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人民大街
小葱拌豆腐
我的家在人民大街旁,我对这条街很熟悉。但是,仔细地端详这条街、品味这条街、感悟这条街,还是从今年初开始的。 疫情之后,东北师大校园的南门封闭了,我每天早晚饭后的散步便改在了人民大街 。
人民大街一年四季景色各有不同。但最美还是在春夏之交的季节。两排形态各异的黑松及其地上的花带,把主路与辅路分隔开来;两排高大的杨树遮天蔽日,分列在辅路两侧;外侧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界限清晰又能互相借用,各种绿植将道路两旁的建筑簇拥了起来,形成了一幅生动美丽的画面 。绿,成为人民大街的底色,并赋予其很强的观赏功能 。
我走在人民大街上, 从疫情初期的寒风凛冽,走到了人们盼望的春暖花开,又走到了人们把口罩挂在手腕上的烈日炎炎。在我的注视下,人民大街从雪压青松,到春意盎然,到阳光明媚,实现了一个华丽的转身!
如今走在人民大街上,如同走进森林里。阳光从树木枝叶的缝隙穿过,洒下了一地的斑斓;黑土上的小花,红的、黄的、白的,竞相开放,向行人显示着它们的娇媚 ;一株株黑松扭摆着腰肢,与大杨树比试着婀娜与沧桑;一辆辆汽车从路上飞驰,身后留下“ 唰唰唰 ” 的声音,像是提醒着人们,这里不是森林、不是公园,是车水马龙的人民大街。
在人民大街行走,常令人陶醉,也令人感慨 。记得前些年,也是这一排排的大杨树,每逢这个季节,就飘飘然落下漫天的杨絮,弄得满世界都白花花的,杨絮落在人的身上、随着呼吸钻进鼻孔、有的挂在姑娘的发间。“六月雪”,一个好听的名字,却令人厌恶!终于有一天,城市管理者开始在大杨树的身上挂起了“吊瓶”,几年之后,“六月雪”奇迹般的消失了,成了一个永久的记忆。
时光的流失是如此之快,人民大街杨絮的纷纷扬扬还在眼前,曾经的马蹄 “踢踏” 声似乎还在耳旁,仿佛就在眨眼之间,一切都变了。杨树越来越高了,许多单位的围栏拆除了,公交站厅变得新潮时尚了,汽车礼让行人了,大街似乎更宽了、更绿了。我也告别了青春、告别了憧憬,告别了做梦的年龄。
生命里曾经的故事,但凡沉淀下来的一定是值得珍重的,不管时光走过多远,无论季节如何转换,哪怕是岁月沧桑,也依然会游走于心间,回味无穷,有的甚至醉了一生。 我愿意在人民大街上行走。静观树叶颜色的变化,留心黑土地上的花开花落,陶醉于落日后留下的满天晚霞,以及天际间最美的余晖,好像走在一幅唯美的画卷里 。
走进人民大街,不仅走进绿茵和鲜花里,也仿佛走进了思维的空间,不时地产生一些联想,似乎还能悟出了一点生活的真谛。看着少男少女的身影,竟然也想起流年里某一段记忆,那些岁月里的相遇与温馨,依然会有几分青春的脉动,荡漾起心潮的微澜。
人民大街,一个城市的记忆。带给我的,不光是运动的步数,还感受着岁月的芬芳,生活的乐趣,对生命的礼赞!
QQ454931725
写于2020.6.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