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永柱 于 2018-9-19 23:39 编辑
2018,8.21 星期二 晴
朦胧密雾遮山蔽林,谋道的清晨已经带点寒意了。雨,总是下不透,太阳又要很迟才来打几个照面。腰疼,加上沒有诗歌可读,成天烦燥。 上午我照例搬把藤椅坐在大厅外的阳台坝子,抽烟喝茶。恰恰杨秀武发来他的《黑与白的事物》一诗。我一口气连读几遍,震惊了,刺激了,深厚,凝重,放达,碰击心灵,真是好诗! 七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我主编清江文艺副刊,那是恩施现代诗兴起的年头。因为我那时经常在省级报刊发表诗歌和散文,好几个青年作者也就时时来找我一起交流,我的土墙屋成了聚会沙龙。那时不管饭不管茶水,一聊就是几个小时,我至今还很怀念那段时光。秀武那时在红土工作,红土是边远高山区,进城得大半天时间。在这批作者中,他是最勤奋的一个,也是成就最大的一个。后来作为青年人才,秀武被鹤峰县调过去,做过记者站长,文联主席,对台办主任,旅游局长,工作压身但一直不放弃文艺创作,终成当今诗坛著名诗人。 秀武又是重情重义的人。在不少场合他都对我做的那些微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80年代不仅是旗手。还是一个伯乐和义工!!”我是今年又才和他联系上。他的诗现在越写越精彩,读起来有时清风拂面,有时又惊心动魄。这首《黑与白的事物》属于后者: “最美的事物 细节总是在险要处安身 比如清江悬棺 我的老祖宗在那里 没有阳光 被称为黑夜” “不可想像的黑暗 升起来 是如何把江水舀来舀去 打湿自已的来路 最美的事物 细节总是在险要处再生” 今年到谋道,第一天就看到镇上一户人家办丧事。土家的丧葬文化长歌当哭,很阳刚。我原本打算写一首《巴人葬》,读了秀武这首诗,不敢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