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论坛网友和我关于新洲牛车的评论与回复 罗南强2016-5-17至2016-5-25 (我的知青生活暨向《九江知青(续)》发送的稿件之七) (1)《九江论坛网友鄱湖碧波评论一》2016-5-17
你说的“干牛”其实是掌杠的牛,叫“杠牛”。你说的“车辕(yuán)”本地话叫“轭(è)头”,架在牛颈上,用藜藤系在车杠上。牛车车轴大约长两米(指公尺,1公尺=3市尺。下同),粗约6寸(指市寸,…1市尺=10市寸。下同)多左右,用好桑树干制成。车轮直径在6尺不足,边厚约2寸,用铁条包边,钉铁大头钉固定。一车棉花杆可堆起一丈(指10市尺)高,一般2头牛拉,有时3、4头牛拉,拉着走动起来吱嘎作响,老远都能听到,车到了村头,基本全村人都能知道牛车回来了,但车轴下挂着个香油桐桐,有人时时往轴心和车拯中间抹油,一抹油那种尖厉的声音就变低了,车子也活络了,牛拉的就轻松了。
《我的回复一》 2016-5-18
谢谢关注!谢谢指点!介绍牛车,就是想将这即将消失的、水乡洲地的农用运输工具,作为文物,用文字记录下来,留下一段历史,留下一阵乡愁。现将关于牛车的介绍更改如下,不当与欠缺之处,敬请再次指正与补充。谢谢!
“牛车”指牛拉的车。在新洲,“牛”指水牛,角很长,浅黑色,力气大,是当年的蓄力,承担生产队里中耕、刮沟、拉车等工作。“牛车”,视车载轻重,用牛1至3头或更多,是当年新洲的运输工具,主要承担生产队里化肥、农药、种子、棉花、黄豆等的运进运出任务。巨大的轮子,用桑树木制成,直径约1·8公尺,边厚约2市寸,用铁条包边,铁条上有孔,钉铁大头钉固定。车身用杉树木制成,载重部分,长约2·2公尺(往车辕方向逐步略微收窄),宽约1·6公尺。车杠(包括车身和车辕)长约4·5公尺。车辕通过轭头架在牛的脖子上,轭头用桑树木制成,呈U形,套在牛的脖子上(脖子上套有轭头的牛称杠牛),赶车的人坐在杠牛身上,手里牵着系牛的绳子,拿着赶牛的鞭子,掌握牛车的前行方向和快慢。牛车走起来吱嘎作响,因此车轴下挂着个装香油的筒筒,经常往轴心和车拯中间抹些油,一抹油那尖厉的声音就变低了,车子就活络一点,牛也就轻松一点。
说明:以上有下划线的文字,后经九江论坛网友鄱湖碧波指正。
(2)《九江论坛网友鄱湖碧波评论二》2016-5-18
谢谢,我们有同样的感情,你领动了我们的回忆,给我们带来了一段很好的感请记忆,略带苦涩。感谢。牛车是那时最有技术含量的东西,也包含我们儿时最苦涩的记忆。蓄力应该为畜力,赶牛车的农夫手上拉的那根掌握方向和速度的牛绳,叫做抰(yāng本地土话,是这个音,字不一定正确)绳,北方的马绳叫缰绳。车辕和车身,其实就是本地话车杠。牛车这个东西,估计宋朝的《天工开物》里有记载。少年时看过这本书,现在忘了。
《我的回复二》 2016-5-20
谢谢再次关注和指点!介绍牛车,可以引起乡愁,领动回忆,这就是牛车应当作为文物予以实物保留和文字记录的理由。您说得很对,牛车是那时最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因为里面凝聚着前辈人的很多智慧,但详细的说明与研究,只能寄希望于专职的文物工作者了。关于赶牛车的人手里牵着系牛的那根掌握方向和速度的绳子,各地的叫法可能不同,您们那里叫抰(yāng)绳,在新洲,一般叫牛绳。根据您的指点,我上网查了一下,宋朝的《天工开物》关于马车的记载较详细,关于牛车的记载,很粗略。现将关于牛车的介绍更改如下,不当与欠缺之处,敬请再次指点与补充。谢谢!
“牛车”指牛拉的车。在新洲,“牛”指水牛,角很长,浅黑色,力气大,是当年的畜力,承担生产队里中耕、刮沟、拉车等工作。“牛车”,视车载轻重,用牛1至3头或更多,是当年新洲的运输工具,主要承担生产队里化肥、农药、种子、棉花、黄豆等的运进运出任务。巨大的轮子,用桑树木制成,直径约1.8公尺,边厚约2市寸(1公尺=3市尺,1市尺=10市寸。下同),用铁条包边,铁条上有孔,钉铁大头钉固定。车身用杉树木制成,载重部分,长约2.2公尺(往车辕方向逐步略微收窄),宽约1.6公尺。车杠(包括车身和车辕)长约4.5公尺。车杠通过轭头架在牛的脖子上,轭头用桑树木制成,呈U形,套在牛的脖子上(脖子上套有轭头的牛称杠牛),赶车的人坐在杠牛身上,手里牵着系牛的绳子,拿着赶牛的鞭子,掌握牛车的前行方向和快慢。牛车走起来吱嘎作响,因此车轴下挂着个装香油的筒筒,经常往轴心和车拯中间抹些油,一抹油那尖厉的声音就变低了,车子就活络一点,牛也就轻松一点。
(3)《九江论坛网友鄱湖碧波评论三》2016-5-21
“轭头是拉车,耕地,耙地时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呈粗且直的Ω形;抰绳,是为了便于人在较远距离操控牲口的行动,而把牛鼻绳加长的绳子。藜藤,是用于连接和固定牲口和农具的粗麻绳。哈哈,见笑了。谢谢,你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饥饿,贫穷,困窘,寒冷,无知”。
《我的回复三》 2016-5-25
谢谢再再次关注和指点!关于轭头、抰绳和藜藤的解释,我通过网络未搜索到,通过词典也未查到,而您的解释我认为很清楚,很到位。谢谢!现将关于牛车的介绍更改如下,不当与欠缺之处,敬请再再次指点与补充。谢谢!
饥寒交迫的经历,不值钱,但却是无价的。望彼此多加珍惜。珍惜过去,才会珍惜现在;珍惜现在,才会珍惜将来,这是我对珍惜生命的定义与解释,随口说说,仅供参考。
“牛车”指牛拉的车。在新洲,“牛”指水牛,角很长,浅黑色,力气大,是当年的畜力,承担生产队里中耕、刮沟、拉车等工作。“牛车”,视车载轻重,用牛1至3头或更多,是当年新洲的运输工具,主要承担生产队里化肥、农药、种子、棉花、黄豆等的运进运出任务。巨大的轮子,用桑树木制成,直径约1.8公尺,边厚约2市寸,用铁条包边,铁条上有孔,钉铁大头钉固定。车身用杉树木制成,车身长约2.2公尺(往车辕方向逐步略微收窄),宽约1.6公尺。车杠(包括车辕)长约4.5公尺。车杠通过轭头架在牛的脖子上,轭头用桑树木制成,呈Ω形,套在牛的脖子上(脖子上套有轭头的牛称杠牛),赶车的人坐在杠牛身上,手里牵着系牛的绳子,拿着赶牛的鞭子,掌握牛车的前行方向和快慢。牛车走起来吱嘎作响,因此车轴下挂着个装香油的筒筒,经常往轴心和车拯中间抹些油,一抹油那尖厉的声音就变低了,车子就活络一点,牛也就轻松一点。
|