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64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系故地(岁月艰难, 感情深厚)

[复制链接]

107

主题

158

帖子

6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10:53: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麦迪兄 于 2018-1-13 12:29 编辑

心系故地
作者: 樊建平
岁月艰难, 感情深厚
我是常州市第一中学67届初中毕业生,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于1968年12月上山下乡插队落户来到原镇江地区金坛县指前公社井岗大队。这里土地贫脊,资源稀缺,是典型的圩乡,居长荡湖畔,四面环水,交通闭塞,丹金漕河是通向外面的唯一水道。每逢汛期,人们总是提心吊胆,一旦如遇不测,堤决水淹,则将遭受的是灭顶之灾,全部农田将会颗粒无收,因此确切一点说,当地的农民生活十分艰难,必须靠天吃饭。

作者: 樊建平
下乡以后,我们知青和乡亲们同甘苦共命运,逐渐的和当地的贫下中农打成一片。乡亲们虽然贫穷,但感情却十分诚挚,对于我们这些从城市来的学生如同自己的子女,经常问寒问暖,手把手的教会我们各种农活,当我们思念父母想家时,又用他们淳朴的感情开导和启发我们,从精神到物质不断的给我们照顾和帮助,甚至于还帮我们处理一些缝补浆洗的生活杂事。他们尽管自己家中已经一贫如洗,穷困潦倒,但对我们这些从城里来的知青却十分慷慨豁达……这一幕幕至今回忆起来,依然让我心潮激荡,充满着温馨的暖意,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间!
在与乡亲们相处的日子里,我深深的感到了他们的善良质朴。当时的年代带有严重的政治色彩,贯彻的是“以粮为纲”的政治目标,一般的副业都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因此大部分农民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虽然已经解放十几年了,但农村的现状并未多少改观,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围绕着土地讨生活,唯一的希望和乞求便是企盼上蒼能够风调雨顺,到了收获的季节能有个好收成。尽管已经食不果腹也总是任劳任怨从不抗争,更不敢有非份的奢望。



作者: 樊建平
秉承了乡亲们坚韧不拔的意志,我也受到了他们的感染。有一年我咬紧牙关,披星戴月,坚持不休息,不误工,不探家,终于挣到了280多个工分。面对一年的艰辛,在年终分配时,我满怀着憧憬,期待喜悦的收获,但是谁知等待我的却是一盆凉水一一当年的工分值是一角四分三,别的不说,仅领回个人口粮还需支付三十多元的超支款,一盆凉水把我从上到下浇了个透心凉!象我这样一个青壮年劳力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拖男带女的乡亲们?这就是靠天吃饭也是坚持“以粮为纲”的必然结果!这一幕成为我终生难忘的烙印,深深的铭刻在我的肺腑!
1974年,我被选调到县委工作组,派往其他公社驻村。在此期间,我也接触到其他一些村、社,偶尔会有个别社、队有些社队企业,而凡是有社队企业的,经济状况则要好很多,对于改善和提高乡亲们的生活水平起着很大的作用。当时我就幻想着如果我的第二故乡也有这样一个企业该有多好啊。

心系故地,真情回报

1975年,老天眷顾我有幸被提前选拔上调回城,并被分配到常州市金属材料公司工作。

作者: 樊建平
返城后,新的生活带来了新的课题,为了适应新的生活必须作出相应的努力,求知再学求职培训,继而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又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中心,随着终日忙碌的中心转移,往日的经历渐渐远去。但是在那些艰难岁月中相濡以沫、朝夕相处的乡亲们,我始终忘不了。因此与金坛指前的感情联络从未中断,无论乡亲们途径路过或专程来访,我及我们全家都是盛情款待,迎来送往十分热情,逢年过节我忘不了他们,同样他们也惦记着我,总是忘不了顺便捎带一点土特农产。我的家住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附近,因此当乡亲们寻医问药找上门来,我也无论亲疏,尽量提供方便和帮助。但是在那艰难的岁月里,乡亲们的经济还是十分困难,我就亲眼目睹了当年的生产队长和另一位乡亲因贫致病,最后医治无效客死异乡的真实情景。
通过这些现实教育,使我想得更多的是必须帮助乡亲们解脱贫困改变落后,过上较好的生活。八三年,由于工作需要我被调岗担任劳动人事工作,于是我利用职务工作的便利,尽多的优先聘用金坛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尤其是我原先插队的村、社,几年来经我之手按排彔用的达数百位之多。这些年轻人通过来常工作,学到了技术,增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增涨了知识,也拓宽了视野,从而对最终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掌控自己的命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978年,地方政府在金坛指前计划建一小型规模的轧钢厂,但苦于没有相应的业务渠道,因此困难重重进展缓慢。当时他们找到我,寻求能否帮助,当场我就欣然允诺,但必须寻找机会。没多久机会就来了,当年国家经济建设进行调整,有一批军转民的大型钢材分配下放到地方,致使地方企业又任务饱和,而用于基建方面的小型建材又紧缺,急需寻觅改制加工的小型轧钢厂。当时我正在公司主管此类加工业务,因此在得到确切消息后,我立即向公司领导推荐和介绍指前轧钢厂的具体情况,并主动陪同有关领导实地考察。在征得领导的同意后,按分管领导的意图,我积极引导他们帮助完善、加强培训,克服和解决了诸多矛盾之后,最后终于确定金坛指前轧钢厂作为常州市金属材料公司的长期协作单位,建立了相应的业务关系。
在为金坛指前轧钢厂拿下了当时乡亲们认为是天大的业务订单后,我还不忘初心,一如既往。作为公司派驻人员,我定期下乡不辞劳苦,利用自己学到的一技之长,言传身教,同时帮助他们增添设备、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帮助他们解决从原材料进入到储运、销售等一系列环节的运作,为增加他们的安全和质量意识,我还定期组织对他们进行人员培训考核。那几年无论酷暑严寒还是车马劳顿,我都不厌其烦,不计得失,长年累月往返两地,从而为金坛指前的经济建设,为第二故乡的父老乡亲们摆脱贫困作出了一点小小的贡献。对于一个曾经插队于此的知青,当回忆往事时我问心无愧。


作者: 樊建平   
往事如烟,岁月如歌,转眼间快五十年了,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风云变幻跌宕起伏的历史砺炼,饱经了风雨沧桑度日如年的煎熬,如今都已步入了古稀之年。对上山下乡运动,社会上有着不同的声音,这是历史的必然,社会的潮流,任何人都无法阻止也无法改变,幸运的是我们都过来了,也经历了,如今都安在就足够了。
   空闲之余回眸当年,回忆记录点滴可以欣慰自己的人和事,记载人生中一段非同寻常的生活经历,重温在不平常岁月里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情感思念,也不失为充实自己影响后人的厚德善心之为。
   心系故地难忘乡恩,竭尽所能倾情奉献。即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这才是正能量!
   返城后,我对曾经插队落户的金坛指前的所有付出,也是普通知青对故地的感恩之举,是检验衡量自己道德良心的基本准则,在当前物欲横流,信仰缺失的现实社会中,有人理解,也有人质疑,但我引以为自豪并无怨无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沙发
发表于 2018-1-14 08:38:46 | 只看该作者
下乡插队受教育,
从此情感两相依,
尽力为乡做实事,
如今心慰很满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12-16 16:45 , Processed in 0.132007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