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情岁月,励炼华年
我原是辽宁省抚顺市一高中二年三班学生,于1968年9月下乡到辽宁省北镇县青堆子公社王家大队第五小队,历时七年.当时同队的共有11名同学,所住的屯子叫后青堆子,(当地管村庄叫屯子)在那里渡过了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时光,现回忆于此,将分段写出,各段独立成章,但不一定按时间上的顺序编排.
(三十五)李文东与唐桂云
不知什么原因,天上的云彩都躲藏了起来,瓦蓝的天空中看不到一丝云彩,空气中也没有一丝风儿吹过,太阳火辣辣的照在大地上。人们不时地用手甩去头上的汗珠,仍挡不住那往下流淌的汗水。地里的庄稼已经有半米高了,女知青们正和女社员们一起在给庄稼追肥,火热的太阳烤得人们汗流浃背,虽戴着草帽也无济于事,王进君和唐桂云俩人干活的垅紧挨着,望着唐桂云那微微凸起的肚子,王进君不禁暗暗鄒起了眉头,唐桂云已经有了身孕,干这样的活怎么能行呢?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下乡后的第二年,即69年的五月份,李文东与唐桂云便举行了婚礼,搬出了青年点,租房到吕大爷家的对面屋去住。谈起两个人的恋情,已经有好几年的历史了。在学校学习期间,由于我和李文东同是团支部委员,接触的机会比较多,那时我们俩就是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促膝谈心,可以说是无话不谈,那时文东就告诉我俩人已经确定了恋爱关系。文大初期大串连时,唐桂云又跟随李文东等五名男同学一起到全国各地串连,俩人在一起走南闯北,自然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恋爱关系。
李文东虽然个子不高,是个中等个,但是人长得非常秀气端庄,黑黑的眉毛,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里满载着忠诚和稳重,为人勤劳而又朴实,刚正而又充满坚毅,没有任何艰难困苦可以压得垮他,是那种典型的让人可以托付终生的男子汉,无怪乎唐桂云看上了李文东就不再撤手,一抓到底。
文东具有很强的意志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记得在学校复课闹革命时期,学生们都陆续回到学校住宿,文东每天早上五点半就起床出去跑步锻炼身体,雷打不动。我所在的宿舍是同学们聚会的地方,每天都人来人往,常常要深夜才能睡觉,早上根本起不来。我也很想早起出去跑步,就让文东每天早上去叫我。每天早上文东都按时前去叫我,可任凭文东怎么叫我,无奈我每天就是起不来,十次当中也起不来一次。每天晚上都信誓旦旦,可每天早上都烂睡如泥,现在回想起来真感到惭愧。
唐桂云也是我们的老大姐,虽然个子稍矮,但人长得五官十分端正,为人正派忠厚,办事成熟稳重又特别有办法,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处处展示出老大姐的姿态,是那种完全可以信赖的人。记得刚下乡不久,唐桂云很快就学会了烧火做饭。那时豆油非常缺乏,有一次为了给大家增加油水,青年点买了一些肥肉炼油,我自持有生活经验,在家里经常干这种活,就自报奋勇承担了炼油的任务,炼油之前唐桂云就告戒我,油一开就马上撤火,不然会炼糊的。我当时心里想,这点活还在话下,我肯定能炼好,就没把唐桂云的话放在心上。因我之前没烧过这种灶坑,一味地往灶坑里加火,结果把油炼焦了,虽然唐桂云并没有责备我,但我当时却恨不得有一条地缝钻进去,号称有经验的我竟然由于自以为是把猪油给炼焦了,真丢人。我后悔没听唐大姐的话,把活干砸了。
李文东与唐桂云俩个人的脾气秉性完全合得来,俩人真是天造地塑的一对。虽然俩人离开了青年点,但和我们的联系仍如过去一样紧密,他们的家也是我们几个知青经常光顾的地方。
这次王进君看到唐桂云也来撤化肥,打心眼里感到不得劲,唐桂云的身体已经不适合弯腰,不能干这种活。但王进君也明知道,他们俩人刚结婚,处处都要花钱,不干活就挣不到工分,没有工分靠什么养家糊口呀?他们这也是生活所迫呀!王进君就湊到唐桂云身边告诉她:你的化肥我替你撤,你就在后边踢土把化肥盖上就行了,就这样,王进君一个人撤两根垅的化肥,虽然累了一些,但唐桂云踢两根垅的土,再也不用哈腰,两人就这样巧妙合作干完了一天的活。
李文东与唐桂云在吕大爷家住着,吕大爷家从来没有把他俩当外人,处处关心照顾他俩,而他俩也把吕大爷家当成了自己的家,吕大爷家有什么活文东都抢着干。挑水,夹杖子,只要能想到的活,能看到的活,处处少不了文东的身影。那天,吕大爷想着家里的猪圈该起了,该换土了,这种活又脏又累,自家的孩子都不爱干,不行就得自己干了。没承想,走到家里一看,文东正在家里起猪圈呢。吕大爷连忙说:“文东你放下吧,我自己来干!”文东风趣地说:“大爷,谁干不是干呢。”一句看似轻漂漂的话从李文东的嘴里说出,谁知这里隐藏着多少苦痛与心酸。一个从小生活在城里的青年学生,一个过去连粮食是怎么长出来都不知道的青年学生,一个过去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的青年学生,一个过去听到屁响都要捂上鼻子的青年学生,现在却站在臭哄哄的猪圈里一锹锹地往外扔猪粪,这在过去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怎么能想象出眼前这个浑身沾满臭泥和猪粪的小伙子就是原来白白净净的青年学生呢?这真让吕大爷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文东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遇事总是处处先替别人打算,后为自己考虑,总是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从不给别人增加麻烦。
男同学每个月要理一次发,这是无论如何谁也躲避不了的事,是自然规律,不管你愿意与否,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理发要到青堆子理发店去,不仅费工费时还要花钱。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几个男同学想出了自己理发的主意。大家合伙买了一把推子,又准备了一块白布当围裙,由李文东和徐庆明率先学起了理发。
为了保证他们二人快速学会理发,我们青年点的男同学都自告奋勇,拿自己的头为他们当靶子练习理发。一开始理发免不了夹头发,大家都忍住痛,鼓励他们大胆理发,每次理完大家都互相提看法,提建议,哪个地方再多去点,哪个地方少去点,怎么理看着顺眼,就这样在大家的支持和鼓励下,二人的理发手艺突飞猛进很快提高上来,与理发店的手艺不相上下。
李文东和徐庆明会理发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屯,来找二人理发的人越来越多,络绎不绝,二人的理发手艺也越来越精湛。两个人的服务态度周到诚恳,不仅免费,而且热情有礼,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理,来者不拒。在那几年中,全屯男社员的理发几乎由二人承包了。
那一年正值春节到来之际,唐桂云和李文东回家的车票已经买好,是中午12点的火车,社员们一听李文东要回家过年,一算计这次回家恐怕时间要长,过完年才能回来,这一大早前来理发的人就排起了长队,左一个右一个,一个接一个,文东这一上午连口气也没喘,手磨起了泡,一直理了有十八、九个,等到最后一个理完,二人赶紧拿起提包往火车站跑,刚跑到车站,火车就进站了,二人紧赶慢赶上了火车,这才松了一口气。
(照片说明:前左一为李文东,前左三为唐桂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