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我在新洲砍杨树做小板车车箱》 罗南强二〇一一年二月 (我的知青生活暨向《九江知青(续)》发送的稿件之六) 1985年4月,新洲垦殖场第四分场的领导同意我停工留地,返城自谋生活之后,考虑到返城后自谋生活可能出现的困难,遂将房屋前后的杨树砍了几棵,请木工打了两部小板车车箱,一是准备自己在返城后,找不到工作时,可以拉小板车卖菜谋生(妻子顶职在菜场做营业员,对卖菜谋生较熟悉);二是准备两个孩子在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工作时,也可以拉小板车卖菜谋生。同月,第四分场第四生产队里的农民兄弟就帮我把生活用品,其中包括两部小板车车箱,从垦殖场运至九江市浔阳区人民路156号我的住地,之后我就放在两个孩子住房的阁楼上,并向他们说明了两部小板车车箱的可能用途。事实情况是我返城后,1988年12月才找到工作,有半年时间,因找不到工作,遂买两个旧小板车车轮子配上小板车车箱,用小板车装菜,拉着小板车起早摸夜地在九江市各大露天菜市场(主要是三里街,其次是八角石和四码头)卖菜谋生的(多为下午在蔬菜批发市场批四、五十斤辣椒,早上至上午去露天菜市场零售,每天可收入五元左右)。
也许是对我的安排有意见,不接受,两个孩子先后考上大学。1987年大孩子考上九江师专后,我就把一部小板车车箱从阁楼上放下来,锯成一段一段的,当烧煤球的引火柴用了。1994年小孩子考上重庆大学后,我就把又一部小板车车箱从阁楼上放下来,也锯成一段一段的,当烧煤球的引火柴用了。
许多年后,孩子们告诉我,每天早上起床,睁开眼睛后,看到的就是放在阁楼上的两部小板车车箱;每天晚上睡觉,合上眼睛前,看到的也是放在阁楼上的两部小板车车箱。两部小板车车箱好像不是放在阁楼上,而是放在他们的头上,他们是顶着两部小板车车箱的压力读书的。两部小板车车箱成了孩子们读书的压力,我没有想到;孩子们将压力变成了动力,我感到欣慰;两部小板车车箱起了我意料不到的作用,我感到幸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