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80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补东南印象散记(二十)内容姑苏一瞥之一

[复制链接]

712

主题

739

帖子

272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28 08:41: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卜桂仁 于 2020-9-29 07:26 编辑

东南印象散记(二十)

姑苏一瞥之一

46

   本来的旅途安排中,没有考虑在苏州市区滞留,主要是想避开热点嘈杂。但这里是回程火车的起点,绕不过去的。早上坐汽车从西塘回到苏州,才上午十点多一点,而预定的火车票,是第二天中午的。住进事先联系好的旅馆,简单地吃了个午饭,开始商量下午的安排。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这个地方,和杭州一样,在多数中国人的憧憬中,有着像梦境一样的优美。这两座堪与天堂并列的江南名胜,杭州以湖山美甲天下,苏州则以园林美独步海内。
   我去过杭州,也到过苏州,在我印象中,苏州的城市情调是精致,精致的山水,精致的园林,精致的民俗,精致的生活。杭州与之比较,到底是省会城市,做过帝都的,似乎还多出一分恢弘和大气。苏州古称姑苏,历史渊源久远,早在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都城,也是吴越文化的早期发祥地之一。
   姑苏城水网密集,地貌平缓,周边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处在江南鱼米之乡的核心地域。长江运河从这里经过,富庶和繁华在这里汇集,百业兴旺,物阜民殷。于是这里有了吴越争霸,有了夫差勾践,有了西施、伍子胥、陶朱公;于是有了虎丘、剑池、馆娃宫、姑苏台。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徘徊其间,登临其上,写下千古吟唱的名篇佳句,苏州,是一个文人辈出的地方。
   在很多年以前,我和妻子都曾到过苏州,也游览过苏城一些风景名胜,古典园林,江南水巷,史迹遗存。只是旷日弥久,记忆模糊,印象淡漠了。
   古典园林是苏州城市的品牌,来到苏州,就不能不说园林,不看园林。苏州造园的历史始于春秋,成熟于唐宋,鼎盛于明清。不同于皇家园林气派恢宏、富丽堂皇的风格,苏州园林以典雅精致、浑朴自然、融汇诗情画意见长,更注重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
   “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历代造园大师们巧妙地运用了造园艺术的技巧和手法,集建筑美、自然美、艺术美、人文美为一体,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浓缩在一起,源于自然而精于自然,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地。
   一座园林堪称一个时代的符号,园林是真山实水的提炼。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自然风景的脉络,山水画家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里腾挪演化,叠山理水,栽植花木,构筑亭台楼阁。并通过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环境布置、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来寄托传统的哲理观念、史迹故事和审美情趣,使得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享受。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古典园林是苏州重要的旅游资源。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怡园等。以苏州古典园林为代表的江南园林景观,不仅在中国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是东方文明在造园艺术中的精彩显现。
   园林,是苏州人永远的骄傲。

47

   说到苏州,使我不由想到一则在网上点击率很高的词语,吴侬软语。何为吴侬软语,吴侬软语标志着一种什么样的语境和生态,想起小时候听过苏州评弹中的韵白,记忆中梳着高髻,穿着开叉很高的旗袍,说话嗲声嗲气的苏州妇女,心里充满好奇。
   我是南方人,实际上听不懂南方话。上海阿拉们讲话在我听来有点像吵架,特别是高分贝场合。我倒是喜欢听他们讲普通话,比北方人直白发音更有韵味。
   所谓吴侬软语实际上就是苏南地方话。苏州一带称人为“侬”,称自己为“伲”,“我伲”就是我们,“吴侬”就是吴人。苏州女孩子大多长相清秀纤巧,肤色白皙,讲话柔和动听,被冠以“软语”的美称,给人以更多优美的想象空间。吴侬软语成为了苏州话的代称,甚至成了姑苏风情的代称,说白了就是温婉好听的苏州话。
   行程仓促,我们没有时间到古典园林里去从容地体验“雨惊诗梦来蕉叶,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清雅境界,一下午的时间,我们付给了久违的寒山寺。
   寒山寺地处苏州老城阊门外,本属于旷野之地。如今城市规模扩大,纳入市区,已经是融寺庙与园林为一体的城市景观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朝诗人张继先生的一首七言诗,赋予了这座江南寺院经久不衰的文化内核。
   张先生生活在安史之乱的动荡年代,做着一个打理盐铁事务的地方小官,仕途谈不上大的作为。在灿若繁星的唐代诗人群中,张继的名气不算很大,传世诗作也不多。然而仅此一首《枫桥夜泊》,已足使其超群拔萃,名留千古,诗中提及的寒山寺也因此成为远近驰名的怀古胜地。
   这首诗展开的意境很凄美,可以说是有唐以来,七言绝句中的传世经典。据说诗中表现的是诗人在官场失意,躲避战乱漂泊途中的惆怅心情。霜雾漫天,月落乌啼的悲凉中,诗人以伶仃之身暂居姑苏城外一隅,桥边点点渔火伴随着客中寂寞的忧愁,只听到寒山寺夜半沉郁的钟声。
   这时的寺院,应该是残破荒凉的。诗中有一句我很长时间没有搞懂,就是“江枫渔火”的境界。江枫,究竟是江边枫树,还是地名特指。
   三十多年前到过寒山寺后,我明白了。其实寒山寺附近有两座石拱桥,一名枫桥,一名江村桥,两座古桥相距不远,造形也很相似。江南一带内河航船通常靠泊桥头,所谓江枫渔火,就是泛指靠泊在枫桥和江村桥附近渔船上的灯火。
   江枫二桥始建的时间应该差不多,据考证是唐代早期,如今枫桥的一端,是铁铃关,相传是明朝嘉靖年间抗倭的军事要塞。古运河在这一段曾经的名字叫做枫江,所以江上的桥叫做枫桥,附近的村镇也叫枫桥镇。另一座桥,便是江村桥,取江边村落之意。江村桥的一端,就是著名的寒山寺。两桥跨越古运河,南北相望。站在景点的枫桥夜泊处,恰好可以同时看到两座古桥的倩影。
   现今枫桥和寒山寺被划为两个景区,分别管理,两座石桥各属一区,游览时也需各买门票。寒山寺和枫桥景区如今都是市区名胜,“姑苏城外寒山寺”已是昨日情景。附近商铺云集,人来车往,夜晚街市灯火辉煌,照耀如同白昼,河面楼台倒影,浮光跃金,我想那习惯于栖息树上的的乌鹊们,此时也只能“绕树三匝”,空叹“何枝可依”,“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境界,恐怕是很难寻到了。
   “愁”,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一种纠结。古代文人们更是喜欢“为赋新词强说愁”,愁的境界写进诗句似乎很美,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绕不开时,却很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沙发
发表于 2020-9-29 08:04:58 | 只看该作者
苏州美景天下先,
城里江边都灿然,
古今中外皆驰名,
最好亲身去体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2-6 19:30 , Processed in 1.232403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