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泉不冷
杭州有句老话
“孤山不孤,冷泉不冷”
为了这话,我去探访冷泉
灵隐寺前,飞来峰下有
一个冷泉亭,枕在一条
潺潺流淌的清溪之上
唐朝时亭子建在水中
后来溪水改道,移至岸上
据说,因“翠冷柔滑
可涤眼耳之尘,心舌之垢”
被称作冷泉。亭内早先曾有
“冷泉亭”匾额,“冷泉”
二字为白居易手书
“亭”字为苏轼续写
可谓珠联璧合
进了山门不远就是飞来峰了
走到峰下向右拐
通过一个小亭,名字记不清了
美景就在眼前展开
左边是飞来峰的侧面
不说那些山石雕成的佛像
就连那山石的凹凸、俯仰
向背,也似乎全是刻意
雕出来的。石缝里长出
些高高矮矮的树木
一丛丛的,苍翠、茂密
姿态万千,又给山石添了
点缀。山脚下是一道泉流
从西往东,水大时候
急急忙忙,泛着水花
水小时候从从容容
泉流跟山路平行,一路走着
曲曲折折,叮叮咚咚
路的左边先是壑雷亭
后是冷泉亭,亭子是
双层方形,黛瓦丹柱
16根柱子支撑起一个
开放、宽敞的空间
在亭子里端坐,思通千古
感慨人物风情
想起白居易的《冷泉亭记》
让我记住了这个亭子
“山树为盖,岩石为屏
云从栋生,水与阶平……”
这么美的文字
宛如身在其中了
心便融入了天地间
抬头可以看飞来峰
低头可以看冷泉
道右边是灵隐寺的围墙
淡黄的颜色,沿着山体蜿蜒
道的左边是大树
又大又高,说是“参天”
并不为过,应该可以做到
“遮天蔽日”了
盛夏到这里来,肯定是
清爽无限了。就是其他时间去
也会感觉“身在画图中”
身体跟周围的环境
融和一起,心旷神怡
灵隐的可爱,我以为就在
这个地方。山路上走走
亭子里坐坐,看看山石
听听泉声,就够了
享受了灵隐。寺里头去不去
烧不烧香,许不许愿
倒真的是无关紧要了
看见一旁有老人在水里泡脚
我学着他的样子,脱掉鞋袜
把脚放入冷泉中,泉水清冽
一会儿便觉得有小鱼在啄
自己的脚皮,轻轻的
有些痒却很舒服。细看水中
有很多黑色的小鱼围
在脚边游来游去
原来是它们在淘气
老人告诉我,他就住在附近
曾患有很重的脚气病
很苦恼。偶然发现这里的
鱼儿啄脚能治脚气
便一周三次来这里泡脚
他的脚气就是这样被
小鱼儿治愈了
关于冷泉,还有一段佳话
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曾出了副
对联,上联:泉从何时冷起
峰自何处飞来?多少年来
应答者不绝,直到晚清诗人
俞樾携夫人游灵隐
见到亭上对联,俞樾先作
“泉自有时冷起
峰从无处飞来”其妻后作
“泉自冷时冷起
峰从飞处飞来”
俞樾拍手称绝
成为冷泉亭的一段佳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