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高书德 于 2017-5-14 08:51 编辑
说不尽的桂林山水之九:遗落在人间的仙境——世外桃源 高书德 也许是对东晋诗人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的钟爱,也许是对《桃花源记》中描述的那种虚幻超脱美好境界的神往,我至今仍然能够背诵出:“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种诗一般的意境、画一般的胜景,在我心中难以忘怀。来到桂林,来到壮乡,来到燕子湖畔,我终于看到了“桃花源”的风情,终于感受到了“桃花源”的幽境。 世外桃源是人们根据这里的自然风光,以东晋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为主题,开发建造的一处“桃花源”,被誉为“遗落在人间的仙境”。我不禁感叹这里人们的聪明和才智,是他们在保护和开发自然风光的同时,为祖国壮丽的山河锦上添花。 在燕子湖观光码头我们乘上游船,经过燕子洞、桃花岛和“原始部落”,最后来到岸边民族风情区。一路上,无处不让人感受到《桃花源记》的风情,无处不被“世外桃源”的壮丽景色所陶醉。燕子湖清波如镜,婉如少女美丽的眸子脉脉含情;燕子洞百转千回,给人一种“初极狭,才通人”的深邃意境;桃花岛桃花争妍,好似缤纷飘洒的桃花雨沾衣欲湿;岸边巨大的水转筒车吱吱呀呀,仿佛在吟唱着壮乡古老的歌谣;山坡上“原始部落”的鼓声号角俚语呐喊,让人想象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慧和勇敢。青山萦云,桃柳含烟,阡陌纵横,屋宇错落,陶渊明笔下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桃源仙境,在这里自然融合,尽善尽美。我想,如果说桃花源是一首诗,那么这首清纯优雅的诗越吟越美,如果说世外桃源是一杯酒,那么这杯芬芳馥郁的酒越饮越醇。因为,它简直像一个幽美娴静的少女,在暮色苍茫中,安祥地凭倚着群山、凭倚着河水在遐思、在畅想。不论谁来到这里,都会恍如置身于神话世界,禁不住从心底发出由衷地赞叹:桃花源美哉!世外桃源壮哉! 游船上担任解说的是一位穿着壮族服装的女孩,圆圆的脸蛋儿,大大的眼睛,有着一种天生的丽质和聪慧。她一面向游客讲述着世外桃源,一面情不自禁地吟哦着:“翠绿的田园,恬淡的时光,我们的家园像花一样美丽,我们的生活像蜜一样甘甜……”我虽然没有听清她下面的吟哦,但我想她一定在歌唱着世外桃源,一定在歌唱着自己美丽的家园,以及正在建设着这片人间仙境而劳动着的人们。 在游船行程即将结束的时候,女孩热情地为我们唱起了山歌:“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我今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送亲人……”清丽优美的山歌,激荡着船上游客的心田,也激荡着我的心扉。在大家的掌声中,女孩又兴奋地唱起了:“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不管险滩弯又多……” 当我们走上岸边,正在欣赏暮色中的山寨时,忽然,一阵清丽的歌声传来,只见不远处的歌楼上姑娘们正在载歌载舞,她们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以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欢迎着远方客人的到来。 “花针引线线穿针,男儿不知女儿心。鸟儿倒知鱼在水,鱼儿不知鸟在林。看鱼不见不怪水,看鸟不见不怪林。不是鸟儿不亮翅,十个男儿九粗心。”歌声唱罢,一个伴舞的姑娘向众人喊道: “唱得好不好啊?” “好!”众人一片唱和。 “还要不要啊?” “要!”大家热烈地鼓起掌来。 这时,芦笙又一次响起,那个唱歌的姑娘又接着唱道: “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见树缠藤,青藤要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竹子当收你不收,荀子当留你不留,绣球当捡你不捡,空留两手捡忧愁。” 不知什么时候,唱歌的姑娘手中多了一个竹盘,随即将竹盘中的绣球抛向台下的观众,人们一下子涌动起来。 突然,一个绣球向我抛来,我情不自禁地伸出双手接住了绣球。伴舞的姑娘说道:“绣球是壮族人民吉祥的象征,也是壮族青年男女爱情的信物。绣球上的十二片花瓣,绣有各种植物和动物,代表着相应的十二个月份,祝愿大家月月平安,工作圆满。” 我将绣球挂在胸前,这只绣球将是我桂林之行最好的纪念,也将是我记忆中永久的珍藏。 (未完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