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一件事·一辈子
——专访“延安知青口述实录数据库”北京工作站站长贾维岳
“延安是革命胜利的摇篮,是知识青年洗礼的源泉。知青文化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未来。”北京知青赵伯伯如今谈起那段苦乐交织的经历时,仍热血飞扬,感慨万千。那是1968年,知青运动席卷全中国,26800多名北京知青来延安插队落户,为革命圣地延安的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把宝贵的青春献给了祖国。48年之后的今天,知青群体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知青的故事渐渐被人们所遗忘,而历史一直是留给世人最宝贵的财富,遗忘历史在一定程度上等于放弃进步。于是“延安知青口述实录数据库”项目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建立,曾在延安下乡插队的北京知青贾维岳作为北京工作站的站长,带着对延安人民的深切情感和对知青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投入到了收集记录口述知青历史的工作中去,迄今为止已有三年,收回北京知青采访登记表7000余份,对北京知青进行深度采访并拍摄视频资料300余人,同时进行知青养老活动,收藏老物件等。
据站长贾维岳介绍,延安知青口述实录数据库项目的重难点在于“如何对所访知青的经历进行深入挖掘”,知青们会经常来到工作站,一起吃饭娱乐,一起交流思想,这里就像是知青共同的家,在与“家人们”的沟通中,采访组、摄制组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访对象,进行预采,根据个体经历,制定相应的采访提纲,约定时间与采访对象进行正式拍摄录制。在录制的专业性上,数据库也进行了严格的把关,从拍摄构图、到灯光、背景,力求高质量。在采访内容上,要求突出个性,从某一具体历史大事件入手进行拓展。如:延安知青与陕北文化教育、延安知青与陕北医疗卫生等。谈到知青精神,“忍耐”、“包容”、“迸发”成为了讨论的关键词。研究知青文化、知青精神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文献资料,与知青群体进行大量的沟通交流,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这也是“织青”从社会实践到成立社团再到实地调研、建立分站一路走来必须要面对的考验。
记录“口述知青历史”这一件事,延安知青口述实录数据库项目一直在坚持推进,如今“织青”这一年轻血液的注入,相信会让知青历史记忆的保存更加长久,让这一群体身上所折射出的精神以及对历史的思考代代传承,经久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