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筱怡 于 2019-5-13 18:58 编辑
知青文化活动颇有民间文化特色 萧毅(网名:筱怡)
近年来崛起的知青文化及其活动等,颇有民间文化的特色,已成为传播民间文化的重要途径,对弘扬、繁荣发展我国的民间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何谓民间文化?民间文化与大众文化又有什么区别呢?
反思当代都市文化,大众文化甚为喧嚣而民间文化则比较沉默,但大众文化的喧嚣并不能代表民间文化的兴旺,我们应从喧嚣的大众文化环境中解放被压抑的民间文化。
在都市文化发展的历史上,大众文化逐步取代了民间文化的地位。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的概念虽然比较容易混淆,但是,这两种文化的性质是不可同日而语和相提并论的。
民间文化与大众文化属于两个社会环境,民间文化属于有机的社会,大众文化属于城市化了的组织的社会。从生产条件看:民间文化是自下而上成长起来的,是民间创作的文化;而大众文化则是由商人投资的文化。从生产者的身份看:民间文化是老百姓和民间艺人创造的文化;而大众文化则是由商人雇佣的文化人制造的文化。从生产方式上看:民间文化是口耳相传、变化万千的,是由老百姓集体参与的文化;而大众文化则是专业生产的,是标准化、流水操作和可复制的文化。从功能上看:民间文化反映了老百姓的心声;而大众文化则没有这个功能。从主题上看:民间文化与艺术的主题和社会群体的观念紧密相关,表达的是特定区域老百姓的心声;而大众文化偏爱的是逃避现实的幻想和追求舒适的享受,把大众引向消费和市场。
城市的知青文化和社区文化等活动,均具有民间文化的属性。现在的社会,追求的是房子、车子和票子等物质享受,流行的是时尚、时髦和高消费。而我们这代人中,尤其是当年的知青,有不少人却依然热爱文学与艺术。在社区的老年大学里,开办了写作、摄影、绘画、书法等各种学习班。在知青的联谊会上,表演了朗诵、歌唱、舞蹈、乐器等各种节目。在知青的网站上,设有诗文、评论、歌曲、摄影、绘画、书法等各种文化艺术交流栏目。在这个文化环境中,老年人和老知青是积极的参与者,他们在自己的“民间文化”中娱乐,获得智慧,表达对生活和价值的理解。
当今社会,应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构建民间文化的交流平台,体现出各种人群的心声,形成良好的趣味和价值。因为,在民间文化中,我们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尽情地享受文化的娱乐,而不受大众文化盈利思想的误导。
如社会上的一些民间文化团体及各种老知青歌舞艺术团等,用自编自演的歌舞义务为群众演出,在奉献文化艺术的同时,激情和真情地演绎着真善美,传递着爱心和文明,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排解老人的单调寂寞,深受民众欢迎。
如在《中国知青网》上,知青网友们通过“纪实文学”、“散文小说”、“诗词联赋”、“书画艺苑”、“艺海拾贝”、 “摄影爱好”和“中国知青网艺术团”等栏目,广泛地交流各自的文学艺术作品,以及对人生和晚年生活的感悟或经验,丰富文化娱乐生活。不少歌曲其词、曲、谱都是自己创作的,自弹,自拉、自唱,并在知青的文艺演出中,编写和排练自己的歌曲、舞蹈等节目,自演自唱,尽情地展示和表演。
又如在公园内,人们通过各种活动,自娱自乐,有唱京剧、越剧、沪剧和新老歌曲的,有吹口琴、笛子和唢呐的,有跳街舞、交谊舞和民族舞的,有练太极拳、健身操和瑜伽的,有放风筝和扯铃的。
……
而近年来知青文化和社区文化的挖掘和繁荣,对增添民间文化气息,恢复民间文化活力,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提高都市文化品味等,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如今,国家也积极提倡传承和弘扬我们自己的民族传统与民间文化,多年来被人们淡忘的一些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及其文化正在悄悄地复兴。但在民间文化被普遍认同后,可能会被商人利用,演变成以盈利为目的文化现象,改变了其宣传、发扬广大我国传统美德和文化遗产的宗旨。如何既能保持民间文化的原汁原味,避免严重的商业化和铜锈污染;又能有一定的创收,维持民间文化的运作和开支。是我们传承与弘扬民族精神和民间文化的新课题,需要深入地研究、探索和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