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1096|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幼民:俊妮儿

[复制链接]

2661

主题

7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738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8 19:01: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61

主题

7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7388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1-18 19:01:59 | 只看该作者
当我得知俊妮儿死讯的时候,她孤独地躺在渭北高原上已经很多年了。

我很吃了一惊,离开插队的山村许多年,有些老人的去世也在情理之中,但俊妮儿的早逝却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之后几天,我怅然若失,总是在心中回想她的模样。对逝者的悲伤,或因是你的亲人,或因是你的故交。然而对俊妮儿的悲伤,我却说不清原由。人的记忆,就像是由人和事组成的画卷。在我的青春记忆中,尤其是插队的那段日子,每一个人和事都占有重要的位置,缺失了哪一个,那画就残了。

渭北高原,处在陕北与关中之间,离俊妮儿的家有几百里路。俊妮儿远嫁时,不会想到,她就像一片树叶,离开了母体,飘落到异乡,永远也回不去了。高原上有许多古代的荒冢,每次经过这里,总能感受到一种“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沧桑与悲凉。如今古冢犹存,我想,俊妮儿的坟,恐怕已经看不到了。萧萧秋草,早将她和大地融为一体。

我不能写出一篇关于俊妮儿完整的故事,因为我在那个山村只生活了三年。而俊妮儿,也只是队里众多婆姨女子中的一个。我们之间,总共也没说过多少句话,我甚至现在都不知道她的大名叫什么。我只有对于她星星点点的记忆,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开始变得模糊。但我仍然想写一写她。这不仅是因为回忆她,同时也是在回忆我自己那段青春岁月,而且我也想为她短暂的生命,在世间留下点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1

主题

7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7388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06: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1

主题

7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7388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06:40:03 | 只看该作者
陕北的女孩儿,不管长得如何,大多有一个好听的乳名。我们队里的女孩子,就有叫明妮儿、凤青儿、梅娃儿、麦香子等等。陕北人金贵自己的孩子,在她们的名字中,寄托了美丽的希望。然而他们却没有钱,用来装扮自己的女儿。老乡管自己织的布叫土布,管买的布叫洋布。我插队的时候,村里人很少有穿洋布的,女子们大都穿着和男人一样自染的土布衣裤,肥肥大大,显不出身材。俊妮儿虽然是村支书的女儿,也没有一件像样的洋布花衫。每日的劳作,使她们的身上沾满了泥土,高原缺水,不能常洗,所以,不管什么样的衣服,都渐渐变成了土的颜色。但女子们还是爱美的,她们在山上干活,经常会采一朵山花插在头上,显得俏丽动人。见人盯住她看,又红了脸,悄悄地拿下来。女子们不仅要和男人们一起锄地割麦,在高原上经受风吹日晒,回到家里还要推磨做饭,打猪草喂家畜,照看弟妹,收拾院落。她们永远没有闲的时候。陕北的山里长着一种野花,叫山丹丹,生在背洼里,开起来红得耀眼,若没了它,陕北就是一片苦色。陕北的女人们,就像山丹丹花,野生野长,没人照顾,却以她们的勤劳、热情与善良,为贫苦的生活保存了一份温馨,使“信天游”更加悠扬,想到俊妮儿,我就想到这种花。

俊妮儿和大多数陕北农村女孩一样,没读过几天书,很早就参加了劳动。那时我们在队里办了识字班,教妇女们认字和唱歌。她总是第一个到,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小黑板,像要把每一个字都吞到肚子里。有一次我到她家里去,见炕沿儿上、灶台上歪七扭八地写满了字,都是我们刚教的。她妈一脸得意地嗔道:“我女子学得可用心了,一收工就趴在那儿写,看把这窑里糟蹋的。”可惜这识字班办了没多久,人们逐渐分了心,就停了。想起这事儿,心里总觉得有些愧疚,停了识字班,对知青而言,可能无所谓,而对于俊妮儿们,恐怕是深深的失望。倒不是说知青们能起多大作用,但识字班毕竟是一扇接受新事物的窗子,被我们轻易地关上了。那时年轻,做事没有长性。

刚插队时,队里怕我们干不动太重的活,就常常把我们和女子们分派在一起,修水利,平整土地。这倒随了年轻人的愿,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陕北的青年男女之间,只要是平辈,是可以相互耍笑的。所以边干活边打口水仗,休息时,常常有一两个小伙子跳出来,向姑娘们挑衅。通常是姑娘们一拥而上,将那小伙摁倒在地,连掐带打。小伙挣扎着逃出,却高兴得嘴都合不拢。知青们受这种风俗影响,也用当地话练就了一嘴好功夫,并不输人。只是君子动口不动手,没敢在姑娘们身上讨便宜。女子们也不惹知青,她们总是聚在一堆儿,看着你笑。不是每个插队知青和当地女孩子之间,都会发生“小芳”那样的故事,但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少男少女,在劳动生活中略微放肆的接近,释放了对异性的渴望,使平淡的日子增添了不少欢乐。其实最关注知青的,恐怕就是这些女子们,这从她们看你的眼神中就可以体会得到。她们经常相邀着到知青的窑洞来玩,嘻嘻哈哈地堵在门口,却谁都不肯先进来,有时她们会推进来一个,那个女子尖叫着,扭身就往外跑。这样反复几次,才一个个羞搭搭地走进来。也不往炕上坐,站在墙角和你说话。俊妮儿常来,也常常是第一个进来。女子们对知青的好感,并没有特别的表示,在干活时,她们会不露声色地帮你一把手,或在吃饭时,递给你一块她蒸的馍。

俊妮儿在队里那伙女子中间,有点号召力。这可能与她是家族的长门长女有关。她的父亲郭森,是大队的书记,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头。那时的队干部,没有什么特权,一样的挣工分吃饭,一样的贫穷。她继承了父亲的善良和木讷,从不多说话。我们知青的房东,是俊妮儿的哥哥,所以她经常过来,帮我们做活,推磨簸谷,摘豆晒粮。有时我们下山去驮水,她会守在院墙边,见我们安全返回,才悄悄离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1

主题

7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7388
5#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06:4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1

主题

7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7388
6#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06:41:33 | 只看该作者
队里的地,有的靠路边,正干着活,路上有行人经过,不管认识不认识,人们都要打个招呼,这好像是当地的风俗。有一次来人,说是贺家沟的,女子们顿时围着俊妮儿耍笑起来。俊妮儿则红了脸,躲到了一边儿去。事后我才知道,陕北的女子,早早地就被说下了婆家。俊妮儿的婆家,就在贺家沟。而那时,俊妮儿不过十五六岁。当时我很有些感叹,若是城里的女孩子,正值花季年龄,该有多少对未来的幻想,因这幻想,才使生命显得丰富多彩。一个人若早早地便知道了自己的归宿,那生活还有趣吗。我注意到,俊妮儿后来一直闷闷不乐,像变了个人。

有一回公社开妇女干部会,队上派了俊妮儿去。她背着自己缝的蓝布挎包,和各村的婆姨女子一起,排着队,在院子里听报告。她怯生生的,跟在队伍最后,红着脸,头也不敢抬。我正好也在公社办事,看她紧张,跟她逗趣儿,她慌乱的也没吱一声。这是她第一次以代表的身份,参与“公家”的事。这好像和俊妮儿的本色很不协调,我不知道是她不习惯还是我不习惯。可能是我只熟悉了她挎着小篮子,在地里拾猪草的样子。不管怎么说,我还是高兴她能有这样的机会。听了报告,回来还要传达,队里招集婆姨女子们在涝池边开会,大大小小的娃娃跟了一堆。这没我们男人的事,我远远地看见俊妮儿在给大家讲话,听不见她讲什么,只见她涨得红红的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1

主题

7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7388
7#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06:4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1

主题

7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7388
8#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06:43:07 | 只看该作者
一九七一年底,我被招工。离开农村前,老乡们都邀我到家里去吃饭。第一个,就到了俊妮儿的家。我去的时候,炕桌酒菜已经摆好,我和老郭森在炕上盘腿坐着。女人们照例是不上桌的,俊妮儿和她妈在灶火那儿忙着。喝了几盅酒,俊妮儿妈端上来一盘白面扁食,说这是俊妮儿专门为你捏的,快趁热吃。我知道,平日里老乡们是不吃扁食的,只有在过年时才有这福份。我怎敢一个人独享,可让来让去,他们都不吃,说如果我不吃,俊妮儿会不高兴的。全家人眼看着我把这一盘扁食吃完。俊妮儿在灶火前使劲地拉着风箱,自始至终没说一句话。扁食就是饺子,只不过它的皮儿不是擀出来的,而是用手一下一下捏出来的。

离开村子的那天,队上用一头毛驴驮着我所有的行李,男人们都到村口来送我。女人们则站在院门口或窑畔上远远地望着。我没有看到俊妮儿,但是我相信,会有一双眼睛送我到很远。

最后一次见到俊妮儿,是在延安市的大街上。那时我正在汽车修理厂里学徒。突然的邂逅,使双方都惊喜地叫了起来。问过之后才知道,她由县上选派,到地区参加一个农村养殖的培训班。这时的她,显得活泼、开朗、大方,没了在村里时的扭捏和羞涩。她关照同伴先回去帮她请个假,然后就和我在大街边聊天。她问了很多我在工厂的情况,关切之情倒像一位老大姐。我没有细问她的学习情况,但能感觉到新的环境给她带来的变化。我知道在培训班,她会听老师讲课,在小本子上做记录,参加讨论,在招待所食堂吃大锅饭,这些在我们看来最平常的事,对俊妮儿来说,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我曾经幻想着,俊妮儿能成为新时代陕北农村妇女的一个代表,一步步,从大队到公社,到县城,到延安,不断地向山外走,接触新的世界。我也曾天真的以为,她的命运会与她的母辈们有所不同。然而,俊妮儿还是没能摆脱悲剧的结局,她和新生活的接触,与传统的生活轨道相比,显得那么短暂和脆弱。不管她曾经到过哪里,干过什么,最终还要回到黄土地上,和她的母亲一样,嫁人生子,继续着祖祖辈辈世代相传的日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1

主题

7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7388
9#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06:43:36 | 只看该作者
我听说俊妮儿最后的故事是这样的,不知为什么,贺家沟的婆家与她退了婚,这在陕北来讲,是件不好的事。我想,这时她的岁数已经不小了。后来经人介绍,她嫁到了远离家乡的渭北地区。也许是日子过得并不舒心,没过几年,她就病死了。

陕北的民歌里,讲述过许多女子的故事,如蓝花花、桂姐儿等等,她们无一不是对生活充满美好的希望,却最终得到一个悲惨的结局。正因为如此,陕北民歌总是含着一种悲凉的色彩,所以也叫酸曲。但蓝花花们还是幸运的,因为有人为她们编歌,唱出她们的心酸。可有谁知道俊妮儿呢,一个普普通通的陕北女子,她虽然没有生活在蓝花花的时代,却延续着同样的命运。她没有值得传唱的故事,却不应该被人遗忘,因为陕北的发展与变化,正是从俊妮儿们身上开始的。

来源:个人博客“陈幼民”,网络配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1

主题

7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7388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06:4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11-23 13:37 , Processed in 0.230014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