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1675|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勐龙记忆《远离上海赴南疆》

[复制链接]

1094

主题

2184

帖子

8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83534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4-22 09: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知青来云南,是1970年中期,正好是插秧开始的时候,我那时正好从场部“借调”被连队召回。但人还在场部,我们营来的多是崇明的,穿着打扮不像上海人那么“洋气”,都很朴实、老实,男生手很大,握手时感到力气很大,女生都很腼腆,低着头不太爱讲话。因为我很快要回到一连,就特意仔细看了看分配到一连的几个同学,觉得都挺好的。其中一个高个子,浓眉大眼,宽宽的肩膀粗大的手臂,一看就是干活的好手,问了一下他的名字,叫“黄宏宝”,我就记住了他。
    待兵团成立后(团部是3月1日成立的,营部的成立大会是在4月1日),我是四月底回到一队,当了“文书”,那时,连里已经安排好了他们的工作,原来的几个组,变成了五个“排”,前四个是生产排,加一个“后勤排”,黄宏宝分在了后勤排,学着赶牛车,而我这个文书也在后勤排里,但不在一个班。他在运输班,我在勤杂班和喂鱼、放鸭子、养猪、放牛的和卫生员、仅有的几个割胶工在一起,老弱病残的。他所在运输班,都是壮劳力,赶牛车得有力气,搬上搬下的全是他们的活儿。
    几经接触,我了解到,他们多数是渔民的孩子,从小就在船上长大,脚板宽大,五指分开,走在田里比我们北京知青不知稳了多少,他们力气都很大,就连女生也是一样。分到各班的他们,都得到了老工人的认可,甚至比我们北京知青更受欢迎。
    一队(1连)一共分来八个上海知青,四男四女,男生除了黄宏宝之外,还有王凤生、倪生发和张雪新三个;女生是邱士芳、陆小英、张木兰和倪品娣。倪品娣是倪生发的姐姐。黄宏宝后来招兵走了,去往贡山军分区学了兽医,在昆明学习时,我还到118部队去看他,和他一起在118部队的还有一个昆明男生,学的是训练军犬;张雪新后来一直装精神病,疯疯癫癫的,把连队的水果甘蔗砍了,大捆大捆的拿给卫生所的上海老兵,还躺在床上七天七夜不吃不喝,后来“病退”回了上海,傣族连长就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四川知青说:“你们要有张雪新的一半毅力,我就都让你们回家。”倪生发也回到了上海,有时还来北京看望他的姐姐,他姐姐嫁给了我们一连的北京知青,定居在北京;在北京的还有张木兰,她是嫁给了二连的北京知青王午,她是一连上海知青的模范,很早就提干了,当了“排长”,后来好像又当了“副连长”,不过那是我离开之后的事了。陆小英后来也回上海了,但一直没消息;邱士芳倒是见过一面,她来北京旅游,住在北京知青家里,我们去看她,不过,变化太大了,她以前白白净净的,现在是又黑又老,简直就是两个人,根本认不得了。男生还有一个王凤生,他现在在上海过得挺好,微信还常联系。黄宏宝倒是听说早已去世,他是复员回到了上海,安排在城里上班,不知什么原因病故了。那个“病退”回去的张雪新,据说过得不错,就他那心机、毅力,在这个大变化的年代,估计干什么都差不了。
    拉拉杂杂说了半天,也是看了楼主的文章有感而发,大概是老了,容易怀旧。也是,年轻时的好多事情,现在,一闭眼就是它。毕竟是亲身经历过的,而且是最好的、最年轻的时候。
    ……
欢迎来到《彩云之南》——我的第二故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18 23:15 , Processed in 0.161010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