庭时,见到两个辩护律师,其中一个就是他。当时我无论如何想不到他会干起律师这个行当,因为他有些口吃。奇怪的是那次庭辩竟没有发现他口吃。庭审后,我们只是简单聊了聊案子。那起案子在抚顺影响很大,检察院负责办案的人曾对我说,被告至少应该判无期徒刑以上。结果后来判了12年,田又帮助上诉,最后好像判了7年。
从这以后,我们的联系就保持下来。后来知道,他研究生毕业后,到中国政法大学当老师,曾任法律系副主任、研究生导师,干得很好,有希望走仕途,但因为20世纪80年代末的那件事,他离开学校做了律师。塞翁失马,此举竟成全了他。这些年他办了许多在全国有影响的案子:天津大邱庄禹作敏案、沈阳刘勇案、云南省长李嘉廷案、荷兰籍华人杨斌案……抚顺的要人落马几乎都请他辩护。我因为爱看点法律方面的书,孩子在国内读书也学法律,所以我每次去北京都会和他见上一面,聊一聊,请教一些法律问题。
中国这些年立法频频,但远不是一个法治国家。在中国从事法律工作,无论是做法官还是当律师,发挥职业责任都是有限的。田能在此环境下,把律师的职业做得风生水起、游刃有余,不是很容易的。田现在是中国法学会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律协刑事业务委员会主任,美国刑事辩护律师协会终身名誉会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兼职教授。被誉为“中国刑辩第一人”。我曾就读的抚顺一高中,当年不乏优秀人才,最后做到在国内甚至国外都有影响的可能独此一人,不知道是不是命运的特别眷顾。北大法学教授贺卫方最近出了一本书《逍遥法外》,讲他法律外的生活感受,我建议田也写一本书,叫《逍遥法内》,讲他如何在法律的缝隙内穿行的,如果没有时间,可以找人捉刀。田告诉我,书写了几本,都是专业的,写那样的书,可写的东西很多,主要是没有时间,找人捉刀不如自己写好。
大智若愚及命
5年前的9月26号,是我们下乡40周年纪念日。一个从美国回来的同学极力提议搞一次活动,纪念这个日子。
9月25号,在外地工作的同学陆续到达抚顺。活动是在第二天,外地同学大都由我邀请,我作为主人和活动的策划者,这天晚上,请大家吃了点饭。同学闫某在其中。他和夫人是从北京自己开车过来的,因为机构合并,他当时在国家发改委工作。闫修桐是我高中同班同学,毕业后他较少与同学来往,我也与他只见过两次。我对他印象深,是读高中时,有一次他考我,冰岛的首都是哪里。初中我地理学得不好,所以答不上来。他告诉我是雷克雅未克。现在,北欧有些国家的首都,我还是叫不准,但是冰岛的首都,我是记得牢牢的了。那天晚上吃饭时,我问他住在什么地方,他说,住石化宾馆。我在此前两次见他,都是住友谊宾馆,就问他怎么没住友谊宾馆(友谊宾馆当时是抚顺最好的),他说,此次是同学聚会,不愿意惊动抚顺领导,自掏腰包省一点。吃饭时讲到少年离家老大回,都颇感慨,他说,我回来的虽然少,但对抚顺的贡献不少。这些年,先后给抚顺解决了18亿元的技术改造和城市建设资金。
听到这话,我想到1995年“7•29”洪水,正在防汛最紧张的时候,他来抚顺。当时的经委主任王庭辉请他吃饭,我应邀作陪。原因是,我和闫是同班同学,王庭辉是一个学校同学。那次,闫是带着比他小二十多岁的第二任妻子和一个还没有饭桌高的孩子及保姆来的。那次见面,有几件事印象很深。一是闫的打扮,闫脚穿一双黄胶鞋(念书时记得闫脚大,好像穿46码还是45码鞋),裤子肥且短,脚踝露在外面,上身穿一件旧的蓝色人民装。从衣着看,闫既不像工人、农民也不像知识分子,更不像国家工作人员。对闫的打扮,我有些不解。王说,别看闫衣着不讲究,权力大得很。他和市长去北京见闫,都要排队等候。那次吃饭,闫对王把其亲属调入公安局表示感谢。王说,那是市里主要领导要求公安局长办的,理由是闫对抚顺有重要贡献。
闫毕业于清华大学,是工农兵大学生。他原本学的是原子物理,曾在某研究所和能源部工作过。后来调入国家经委,负责全国大型企业的技术改造工作。在计划经济年代,应该是握有相当大的权力。闫在我们同学中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争议的焦点就是怎么看闫的聪明。闫念书时就比较另类,不合群,有时候显得有点木讷,时不时会做些一般同学做不出的事情。他下乡不久,就成为向贫下中农学习的最好典型,因为他不怕脏,每天给一个五保户老人倒尿盆。当年他被保送清华大学,不能说和这件事没有关系。闫和常人不同,一般人藏拙显富,闫是显拙藏富。衣着打扮不讲究,说话行动好像笨笨磕磕。不用说外人,就是我们同学,大多不知道他不仅工作上有权力,个人还有生意,北京有他自家的玉石珠宝店。9月26号,纪念活动当晚,我们同学都住在一个大房间里,他那天夜里很兴奋,说了不少话,其中谈得最多的是玉石珠宝,讲了宝石鉴定的不少知识。其中还谈到他到范增等许多名人家里去鉴定珠宝玉石的事情。纪念活动结束的第二天,和闫又吃了顿饭。分手时,他给了我一张名片。在这之前见过的两次面,他都没有给我过名片。名片上的头衔有: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经济顾问、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理事、中宝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世界收藏家联合会副秘书长、美国国际宝玉石学院宝石鉴定师、兼职教授……
闫在去年故去,他的葬礼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一家玉石珠宝报在头版全文发了悼词。他死后,人们发现,闫有相当数量的文物收藏和个人书法绘画作品。他的书法绘画颇得圈内人士好评。写到这里,我想到了“命”,当年抚顺一高中的同学中,不乏学业优异、踌躇满志者。几十年过来,不少人一时风光,后又销声匿迹;不少人由优而劣,一事无成。而当年不是最被看好的,却成就了一番事业。人生只有经过起起伏伏,且上了一把年纪,才知道什么是“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56#
 楼主| 发表于 2016-3-18 10: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3-18 08:38
悠悠岁月经历多,
同学琐事值得说,
这里几件细细品,

多谢龙行超版赠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57#
 楼主| 发表于 2016-3-18 16: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二十七


往事钩沉(一)

张书翰
原抚顺一高中一年级四班学生。1968年下乡北镇县青堆子公社六屯大队。1972年入市运输公司工作。1996年调抚顺市地方铁路管理处。2007年退休。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一晃我已经是将近七十岁的老人了。脸上爬满了皱纹,但左眼睑下方的那道伤疤还清晰可见,记录着我插队下乡的一段尴尬的辛酸往事。多年来,我不愿意在人前提及,因为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前些日子,在一次同学聚会的饭桌上有人传达一个信息:田文昌同学倡议发起要出一本书,希望大家都能响应,撰稿写一些自己一生中值得回忆的往事,记录、见证我们原抚顺第一高级中学同学的心路历程。的确,我们这一代人一路走来,沟沟坎坎,磕磕绊绊,经历了许多事情。中学时代赶上文化大革命,风华正茂时插队农村,回城工作经历了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每个人经历不一样,但都有许多故事。于是在席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借酒劲议论开来,尤其对插队下乡那段历史更是难以忘怀。我们是1968年9月26日下乡插队到北镇县青堆子公社六屯大队的。曾记否?忠字塔、知青院、南牧养、水稻田、青纱帐、小舞台。这些我们曾经挥洒汗水、艰苦创业、辛勤劳作、生活过的地方,留下了多少难忘的青春回忆。此情此景,我当场即兴有感而发:“暮年古稀七十载,两鬓如霜发已白。不信夕阳余晖尽,满目红艳青山在。一生坎坷多磨难,而今同学俱欢颜。觥筹交错话友谊,酒酣耳热忆当年。”一首诗,勾起我封尘多年的记忆。
记得是下乡第三年的中秋节,大部分同学都回家过节去了。整个青年点就剩下我和另外几名同学没有走。每逢佳节倍思亲,身在异乡念家人。中秋赏月团圆日,无奈因故滞六屯。我何尝不想回家跟家里人团聚,但实在是回不起,也不能回。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我们家因出身问题,我父亲被专政,全家被遣送到农村,已断绝了经济来源。我身无分文,就连回家的路费都拿不出来,怎么回?下乡已经三年了,同学有的已经陆续抽调回城了。我不想在农村呆一辈子,就得积极表现,就得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节假日不回家,坚持农村闹革命就是一种好的表现,所以也不能回。这种酸楚和无奈的矛盾心理,只有我自己知道。
因为是过节,那天队上收工比较早。拖着疲惫身体的我还没等进院就被大队革委会分管知青的赵副主任的大儿子截住,说他爸请我们几个没有回家的同学到他家去吃饭,那几个同学已经去了。我也没顾得洗漱,径直随他去他家了。赵副主任的家坐落在忠字塔北面知青院后街,跟一般农民的家没什么两样。典型的辽西平顶房子,一明两暗,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屋顶碱土抹盖稍微有点滚水,东西两屋南面格窗到顶。中间开门,进门东西各有一个灶台,北面耳门旁边有一口大水缸。前后院园子栽种的应季蔬菜,有架豆、西红柿、黄瓜、茄子、大葱等。前院有一口压水井,西厢房屋檐下各种农具摆放得井然有序。
刚进院子,一股农家饭菜的香味就扑鼻而来。进屋就见主任的爱人弯着腰在灶台前忙碌着。四十多岁的女人,中等身材,粗糙的双手布满了老茧,脸上已经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见我进来,笑着把我让进了西屋。
西屋是赵副主任居住的房间。南面是一铺通长的火炕,炕梢炕琴柜上叠放着整齐的花棉被,炕琴柜四扇门的玻璃上分别画着梅、兰、竹、菊的图案。屋子中央紧贴炕沿有一根立柱顶着房梁。北墙上挂着一把胡琴,两旁各有一幅宣传画《红灯记》和《沙家浜》。屋子收拾得干净利落。
赵副主任和几个同学在炕上围着饭桌有说有笑交谈着。他看上去不到四十,有些微胖,一头黑发,浓眉大眼,高鼻梁带点鹰钩鼻,双目炯炯有神透着亮光,脸膛红润带着微笑。胖乎乎的双手细皮嫩肉的,一看就没干过什么农活。有着东北人粗犷豪放的性格,为人仗义,在家里说一不二,典型的大男子主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58#
 楼主| 发表于 2016-3-18 16: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二十八


往事钩沉(二)

张书翰

见我进屋了,就冲外屋喊:“老婆子,孩子都到齐了,开饭了。”不一会儿的工夫,饭桌上就摆满了。虽不是饕餮大餐,也没有美味肴馔,但主人倾其所有,把家里的好吃的都端上来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特别是对于我们知青来说,可以说是过年了。主人首先举起酒杯发话说:“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阖家团圆的日子。你们就把这当作自己的家。今天晚上我们一醉方休。”说罢满满一杯足有二两多白酒一饮而尽。见主人这么豪爽,我们几个也没客气,更不能装熊,也都干了。一杯酒下肚,就觉得浑身热乎乎的,劳累了一天,这时感觉舒服极了。就这样,我们边喝边聊,开怀畅饮,推杯换盏,猜拳行令,一直喝到深夜。
第二天早上我醒来,发现睡在赵副主任的家里。左眼睑处好像糊着东西,还有同学守着。我茫然不知所措,忙问他我是怎么了?他小声跟我说:昨天晚上我们都喝多了。尤其是我喝得酩酊大醉,几乎不省人事,吐得一塌糊涂。赵副主任的爱人不停地为我擦拭,收拾我吐的秽物,忙碌了大半夜。可赵副主任还是嫌她动作迟缓,舍不得先用毛巾(她是想先用纸然后再用毛巾)。边骂边拿起水杯向她打去。没承想水杯打在柱子上,碎片崩到我的脸上,在眼睑下方划破了一个一寸长的口子,鲜血直流。多亏了大队赤脚医生帮我止住了血,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缝合七针,做了简单的处理。伤口愈合后,留下一个疤痕。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一夜之间我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幸亏没有崩到眼睛里,如若那样可就惨了,后果不堪设想。本来是一件好事,大队领导请我们到家里吃饭,是何等的荣耀,同学们都羡慕不已。但由于我的贪杯,好事变成了坏事,给人家造成不必要的烦恼和麻烦,给自己带来了终生遗憾。一种莫名的心结一直埋藏心底。
这就是我下乡插队农村经历的一段辛酸尴尬的往事,讲出来也不怕会让人笑话。因为毕竟我们那时候还年轻、稚嫩、不成熟,有时还会冲动。然而,艰苦磨难砺心志,它会让我们慢慢成熟、聪明起来。让我们懂得生活,珍惜生活,热爱生活。所以说,经历也是一种难得的宝贵财富。
现如今,我已年逾古稀。我时常提醒告诫自己:往事不堪回首,当下更要珍惜。每天都尽量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愉快的心情、豁达的心胸、善良的心地、纯净的心境。看书、散步、打球、旅游,每天都很快乐。抚顺市每年举办的老年乒乓球比赛,我都获得前三名。前年参加全国乒协在沈阳举办的六十五岁年龄组的比赛获得团体、单打第三名。外出旅游,触景生情时还会即兴写一些诗。记得游三峡船过夔门时,见两岸白云山、赤甲山,山岚叠嶂,云雾缭绕,江道变窄,江水翻滚急流而下。我吟诗道:“白云赤甲锁大江,川水夺隘奔腾狂。两岸青山云与雾,惊叹夔门好风光”。中途游船夜泊七宝寨,只见岸上依山建筑灯火点点,忽明忽暗,与夜空融为一体,我惊奇地吟诗道:“灯光闪烁似繁星,我欲乘风遨苍穹。伸手跃试摘北斗,再将明月揽怀中。”最近重游苏、杭二州,我又写了二首诗:“姑苏古城寻旧梦,儿时往事记犹新。虎丘留园寒山寺,拙政北塔狮子林。购物逛街阊门外,读书识字弄巷深。门前戏水浪花溅,桃花坞里童趣真。”“品茗虎跑口生津,信步苏堤兴致浓。平湖秋月波光潋,三潭印月泛舟行。紫气东来灵隐寺,天下一绝飞来峰。千古奇冤岳鹏举,西子湖畔铁骨铮。”总之,夕阳无限好,幸福花更红。晚年生活得很惬意、快乐。回忆起来也是很有嚼头的。
往事钩沉,意在其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59#
 楼主| 发表于 2016-3-19 16: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3-19 08:16
往事钩沉忆中秋,
有家难回队长留,
酩酊大醉受误伤,

感谢龙行超版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60#
 楼主| 发表于 2016-3-19 16: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激情岁月 发表于 2016-3-19 14:17
教师者,教的是书,育的是人。身卑未敢忘忧国是教师的真实写照。值得敬佩。 ...

向教师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19 09:21 , Processed in 0.203012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